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宗教——道教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4
道教文化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
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
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
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
一.道教四大名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被称为“道教四大名山”。
龙虎山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
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
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
此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
武当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意。
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
武当山既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奇秀、雁荡之幽雅。
明代张三丰创建的武当派拳术闻名天下。
青城山公元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齐云山因“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又称白岳,与黄山比肩而立,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有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乾隆说“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年之内两上齐云山。
齐云山下的河流与小村浑不在意地分出了“阴阳”,点出了“鱼眼”,被张三丰看破玄机,成就了道教名山下,世界最宏丽壮观、形神兼备的天然太极图。
注:还有另外一说法:终南山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王重阳在此修道而得名)二.道教三清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位。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
道教发布时间:2017-10-23 02:30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
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
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进行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使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
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
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
正一派源远流长,于元代最终形成。
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绝大部分不出家。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
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
四御为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
星神与四方之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主要有北斗七星。
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
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道教的主要仪轨有斋戒、坛醮等。
道教的主要道术有外丹、内丹和符箓等。
道教的主要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太上老君诞辰、东岳大帝诞辰、吕纯阳祖师诞辰、关圣帝君诞辰、灵宝天尊诞辰、元始天尊圣诞,等。
中国的主要宗教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涵盖了多个主要宗教。
这些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信仰的方向。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宗教:儒教:儒教是中国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规范。
儒家经典《论语》和《大学》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道教倡导追求长生不老和修炼内丹以达到永生的境界。
道教经典《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佛教在中国传入后深受人们的崇拜和追随。
佛教强调解脱和智慧的修行,提倡慈悲和无私的行为。
中国的佛教文化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如佛教寺庙、佛塔等。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五大主要宗教之一,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
伊斯兰教强调信仰真主和遵守《可兰经》的教义。
中国的伊斯兰教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的教义。
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了中西文化,逐渐形成了中国基督教的独特风格。
目前,基督教在中国仍然有广泛的信徒群体。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宗教,如天师道、回教、摩尼教等。
这些宗教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的主要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它们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支持和信仰寄托。
这些宗教相互影响、互相交融,共同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中国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佛教1.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认为是佛教的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2.发展历程: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多次传播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佛教宗派和思想家,如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
这些宗派和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主要教义:佛教的主要教义包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基本教义,以及中观派和瑜伽派的哲学思想。
这些教义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在修养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4.二、道教5.起源: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
它是在汉代时期形成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宗教体系。
6.主要教义: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它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之规律。
道教主张通过修炼身心来达到超脱尘世的目的,同时也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7.三、基督教8.起源: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并在公元1世纪时与罗马帝国发生冲突后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主要分支。
9.发展历程:基督教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的主流宗教之一。
同时,基督教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10.主要教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原罪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救赎和拯救。
11.四、伊斯兰教12.起源: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是由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种宗教体系。
13.发展历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中东地区的主流宗教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伊斯兰教也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之一。
14.主要教义: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真主的存在、前定学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对真主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中国四大宗教基础知识简介(一)中国宗教知识概况:1、宗教的产生: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认为在自然现象中,有一种超脱万物的力量,并将其人格化,作为神灵崇拜,辅以一定的仪式形成了宗教。
经历了一神到多神的转化。
2、中国宗教的特点:中国有四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特点:第一,必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
第二,必须有显著的民族性。
第三,汉族主要受到了儒家思想影响,注定中国宗教具有务实性。
(二)中国的佛教:一、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佛教大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者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生活年代大概与孔子同时期。
为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尼泊尔南部)的净饭王太子,其母亲叫摩耶夫人。
佛祖四大胜地——KCB齿轮油泵A 佛祖诞生于蓝毗尼花园。
公元前565年4月8日,后来成为“浴佛节”29岁出家苦修6年,35岁发现苦修不是解脱的道路B 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终于大彻大悟,得道。
C 鹿野苑初转法轮,弘扬佛法。
D 80岁时在拘尸那迦圆寂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可调压渣油泵要点提示:3个600年(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改革后的教派)。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高压渣油泵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传佛教的主要区别:KCB-300(1)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佛(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教义重自我解脱;(2)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教义弘扬菩萨和“菩萨行”,最终目的在于成佛。
齿轮油泵kcb 55罗汉(不再轮回)——菩萨(帮助众生)——佛(自觉到圆满)(3)密乘佛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特征。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编辑/ 中国道家研究院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
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
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
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一起源与称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结合本土儒教,如道教的音乐是模仿儒教祭祀的音乐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
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
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最早可追溯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至汉代社会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
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两晋南北朝时期炼丹术的盛行,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
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
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滥杀无辜,颇受成吉思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
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形成了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
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一、佛教佛教是中国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
佛教强调追求解脱和涅槃的境界,认为通过修行和智慧可以超越尘世的苦难和痛苦。
佛教强调慈悲和仁爱,教导人们要舍弃贪欲和嗔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形成了不同的宗派和教义体系。
其中,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宗、唐代的华严宗和禅宗、宋代的净土宗是其中的代表。
佛教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思想道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本土,强调追求自然的道和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
道教认为世间万物均由道构成,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以达到身心的平衡。
道教倡导无为而治,强调从容不迫和适应变化。
道教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教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绘画和建筑艺术,将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三、基督宗教基督宗教传入中国较晚,起源于西方。
基督宗教的核心信仰是相信拯救人类的上帝,以及接受基督耶稣的救赎。
基督教强调爱、和平和仁慈,倡导公正和慈善事业。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但在清朝时期开始久经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和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早。
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认同唯一真神阿拉,并信仰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教倡导虔诚、效忠和奉献,提倡遵守伊斯兰教法和守行善事。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回族文化。
伊斯兰教的宗教礼俗、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在中国体现出了多元化和独特性。
总结起来,中国的四大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信仰体系和教义,但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都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于中国人民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追求真善美和追求内心平静的追求。
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
它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之一,与佛教和儒教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教”。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道家学派,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以及其核心思想。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
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是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被整理成《道德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老子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放弃功利心和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的主要学派包括道家学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道家学派是道教的核心学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正一派是道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张道陵。
正一派注重修炼内丹和炼化身体,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全真派是道教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王重阳。
全真派注重修炼内外兼修,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道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道教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无为而达到治理万物的境界。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强调修炼身体和灵魂,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
道教还注重道德修养,强调慈悲、谦逊和无私的品德。
道教的实践方式包括修炼内丹、炼化身体、祭祀和修行。
修炼内丹是道教的核心实践方式之一,通过调养身体和修炼内丹,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
炼化身体是道教的另一种实践方式,通过炼化身体,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祭祀是道教的重要仪式,通过祭祀神灵,追求与神灵的联系。
修行是道教的基本实践方式,通过修行,追求道的境界。
总之,道教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
道教的主要学派包括道家学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道教的实践方式包括修炼内丹、炼化身体、祭祀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