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是一个讲究礼仪之风的民族,在社交活动与家庭生活中,特别重情尚义,讲究礼尚往来和文明礼行。土家族这种古朴淳厚的礼仪之风,不但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风范,而且还世代相传,不断地发扬光大,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以及土家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于今天公民“明礼诚信”等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实践意义。

一、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所谓礼仪,即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如婚礼、葬礼等。土家族人在一生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礼仪较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四大礼,即诞生礼、婚礼和成年簪冠礼、寿礼、葬礼。这四大礼是土家族礼仪之风的集中体现,既有社会特征,又有信仰特征,它们把土家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吉凶祸福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样的民俗样式,而且长期地支配着土家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1.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土家人相当注重为婴儿举行诞生礼,它既含有为新生命祝福,祈祷长命富贵之意,也有为产妇驱邪避祸之意,在礼仪中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虽然土家人最看重的是诞生礼中的“打三朝”(即婴儿生下3天后要进行全身沐浴)和“满月酒”,但实际上,土家人的诞生礼包含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妇女怀孕后,俗称“有喜”,要请土老司行法事“安胎”、驱邪,祈求祖先保佑,并在堂屋门上挂上筛子、艾蒿草,称“金钟神罩”,护住孕妇之屋。分娩,一般要请“接生婆”,接生婆进产房后,要敬祭土家族的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婴儿下地,接生婆用白线结扎脐带,若是男孩,就用父亲的衣服包裹;若是女孩,则用母亲的衣裙包裹。给婴儿洗澡的水严禁任意外泼,以免污秽神灵。婴儿降生后,父亲要怀抱“报喜鸡”去岳母家报喜,男孩用公鸡报喜,女孩则用母鸡报喜。岳母家则按婴儿性别置办“三朝礼”和“满月酒”。

三天后,岳母家以及亲友们挑着礼品前来贺喜,即“打三朝”。酒宴上,产妇家要请婴儿的外公或舅父取名,俗称“命名礼”。满月那天,岳母家要来给婴儿“放脚”(因为婴儿出生的第一个月脚手都是包裹着的,满月之后才解开包裹,正式穿上衣裤,俗称“放脚”),并送来放脚需要的一切衣物,这一天俗称“满月酒”或“祝米酒”。婴儿诞生后,第一个来产妇家的人,俗称“踩生”,“女踩男,福寿全”,“男踩女,要中举”,产妇家要格外热情地招待踩生人,使之多说些吉利话。在当代,土家族诞生礼中最重要的是“打三朝”,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是把“打三朝”与“满月酒”(祝米酒)合二为一的,统称“打三朝”。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诞生礼中很多带迷信色彩的陋习都被土家人自觉地抛弃了。

2.婚礼和成年簪冠礼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土家族逐渐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层次礼仪,这些礼仪是十分复杂和隆重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礼仪过程,但在整个礼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婚期这一天举行的男、女冠礼和一系列其它礼仪活动。如“打样”,即媒人撮合男、女双方进行第一次见面,俗称“瞧样子”,双方满意后再正式提亲。“求婚”,打样之后,男方正式请媒人去女家求婚。“讨红庚”,俗称“合八字”,男方委托媒人讨来姑娘的生辰年月日时,写在“红庚贴”上,并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按阴阳五行推论,看是否相合或相克。“定亲”,俗称“插茅香”,合了八字,就成了“天作之和”,男、女双方即择吉日,举办酒席,邀请双方亲戚到场正式定亲,实际上是向社会公开这桩婚事,取得社会承认。

“拜年”,定婚后,男方每逢新年都要去女家拜年,但拜第一个新年最为隆重。“看期”,到了结婚年龄,男、女双方同意后即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择吉日结婚“。冠礼”与“婚礼”,婚期到后,男、女双方即举行非常隆重的冠礼和婚礼,新娘则要按出嫁礼仪进行哭嫁。成年簪冠礼和婚礼,土家族是将其一并举行的,并且最为隆重。男冠礼和女冠礼都是在结婚前一天举行。

清《长阳县志》卷三记载:“古冠婚为二事,长邑则合而为一。于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发合笄,曰‘上头’。设席醮女,请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亲友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不谓字也。是日设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

曰‘坐十友’”。冠婚礼并行和礼仪中的“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双陪”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都有这种习俗,并且至今遗风犹存。举行了冠礼,就表示男、女已进入了成年,可以在社会上进行单独交际,独立地创家立业了。

“发轿”,女方举行完冠礼和婚礼后,即按照土老司择定的时辰启轿,土老司要作法封轿避煞等。“敬土司王”,土司时代,土司王享有“初夜权”(即土司王先要与新娘睡一夜或三夜),后被人在行使初夜权时杀死,传说他阴魂不散,经常作崇使新婚夫妇不和,因此要敬奉他。

“安床”,即男方安好新婚床位,边安放边行法事,祈求新婚夫妇和顺美满。“拦轿”,当男方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女家村寨门口时,女家亲友们将迎亲队伍拦住,佯做阻拦之状,迎亲与拦轿的双方相互对歌、取笑甚至打闹,实际上这是土家族早期“抢亲”习俗的遗存。“找摸米”,“摸米”即新郎代理人,俗称“押轿娃”,前去抬轿的小伙子都装成“摸米”,新娘的姊妹们一时难辩真假,就在小伙子中任意寻找,相互嬉戏,甚至往小伙脸上抹锅灰,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暗中选择意中人,明显地带有远古土家人对偶婚的遗俗。“茅宴席”和“赶脚酒”,发轿上路后,新娘的亲属们还在一些路口佯装拦截,这时,男家早在这些地方摆好酒宴,拦轿的人即吃起了“茅宴席”,也有男家直接把酒席送到女家堂中的,名曰“赶脚酒”。“搬帐子”,当迎亲队伍快到男家时,“摸米”放快脚步,先将帐子搬到男家,举行挂帐仪式,边挂边唱,颇有风味。“迎轿”,即新娘的花轿到男家后,男家要举行一系列迎轿仪式,直到拜堂、入洞房为止。“上马酒”,即新娘进男家这一天,男家要专门为送亲的嫂子、伴嫁的姑娘和新娘的兄弟(舅爷)等在堂屋中央摆下丰盛的酒席,名曰“上马酒”,之后才给其他亲戚朋友开席。“闹新房”,即新郎、新娘的同辈亲戚朋友在新房里为祝福新婚而进行的娱乐活动,土家族闹新房往往还由伴嫁去的姑娘和陪新郎的小伙对歌,他们借机选择意中人,这是土家族以歌为媒的古婚俗的再现。“回门”,婚后的第二天,新娘要偕同新郎回娘家,当天去当天回,俗称“回门”。至此,土家族的整个婚礼就告结束。

