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研究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电子设备到建筑材料,处处都有复合材料的身影。
然而,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组合而成,其性能往往优于单一材料。
但由于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复合材料在受热时的表现变得较为复杂。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的能力。
当复合材料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可能会发生热分解、热氧化、热变形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从而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影响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材料的组成成分。
不同的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
例如,一些聚合物基体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就可能开始分解,而某些高性能聚合物如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等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增强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的热稳定性也会对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
其次,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也会对热稳定性产生作用。
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材料内部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从而降低热稳定性。
此外,环境因素如氧气浓度、湿度等也会加速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
为了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对基体材料进行改性。
通过添加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助剂,可以提高基体材料的耐热性能。
例如,在聚乙烯中添加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热氧化过程,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另一种方法是优化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
采用多层复合、梯度结构等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分散热量,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
此外,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也是提高热稳定性的关键。
采用先进的成型技术,如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树脂膜渗透(RFI)等,可以减少材料内部的缺陷,提高热稳定性。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性能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热性能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影响着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热性能是指材料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导热性以及热膨胀性等方面的性能。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热分解、软化和熔化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对于其应用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高温下的热分解能力,通常通过热失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进行测试。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阻燃剂和抗氧化剂可以提高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热分解的速率。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热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玻璃纤维本身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因此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
采用导热实验仪和热导率测试仪等设备可以测量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通过改变纤维的长度和纤维的体积分数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热性。
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长度和体积的变化程度。
由于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因此会导致复合材料的应力和变形,从而影响其性能。
需要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进行研究,并通过添加填料或采用交替层压等方法来改善其热膨胀性能。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对于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热稳定性、导热性和热膨胀性等性能,可以提高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温稳定性和耐热性,从而扩大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范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提到的研究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热性能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及应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的材料。
由于其具有轻质、高强、高比刚度和良好的防腐蚀性能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
其中耐高温性能是复合材料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重点讨论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及应用。
一、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复合材料热学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热稳定性。
1. 热导率热导率是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是评价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低于金属材料,但高于一些聚合物材料。
近年来,热导率高的纳米材料逐渐应用于复合材料中,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同时,通过调控复合材料中填料的含量和形态等方式也可改变其热导率。
2.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是材料在温度变化时长度或体积的变化率。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通过优化填料与基体的配比和增加纤维方向比例等方式进行调节。
3.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是否能维持其基本物理和化学特性。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受多因素影响,如基体树脂的类型、纤维的类型、填充物的含量、预处理等。
常用的提高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包括添加无机填料、改变基体材料、增加光稳定剂含量等。
二、复合材料热学性能的应用复合材料热学性能的应用包括热障涂层、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
1. 热障涂层热障涂层是一种能耐受高温气流侵害的保护涂层,由于其一些优良特性(如抗氧化、热隔断、抗侵蚀等),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温工业。
主要适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
复合材料热障涂层的主要优点在于其既具有金属热剥落的可靠性,同时又能实现复合材料强度的提高,而且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2.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复合材料的轻质化、高强度等特性使其成为重要的材料之一。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如热稳定性和热导率等,以保证其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够保持性能。
