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6课 随堂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一、选择题1.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
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D)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与1902年相比,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急剧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提倡言论自由,因此出现了办报的高潮,故D项正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B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非革命时期,C项错误。
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B)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
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专门报道反映的是传播时事新闻,B项正确。
A项错在“声像俱备”,C、D两项中的社会功能在本题中得不到体现。
3.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B)A.上海拍摄国产第一部电影B.电影传入中国上海C.电影最先出现于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末,即为电影传入中国的时期,因此只有B项最为恰当。
4.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
上述材料说明(B)A.当时政府把电影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B.电影事业是鼓舞中华民族抗战的有力武器C.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D.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解析]由材料中影片表现了军民英勇抗战等内容可得出答案为B项。
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导与练[重点讲解]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难点分析]一、分析报刊、影视、互联网的特点、作用及其影响二、近现代以来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学法导航]1.课前思考: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2.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以“网络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4.设计一X表格,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小资料]袁牧之──隐身幕后的“电影天才〞袁牧之是30年代影坛上十分特殊的一个。
他是优秀的演员,更是杰出的编导,他的戏剧表演更胜于电影,他有“千面人〞之称,更被盛赞为“电影天才〞,但袁牧之为人却十分低调,台前的风光他不留连,反而隐身幕后,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
1934年,袁牧之写出他的第一部电影剧本《桃李劫》,并由自己主演,此片成为“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
接着他又在《风云儿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个由沉沦到觉醒、最后走上抗战前线的青年辛白华。
同年10月,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
1937年,袁牧之编导了以某某社会底层的生活为题材的影片《马路天使》,轰动整个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上的一朵奇葩〞。
这也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
1938年秋,在成功出演《八百壮士》之后,袁牧之从某某辗转到达某某,同行的是陈波儿、他的搭档吴印咸以及荷兰导演伊文思留下的一台35毫米摄影机。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 400份。
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
这表明( )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2.甲午战争前,有人认为《申报》是中外流氓所办的报纸,但甲午战争后《申报》成为时务的入门书,凡是有志前进的都不可不看。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注时局渴求新知B.江浙地区地方性报纸的出现C.维新人士办报热情高涨D.《申报》是影响最大的报纸3.1902年7月,上海《中外日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
在征婚广告中,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则征婚广告主要反映这一时期( )A.追求婚姻自由已经成为社会风尚B.传统婚姻已经完全向近代婚姻转变C.婚姻的主婚权全部由当事人掌握D.西学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则以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这一变化表明 ( ) A.《申报》开始转变对华立场B.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C.《申报》始终紧随政治风向D.时局变动影响大众传媒5.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 500余元。
后来,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对经营者处以9万元罚款。
这说明网络 ( )A.具有舆论监督作用 B.信任度较高C.能够决定处罚结果 D.是民间反腐的平台6.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
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7.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8.英敛之在创立《大公报》时说:“不敢存自足之心,刚愎自用,亦不敢取流俗之悦,颠倒是非,总期有益国是民依,有裨于人心学术。
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一、选择题
1.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
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D)
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与1902年相比,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急剧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提倡言论自由,因此出现了办报的高潮,故D项正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B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非革命时期,C 项错误。
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B)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解析]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
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专门报道反映的是传播时事新闻,B项正确。
A项错在“声像俱备”,C、D两项中的社会功能在本题中得不到体现。
3.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B)
A.上海拍摄国产第一部电影B.电影传入中国上海
C.电影最先出现于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末,即为电影传入中国的时期,因此只有B项最为恰当。
4.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
上述材料说明(B)
A.当时政府把电影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B.电影事业是鼓舞中华民族抗战的有力武器
C.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D.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解析]由材料中影片表现了军民英勇抗战等内容可得出答案为B项。
其他选项均夸大了电影的作用,故排除。
5.2012年夏上映的电影《搜索》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
这表明(C)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④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
据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监督与防护的作用,但无法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实效性,故排除③,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
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
材料二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
四川省委开展的青少年与网络专题调查显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能快捷地传播大量信息,网联大千世界;另一方面,它则像一个魔鬼,让人沉溺在其虚幻的世界,全然不顾一切,特别是控制能力较弱、分辨能力较差的部分人,往往一进网吧,一触网络,就痴痴入迷,深受其害,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报纸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据材料中“一方……一方……”的信息分析概括。
[答案]作用:提供争鸣辩论的阵地;宣传进步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影响有哪些?青少年应该怎样利用互联网?
[解析]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互联网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青少年应学会辨别,趋利避害。
[答案]互联网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丰富人们生活,快速传播信息,具有进步作用;另一方面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利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输送营养的同时也带来有毒物质。
我们应当学会辨别,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避免或减少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