第十讲 19世纪初期社会思潮
- 格式:ppt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48
略论19世纪上半期德国社会三大思潮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风云激荡年代。
各种思潮汹涌澎湃,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欧洲思想文化界,进而形成强大的政治运动。
这些思潮的涌现向人们表明,政治已不再仅仅是宫廷和政府的事,不再仅仅是特权等级和教会的事,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以及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和看法。
在这些思潮中,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有充分的表达。
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
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德国恢复了封建割据状态。
以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为首的封建保守势力对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进行打压。
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掀起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波涛。
德国封建保守势力则力图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打出了保守主义的思想大旗,形成了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
这三种思潮的较量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在19世纪上半期的德国,自由主义是一股最强大的思潮和运动。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运动给德国社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同时,这一思潮和运动在德国发展的困难性和不断失败也向人们表明,作为德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核心问题的民主化进程为何一直处于进展缓慢状态。
自由主义盛行于19世纪的西欧,是正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其政治含义体现为自治、自主的原则,理性、自治、个人自由、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它的主要内容。
这种思想首先来自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从自由主义角度出发,个体的自治、自由是生命观的核心,也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同时,自由主义也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思想的产物。
根据自由主义思想,国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都应该受到限制,个人的自由在强大的国家优势面前应该得到保障。
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与影响19世纪是欧洲政治思潮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欧洲人民开创了很多政治思潮,并将其推广到全世界。
这些思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影响了所有人类的生活。
本文将讨论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及其影响。
1. 自由主义思潮19世纪初,自由主义思潮在欧洲大陆上迅速发展。
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享有自由和财产的所有权,并主张政府应该保护公民权利和财产。
这样的思潮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思想,并推动了市场经济和技术进步。
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英国对土地私有化的支持。
英国的无产阶级在这样的支持下快速成长为自己的阶级代表,并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同。
这也带动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的团结与斗争。
另外,自由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各国对市场的改革,使商品贸易和资本投资更加自由、简单。
这种理念带给了经济最大的利益,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结构的格局。
2. 社会主义思潮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批判资本主义,提倡公有制。
在19世纪,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工资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者认为私有制是社会的根本问题,并主张实现全民所有制。
这一思想推动了不少国家的国家化运动。
同时,社会主义的影响也带来了对女性、儿童劳动的关注,以及提倡社会权利。
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潮,还是一种全面的社会改革方案。
3. 泛德意志主义思想德意志统一的理念兴起于19世纪初,代表了德国人民的政治意识。
这个理念通过新闻和宣传团体传播得到了全国的支持。
在推动德国统一的同时,泛德意志主义也帮助了许多欧洲国家一起实现国家主权。
同时,泛德意志主义也推动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繁荣,如今在欧洲,这个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每个人。
4. 认同民族帝国主义的思想在19世纪,随着欧洲列强的不断增长,出现了一种认同民族帝国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而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领地、资源应该由那个民族的帝国拥有并控制。
浅谈19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及自己的体会摘要:18世纪末的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产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进入了它最初的蓬勃兴旺时期,同时它的内部对抗和矛盾也在趋于公开化,劳动者的极端贫困与资产者财富的迅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导致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不同的阶级和阶层都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表达了他们的分析、思考与评价,由此形成了19世纪头三十年的三大社会思潮: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它们不仅表达了不同的社会阶级的利益,而且也体现了不同的知识传统。
关键字: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一:自由主义—————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由主义首先来自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从自由主义角度出发,个体的自治、自由是生命观的核心,也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同时,自由主义也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思想的产物。
根据自由主义思想,国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都应该受到限制,个人的自由在强大的国家优势面前应该得到保障。
为此,必须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必须进行权力分工,建立法制国家。
可见,所谓的自由主义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出的,是一种反封建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原则。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缘故,自由主义在英、法等西欧国家有充分的发展。
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自由主义思潮在英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功利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英国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1>边沁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耶利米·边沁。
边沁强调,人的全部活动、道德和立法的活动,都只能依据一个原则,即功利。
他解释说,功利就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力争有利的东西而避免有害的东西。
在功利这个原则面前,“品行最坏的人和德行高尚的人,其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
无论什么人都想增加自己的幸福。
因此,尽力保障人的快乐和利益,不仅是个人的动机,也应成为立法者的目标。