3.寿礼

寿礼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礼仪之一。土家人祝寿,对小孩子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叫“过生日”,50岁后方称“祝寿”。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龄再高也不能称“祝寿”,“尊亲在不敢言老”。土家族为老人祝寿要献鱼,上长寿面,敬寿

桃,满60花甲的寿礼最为隆重。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长寿,堪称民族美德。

4.葬礼

葬礼,几乎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的悼亡仪式和祭祀活动。土家族俗称葬礼为“白喜”、“白会”、“老龙归山”等,一般要跳唱丧鼓歌。湖北省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在举行葬礼时,其主要活动是跳丧,即跳唱非常神奇和隆重的“撒尔嗬”。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种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似剧非剧,风格异常古朴和别致。舞姿非常优美,时而绕臂穿肘,形似凤凰展翅;时而相对击掌,犹如幺姑筛锣;时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痒;时而嘴唇触地,恰似春燕衔泥;时而相互嬉戏,犹如牧童戏水等等。土家人跳丧为何称其为“撒尔嗬”呢?其实,这是因跳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而得名。

明代《巴东县志》载:“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人死后,左邻右舍听到阵阵报信的鞭炮声,都自动赶到死者家里来,为死者跳撒尔嗬。土家人常说:“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半夜听到丧鼓响,脚板心底就发痒”。入夜,只听灵堂门外几声炮响,跳丧者们闻声而至。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掌鼓指挥,三声重鼓,一声高唱:“我打起鼓来,你出台哟,撒尔嗬里!”众人齐声答和。跳丧者或两人一对,或三人一伙,迅速踏鼓跳唱,脚踏鼓,鼓跟脚,跳丧者头、手、肩、腰、臀一起扭动,舞姿变化多端;唱着古朴粗犷、诙谐有趣的极富浓郁山乡气息的词曲,从入夜到鸡鸣,或一夜,或二夜,或三夜等,通霄达旦。

撒尔嗬有一定的程式,一般由待师、跳丧、哭丧等构成。或曰开歌场、奠酒、收歌场等。撒尔嗬唱词变化多端,四言、五言、七言随情而变。除开那些少年夭亡者,不论是男是女,也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人死了,乡邻们总要跳唱“撒尔嗬”。实际上,早在元、明、清时代,撒尔嗬在清江流域土家人的跳丧中,就已完全成熟了。至于撒尔嗬的历史渊源,今天已无法精确查考,有说起源于庄周“鼓盆而歌”的,也有说起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等。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撒尔嗬是土家先民巫术、祭祀礼仪和歌舞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这确是无可质疑的。

二、土家族四大礼仪的人文价值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是土家族人民礼仪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这四大礼仪

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人民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表现了土家族人民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表现了土家族是一个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民族。

1.土家族的诞生礼,既是在祝福新生命的同时,对民族开天辟地、发祥繁衍的历史进行回顾和纪念,又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在土家族传说中,远祖是蛋生的。古时世界处于混沌之中,一片黑烟,无天无地,昼夜不分。突然一阵狂风将黑烟吹散,随之飘来一朵白云,白云里裹着一个硕大的蛋,蛋白如天,蛋黄似地,随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蛋裂开了,跳出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名叫卵玉,她就是土家族的祖先。卵玉喝虎奶,吃铁铊,她见天地相互粘连,就用箭射开,才有了世界的开端。所以,土家族崇敬蛋,认为蛋是人类之种。土家族在举行诞生礼“打三朝”和“满月酒”时,最看重的食品就是醪糟荷包蛋,凡是前来贺喜的人,每人都得吃一碗醪糟荷包蛋,这实际上就包含有纪念土家族祖先开天辟地、发祥繁衍的含义。当土家姑娘出嫁时,男方总要给女方送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姑娘在出嫁前夜就用此蛋在脸上滚三下,名曰“开脸”,象征获得生育的蛋种,预示后代的繁衍和民族的生生不息。可见,土家人认为,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就要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光阴。在土家族诞生礼中,还有“抓周”的习俗,即婴儿满周岁时,在桌子上放置书、笔、算盘、纸张等物件,让婴儿自己去抓,土家人认为婴儿最先抓住什么,就预示着这个小孩今后干什么。土家人总是望子成龙的,既希望子女为国家作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又希望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值得肯定的。

2.土家族的婚礼和成年簪冠礼,标志着土家族是一个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觉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民族。

土家族的婚礼与成年簪冠礼是一并举行的,实际上表明这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走向成年的一个标志,即走完了自己的孩提时代,意味着“人生的第二次断奶”,因此,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个体的自觉意识。首先,土家族的婚礼和成年簪冠礼有严格的礼仪程序,通过这种严格礼仪程序的锻炼,从而给土家族青年男女上了人生的第一课。结婚后,新娘要离开父母,告别家乡,要开始独立的人生旅行,要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未来。在土家族中,男孩结婚后,也往往要与父母分家过日子,“树要分丫,儿要分家”,“树不分不长,家不分不发”。这

对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而又必须的过程。

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土家族青年男女将学会自立自强,学会承担责任,变得成熟起来。青年男女的责任,从宏观上看是社会责任,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从微观上看是家庭责任,要使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经过婚礼和成年簪冠礼,土家族青年男女就会自觉地承担起这些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其次,土家族的成年簪冠礼是用“陪十兄弟”和“陪十姊妹”的方法集体举行的,因此,既可以增强新郎、新娘个体自我意识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可以教育其他未婚的土家族青年男女。

自尊心是民族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自尊心就要尊重自身的人格、荣誉,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尊是一种自我情感体验。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尊心,则其它任何评价都起不了作用;有了自尊心,这个人就不会依附于其他人,就会自立自强。自信心也是民族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一个人如果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自卑心理定势,这对于民族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无疑会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土家族青年男女通过集体性的簪冠礼之后,个体的自我意识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3.土家族的寿礼,充分体现了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伦理道德。

在土家族的寿礼中,举行得最为隆重的是父母的寿礼,寿礼就是为父母尽孝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土家族特别重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即所谓“父慈子孝”、“孝顺父母”、“抚养子女”等,这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人伦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土家族的优良传统伦理道德。“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在“孝”这一根本上下功夫。“孝”就是善事父母,就是要对父母尽养育之恩。孔子认为,对父母不但要“养”,而且要“敬”。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只有从深爱和孝敬出发,才能使父母和颜悦色。如果父母有过,应当谏诤,但要注意态度。土家人认为,父母子女关系是社会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关系,从一个人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可以推断出他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只

