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1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在啮齿动物体内的线虫,其幼虫能够通过小鼠的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并最终到达和寄生在大脑内。
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会引起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免疫反应,破坏其血脑屏障,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
因此,探究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对于理解其致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模型,探究其幼虫对小鼠血脑屏障的损伤和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研究内容:1)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行为和神经系统病变情况;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小鼠血脑屏障分子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3)通过TUNEL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评估小鼠脑细胞凋亡的情况;4)分析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方法: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等方法检测血脑屏障分子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通过TUNEL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评估脑细胞凋亡情况。
技术路线:1.小鼠的感染模型建立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脑屏障分子的表达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4.采用TUNEL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评估脑细胞凋亡情况5.分析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预期结果:本研究能够深入探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与其血脑屏障损伤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同时,预期能够探明相关调控分子和信号通路,拓展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意义:近年来,广州管圆线虫在啮齿动物中的感染情况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其感染机制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联系还存在重大的不明确性。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对于深入理解这些不明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突破性的科学依据。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1、广州管圆线虫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
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
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
福寿螺含有大量广州管圆线虫(华盖供图)含虫食物:福寿螺福寿螺带有多种寄生虫。
一只福寿螺中就多达3000条至6000条管圆线虫。
避免方法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彻底烹煮熟透。
含虫食物:未熟肉类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感染弓形虫,并且感染率很高。
人的传染来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
避免方法食用肉类前要充分烹煮至熟透,定时消毒与肉类有接触的厨具。
含虫食物:猪肉、黄鳝避免方法尽量减少鱼类的生吃次数,选择合法安全的用餐场所食用生鲜类食物。
含虫食物:小龙虾、蟹类烤、炒、腌、醉等方式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幼虫全部杀死。
避免方法不要食用生的或者半生的小龙虾、蟹类即可。
小龙虾的虾头易潜伏细菌、寄生虫,一般不要食用。
5、绦虫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72英尺。
主要寄生于人小肠,虫卵在牛肠内孵化并可随血循环遍布全身,生长成囊尾蚴,人一旦食用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3个月后即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人体内寄生牛带绦虫后,不仅会出现腹泻、腹痛症状,还会出现贫血、肠梗塞等并发症。
牛肉中可能含有牛带绦虫卵(华盖供图)含虫食物:牛肉避免方法最好不购买未经检验的牛肉,切完牛肉后用开水洗烫砧板和刀具,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牛肉最好冷冻后再食用。
6、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
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淡水鱼生鱼片中会存在肝吸虫(华盖供图)含虫食物:淡水鱼生鱼片避免方法淡水鱼最好不生吃,杀死肝吸虫囊蚴最好的办法是高温,超过90度只需要几秒钟肝吸虫就能被杀死,所以只有吃熟鱼才安全。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由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首次在广州褐家鼠的肺中检出[1]。
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南方沿海城市,发病率不详,多呈散发,亦有群体性暴发流行的报道[2]。
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而儿童病例报道罕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经实验室及广州管圆线虫基因检测证实的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15~25个月。
3例均以发热就诊,其中嗜睡1例,呕吐2例,咳嗽2例。
3例血常规及脑脊液常规检测均存在不同程度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表1)。
经详细追查病史,3例均存在螺类或蜗牛等感染源接触史。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仪器与方法患儿检查前禁食≥4h ,口服10%水合氯醛(剂量为0.5mL/kg 体质量)镇静后分别行头颅MRI 及胸部CT 检查。
CT 扫描采用ToshibaAquilion 64排螺旋CT 机,扫描参数:120kV ,25~30mAs ,层厚0.8mm ,矩阵512×512。
增强扫描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碘浓度300mg/mL ),剂量1~2mL/kg 体质量。
MRI 扫描采用Siemens Skyra 3.0T 扫描仪,行轴位平扫,扫描序列及参数:T 2WI ,TR 4200ms ,TE 109ms ;T 1WI ,TR 2000ms ,TE 9ms ;T 2FLAIR ,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2.03.021[通信作者]吴倩倩,Email :。