3. 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由于复合材料质量轻、坚固、柔性等特性,可以用来减轻车身自重和降低油耗。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研究1. 前言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树脂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和体育用品等领域。
其中,树脂基体作为玻璃纤维的载体,不仅起到保护玻璃纤维的作用,还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复合材料需要承受较高的温度,因此,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影响因素2.1 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是影响GFRP耐热性能的关键因素。
根据树脂基体的化学结构,可将树脂基体分为三类: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
其中,聚酯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成本效益,但其耐热性能相对较低;环氧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但其制造成本较高;酚醛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耐磨性能,但其加工性能较差。
2.2 玻璃纤维的含量和分布玻璃纤维的含量和分布对GFRP的耐热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玻璃纤维含量越高,GFRP的耐热性能越好。
因为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强度,可以有效地传导热量,降低树脂基体的热应力。
此外,玻璃纤维的分布状况也会影响GFRP的耐热性能,纤维分布越均匀,GFRP的耐热性能越稳定。
2.3 界面相互作用界面相互作用是指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粘结作用。
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可以提高GFRP的耐热性能。
界面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界面相容性、界面结合作用等。
提高界面相容性可以增强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粘结作用,从而提高GFRP的耐热性能。
此外,界面结合作用也会影响GFRP的耐热性能,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3.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测试方法为了研究GFRP的耐热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失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冲击试验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GFRP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韧性以及耐热冲击性能。
湿热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性能的影响屈腾腾;张晓洁;童俊梅;胡锐【摘要】Glass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is composed of glass fiber and resin,with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low density,low cost characteristics.However,in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aircraft,the moisture absorp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is inevitable,and can not be simulated well.This article analyzes moisture diffusion process through Tencate 7781 Glass fiber composite specimens conditioned in hygrothermal environment when effective moisture equilibrium is achieved.It indicates that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wet composite would decline to different extent by contrasting with dry material,and the reason for descending is also analyzed preliminarily.%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由玻璃纤维和树脂组成,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及低密度、低成本的特点.然而在飞机的使用和维护中,复合材料的吸湿不可避免,而且不能很好模拟.通过对Tencate 7781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试样高温吸湿处理,分析了其吸湿扩散过程,对比室温干态的材料性能数据,显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分析了下降的原因.【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7(000)019【总页数】5页(P101-104,109)【关键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吸湿;性能【作者】屈腾腾;张晓洁;童俊梅;胡锐【作者单位】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珠海519040;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珠海519040;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珠海519040;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珠海519040【正文语种】中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和树脂组成,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及低密度、低成本的特点。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性能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树脂等粘合剂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随着工程材料的不断发展,对其热性能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1.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热性能是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对于复合材料来说尤为重要。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包括导热性能、热膨胀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
导热性能是指材料在热传导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通常用热导率来描述。
热膨胀性能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情况,通常用线膨胀系数来描述。
热稳定性能则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这些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对其热性能的研究非常重要。
2. 影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因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纤维类型、树脂类型、填料类型和制备工艺等。
玻璃纤维的种类和长度对热性能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长纤维比短纤维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树脂的选择也是影响热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树脂具有不同的热性能表现。
填料的加入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提高其应用范围。
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同样有重要影响,包括制备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都会影响材料的热性能。
3. 热性能的测试方法热性能的测试是对复合材料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导率测试、热膨胀性能测试和热稳定性能测试。
热导率测试可以通过热导率仪器对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进行测试,热膨胀性能测试则可以通过热膨胀系数仪器对其尺寸变化情况进行实验。