有对自己父母尽孝的人,才能对国家尽忠;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他也决不可能对国家尽忠,“求忠臣于孝子门下”。

土家人特别认为,在所有的伦理道德关系中,“以孝为上”,孝顺父母是第一位的,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家庭成员中不论个人的行为如何,都要孝敬父母,否则,就会遭到全家人的唾弃和社会的谴责。在封建社会,土家人将父视为天,将母视为地,“天大地大,不如父母恩情大”,不管自己年纪多大,只要父母健在,就必须孝顺父母。对父母一要孝敬,二要顺心。对父母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有理必从,无理不辩,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病痛常问,有愁劝解,说话谨慎,不伤其心等等。土家人还将孝顺父母的各项行为准则列入族规、家规,凡出现不赡养或虐待父母的逆子恶媳,在家庭中不能解决,就由家族按族规惩处。轻者被人骂为“报应崽”,家族要忠告逆子,限期悔过,或当众向父母赔罪,并请人具保不再犯;重者,按其情节或罚其苦役,或裁其部分财产归父母享用,或受肉体惩罚;特别严重者,如将父母致残和致死者,定要给父母偿命祭坟,偿命的方式通常是“沉水”(即在身上绑上石头,沉入深潭毙命)。这种从严处治不孝之子的族规,甚至连当地政府都予认可,不作干预。应该认为,只要我们剔除土家族孝顺父母这一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一些封建因素,将其进行扬弃,批判地继承,即使在今天看来,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4.土家族的葬礼,充分体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死观。

土家人认为,人有生就有死,生死是辩证统一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土家人既为生祝福,也为死高兴,老人死了是走“顺头路”,是“老龙归山”,所以,土家人用跳撒尔嗬的方式举行“白会”。撒尔嗬悲中有喜,悲喜相交,以喜为主。透过土家跳丧——撒尔嗬,我们完全可以窥见土家人的悲哀与欢乐、颂亡与慰生、肃穆与热闹奇妙结合的心理世界,撒尔嗬充分体现了土家人乐观旷达的生死观。我们从撒尔嗬的唱词看,有唱祖先的,有唱生产生活的,有唱风土人情的,有唱谈情说爱的,时而打情骂俏,时而如诉如泣,真可谓人老死亡,天地自然;日吉时良,热闹非凡。从撒尔嗬的动作看,完全沉醉于纯粹的感觉虚幻世界,迷漫着“歇斯底里”的狂热和无拘无束的享乐。其实,综合起来看,撒尔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它曾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迪斯科”。撒尔嗬的悼亡,是生者对亡灵的最后陪伴,生者要高度兴兴地送走亡灵,这是对人生价值的

肯定,是土家族乐观旷达人生观的再现;撒尔嗬既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撒尔嗬还是生者的一种娱乐艺术,土家人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5.土家族的四大礼仪,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明礼诚信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如果我们对土家族的四大礼仪进行扬弃,它就可以对市场经济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人伦价值的提高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从社会看,四大礼仪有利于社会、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在土家族中,社会、家庭、个人三者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家庭既是这三者的中介,又是核心,上连社会,下连个人。四大礼仪好比润滑剂一样,渗透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社会结构之中四大礼仪是一种家庭美德,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关系,共同培养和发展长幼亲情、夫妻爱情和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四大礼仪中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可以认为,抓住了社会、家庭、个人的三者关系,也就抓住了中国社会关系的根本,并且通过诸如土家族四大礼仪等润滑剂的作用,整个社会的稳定也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作为中华民族这一礼仪之邦,任何时候都需要处理好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三者关系,这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个基本框架,而四大礼仪则是保持这一框架稳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其次,从个体看,四大礼仪有利于提高人伦价值和增强人们的道德义务以及道德责任感。在今天,“明礼诚信”已成了我国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一个人只有“明礼”,才会具有“诚信”,明礼是诚信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知礼仪,我行我素,那么,这个人不但无诚信可言,甚至在社会立足都很难。要明礼,就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这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尤如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要升国旗、唱国歌、举行各种形式的礼节一样,在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中,适当地提倡诸如土家族的四大礼仪,以此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

识,增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感,告别不文明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伦价值和道德修养。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四大礼仪是土家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土家族礼仪之风的外在表现,但是,我们还必须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自觉地克服四大礼仪中的一些封建迷信和不良因素,以及由于很多繁琐礼节而带来的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等。土家族人民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是长期培育起来的重情尚义的优良道德传统,以及真诚而适度的文明礼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推陈出新。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本文是关于习惯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土家族手工艺品各式各样,种类很多。土家族的工艺美术包括土家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x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作文1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土家族的几个节日。第一个是过春节,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 “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 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第二个是赶年,“赶年”,或曰“提前过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的一个节日。汉族过年,是腊月三十。土家族过年比

汉族要提前一天;若是腊月大,为29天;月小,为28天。 若家里有亡人还要再提前一天过年,人们称之为过“赶年”。关于提前过年的来历,土家人有几种传说,但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土家将士奉命出征到江渐沿海,参加抗倭,为不耽误战事,土家人提前一天过年,后取得“东南战线第一功”凯旋。过赶年便是从那时沿袭下来,让土家后人不忘记先辈的赫赫战功。 土家人过年时,要在堂屋神龛下摆祭品、敬家神、祭祖先。我们土家族的节日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介绍。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作文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及风俗。 身为土家族的我,就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与风俗。 早在2000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在贵州等武陵地区一带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单一的民族。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历史上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为古代巴人后裔。 土家族人民热爱艺术的魔力,是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力量。村里过喜事,都要请村里的艺术团唱歌跳舞。土家歌舞有山歌、蓑秧歌、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茅古斯、肉莲花等歌舞,并特有唢呐,木叶、咚咚喹乐器伴奏。这些歌舞要演到深夜才结束。在哪家表演哪家就要弄宵夜招待表演的人们,旁观者与长者也要起吃宵夜。整个寨子沉浸在那高声激昂的歌声与人们大笑声和震耳欲聋的掌声中。 土家族食品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土家族的食物却有着香浓、地道的味道。土家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以小麦、红薯、土豆为副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A: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 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 禅密]; B:小乘佛教: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4)基督教:《圣经》;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称景教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及传入中国的时间: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6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7、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3)大乘和小乘佛教时期: (4)密乘佛教时期。

中华饮食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华饮食礼仪 篇一: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饮食礼仪文化,很多优良的、传统的饮食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饮食礼仪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饮食礼仪是一种精神,贯穿在整个饮食活动中,已演变为包含在饮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它是中华饮食文化光辉的思想结晶。 关键词:饮食礼仪文化继承发展 1中国古代饮食礼仪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饮食礼

