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最全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02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课程目标: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本课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新新制和移风易俗

本课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引言分析:

1、鲜卑族贵族守旧势力反对汉化改革,发动叛乱

2、孝文帝严厉镇压守旧势力的叛乱(大义灭亲、坚持改革)

3、从贵族守旧势力发动叛乱的原因思考中引出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探讨重要概念:

1、均田制

是北魏推行的土地国有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2、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基层行政组织,五家设邻长五邻设里长五里设党长,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探究的主要问题:

1、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讲授新课: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

(1)前期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

(2)重点与目的: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2、措施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484 年·原因: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发放;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影响: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2)推行均田制:485 年颁布均田令——土地制度

·原因:前提:长期战乱,政府控制着大量无主荒地;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产生,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的出发点,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作用: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3)设立三长制:李冲建议——基层行政体制·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邻长——里长——党长

·职能: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影响:

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4)推行租调制——赋税制度·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含义:租是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调是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

·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3、小结(注意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理解)

(1)措施之间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490 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1、原因: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政治: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2)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北方柔然的威胁;

(4)地理位置:偏居塞上,难以经略中原。

2、过程

(1)时间:495 年;地点:洛阳

(2)策略:以南伐为名

(3)作用: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3、认识

(1)改革不但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2)孝文帝是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

关于“学思之窗”和“洛阳城平面图”思考:结合图和学思之窗,对比平城和洛阳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及北魏统一中原的政治需要,探究迁都洛阳的原因。

提示:民族隔阂严重,文化冲突剧烈;偏居塞上,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是汉族政权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可以取得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等等。

三、移风易俗

1、特点

(1)孝文帝亲自主持

(2)重点与目的:改革风俗习惯,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生活方式,接受汉文化

2、措施

(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改汉姓:

·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拔——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定门第等级: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确定门第高下,按门第高下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通过政治联姻把两族的利益和命运联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5)改籍贯:迁居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3、作用

(1)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2)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

(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关于“掌衡武士”和“北魏文官俑” :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加强,推动了鲜卑族向中原农耕文明的转化。

关于“历史纵横” :介绍士族门阀政治,思考鲜卑族参照门阀政治的利弊。

关于“改姓氏” :北人称土为拓,称后为拔,鲜卑人认为其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姓拓拔,土是黄色,是万物之元,故改为元姓。

本课小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制定官吏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移风易俗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本课测评:

1、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孝文帝改革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