而热稳定性能测试则可以通过热失重仪器对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性能在应用中的重要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热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其应用性能和寿命。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性能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性、耐腐蚀、耐热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船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热性能是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通常由玻璃纤维布和环氧树脂组成,其热性能主要受到环氧树脂基体的影响。
环氧树脂分子链结构中含有大量的交联基团,在高温下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材料的强度和刚性下降,发生热塑性软化。
因此,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主要集中在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热解性等方面。
热稳定性是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能,通常用热重分析仪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优异,其分解温度在250℃以上,可以满足大多数工业领域的使用要求。
热膨胀系数是衡量材料热胀冷缩能力的指标,影响着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低,通常在5×10^-6/℃以下,可以满足大部分工业应用要求。
热导率是材料传热能力的指标,也是热管理的重要参数。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较低,通常在0.2-0.3W/mK之间,比金属和石墨材料低,需要在经过设计时进行考虑,以保证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热管理能力。
热解性是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挥发、燃烧等反应的性质。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解性研究表明,其在高温下不会产生明显的分解和燃烧反应,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总的来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是优异的,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工业领域的应用。
但是,在高温环境下,其强度和刚性会下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支撑,以确保其安全可靠的使用。
在热管理方面,需要通过设计和材料选择等手段进行优化,以满足高温下的热管理需求。
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摘要: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
首先,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接着详细介绍了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纤维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的预浸法制备、热固化条件等。
然后,对比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下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并探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耐水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最后,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引言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类结构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
研究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对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2.1 纤维表面处理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其与树脂基体之间的黏结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提高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通常需要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方法可采用活化处理、表面改性或镀膜等方法,包括酸洗、碱洗、喷砂等,以增加表面粗糙度、引入官能团等。
2.2 复合材料的预浸法制备在制备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预浸法制备。
预浸法是将玻璃纤维预先浸渍于树脂基体中,然后固化,形成复合材料。
预浸法制备的关键是控制纤维的表面积和浸渍树脂的量,以便获得均匀分散、高浸渍率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2.3 热固化条件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是关键的制备环节,其中固化条件对最终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热固化条件包括固化温度、固化时间与增强剂的选择等。
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树脂基体的种类、纤维的特性以及应用环境来确定,以确保获得最理想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其他特性。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研究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
在许多领域中,热传导性能是评估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研究和了解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对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与其性质和结构密切相关。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中各个组分的热导率、摩擦力和界面热阻等因素。
玻璃纤维的热导率较高,可以有效地传导热量,而树脂基质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减少了热量传导的路径。
此外,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质之间的界面热阻也对热传导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因此,在研究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次,热传导性能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
实验方法是通过设计并搭建合适的实验装置来测量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传热系数测试、热导率测量等。
传热系数测试是通过测量复合材料的表面温度分布和热流密度来确定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
热导率测量则是直接测量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提供直观的热传导性能数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实验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克服实验方法的局限性,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热传导性能的研究中。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并以数学方程的形式描述热传导过程,利用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的热传导行为。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复合材料的热传导行为,提供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热传导性能数据。
在研究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制备工艺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预浸法、层叠法、转子拉伸法等。
不同的制备工艺会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产生影响,从而对热传导性能产生影响。
