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与人格特质
- 格式:pptx
- 大小:610.27 KB
- 文档页数:37
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叙述中医体质分类及其特征中医体质分类是中医学中一种根据个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将人群划分为不同体质类型的系统。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体质特征,这些特征与个体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养生有关。
主要的中医体质分类包括《黄帝内经》提出的九体质和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中医体质辨识标准。
《黄帝内经》的九体质:平和体质(平和质):体态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喜笑常开,心情宽畅。
气虚体质:外观消瘦,面色淡白,容易疲乏,声音低微,容易出汗。
阳虚体质:怕冷,四肢发凉,容易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
阴虚体质:五心热,手足发热,口干咽燥,容易失眠,舌质红。
痰湿体质:体形较胖,皮肤较湿润,容易困倦,口苦舌苔厚腻。
湿热体质:容易烦躁,口苦咽干,大便黏滞,面色偏红。
血瘀体质:容易有瘀斑或瘀点,容易怀旧忧郁,舌质深紫。
气郁体质:容易烦闷不适,情绪不稳,胸胁胀闷,舌质紫暗。
特禀体质:对某些特定的因素容易过敏,如花粉、食物等。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GB/T 15657-1995):平和质:体型匀称,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脾气和缓。
气虚质:容易疲乏,声音低弱,面色略白,舌质淡白。
阳虚质: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苍白,舌质淡白。
阴虚质:五心热,口干咽燥,面色红润,舌质红。
痰湿质:体形较胖,头重脚轻,舌质较湿润。
湿热质:爱流汗,烦躁口苦,舌质红湿,脉象滑数。
血瘀质:面色晦暗,容易有瘀斑,舌质紫暗。
气郁质:情绪不稳,容易烦闷,胸胁胀满,舌质淡红。
特禀质:对某些特定因素过敏,如花粉、食物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体质分类是相对综合的,一个人可能同时具备两种或更多的体质特征。
此外,中医体质分类主要用于个体的健康养生和疾病的防治,而非精确的医学诊断。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体质特征,制定相应的养生和治疗方案。
中医九种体质表现特征中医九种体质表现特征中医体质是指人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种体质的表现特征。
一、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指身体健康、精神愉悦、适应能力强、免疫力高、生活规律,没有明显病症或不适感。
平和体质的人通常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良好。
二、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身体气血不足,缺乏活力,容易疲劳乏力。
气虚型人常常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容易出汗,手脚发凉,声音低沉。
三、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身体阳气不足,阴盛阳衰。
阳虚型人通常面色苍白或发黄,手脚发凉,喜欢喝热水或温水,容易感冒,性欲减退。
四、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身体阴气不足,阳盛阴衰。
阴虚型人常常面色憔悴,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口渴,手脚心发热。
五、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身体湿气重,容易生痰。
痰湿型人常常面色黄腻或发黄暗沉,皮肤油腻粘滞,胸闷咳嗽或喉咙不适等。
六、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身体湿气重且有火气。
湿热型人通常面色黄赤或暗红色,口臭口苦,大便黏滞不畅,尿液深黄色。
七、血淤体质血淤体质是指身体循环系统功能较差、血液循环不畅。
血淤型人通常面色晦暗或微黑紫色,皮肤粗硬粘滞不光滑。
八、气郁体质气郁体质是指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郁闷、抑郁等不良情绪。
气郁型人通常面色晦暗或微黑紫色,胸闷、咳嗽等症状。
九、特禀体质特禀体质是指身体对某些特定的物质过敏或反应过度。
特禀型人常常面色苍白,皮肤敏感易过敏,容易出现哮喘、荨麻疹等症状。
结语: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
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以更好地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体质并不是单一的划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平和质(一)体质特性总体特性: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重要特性。
形体特性:体形匀称强健。
常见体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性: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防止调理——原则:平衡阴阳/培补阴阳环境起居: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运动导引:适度运动即可。
穴位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情志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饮食调养:食物宜多样化,不偏食,不可过饥过饱、偏寒偏热。
药物调理:不需。
气虚质(一)体质特性总体特性:元气局限性,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体现为重要特性。
形体特性: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体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轻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性: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二)防止调理—原则:益气健脾,培补元气环境起居:热则耗气,夏当避暑;冬当避寒,以防感冒;防止过劳伤正气。
运动导引:起居宜柔缓,不适宜剧烈运动以防耗气,应散步、慢跑、打太极、五禽戏等。
穴位按摩:足三里。
情志调适:气虚之人多神疲乏力、四肢酸懒,应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
饮食调养: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等。
药物调理: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山药、黄芪等。
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阳虚质(一)体质特性总体特性:阳气局限性,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体现为重要特性。
形体特性: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体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中医体质辨识你属于哪种体质中医体质辨识是一门古老而实用的学问,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判断个体所属的体质类型。
