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第10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10.1-10.2)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通用技术控制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章:控制与设计概述1.1 控制与设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控制与设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讨论控制与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控制与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介绍控制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控制与设计的过程。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组成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讨论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2 控制器的设计与选择介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选择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控制器的设计与选择过程。
第三章:控制原理与应用3.1 控制原理简介让学生了解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控制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3.2 控制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控制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四章:设计方法与原则4.1 设计方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讨论设计方法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4.2 设计原则的介绍介绍设计原则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设计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章:设计过程与管理5.1 设计过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讨论设计过程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5.2 设计管理的介绍介绍设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讨论设计管理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第六章: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6.1 控制系统建模介绍控制系统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讨论控制系统建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2 控制系统仿真介绍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仿真的过程和应用。
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7.1 稳定性概念与判据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判据。
讨论稳定性分析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7.2 稳定性分析方法介绍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稳定性分析的具体过程。
第八章:控制器设计方法8.1 经典控制器设计方法介绍经典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什么是控制》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什么是控制》教学设计《什么是控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控制的含义。
2、积极观察生活,能从生活中所遇到的和所观察到的事物中识别出各种受控对象和受控过程。
3、对控制技术产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并把它转化为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控制系统,以控制效果为线索,形成控制的初步认识和控制过程的感性经验。
难点:控制技术应用的广泛性,控制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重要性;学习控制技术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1、控制案例说明从蒸汽到蒸汽机车、从普通给水槽到自动饮水器、从普通开/关灯到亮度可调灯,这三个案例说明控制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蒸汽到蒸汽机车这个案例说明蒸汽机车是把内能转化为动能,利用蒸汽的进给量控制速度与加速度,再通过连杆机构,驱动车轮旋转,从而使机车获得不同速度与加速度的直线运动。
速度与加速度为控制效果。
从普通给水槽到自动饮水器这个案例说明:当饮水盘缺水时,重量减轻,弹簧便使控制杆向上运动,将出水阀门打开,水从阀门体下端沿饮水盘表面流入环形水槽;当水面达到一定高度后,饮水盘重量增加,加大了弹簧拉力,使控制杆向下运动,将出水阀门关闭,水停止流出。
水槽内水面可以自动维持在某个高度上。
这表明了水面的高度就是控制效果。
从普通开/关灯到亮度可调灯说明灯的亮度可调就是控制效果。
2、控制及其应用控制的含义: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控制。
自动控制是科学和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动控制系统能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形下运行,并承担人的某些职能。
控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说明控制技术应用的有关历史以及发展过程,然后举例说明控制技术在现时代的应用。
三峡截流,滔滔的长江水被调控用作水力发电等等,在生产过程中,对压力、温度、湿度、黏性和流量的控制,都在应用控制技术。
第二篇:循环控制教学设计(范文)《循环的嵌套》教学设计《循环的嵌套》是清代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C程序设计》第三次修订本中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现就教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过程三方面加以说明。
高中通用技术《控制与设计》教案高中通用技术《控制与设计》教案第一节:什么是控制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控制的概念及在现在生活中的应用2、分析典型案例,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3、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能画出一个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4、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过程与方法: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技术的作用,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复习重点: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复习难点: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教学策略教法:本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采用“案例情景—机理分析—总结归纳-认识提升”的模式展开。
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教与学置于具体的案例情景当中,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
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本着“回想—分析—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特别是理解闭环控制的工作过程以及其构成的作用。
教学过程引入:知识铺垫:通过系统与设计过度到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节什么是控制1、控制的概念:2、控制的应用: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1、控制系统:【案例分析】自行车速度的控制的实现过程、电风扇风速的控制过程、自动门的控制过程、遥控电视频道更换的控制过程、航空模型的控制过程(画出控制过程方框图)【总结】一般的控制过程都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任何一种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系统,我们称之为控制系统。
通用技术优质课评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目录一、单元设计说明1二、教材及课标分析1三、教学目标1四、学情分析2五、单元设计思路2六、4.4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课时说课21、教学目标 (2)2、教学重难点 (3)3、教学方法与准备 (3)4、教学过程 (3)5、教学总结 (7)6、课后作业 (7)七、教学特色与反思7通用技术必修二第四单元控制系统及其设计4.4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说课稿一、单元设计说明设计起源: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意识是理解得越清楚,行动和实践越扎实,进而认识和理解也就会更加清楚。
设计规划: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与需求,设计有关控制系统的大单元项目教学,通过探究真实的问题过程和结果,实现学生发展价值及技术课程观念的新突破。
大单元情境:“酷暑时,户外工作者们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你能否给他们送去一丝清爽和一份关爱?”基于此情境我们确定了单元项目主题:设计制作便携降温装置二、教材及课标分析教材:本单元节选自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2,必修二是围绕设计这个主题展开的。
前面已经学习过结构、流程及系统与设计的关系。
本单元控制及其设计是全书的最后一章。
课标:课标要求共有三点1.理解控制、控制系统的含义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的特点。
2.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理解其中的控制器执行器等的作用,了解干扰现象反馈原理,并能用方框图表达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3.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被控量、控制量能,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的控制系统装置,进行调试运行和综合评价。
教学中以设计制作便携降温装置为载体,要求学生能阐述控制的含义、了解控制方式的特点,熟悉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最后能设计控制系统方案,搭建控制系统装置或模型并调试评价。
三、单元教学目标基于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阐述控制的含义。
《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1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噪声定义和危害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噪声的控制采用学生自主演示实验并讨论教具和媒体:录音机、磁带、闹钟、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盒、耳塞、废旧磁带、口琴、短笛、棉花、大屏幕投影室、有关噪声来源的录像带、有关噪声危害的录像带、有关控制噪声的录像带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启发式教学,播放录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一段轻音乐,创设情景。
一、噪声1、引入课题: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发出吱吱声,并歌声严重走调,由此说明:此声是一种噪声。
2、让两位学生分别吹口琴、短笛,发出刺耳的高低不平的尖叫。
3、组织学生说出以上活动的共同特征并加以讨论:什么是噪声?教师总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引举。
(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说出最多,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
)5、观看部分录像,了解噪声的来源。
教师归纳为以下几点:a、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b、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c、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d、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进一步提出:教室里有无噪声?主要来自哪里?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家刚才都说到噪声以及它的主要来源,现在听一段录音,(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调节不同的响度,大家听起来有什么感受?进而提出: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
控制单元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控制单元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控制单元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温度控制、灯光控制等;3. 学生能了解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执行器的关系,理解整个控制系统的构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控制单元电路;2. 学生能通过编程,实现对控制单元的控制;3. 学生能分析控制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控制单元及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认识到控制单元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控制单元基础理论:- 控制单元的定义与功能;- 控制单元的分类及特点;- 控制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控制单元的硬件组成:-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执行器的连接方式。
3. 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 编程语言及编程环境介绍;- 控制单元编程实例分析。
4. 控制单元的应用案例:-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其他常见控制单元应用案例分析。
5. 控制单元的故障分析与维护:- 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故障排查方法;- 控制单元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以教材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控制单元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