”边沁明确表示,旧的法律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制定的;社会情况已发生了变化,旧法律中的大部分就已不合潮流了,需要加以修改。
十九世纪中国的文化思潮与社会变革19世纪,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文化挑战,必须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才能摆脱封建龟缩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崛起,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理论和建议,这些人的思想成果对于当时中国的文化思潮和社会变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盛行的文化思潮1. 徽学思潮徽学,是以徽州学派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潮。
徽学思潮反对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提倡批判思维和自由探讨的精神,反对封建礼教的权威主义,为当时的文化思潮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诚实守信思潮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即诚实守信。
这个思潮的核心是良心和道德,人们提倡慷慨和同情心,并反对私欲和不择手段。
这种文化思潮的旗手是袁宏道、朱本祥和严复。
3. 新式教育思潮自19世纪中期开始,启蒙思想普及,新教育思潮开始流行。
中国的新教育思潮是受到欧洲和日本的启发,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注重教育的实际效益,并提倡教育与工业相结合,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变革的推进1. 改造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的主要选拔制度,19世纪中国启动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这个鸟笼般的制度成为国家的痛点。
科举制度的改革以西太后的变法最为重要,废除恶劣的科场征选和买官卖官的行为,并设立州县的公职招考制度,使得社会阶层更为稳固。
2. 提高女性地位在19世纪,中国的女性处于很低的社会地位,不能受教育也不能自由嫁娶,这一现象十分严重。
新式教育的普及和解放思想的推进,为女性平等和参与社会活动奠定了基础。
3. 消除贫富差距20世纪初,中国开始经济上的增长,但是贫富差距巨大,百姓吃不上饭,达官贵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19世纪晚期,梁启超、蔡元培等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思想家推崇资本主义道路,提倡工业化和文明发展,呼吁当时的上层社会大力扶持工商业和民族产品,提高国民收入和国家实力。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社会改革经历了几十年的艰难卓识。
收稿日期第38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5月Vol.38 No.3Jour nal of Cent ral China Nor mal U niver sity (H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 ay 199919世纪社会主义思潮的西来及其中文译名的拟定张艳国摘 要 社会主义思潮自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揭开了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序幕。
由此迄于20世纪初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社会主义”的中文译名,是这一思潮在中国社会展开的初始时期。
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有一个突出特点:它是作为求强致富、维新改良、社会革命的附属物被传入中国的,其时它虽不能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但又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内容。
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展开,不仅刷新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面貌,而且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变方向增添了新的内容,尤其是在文化上突出了中国社会处于近代阶段与水平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19世纪社会主义思潮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在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的园地中,中国有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产生于传统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具有浓重的中国特性。
若要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角度予以审视,当属19世纪从西方传来的社会主义思潮。
19世纪下半叶,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社会进步的真理,学习和宣传西方各种社会学说,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社会变迁的步履,艰难行进,留下了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深重足迹。
不过,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是作为致强求富、维新改良、社会革命的附属物被传入中国的,它虽不能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但又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内容。
在黑云压城的旧中国,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洞开了中国思想文化自觉、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一重天地。
· 150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1【摘 要】19世纪的欧洲,在政治经济上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动。
在政治上接连发生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引起了维也纳会议,而维也纳会议又引发整个欧洲的封建专制复辟逆流。
这些变动在此之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而这些变动欧洲主要各国的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都参与或者卷入进来。
而在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成功则引起了整个西欧物质生活的极大变化,使得欧洲原先的政治制度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于是乎反对欧洲封建专制复辟和要求符合工业革命发展潮流的各种改革和革命运动相继发生。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造成了社会结构的一个巨大变化,产生了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这种原有的社会阶级的分化,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新整合,形成了一些意向并不相同的群体,这些利益集团都希望在19世纪初的社会变革大浪潮中争取到自己的地位和前途。
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19世纪初期,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起,各种“主义”就都出现了,这些主义都反映了当时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工人阶级并存的社会状况,反映了当时的各个阶层、阶级以及利益团体的不同意向。
各种新“主义”的迅速产生。
【关键词】社会思潮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简述19世纪欧洲的各种社会思潮周广智19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及法国大革命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
导致了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了各种新学说和新运动。
它们在欧洲1848年革命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了解欧洲19世纪初这些学说到底起到怎样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顾一下在当时出现的、至今仍有影响力的诸家学说。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些新“主义”的创造,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思想也是新的。
即便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这些新主义当中的许多思想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可以找到源头。
就像当时的学者们在讨论自由主义学说之前,就已经非常热爱自由了;同样的,它们在没有听说过保守主义之前,就已经是保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