了解自己的体质,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以及个性化的养生调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将体质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接下来,咱们逐一了解一下。
平和质是最理想的体质状态。
拥有平和质的人,身体各方面机能协调,精力充沛,睡眠良好,胃口正常,大小便规律,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
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只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饮食均衡,就能维持健康。
气虚质的人,往往元气不足,容易感到疲乏、气短、自汗,说话声音低弱,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累。
这类人肌肉一般不健壮,性格比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冒。
对于气虚质的人来说,平时要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一些缓和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阳虚质的人,阳气不足,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性格多沉静、内向。
这类人在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出现关节疼痛、胃脘冷痛等症状。
调理阳虚质,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下肢和腹部,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等,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阴虚质的人,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他们往往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阴虚质的人要注意避免熬夜,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甲鱼等。
痰湿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这类人性格偏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调理痰湿质,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甜腻的食物,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等,加强运动,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湿热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粉刺、疮疖,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的九大体质的定义人的体质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与倾向,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大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特点。
以下是对九大体质的定义和描述。
一、平和质平和质是指人体各方面功能协调平衡,体态匀称,精力充沛,睡眠良好,情绪稳定,抵抗力强等特点。
平和质的人身体健康,容易适应环境变化,不易生病。
二、气虚质气虚质是指人体气虚不足,常感疲乏无力,容易出汗,肢体乏力,声音低弱,容易气短等。
气虚质的人需要调养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阳虚质阳虚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容易感到寒冷,手脚发凉,喜欢喝热水,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
阳虚质的人需要注意保暖,补充阳气,调节体温。
四、阴虚质阴虚质是指人体阴液不足,常感口干咽燥,怕热,多汗,失眠,心烦等。
阴虚质的人需要滋阴养血,平衡阴阳,调节内分泌功能。
五、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人体湿气重,容易胖,皮肤油腻,容易疲倦,口苦口干,舌苔厚腻等。
痰湿质的人需要调理脾胃,排除湿气,保持身体清爽。
六、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人体湿热内蕴,容易口渴,尿黄短赤,眼红目赤,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
湿热质的人需要清热解毒,排除湿气,调节体内环境。
七、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皮肤淤血,皮肤暗黄,面色晦暗,经期不调等。
血瘀质的人需要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八、气郁质气郁质是指人体情绪抑郁,常感郁闷不畅,胸闷烦躁,容易焦虑,失眠等。
气郁质的人需要调节情绪,舒缓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九、特禀质特禀质是指特殊体质,容易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
特禀质的人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以上九大体质是中医对人体的分类,每个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调养方法。
了解自身的体质,可以更好地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因此在调养过程中,应根据自身体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中医九种体质辨识与调理一、平和质(A型)–健康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32.75%。
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老年人。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经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若平和体质若不注意后天调养,亦可变为偏颇体质。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即可。
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精神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饮食调理:食物宜多样化,不偏食,不可过饥过饱、偏寒偏热。
•药物调养:不需。
预防用药防风通圣丸。
二、气虚质(B型)—气短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12.71%。
以西部和东北地区多见,无业和重体力劳动者多见。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夏避暑;冬避寒;防过劳。
•体育锻炼: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宜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精神调适: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
