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细胞在不同的显微术镜下的图像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2
人大脑内结构及神经纤维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图谱【李小勇Rhoton 著王忠诚审】王忠诚说:本图谱中的照片,是在一个大脑半球上进行连续性解剖的结果,其中包括各种脑内神经核团、神经纤维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多角度、不同放大倍数的系统性观察,特别有助于其解剖位置和周围方位关系的理解……作者说:“上枕额束”确定不存在么?你能现在体会一下一个三维立体性的内囊么?上纵束和下纵束内神经纤维的构成到底是怎样?…………无论您是从事基础研究或是临床,这些第一手的解剖图像一定会给您以不小帮助。
出版者说:神经外科医生可以从本图谱中直观地确定脑内重要神经核团和神经连系的相互位置,从而有利于脑内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入路的设计,包括立体定向、开颅定位,选择影响功能最小的手术入脑途径;切除肿瘤时,可以根据脑内神经纤维解剖知识,避开损伤重要纤维和核团的区域。
神经内科根据本图谱可以领会脑疾病的机理,并根据解剖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联系,可以发现新的病种和发病病因上的联系,进而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神经影像学是神经内、外科的支持性科室,对脑CT和结果给以书面报告,近来利用新的技术在核磁影像中可以显示出脑内神经纤维的走行,这些都是建立在脑内神经纤维解剖基础之上的理解,影像医生根据本图谱内容可以发明更多的技术显示更详细的脑内神经纤维和核团结构,促进神经影像的深入。
卖书的说:这是我所见的最长的一个书名,一般来说书名不能超过20字,它偏偏21个,还字字珠玑,一个也拿不下来。
本书特点有三:一,是讲人大脑内结构及神经纤维纤维解剖的;二,图是Rhoton实验室的,Rhoton的图可能在国内出版物上经常出现,能署名的好像倒是头一遭;三,图是多角度、不同放大倍数的。
详细情况请到书店看看,更详细的买回家才知道。
本图谱内容丰富,有多角度观察的纪录,结构显示细腻清晰,是神经影像学,神经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精神学,以及医学大学生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资料。
如有可能,附带出版本书的立体图谱,将会对学习者有更加重大的帮助。
完整版神经系统医学美图看一眼就可以记住导读完整版神经系统医学美图,科主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1. 脑干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 脑室系统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3. 大脑供血动脉 3D 扫描 CT 成像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4. 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5. 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6. 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7. 脑损伤8. 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9. 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0.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1.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2. 感觉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3. 各种颅内出血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4. 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5. 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6. 脊神经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7. 腰穿的局部解剖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8. 颅顶层次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19. 面神经——一巴掌就能记住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0. 脑脊液循环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1. 三种手部神经损伤的特征性表现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2. 手的神经支配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3. 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4. 腰椎神经对应的体表感觉区域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5. 腕管综合征(上)与肘管综合征(下)的麻木、疼痛区域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详情26. 左右脑损伤特点比较。
xx下的大脑:
xx状突起负责认知与记忆
5.棘状神经元
棘状神经元
这张显微照片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的,它显示的是一个神经元的池体和树突。
6.老鼠的xx状突起
老鼠的xx状突起
这张显微照片显示的是一只老鼠的海马状突起,这是负责认知和记忆的重要大脑区域。
7.小鸡的视网膜
小鸡的视网膜
眼睛里的神经电路把光转变成大脑了解的信号。
这张小鸡视网膜图显示了利用光感受器细胞(顶端的灰色物质)起到这一作用的神经元。
这是用来捕捉光子,并把它们转变成电流的杆状细胞及圆锥细胞。
8.前额xx连接图
前额xx连接图
这是一张前额叶连接图,前额叶被认为是负责制定计划、确定行动过程中的利弊因素和抑制习惯性行为等更高智力功能的大脑区域。
它是大脑的中央枢纽,与涉及到感觉、情感记忆和动作计划等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相连。
9.人类大脑皮层
人类大脑皮层
这张显微照片显示的是大脑皮层里的细微血管,它们负责把营养物质运送给大脑,该图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的。