仪自然成为饮食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以贯通的特点。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饮食礼仪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行为规范的一部份。 饮食礼仪的涵盖面很广,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食礼。按阶层划分,有宫廷皇家食礼、官府缙绅食礼、军营将士食礼、学院士子食礼、市场商贾食礼、行帮工匠食礼、城镇居民食礼和乡村农夫食礼;按用途划分,有祭神祀祖食礼、重教尊师食礼、敬贤养老食礼、生寿婚丧食礼、贺年馈节食礼、接风饯行食礼、诗文欢会食礼、社交游乐食礼、百业帮会食礼和民间应酬食礼种种,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与之发生广泛的联系,无不倚靠它进行社会交际。 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

世界饮食文化

世界饮食文化复习提纲 1、与韩国泡菜齐名的韩国菜式是韩国烤肉。 2、美国的早期居民印第安人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 3、被伏尔泰在《百科全书》中称为“老人的牛奶”的食物是巧克力。 4、哈萨克语“别什巴尔马克”的意思是“五指”,其用来特指手抓羊肉。 5、在西方有“贵族食品”之称的法国烹饪原料是指黑菌(块菌)。 6、古巴人情有独钟的口味习惯是甜。 7、有西班牙国菜之称的饭菜是马德里烩肉。 8、在每年2月22日-华盛顿诞辰纪念日,美国人的饮食习俗是吃樱桃馅饼。 9、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是骆驼奶。 10、在饮食方面,吃意大利菜一定要佐以葡萄酒。 11、被称为俄罗斯饮食“三剑客”的是黑面包、鱼子酱和伏特加。 12、作为民族美食象征的“阿西亚科菜汤”,其所属的国家是美洲的巴西。 13、属于泰国特色的调味品有冬阴功酱。 14、韩国料理的五色之美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配料五色菜码。 15、法国菜肴重视调味,调味品种类多样,酒类和香料组成法国菜的两大特色。 16、清酒属于酿造酒,主产于日本。 17、日本料理主要分为三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 18、西方古代神话中有不少酒神,狄奥尼索斯酒神属于葡萄酒。 19、中国人请人吃饭,由主人"买单";欧洲人请人吃饭,参加者采取AA制付账;而采用"谁钱多、谁受欢迎就由谁来付钱"方式的国家是印度。 20、哈萨克人在宴请客人时,为表示尊敬和感谢,客人要从盘中取些羊肉给女主人。 21.被秘鲁全国文化协会评定为“秘鲁文化遗产”的大餐是“帕恰曼卡”。 22、被苏格兰人称为“生命之水”的酒水是威士忌。 23、以米饭、泡菜、大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为日常饮食的是韩国人。 24、葡萄牙不是世界三大葡萄酒产国之一。 25、英国人的典型食物是布丁。 26、西班牙饮食的精华,一是米,二是番红花,三是橄榄油。 27、印度不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 28.西方人表示酒的液量单位是盎司。 29.被世界誉为“最上乘的甜点”,被巴黎名医誉为“完美无缺的食品”,被伏尔泰称为“老人的牛奶”的是巧克力。 30.在韩国民间食俗中,每逢正月十五日清晨,男女老少都要喝一口凉酒,意味着在一年中可以经常听到好消息。这种凉酒被称为明耳酒。 31、日本传统的“五色之菜”的五色是指白、黄、红、青和黑。 32、有西班牙国菜之称的饭菜是海鲜饭。 33、菜肴在口味方面,表现为味浓油重的国家是意大利。 34、作为民族美食象征的“阿西亚科菜汤”,其所属的国家是美洲的古巴。 35、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美称的非洲国家是索马里。 36、在西方有“贵族食品”之称的法国烹饪原料是指黑菌。 37、门店众多并风行全球的著名意大利风味食品是比萨饼。 38、古巴人情有独钟的口味习惯是甜。 39、美国移民对起源于土著印第安人的“煮干菜豆”的土煮方法加以适当改进,使之成为一种有名的美国菜式。其菜命名为波士顿烤豆。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 2、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3、通过视频展示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学会利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了解佛教的教义内涵。 2、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了解其教义实质,明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图片展示、史料解读、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 2、难点: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 突破方法: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以及其教义经典的解读了解其实质,对宗教现状探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或漫画);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直接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寻求有关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列表格等方法。 五、教学用时:一课时 六、教具:图片、影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剧照) 教师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取回的是《佛经》、《圣经》、还是《古兰经》?它们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经书?你还知道其他哪些 宗教?直接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然后请学生阅读课 本,了解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等。 (二)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创始人。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佛教产生的经过。 1、佛教 学生讲述: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介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倡导“众生平等”。佛教教义对 解除渴望摆脱苦难的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很多国王也利用它“忍耐 服从”的说教,大力扶植佛教。公元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 时,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古代印度以外传播。公元1世纪 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 天,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的教条)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它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4人小组讨论,代言人发言:(略) 教师归纳: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 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 教师提问:为什么阿育王时期要大力支持佛教?(提示与佛教教义有关) 多媒体展示:(强调学生做笔记) (1)产生的背景:(P31第一段第一句)