提升自心和精气神。
•饮食调理: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槟榔等。
•药物调养: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山药、黄芪等。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多消瘦,皮肤干燥。
②常见表现主项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副项面色晦暗,唇干口燥,头晕耳鸣,眼干口渴,大便干燥或有便秘,小便短赤。
③心理特征性格多内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多烦躁、多忧虑。
④发病倾向易患虚劳、消渴、久咳、失眠等病,易感受外邪侵袭,如风、寒、湿等。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暑邪、易感受寒邪。
成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如劳累过度、过度思虑、长期失眠、饮食不当等。
痰湿质定义:由于体内湿气过盛,以痰湿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多肥胖,皮肤黏腻。
②常见表现主项口苦口臭,胸闷嗳气,身重困倦,舌质胖大,苔厚腻,脉象滑数。
副项面色黄腻,眼睛疲劳,头痛头晕,关节酸痛,大便黏滞或稀薄,小便短赤。
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懒散、好安逸、多糊涂、不喜欢运动。
④发病倾向易患痰饮、水肿、中风等病,易感受湿邪。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湿邪、易感受梅雨季节的影响。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饮食不当,如多食油腻、甜食等,或居住环境潮湿、气候湿热等。
湿热质定义:由于体内湿热郁滞,以湿热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多肥胖,皮肤油腻。
②常见表现主项口苦口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大便黏滞或稀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副项面色黄腻,目赤口干,头晕耳鸣,关节疼痛,身体不适,易感受湿邪。
③心理特征性格多烦躁、易怒、好冲动。
④发病倾向易患热证、湿证、痈疮等病。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湿邪、易受暑邪影响。
成因:饮食不当,如多食辛辣、烟酒等,或居住环境潮湿、气候湿热等。
血瘀质定义:由于体内气血不畅,以血瘀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多瘦小,皮肤暗淡。
②常见表现主项月经不调、痛经、经血量少,或有瘀血症状,如瘀斑、瘀点等,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象涩。
副项面色晦暗,眼圈暗淡,头晕眼花,皮肤易生瘀斑,易有血尿、便血等症状,大便干燥或有便秘,小便短赤。
中医体质判定表标准表中医学中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1、平和质(A型):通常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通常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性格随和开朗,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气虚质(B型):通常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性格内向,不喜冒险,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不耐受风、寒、暑、湿邪;3、阳虚质(C型):通常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性格多沉静、内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4、阴虚质(D型):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体形偏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5、痰湿质(E型):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黏,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6、湿热质(F型):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容易心烦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7、血瘀质(G型):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胖瘦均见,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易烦,健忘,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不耐受寒邪;8、气郁质(H型):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瘦者为多,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人体体质的分类和辨识,为中医临床诊疗、养生保健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病理表现以及相应的养生和调治方法,下面我们就对这九种中医体质进行详细的辨识。
一、平和质平和质是中医体质类型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为:身体强壮,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有光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睡眠良好,食欲正常,二便正常,性格开朗随和,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平和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气虚质气虚质的人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容易疲劳,气短懒言,声音低微,自汗,活动后症状加重,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弱。
气虚质的人养生调治应以补气健脾为原则。
饮食上可多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枣、鸡肉、牛肉、鲫鱼等;起居方面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劳逸结合,平时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气功、散步等;中药调理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药物。
三、阳虚质阳虚质的人常见特征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或腰背冷痛,男性阳痿早泄,女性宫寒不孕,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阳虚质的人在养生中要注重温阳散寒。
饮食宜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韭菜、核桃等;注意保暖,尤其要避免腰部、背部、腹部受寒;可适当进行艾灸、热敷等温热疗法;中药调理可选用肉桂、附子、鹿茸等药物。
四、阴虚质阴虚质的人多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质的人养生应侧重于滋阴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