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放置预防肺栓塞
- 格式:pdf
- 大小:221.13 KB
- 文档页数:3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护理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血栓与血管壁轻度相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PE)。
一、术前护理1.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等。
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以软尺测量患肢周径,同健侧下肢比较并做好记录。
同时以硫酸镁湿热敷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水肿。
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低血压、低血氧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医生积极采取救治措施。
3.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避免膝下垫枕,以免阻滞静脉回流,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1]。
4.同情体贴安慰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需要配合的内容,改善患者及家属的认知,纠正其错误观念,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安全感。
二、术后护理1.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患者术毕穿刺部位绷带加压包扎4h以止血,减少术侧肢体活动量,24h即可下床活动,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穿刺处有无血肿,,绷带不宜过紧,定时触摸远端动脉搏动情况,注意观察绷带包扎部位以下的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瘀斑,以免压力过大造成皮肤缺血坏死。
2.静脉输液部位的护理静脉输液时,选择患肢踝部以下静脉,但不应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动作准确、熟练,将针头以及输液管固定牢固。
每3~4天更换1次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炎症。
同时避免输入刺激性药物。
选择踝部以下静脉泵入药物,是利用下肢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在大腿中上1/3处弹力绷带加压,松紧适宜,以阻断浅静脉,减少药物经近端开放的静脉进入体循环。
应用微量泵泵入药物,使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溶栓药物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增加血栓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加药物的作用。
3.抗凝药物观察及护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牙龈有无异常出血、有无血尿、黑便等,观察有无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情况,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原理腔静脉滤器是一种用于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器械。
下腔静脉滤器通常被放置在下腔静脉的近心端,可阻挡来自下肢静脉的血栓栓块进入肺动脉并引发肺栓塞。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目的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in thrombosis,DVT)并发症,尤其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人体器官供血不足、肺动脉高压等病情恶化。
下腔静脉滤器的主要作用是阻挡血栓进入肺动脉,从而减少肺栓塞的风险。
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具有类似雨伞的结构。
它的近心端为一个中心柱,远端为多根金属丝或合金丝的分支。
滤器可通过侧支发夹或经静脉穿刺的方式放置在下腔静脉内。
下腔静脉滤器的放置过程需要进一步了解。
在放置滤器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相关疾病和药物使用情况。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血液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等。
以下是下腔静脉滤器的放置过程:1.术前准备:患者应采取洗净皮肤并保持清洁通畅。
麻醉医生进行术前评估,并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放置滤器的手术地点通常在患者的腹股沟区域。
2.静脉进路建立:医生会在腹股沟区域找到适合放置导丝的静脉,通常是股静脉。
医生会使用导丝及导管将器械送达到目标位置。
3.滤器放置:一旦医生进入下腔静脉,他们会使用导丝将滤器送至目标位置。
滤器的金属支架会自行展开,形成类似雨伞的结构,使其牢固地附着在下腔静脉内。
4.术后处理:一旦滤器放置到位,医生会通过逆行选择性肾静脉造影(retrograde selective renal venography)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确保滤器位置正确,并且没有出现意外并发症。
术后,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抗凝治疗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下腔静脉滤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它的特殊结构和位置。
一方面,滤器的金属丝支架可以阻挡直径大于某个尺寸的血栓栓块进入肺动脉。
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放置预防肺栓塞俞志强;顾永刚;罗祎;吕杰捷;龚亦群【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preventing pulmonary embolism (PE) by placing permanent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among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patients. Methods Forty- eight DVT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lacement of permanent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named B/BRAUN VENA TECHTM IP filter, which were placed 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 below the renal vein. Results Filters were placed successfully by puncturing from unaffected side of all patients. There were no incomplete filter placement, perforation, displacement, abscission, bleeding and thrombosis of the filter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 to 26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no displacement, obliquity of the filter, 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 and PE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Placement of permanent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can prevent PE effectively and safely.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has less complications.%目的评价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预防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全部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采用B/BRAUN VENA TECHTM LP 滤器,滤器均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 48例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手术均获成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术后随访48例,随访时间l~26个月,未出现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PE).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安全和有效预防肺栓塞(PE)的发生,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15)017【总页数】3页(P65-66,74)【关键词】肺栓塞/预防;下腔静脉滤器【作者】俞志强;顾永刚;罗祎;吕杰捷;龚亦群【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336;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336;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336;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336;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3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肺动脉栓塞(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护理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22例下肢静脉血栓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注意术前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股静脉穿刺部位、患肢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
结果:22例患者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应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较为简单、安全和有效,手术前后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肺栓塞;护理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肺血管疾病,而引起肺栓塞的栓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
2013年到2016年我科对2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术,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69岁。
所有患者均有下肢肿胀。
均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14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3例手术前胸部X线摄片证实有不同程度肺栓塞。
方法:选用健侧股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后行静脉造影,了解静脉内有无血栓存在或有无其它异常。
将下腔静脉滤器放置于肾静脉平面以下。
X线下证实滤器位置满意后,操作完毕。
术后压迫穿刺点10 min。
结果:本组22例操作完全成功;1例手术后诉腰部疼痛,3 d后自行缓解;2例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双下肢顽固性肿胀。
随访3~48个月,无1例滤器移位,未发生1例致命性肺栓塞。
2.护理2.1术前护理①手术前宣教:由于肺栓塞的高致死率,以及手术多为急诊手术,患者往往有紧张、恐惧心理,因而需耐心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
消除其疑虑,取得合作。
②常规做碘过敏试验,手术区备皮。
③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15~30。
严密观察有无咯血、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对已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要做好抢救准备。
2.2术后护理2.2.1股静脉穿刺部位护理: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24 h,并用沙袋压迫6 h。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和渗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术后护理常规【概述】腔静脉滤器是为预防上、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滤过装置。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既能阻挡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又不至于一项静脉回流,且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当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与髂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栓脱落将通过右心房至右心室再至肺动脉,从而栓塞肺动脉出现致命性的肺动脉高压。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预防肺动脉致死性栓塞的最有效措施。
腔静脉滤器的分类:永久性滤器,临时性滤器,可回收滤器置管药物溶栓就是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中,经导管直接灌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
【适应症与禁忌证】【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会阴部术野消毒铺巾后,用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将5F穿刺鞘置入所选股静脉处,先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管径、有无弯曲、有无血栓,并确定双肾静脉开口的位置,做好标记。
适合放置滤器者,医生将滤器置入最佳位置。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①护士应热情招待,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需要配合的事项②介绍同类患者的恢复情况,术中可能存在的不适和术后注意事项③对患者存在的顾虑认真解释,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2.一般护理①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②如有下肢肿胀,每日定时测量腿围。
3.饮食护理饮食易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软食,粗纤维、清淡饮食,如青菜、豆制品等,忌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便秘,同时禁烟禁酒。
术前1小时可进食半流质饮食,不必强调禁食。
4.体位及患肢的护理体位采用上半身抬高15º、下肢抬高25º、膝关节屈曲15º,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同时利于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5.术前准备①术前常规备皮,备皮范围:上至脐部,下至膝上10cm,两侧至股外侧②对于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者,嘱其练习床上排便,术前排空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