土家族的丧葬文化习俗

土家族的丧葬文化习俗 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击鼓踏厉而歌,叫啸以兴哀;而后受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逐渐采用土葬,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藉生者。 土家族最古老的葬谷是火葬。现今犹存的许多土家地区的地名,诸如“箱子岩”、“仙人洞”、“蛮王坟”、“棺木岩”等,都是对土家先民曾有过岩墓葬、悬棺葬习俗的追述。? 土家族保存到现今的古老葬谷是“绕棺”和“跳丧”。 “绕棺”,又名“打绕棺”,或名“穿花”,广泛地流传于湘鄂西及川东部分土家族地区。老人去世,停灵枢于堂中,请巫师行法事祭祀,“绕棺”时,灵堂红烛高照,香炉香烟袅袅,棺木右角点“长明灯”一盏;巫师将法咒一念,昭告亡灵,“绕棺”就开始了。“绕棺”活动,一般由五或七人,至少三人,成奇数跳唱。跳唱,由土老司担任领头,现今,以年长者出任,其他人跟后,围绕棺木,不能出离灵堂,故称“绕棺”。歌词内容广泛,可唱亡人生平,可唱神话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镲、钹等打击乐,气氛欢悦而热闹,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承袭了古代“绕尸而歌”之传统。 “跳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鄂西长阳、五峰、巴东等县流行的“打丧鼓”,又称“跳仗鼓”;一类是湘西凤凰、泸溪地区流行的“打廪”,又称“跳牌”“跳流落”。“跳丧鼓”与“绕棺”一样,是一种丧葬性的歌舞活动。在土家山寨,一旦哪家老人终寿,不问男女、名望、尊卑、皆是“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为死者“跳丧”。 跳丧,先跳什么,后跳什么,都有一定仪式程序。一般分为七项程式: 一、待师,跳者为表谦虚客气,边跳边等待师傅临场指导; 二、跳丧; 三、摇丧; 四、跩丧; 五、穿丧; 六、退丧; 七、哭丧。 哭丧,只在与汉区临界地区方有。这七项跳丧仪程,都由掌鼓者指挥,跳丧人跟着鼓点的变换而变换仪程。歌词的内容丰富多样,有歌唱先民祖先的;有唱农桑鱼猎的;有唱风土人情的;有唱男女爱情故事的。歌舞通夜不息,可谓“长歌为哭”,“以乐致哀”,慰死者英灵,为家属“散忧”、“解愁”驱逐死者家里天灾人祸,赐降吉祥瑞气,独具民族性。? “打丧歌”,又名“唱丧堂歌”,或叫“坐丧”,也是远古“鼙鼓以道哀”的一种葬俗传至今日。这种“打丧歌”,鄂西、湘西、川东土家族地区,直至现今,还相当盛行。“打丧歌”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人击鼓,领唱,众人相和。另一种是不只击鼓,还要鼓锣钹笛唢呐齐备,“打围鼓”,唱戏曲,这也很别致。听唱观看的人很多,“坐丧”“打丧歌”成了群众一种娱乐活动了,将“忧愁”、“悲痛”驱逐于九霄云外了。

中国的四大宗教(内部使用,禁止外传)

中国的四大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10、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 (1)以教义划分: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一览表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一览表 内容 名称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发源地公元前6世纪,诞 生于古印度恒河 流域的蓝毗尼 (迦毗罗卫),恒 河因之被印度教 (现代印度人信 仰)视为“圣 河”。 公元1世纪,诞生 于巴勒斯坦一 带。 公元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 产生背景严酷的等级制度 下,社会矛盾尖 锐。 当时这一地区属 于罗马帝国,生 活在这里的犹太 人灾难深重,多 次起义被镇压, 渴望“救世主”的 到来。 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部落间相互仇杀,生产停滞,商业衰落, 外族入侵。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释迦 牟尼) 耶稣穆罕默德 基本教义佛教宣扬“众生 平等”,反对婆罗 门的特权地位。 认为世间万物皆 有因果,生老病 死都是苦,主张 “忍耐服从”。 传道者宣传说, 耶稣就是“救世 主”。耶稣叫人忍 受苦难,死后可 以升入“天堂”。 “救世主”在希腊 语中称作基督。 信仰唯一的神“真主”。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彼此都是兄弟姊妹。“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辐射范围公元前3世纪古 印度阿育王在位 时,佛教有了很 大发展,并向南 北两个方向传 播。向北,经中 亚地区传至我 国,后经我国传 至朝鲜、日本和 越南等国;向南, 传入斯里兰卡、 泰国、缅甸等国 及我国境内的傣 族地区。 4世纪,罗马皇帝 确定基督教为国 教。6世纪时,罗 马城主教取得罗 马城实际统治 权,成为“教皇”。 11世纪,基督教 会分裂为天主教 和东正教,分别 以罗马和君士坦 丁堡为中心。 起初,只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一些地区传播。中世纪时,传播到亚洲其他地方 和北非等地。 宗教经 典 《三藏》《圣经》《古兰经》 宗教圣地蓝毗尼 耶路撒冷(基督 教)、梵蒂冈(天 主教)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主要节 日 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等

土家族风俗调查研究

土家族风俗调查研究 摘要:土家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经过代代传承,成为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家族一些独特的风俗文化出现失真失落现象,我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开发土家族有意义的传统风俗文化,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土家族风俗调查研究

目录 一.绪论 (3) 1.1土家族历史 (3) 1.2土家族文化 (3) 1.2.3跳丧舞 (4) 二.土家族婚嫁风俗 (5) 三.土家族宗教风俗 (5) 四.土家族风俗禁忌 (6) 五.土家族风俗文化调查研究 (6) 六.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9) 七.对土家族传统风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9) 八.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一.绪论 1.1土家族历史 土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秦朝至隋朝时期,土家族的发展被称为郡县制时期,到唐宋时期被称为羁縻州县制时期,发展到元明时,被称为土司制时代,一直到清朝初期,又被重新定义为改土归流时期。 土家族在历史上曾一度存在于人们的偏见中,这与其历史渊源、居住地等分不开,在人们对他们的称谓上可见一斑,如“白虎夷”“巴郡蛮”等。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土家族没有确定族称,一直到大批汉族人迁入土家族地区,人们为了区分两个不同的种族,才有了土家族这个称谓。并于1956年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从此,土家族才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在中国56个民族中,土家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两千多年前出现于湘西、鄂西一代,在漫长的岁月里,土家族用其独特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1.2土家族文化 1.2.1白虎崇拜 众所周知,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这是什么原因呢?相传,很早以前,土家族五姓部落首领巴务被推举为酋长,即廪君,他带领部落成员到达盐阳杀死了凶残的盐水女神,拯救了人民,让人们得以安居乐业,深受人们爱戴。后来,廪君死后,其灵魂化作白虎升天,从此,人们奉白虎为祖神,世世代代尊敬供奉。土家族中的男方结婚时,要在正堂大方桌上铺上虎毯,象征着祭祀祖先以及对白虎的尊崇。 图腾是原始民族的标志,是被神化的祖先,土家族的图腾就是白虎。在土家族人的心中,白虎是神圣不可战胜的,是力量与勇猛的象征,这种信仰通过代代的口传心授,以不容质疑的形式渗透于土家族的每一代人,每一个领域,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思维及心理定势,白虎崇拜在土家族的发展及文化的形成方面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白虎崇拜作为一种信仰,成为维系土家族内部团结的