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解动力学研究张颖;王志;徐艳英;陈健【期刊名称】《消防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7(036)002【摘要】利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典型高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不同载气气氛影响下的热解特性规律.升温速率取5、10、20、30、40℃/min;气氛取空气及氮气气氛(50 mL/min);实验温度范围为25~800℃.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热解反应各阶段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空气气氛下,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环氧树脂基材热解的两个阶段,玻璃纤维自身不分解;氮气气氛下,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反应一步完成.相同升温速率下,玻纤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基材的热解初始分解温度、热解温度范围基本一致,玻纤复合材料的热解终止温度及热解各阶段失重速率明显小于环氧树脂基材.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得到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热解第二阶段表现活化能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其热稳定性在热解过程中逐渐增强.【总页数】4页(P149-152)【作者】张颖;王志;徐艳英;陈健【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及可靠性适航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及可靠性适航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及可靠性适航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及可靠性适航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13.4;TK121【相关文献】1.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J], 刘国权;杨大锋;翟金明;曾晶2.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抗弹近似计算 [J], 刘国权;杨大峰;翟金明3.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性能研究 [J], 张秀丽;张振国;魏凤春;杨勇;杨志方;张恒4.PA6/CaCl2/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J], 李杨;娄金分;周琴5.光固化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管道补强技术研究 [J], 明连勋; 姚登樽; 范玉然; 郭磊; 刘翼; 苏子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19392/ki.1671-7341.201819007
S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张家辉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㊀辽宁沈阳㊀110136
摘㊀要:本文以高强玻璃纤维编织布(S-玻璃)为试验对象,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对其热性能进行分析,得出该材料的差热和热重曲线㊂通过分析曲线得到其热解温度范围,对消防安全㊁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
关键词:玻璃纤维;DTA曲线;TG(DTG)曲线
1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已成为建筑㊁交通㊁电子㊁化工㊁环境保护㊁国防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㊂与传统有机纤维材料相比,该材料具有抗腐,隔热㊁隔音性好,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等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㊂
1.1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分类
依照玻璃纤维中的碱金属氧化物含量,通常分为无碱㊁中碱㊁高碱㊁耐碱㊁高强玻璃纤维等㊂其中,高强玻璃纤维又称S-玻璃㊂这类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高,弹性模量大,高温下拥有良好的强度保留率和疲劳强度,多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高压容器㊂本文所讨论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热性能是基于S高强玻璃纤维进行的㊂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玻璃纤维的研究虽有很多,但大都集中于对玻璃纤维力学性能和制备工艺技术改良的研究,而对玻璃纤维热性能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㊂玻璃纤维作为在建筑㊁桥梁㊁航空等重要领域中使用的复合材料,其热性能不容忽视㊂1.3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S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岛津DTG-60(H)差热-热重同步分析仪对其热解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其差热-热重曲线,并分析其在不同温度范围下,样本重量的变化情况㊂
2试验部分
2.1试验原理
TG与DTA的测量都需要热天平,热天平将电路和天平连接起来,通过控温仪使加热电炉按一定的升温速率升温(或恒温)㊂当被测试样发生质量变化时,光电传感器能够将质量变化直接转化为电讯号,其变化信息通过记录仪描绘出热重(TG)曲线㊂
2.2样本制备
将试验样品磨成粉末状,用500目(直径)的筛子筛选㊂试样质量为20.853mg㊂初始温度为26.03ħ,升温速率为10ħ/ min,温度范围:25~800ħ,气体介质为空气㊂
样本的DTA㊁TG㊁DTG曲线图
3结果分析
3.1差热分析法
差热分析法(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㊂通过分析差热曲线峰值,判定物质的吸放热㊂降低表现为吸热反应,升高表现为放热反应㊂
上图左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DTA曲线,热解过程共出现一个吸热峰和三个放热峰㊂当温升至300ħ左右到达第一个放热峰,由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性质活泼,使得样本中的基体首先分解并放出热量㊂[1]温升至400ħ左右时,环氧树脂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使玻璃纤维增强体达到软化温度,由固态经液态向气态转变㊂因此吸收热量,出现峰面积较小的吸热峰㊂温升至450ħ到达第二个放热峰,环氧树脂继续分解放热㊂温升至550ħ左右时到达第三个放热峰,环氧树脂基本完全分解,玻璃纤维达到分解温度开始分解㊂
3.2热重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是样品在指定的升温速率下,研究其重量减少速率的一种分析方法㊂这种重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之为TG曲线㊂除此之外还可以绘出TG曲线的一次微分曲线即DTG曲线,通过分析DTG曲线图像,能更直观的找到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㊂
3.2.1TG曲线分析
图一中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TG曲线,由图可知TG曲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共有三个失重阶段㊂在初始阶段室温~ 150ħ之间以及加热后期650~800ħ,试样质量减少不明显㊂当积聚的质量变化达到起始温度200ħ,此后温度逐渐升高热量积聚,约在250ħ时达到失重前基线的延长线与TG曲线拐点处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起始外推温度㊂由于基体中的环氧基性质活泼,因此从起始外推温度开始,环氧树脂开始热分解㊂而后温升至350~450ħ,环氧树脂热分解速率加快,质量迅速减少㊂温度升至450~600ħ,玻璃纤维开始分解,试样质量再次减少㊂随后温升至终止外推温度650ħ时,试样质量变化趋于零㊂
3.2.2DTG曲线分析
图一右为样本的DTG曲线㊂曲线上的峰值为失重速率最大值点,与TG曲线的拐点相对应㊂DTG曲线上的峰数与热重曲线的阶数相等,DTG曲线峰面积与试样的质量损失成正比,峰面积越大质量损失越多㊂由图象可知,DTG曲线出现三个波峰㊂由此推断样本的失重有三个阶段㊂当温升至300ħ左右时,出现首峰㊂第一失重阶段为环氧树脂的热分解,这是因为环氧树脂的结构中有极为活泼的环氧基存在㊂当温升至350-450ħ之间时,主峰出现,峰形尖锐,到达第二失重阶段,此时为环氧树脂的剧烈热分解阶段,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耐热性能较差㊂[2]当温升至550ħ,玻璃纤维开始分解,此为第三失重阶段㊂此后温度继续上升,热分解基本结束㊂4结论
S型高强玻璃纤维的热解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在(250-350ħ)㊁第二阶段在(350-450ħ)㊁第三阶段在(450-600ħ)㊂材料在第二阶段内的失重速率最快㊂第一与第二阶
段,双酚A型环氧树脂作为主要热解物,第三阶段玻璃纤维为主要热解物,整个失重阶段变化幅度较大㊂
参考文献:
[1]陈镜泓.热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王德中.环氧树脂生产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
作者简介:张家辉(1993-),男,辽宁辽阳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安全科学与工程㊂
8
科技创新科技风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