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艾斌,刘鸿圣,薛婷,吴倩倩(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放射科,广东广州250012)[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
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is)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移行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is)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
广州管圆线虫长侵入心脑肺等部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导致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广州管圆线虫最早是由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当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 cantoneis)。
后由Matsumoto1937年在我国台湾报道,至1946年才由Dougherty正式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陆生螺类与淡水螺类,如螺、蛞蝓、蜗牛等;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如黑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等。
成虫寄生于鼠类的肺动脉内。
广州管圆线虫雄虫白色,大小为 (1 5~25)×(0.26~0.40)mm;雌虫体内的白色子宫与充满血液的肠支互相缠绕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大小为 (20~4 5)×(0.3~0.6)mm。
有时,可在雌虫的子宫内看见单细胞虫卵。
二、发病机制雌、雄成虫交合后产卵,虫卵进入鼠肺毛细血管,I期幼虫孵出后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呼吸道上行至咽部,再被吞入消化道,随鼠粪一起排出。
I期幼虫在体外潮湿环境中可存活3周。
当中间宿主将I期幼虫吞食后,可在其体内发育为II期和III期幼虫。
III期幼虫对人体有较强的感染力。
人类多由于生吃含有III期幼虫的淡水螺肉而感染,也可通过生吃中间宿主如鱼、虾、蛙等而感染,或当婴幼儿在有蛞蝓滋生的地方爬行时,亦有可能获得感染。
III期幼虫可侵入小肠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血流到达肺、脑、肝、脾、肾、心、肌肉等各种器官组织,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最简单处理方法“哎呀,这可咋办呀,我好像吃了没煮熟的福寿螺,会不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呀!”我着急地对老公说。
那是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去外面吃饭,我一时嘴馋点了一份炒福寿螺。
当时也没太在意,就觉得味道还不错。
可回到家后,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之前看到过关于福寿螺可能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的报道,这一下就把我给吓到了。
老公看着我惊慌失措的样子,连忙安慰我:“别着急别着急,先冷静一下,咱先上网查查看看有啥办法。
”我们俩赶紧打开电脑,搜索关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处理方法。
网上说,如果怀疑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出现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症状。
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直嘀咕着:“我不会真的这么倒霉吧?”老公握住我的手说:“别怕,就算真有啥问题,咱也能解决呀,现在医学这么发达。
”接下来的几天,我整天提心吊胆的,时不时就摸摸自己的额头看有没有发烧。
老公看着我这样,笑着说:“你呀,别自己吓自己了,也许啥事都没有呢。
”我白了他一眼说:“你说得轻巧,万一真感染了怎么办呀?”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身体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我感慨道:“哎呀,以后可真得注意了,再也不能随便吃那些可能有风险的东西了。
”老公点头说:“对呀,这也算是给我们一个教训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在饮食上真的不能马虎呀!就像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摔倒。
我们对待食物也应该如此小心翼翼,不能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难道不是吗?我们可得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所以呀,大家一定要记住,吃东西要谨慎,别像我这次一样吓自己一跳!。
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何诊断鉴别,广州管圆线虫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广州管圆线虫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颅脑CT检查、 EEG、脑脊液压力、 CT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颅脑MRI 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一、检查1、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08~0.37,常多于0.15。
白细胞总数可无异常,但以轻度升高为多,常超过10×109/L。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清亮或稍黄浊。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10~0.62;白细胞数升高,达(50~1400)×106/L,多核细胞与单核细胞大致各半。
蛋白质正常或升高,0.27~1.09g/L。
取患者脑脊液镜检可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的第四或第五期幼虫,但检出率并不高。
3、免疫诊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抗原或抗体阳性。
应用ELISA 法做血液和脑脊液的实验时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较血液高。
ELISA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方便,可在3~4 h内获得较满意的检测结果,是目前较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4、影像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中有斑片状改变,边界模糊、不整。
脑电图检查患者的α波变慢较常见。
虫体感染肺部时经胸透可见肺组织中有小结节病灶散在分布于两肺的周边部,小结节周围呈磨砂玻璃样浸润性改变。
*以上是对于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易混淆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何鉴别?:*一、鉴别本病应与其他寄生虫病相鉴别,如曼氏裂头蚴病、斯氏狸殖吸虫、蚴病犬弓首线虫蚴病、棘颚口线虫病、猪囊尾蚴病等。
上述寄生虫感染都可出现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病也多因进食未煮熟的鱼、虾、蟹、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