饮食禁忌:世界三大宗教饮食宜忌

饮食禁忌:世界三大宗教饮食宜忌 基督教基督都创新于公元1世纪,创始人是耶酥,地点在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在饮食上没有太多禁忌,只是在节日时对饮食有一些规定。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各派信徒纪念耶酥诞辰的日子。为了纪念耶酥的复活,信徒们要举行斋戒,不吃肉食,不用刀叉进食,减少娱乐。复活节是孩子们欢乐的节日,拣拾彩蛋是节日期间重要的活动,用小动物形状做成的巧克力糖果,装点的精美甜点,是节日中的重要食物。狂欢节:狂欢节源于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的牧神节、神牛节、酒神节,中世纪时渐渐被罗马天主教所接受,成为基督教的节日。现在广泛流传于欧美和大洋洲地区,各国举行的狂欢节日期不同,有的是从元旦开始,有的从圣诞节开始,欧洲、美洲、大洋洲的狂欢节一般是在2月18日至20日举行,巴西的狂欢节一般是在夏末秋初的2月18至20日举行,整个活动持续3天,狂欢节盛大的游行使欢庆的人们沉浸在近科疯狂的兴奋之中。情人节:情人节又叫瓦伦丁节,是每年的2月14日。情人节是年轻的恋人相互表达爱心的时刻,也是享受情侣套餐的日子。犹太教犹太教是古老的宗教,公元前2000年中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形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开始他们信仰氏族祖先和自然精灵,到公元7世纪由魔西创立了犹太教,并成为他们的国教,奉主神耶和华为万能的上帝。安息日:犹太教把每周六定为安息日,也是当今世界星期日的来历,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日子里,劳动六天之后就休息一天。犹太教的祖先

遵照上帝的旨意,把守安息日作为他们宗教教义及活动的一个内容,延续至今。每个犹太教徒的家庭要在星期五的晚上享用酒、面包和最好的食物进行祝福,祝福安息日的到来。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教重要的节日,是犹太民族的新年。每当逾越节来临时,犹太人都要从新回味当时吃过的烤羊肉、苦菜和未发酵的面包,以此唤起全民族人民对逃离埃及那段艰辛旅途的回忆。当然现在犹太人在制作未发酵的面包烤饼时,加入了鸡蛋、食糖、果仁等配料,吃起来要可口多。赎罪日:赎罪日大约在每年的10月份,是犹太教信徒赎罪并感谢上帝拯救的日子。在这一天,虔诚的信徒禁食肉食,以及受精的鸡蛋和能够发芽的种子,尤其不能吃偶蹄和反刍类动物。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是阿拉伯语译音,原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我国习惯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件半岛,以后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较多,主要是不食不洁之物,这包括猪肉、狗肉、驴肉、马肉、兔肉、无鳞鱼及动物的血和非阿訇宰杀的动物和自死的动物,同时还禁止饮酒。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古尔邦节又叫宰生节、忠孝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献牧的意思,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相传先知易卜拉欣的儿子伊斯玛义13岁时,真主安拉启示易卜拉欣要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义进行奉献,易卜拉欣遵命行事,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义也欣然表示同意,这时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牵来一只黑头白身的绵羊来到米纳山谷,替代伊斯玛义献牧。这一天正是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为纪念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义为安拉牺牲奉献

西方三大宗教

西方三大宗教,按照出现前后,分别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大宗教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血冲突,往往给人造成错觉,那就是他们的信仰互相之间不共戴天。实际情况是,三大宗教的本质信仰是一致的。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古老的犹太教。是犹太教,最先发展了宇宙中间独一真神的信仰,记载于圣经的旧约。在其信仰中,人类犯了悖逆上帝的原罪,上帝最后会派来救世主“以赛亚”拯救人类。几千年来,犹太人在等待这位救世主,至今还没有来临。旧约的意思,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的,以摩西戒律为主体的约定。 两千年前,犹太教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其教主是耶稣,30岁开始传教,自称是上帝之子,是预言中的那位救世主。耶稣在旧约的基础上,代表上帝与人们立新约,于是圣经有了后半部分的新约,基督教从而诞生。犹太教其他分支不承认耶稣救世主的身分,他们要继续等待真正的救世主,而对基督徒来说,那是极大的亵渎。但分歧归分歧,犹太教基督教双方都还是以旧约为基础,自然,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诞生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他起初是一个商人,但被上帝遴选为最新的信使,根据上帝的启示,录下了古兰经,创立了新的伊斯兰教。古兰经传递了上帝最新的意旨,但它的基本源泉,仍然离不开犹太教的旧约。 于是有了下面的概括:犹太教:继续等待救世主,信奉旧约。基督教:耶稣是那位救世主,因此耶稣是神,信奉旧约与新约,以实践新约为主。伊斯兰教:继续等待救世主,穆罕默德是上帝最后的信使,传递了记载于古兰经中的上帝最后的信息。穆罕默德是先知,但他不是救世主,他是人,不是神。对待基督教,伊斯兰信徒尊重耶稣,但他们同样认为耶稣是人,不是神。古兰经认为耶稣是较早的一位先知,与穆罕默德的地位相同。 耶和华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对上帝的称呼,安拉则是阿拉伯语对上帝的称呼,但称呼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归根到底,三大宗教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他们之间的分歧,只是对上帝后来的安排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因此,看似不共戴天的犹太人阿拉伯人,信仰差异所造成的敌对意识,其实也并不突出。相对来说,反而是基督教的难调和性比较大,因为基督教相信耶稣是那位救世主,是真神,但其他两家不承认。 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宿怨,部分来自于基督徒指责犹太人杀害了耶稣。这里又出现了我早先举例过的,上帝造了不完美的人之后又惩罚其不完美,同样性质的不近情理。如果耶稣之生之死都是上帝的计划,那么耶稣一开始就注定要被害死,犹太人岂不是成了替罪羊,或者说,又中了上帝的圈套?时代毕竟是在进步,2000年,教皇保罗六世公开为天主教在历史上对犹太人的迫害向犹太人道歉,“基督徒对上帝的另一部分儿女的令人遗憾的行为。” 公元一世纪前期,基督教起源于地中海东部地区。早期的基督徒是清一色犹太人,其信仰基础是古老的犹太教,因此,基督教实际上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从创立初期开始,基督教就被看作是异端邪说,受到了多方面的迫害。执行迫害最甚者,是当时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罗马帝国政府,广泛并且残酷。处死耶稣,罗马政府虽不是始作俑者,但他们还是批准了死刑的执行。耶稣死后,十二门徒中的雅各、彼得,以及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领袖保罗等人,也都是在随后的传教活动中被罗马帝国处死。然而,迫害并没有能阻止基督教的发展。到公元四世纪

土家族民俗建筑

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古典家具艺术鉴赏任课教师:叶聪 论文题目: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 学生姓名:吴琴学号:1306104038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级: 1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目录: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 一、简介 二、吊脚楼的由来 三、地理位置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选址、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选址 二、材料 三、环境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及建筑形式 一、吊脚楼的结构 二、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三、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二、历史发展 三、民居的优势 四、文化内涵 《五》.、结语