这个从人类大脑皮层获得的样本,显示了大脑皮层的一个巨大血管(上方),向下是分支出来的密密麻麻的细小毛细血管,它们负责把血液输送给整个脑皮层。
(孝文)
上一页12下一页。
神经细胞培养精美图片一、细胞种类:原代培养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天数:8天放大倍数:倒置相差显微镜放大200倍细胞状态说明:细胞之间形成明显的神经网络,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细长多为2到3个。
二、【原创图片】神经细胞1. 细胞种类:胎鼠(16天)皮层神经元2. 培养的天数:5天3. 放大倍数:数码相机套在倒置显微镜镜头上拍的,倍数不确切。
4. 培养基种类:Neurobasal+B27+L-glutamine5. 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贴壁生长,胞体类圆形,见丝状突起连成网络状。
三、1、细胞种类:大鼠脑皮质神经元2、培养的天数:8天3.放大倍数:倒置荧光显微镜×1004. 培养基种类:高糖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5.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MAP-2染色阳性的神经元,染色主要集中在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
四、1、细胞来源:大鼠脑灰质2、细胞种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3、培养的天数:8天4、放大倍数:倒置显微镜×4005、培养基种类:高糖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6、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免疫细胞,正常静息状态下呈分支状,本照片为脑损伤后CD68鉴定的染成红色的活化的圆形小胶质细胞。
五.【原创】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1.细胞种类: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2.Wistar新生24小时大鼠3.培养的天数:原代第7天;4.放大倍数:倒置显微镜 X400;5.培养基种类:DMEM/F12加10%胎牛血清和2%B27(换液用的是无血清培养基);6.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神经细胞形态典型,胞体粗大,轴突相互交叉,突起成网络。
六、【原创】1.细胞种类: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2.培养的天数:第七天3.放大倍速:倒置显微镜放大倍数:100倍4.培养基种类:DMEM+5%马血清+NT-35.细胞状态与特征简述:细胞贴壁生长,呈锥形或圆形,3-4个突起,透光度很好。
底层有很多扁平的细胞,胞体紧挨着,大部分没有突起,培养第五天时底层以铺满。
十二对脑神经解剖影像(一)嗅神经(图2-5)嗅黏膜内嗅细胞→嗅神经纤维(嗅丝)穿过筛板筛孔→嗅球→嗅束→颅中窝端脑,司嗅觉。
A.嗅神经的走行及嗅丝的分布;B.嗅神经(白箭)(解剖冠状面);C.嗅神经(白箭)(MRI 冠状面)肿瘤如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嗅神经,或放射引起的嗅神经损伤均可出现部分或完全的嗅觉缺失。
(二)视神经(图2-6)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枕叶皮质视觉中枢,司视觉。
视神经全长约50mm ,按部位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等四段图2-6 视交叉及视神经(MRI)A.视交叉(白箭);B.视神经(上方白箭),视交叉(下方白箭);C.矢状面视交叉(白箭)肿瘤侵犯、或放疗产生的视神经损伤可出现患侧视力下降、或完全失明,如视交叉累及则为双眼的视力下降或失明。
(三)动眼神经(图2-7)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中脑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切迹缘和蝶鞍后床突侧方前行→穿行于海绵窦外侧壁上部→眶上裂入眶→分为上、下支。
上支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下支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中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视物的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动眼神经损伤,可导致上睑提肌、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瘫痪,患者表现为上睑下垂,眼外斜视(瞳孔斜向外下方)及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A.动眼神经解剖走行(白箭);B. MRI显示的双侧动眼神经(白箭);C. MRI矢状面显示动眼神经的走行及与视神经的关系(下方白箭为动眼神经,上方白箭为视交叉)(四)滑车神经(图2-8)最为细小,是脑神经中唯一一对从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
中脑背面下丘下方出脑→绕过大脑脚外侧前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眶上裂入眶后→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走行→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为肿瘤侵犯,多表现为眼球外下运动障碍,下视时出现复视。
神经细胞在不同的显微术镜下的图像昨天大家看了神经细胞在相差+共聚焦镜下的视频,今天带大家看看同一种细胞或者说是同一种物体在不同显微术镜下的图像差异。
以下图片都是小鼠神经细胞,但不同的显微术镜下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或者说镜下图像的清晰度会有很大的区别。
暗场镜下图像相差镜下图像DIC镜下图像
通过以上三种显微术镜下图像对比可以看出:
a)暗场镜下图像效果:只能看清神经细胞的轮廓和他的存在,相对
神经细胞的内部细节就很难看清晰,这也是暗场显微术的特征;
b)相差镜下图像效果:神经细胞镜下图像相对来说比之前的暗场效
果有明显的提升,缺点是在细胞的边缘有光晕,干扰图像效果;
c)DIC镜下图像效果:整个镜下图像感觉很柔和,细节部分看的非
常清晰,阴影部分衬托了整个图像的立体感,DIC的技术是其它显微术无法与之相比;
有人会问:既然DIC效果如此神奇,是不是我们在观察诸如
此
类切片时都应该用DIC来观察?是可以,但成本太高、价格昂贵。
对显微术的原理大家不必完全弄懂,但知道各种显微术镜下图像所表现的不同效果和差异,看到图片应当能知道是那一种显微
术镜下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