摘要: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由落地建造的座子屋与架空的横屋组成的"半干栏",是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一个独特的类型。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于鄂西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吊脚楼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专家们研究少数民族民居住宅的重要对象。笔者将从吊脚楼的地域特征、来由、建筑特色等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楼吊脚楼。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简介 一、简介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二、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选用 观察湘西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发现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是中国特有的和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为中国重要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因为杉木材的这些优点,被广泛用于湘西吊脚楼的建筑构架、围板、栏杆、地板、门窗和雕刻,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四、吊脚楼周边的环境 (所有图片来自百度)

三大宗教下的饮食文化

三大宗教下的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需要,离开了饮食人将无法生存,因此,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警句格言。纵观人类历史,每一种宗教,每一个民族都有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特定的生活饮食习惯,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自然更有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和深刻的饮食文化内涵。 说到基督教,大家更觉得基督教是没有饮食文化的,因为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禁忌,饮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这可能是因为在基督教初期犹太派和希腊派两大教派之间曾就是否遵循摩西饮食禁戒问题发生过争论的结果。耶路撒冷宗教会议提出过一个作为协商的方案:凡奉献给偶像的肉、动物血、被窒息而死的东西都必须禁吃。这样一来,就使非犹太族的基督徒摆脱了摩西律法的饮食禁戒规定。但希腊派的代表人物保罗仍持不同立场,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本身是不洁净的” 。所以,《新约》对于有关洁净食物的法规都拒不接受。传说耶稣曾宣称:任何外界因素都不可能造成秽渎。使徒彼得见到了一个异象:从天上降下来一大块布,上面有各种飞禽走兽,神的声音宣布它们都是洁净的,可作为食物。这个异象的传说,使教会得以放弃《旧约圣经》有关食物的禁戒规定。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断,这则传说大概就是反对犹太派食物禁忌规定的人造出来的。但后来由于圣·保罗变革,使得基督教中的很多禁忌被解除,发展到今天,基督教里对食物的禁忌已基本没有了。但是,尽管如此,基督教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基督教的饮食文化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的,比如饭前祷告,比如对面酵,对鱼,对盐的钟爱等等。基督教也有关于在特定时间进行饮食禁忌的规定,如历史上有四旬节实行禁食和禁欲的禁戒。有所谓「祝祷日」,即在某个宴会日和节日前一天举行斋戒的日子:「祈祷日」,即在「耶稣升天节」前的三天内,以禁食为过节作准备。在基督教的修道生活中,禁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一种苦行措施。 伊斯兰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其影响力之大至今可以使五十多个国家把它作为立法依据,有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已根植在中国十个少数民族的心中。伊斯兰文化的渊源为《古兰经》和《圣训》,其表现形式不仅反映在伊斯兰的信仰中,而且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丧嫁娶、礼往交际、服装仪表、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穆斯林的饮食文化。 伊斯兰饮食根本的立法原则是《古兰经》和《圣训》穆斯林遵从《古兰经》。和《圣训》的要求有所吃,有所不吃。比如在《古兰经》中就规定海洋生物、自死物、血液、猪肉、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牴死的等。另外可食的生物必须经过诵安拉之名宰杀方可食用。如没有诵安拉之名宰杀或诵非安拉之名宰杀,尽管是牛羊,亦不可食。 屠宰时口念安拉之名以外的神灵的名字,违反伊斯兰信仰安拉独一的信条而被列为禁食。以安拉的名义方可宰牲,这蕴涵了自然界中的一切具有神圣性,宇宙中的人、动物等一切都来自于安拉的创造,动物也是具有灵性的被造物,以创造主的名义结束其生命食用,才是合法的,其中才会蕴含有来自造化者的光明与吉庆,人食用后便会营养自身灵性,久而久之,人便会不知不觉地接近他的主。 在宇宙中,人禀赋安拉赐予的灵气、理智而为万物之灵。安拉规定人们食用一部分动物以滋补强健人体,但不允许人们妄杀、滥杀、虐待、摧残动物及自然界中的一切。以安拉的名义宰牲提醒人类,时时、事事应知安拉的存在与权威,杜绝滋长高傲之气,防止产生人是宇宙主宰,唯人独尊、目无创造之主的狂傲之气。 伊斯兰教是中正理性的宗教,因此允许穆斯林食用那些性善的动物滋养身体,比如:牛、羊、蛇、獐、鹿、兔、鸡、鸭、鹅、鱼类、虾类等,这些动物不仅体态俊秀,肉质鲜美,而且性情温顺,食之对人大有裨益。在穆斯林看来,真主创造的生物链中,有些动物是可

中国的四大宗教

第五章中国的四大宗教 一、单选 1、唐代扬州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日本生活了10年,按照中国的营造方式在奈良建( )。 A.招提寺 8.大钟寺 C.昭觉寺 D.大昭寺 2、天王殿是佛寺中的基本殿堂,大殿正面多供奉的是( )。 A.千手观音像 B.释迦牟尼佛像 C.大肚弥勒佛像 D.药师佛像 3、“谛听”是一种类似狮子的怪兽,据说它神通广大,能够照鉴善恶,察听贤愚,它是( )的坐骑。 A.大势至菩萨 B.观世音菩萨 C.地藏菩萨 D.文殊菩萨 4、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上仍接近于原始佛教的上座部佛教又被称为。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密宗D.禅宗 5、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望升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是( )。 A.禅宗 B.净土宗 C.华严宗D.天台宗 6、在明清两朝的册封扶持下,成为藏传佛教中执掌地方政权的势力最大的教派是( ) 。 A.宁玛派 B.萨迦派 C.噶举派D.格鲁派 7、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人称大行菩萨,相传其道场在( )。 A.山西五台山 B.四川峨眉山 C.浙江普陀山D.安徽九华山 8、东汉熹平年间,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以符水治病,号召和组织群众,所创教派为( )。 A.龙门派 B.全真道 C.正一道D.太平道 9、在元代,王重阳七大弟子分别开创全真道七个支派,其中以龙门派最为隆盛,其开创者是( ). A-马钰 B.谭处端 C.丘处机D.王处一 10、亲自为《道德经》作注,诏令天下读书人人手一册,并把男女道士均当作皇族宗室对待的皇帝是( )。 A·唐玄宗 B.唐高宗 C.宋真宗D.宋徽宗 11、魁星典型形象为一赤发蓝面鬼,一足立于鳌头之上,一手捧斗,一手执笔,“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被视为( )。 A.驱邪祛病的象征 B.发达富贵的象征 C.读书人应试得中功名的象征D.喜得贵子的象征 12、伊斯兰教的标记为( )。 A.太阳 B.新月 C.满月 D.十字 13、按照仙鹤形布局,又称“仙鹤寺”的清真寺是。 A.扬州礼拜寺 B.杭州真教寺 C.泉州清净寺 D.北京牛街礼拜寺 14、基督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 )。 A.罗马公教 B.新教 C.东正教 D.正教 15、斋醮是指( )设坛祭祀的一种仪式,也称“法事”。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6、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典型的阿拉伯式清真寺是( )。 A.广州怀圣寺B.扬州仙鹤寺C.杭州真教寺D.泉州清净寺 17、在基督教的节日中,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是( )。

什么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什么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 人类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其超越性的主动。这个主动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自身以及其间关系的认识。人超脱物质的束缚而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灵性。对个人的关照形成人个体行为的动力,而对可预见到的人类最长远的利益的关照就形成了人类的神性。人类的文化却千差万别,而人类的灵性和神性是一致的。固执于某知识体系而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就会造就特定的文化区域,当神性的光辉照耀到这片土壤的时候,这里就会繁衍出特定的宗教信仰道德和价值体系。由于科学以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必要条件,所以科学是没有文化与宗教隔阂的。哲学的存在条件则宽松得多,其涉及的领域也就广泛得多,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文化领域对同一自然的认识分歧。政治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缩写,是道德与价值体系的执行者,是人类神性的衍生物。不同宗教间的神性是相通的,所以宣扬宗教的手段只能是沟通与理解,而非征服与对抗。不同知识体系间的灵性是浑一的,所以说科学无国界,哲学家们常相见恨晚。明于神性而志者为圣,乐于灵性而超者为仙。

神性形成了人类活动的目的,灵性的衍生物--知识构建了人类意识赖以站立与行走的基础。源于自然的共性,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广泛的一致性;因为自然的无穷和视角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从而导致了不同宗教文化与治世策略的分别。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可以分成三个体系,同属亚伯拉罕系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还有中国的儒道教。 三大教系中,人们对儒道教的认识最为模糊。儒道教是中国的主体宗教,他的存在形式异于另外两个宗教体系,而他作为宗教的事实却是与其他宗教具有相同的确定性。哲学认识和人类神性这两个宗教基本元素在儒道教中十分清楚。在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专注于哲学认识方面,而儒家思想专注于神性方面。中国的文化统治阶层在哲学方面信奉老子,而在治世方面皈依孔子。儒道教是一个独立文化圈的必然,也是客观历史事实。儒道教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尧舜时期。在春秋之前,两种思想混沌在一起,春秋之后儒道各自清晰出来。历史上二者统一在中国的统治文化中,也统一在道德与价值体系中,甚至于统一在大部份统治者与社会精英的个人思想之中。道家思想之于中国社会有两个主要的后果,一个

民族风情:土家族风俗

民族风情:土家族风俗 服饰 土家人曾有过男女都穿短衣、着筒裙、赤足椎发,装束一样的阶段。大约在清"改土归流"后男女的装束才有了差别;解放初,除女子由穿裙改为裤子外,其服饰在200年间变化不大。 土家妇女的头上缠着7尺或14尺长的成圈形的墨青丝帕或布帕,上装为矮领、左衽大襟、大袖的麻质和棉质短衫,由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缝纫而成。老年妇女喜欢青、蓝色的布衣,只在两衣角绣些花卉图案,女装的衣领高五分左右,上面有三条花带,叫"三股筋",托肩在外,托肩外缘和外缘下的衣襟边缀上一条宽青边,边下再贴三条等宽的五色梅花条,胸前钩花,袖口和衣襟上饰以小条花边。平时,妇女穿的上衣,有无领和矮领,长襟和短襟两种,在一片素色的衫底上,托肩及衣襟边都压有另一颜色的布条。衣襟的左右角或一角,有的绣着小花朵,袖口也压上两条另色的布条。已婚妇女袖口较大,把衣袖卷上以便幼儿吸乳。妇女的"八幅罗裙"裙褶多又直,绣有花纹,庄重大方。有的妇女穿大脚筒裤,裤脚处滚上梅花条。 妇女的首饰多而富有特色。除发髻上的银钗外,在着盛装时,还戴各种式样的金银发花和"灯笼"、"瓜子"、"单环"、"两环"等银耳环;胸前右衽扣上"银环",在环上挂着八串银链,在链上系着银牌、银铃、银牙、银挖耳,手腕上戴手圈,手指上戴戒指。

男子服饰比较简单,把头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成"人"字形,过去还在左耳穿耳环。青年男子喜穿对襟短衫,钉上七对、九对、十一对不等量的扣子。老年男子常穿无领满襟短衣,压素色布条"琵琶襟"服,在短衣外面套黑布单褂,俗称"鸦鹊褂"。男子穿白布围脚和青、蓝布的大筒裤,在膝至踝上缠"布裹脚"。 "西兰卡普" 土家族的土花铺盖"西兰卡普",史称土锦,也叫"溪州斑布",是用以做服饰和被面的实用艺术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一个名叫"西兰"的土家姑娘所创。妇女衣服上五颜六色的花边、小孩的摇窝被,都是"西兰卡普"制品。它质地厚实,经久耐用,是一种美丽的实用装饰品。心灵手巧的土家姑娘们,十几岁就登上简单的木织机,开始编织"西兰卡普"作嫁衣。"西兰卡普"编织精巧,色彩鲜明,花纹朴素绚丽,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编织者可以随心把自己所喜爱的图案和彩线织上去,所以每一段制品都各有特色。据说图样多达二三百种,内容多为飞禽走兽、喜鹊闹梅等。姑娘织的最后一块"西兰卡普"往倾注她的全部才能,因为这将用作出嫁时的盖头,赶歌舞会的披风,若丈夫远行,使用来包衣物,让它永远伴随亲人。 湘西土家族的婚娶 土家族的婚姻不论是旧婚还是新婚都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婚前一个月或半月,新娘就要哭嫁,哭嫁那天晚上,全寨相好姐妹都来陪哭,土家语叫"坡"。在此期间家族亲友都要宴请新娘一餐丰盛的饭菜,叫做"嫁饭"。结婚前一天新娘正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四大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四大宗教 1. 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 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 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 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 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 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 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 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 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 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10、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 (1)以教义划分: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为主)、密乘佛教(为主); (2)以传播路线划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 (3)以经典语言划分: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4)传播国家或地区: a、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密乘佛教主要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