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内容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

②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2.能力培养

①识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

②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③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④结合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认识六朝是东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

1.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这是继春秋、秦汉以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难点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个中原因错综,时间漫长,政权繁多,政局杂乱,难以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学生对此只要有个印象即可。

〖教学建议〗

1.政权分立的纷乱

①通过阅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大致情况,对长达300年的政权分立混乱的状况有个感性的认识。

②知道这一时期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朝代名称,知道六朝古都南京。明确江南六朝在摆脱落后停滞状态和发展地区经济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2.江南经济的发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江南经济开发图表”,使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概况有进一步的理解。

①人口大量南迁

⑴指出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稳定造成的,同时,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⑵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的路线的大致情况。

⑶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广州地区出土的砖铭)

⑷结合六朝经济开发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讨论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江南经济和开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南下路线相应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手工业的特色:突出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并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城市的兴起:重点介绍建康、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

海上贸易雏形:向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向西至印度、伊朗、大秦,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提问〕

完成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能攻心反则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什么意思?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鼎立,了解了有关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情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汉末年,社会混乱。从三国鼎立到隋统一全国,中国进入长达370年(220—589)的政权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现在,我们就看一看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情况:

〔传授新课〕

按照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顺序依次写出各政权的名称。(说明:我认为把第17课有关“北朝”在这里说出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①什么叫“六朝”?(P85)

②历史特点:(全国处于分裂混战时期,政权分立,南北对峙;江淮以南社会比较安定,地区经济走出低谷)

③曾统一北方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说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4、P89的内容。

补充:西晋末年统一局面被破坏后,北方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前后出现的政权不下30余个,多数都是由南下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建立的。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过北方十来年。前秦的苻坚曾南方准备统一全国,来到我们淮南地区,被东晋的军队以少胜数打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同学们

应该听说过“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下面我们看本课的课题:南方经济的发展。这里我们要求大家掌握两点内容:原因、表现。

①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⑴为什么说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的农业还远远落后于中原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说:司马迁这为什么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⑵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⑶北方人口南迁的有哪三条主要路线?

⑷为什么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对照课本,标出相关的主要内容)

⑴农业: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产品的商品化。

要求学生看教材P86的“北方人口南迁图”,把南迁的路线与经济先进的经济结合起来。“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耨(nòu)”

⑵手工业:六朝时期开始,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⑶商业城市:建康(今江苏南京)、京口(今江苏镇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余杭(今浙江杭州)

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广州、鄮县(今浙江宁波)

⑷海上贸易: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P87)

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在这期间,北方处于政局动荡,战争不断,分立混乱的局面。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又因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等到开发。面江南六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奠定了基础。

说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本课在教学时,没有采用“布点教学法”。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案(2)(1)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学法指导】:1、课前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带着问题预习。 2、课堂指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练习,加强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课标要求】:诠释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认识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难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组织的异同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学习】: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欧共体的成立: 2、特点: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 2、意义:

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建立的原因: 2、建立并发展: 3、特点: 【课堂合作探究】 1.什么是经济区域集团?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那几个?这几个区域组织发挥了哪些作用? 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材料二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发展起来的,相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它们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亚太经合组织自建立开始就始终将“开放的地区主义”奉为行动准则,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1994年的《茂物宣言》在确定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目标时,还强调应与关贸总协定保持一致,强烈反对建立封闭式的贸易集团

第7课南宋经济的发展

第7课南宋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的主题,同时引入在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更快。 二、讲解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交流、种植区域扩大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书42页看看,引导学生讲解。 (二)、手工业的进步 1、棉纺织业。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观看《纺车图》一车、二人、双纱。 2、制瓷业。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三)、商业的繁荣 1、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思考: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课外收集不同的纸币或图片。 2、南宋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引导学生分析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四)、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P45-46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⒈兴起的标志以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为代 表,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高新技术。 ⒉兴起的条件及原因⑴由于____出现重大突破;⑵一定的___、 ___基础的形成;⑶由于_____的需要,特别是________ ______的结果。 如在原子能利用方面,_____在___ [时间]提出质能转换式, 在______的推动下,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⑴科技转化为______的速度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___的特点。 ⑵___和___密切结合。 ⑶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____, 出现两种趋势⒊特点①学科越来越 __,分工越来越__。 ②科学研究朝着____方向发展。 ⒋影响⑴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发展。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______和______的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第一、二产业比重___,第三产业比重___;政府加大了 对科技的___和___。 部分亚洲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______的 机遇,积极发展本国工业。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调整。 _____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科 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____。 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⒈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⑴战后至 70 年代初高速发展时期。 ①原因大力拓展______,进行___输出。 应用第__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 政府直接投资需要巨额资金的工业,并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 宏观管理,资本 主义发展进入________阶段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这是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 ②成果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全世界__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70 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 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___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内容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 ②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2.能力培养 ①识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 ②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③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④结合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认识六朝是东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 1.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这是继春秋、秦汉以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难点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个中原因错综,时间漫长,政权繁多,政局杂乱,难以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学生对此只要有个印象即可。

〖教学建议〗 1.政权分立的纷乱 ①通过阅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大致情况,对长达300年的政权分立混乱的状况有个感性的认识。 ②知道这一时期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朝代名称,知道六朝古都南京。明确江南六朝在摆脱落后停滞状态和发展地区经济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2.江南经济的发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江南经济开发图表”,使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概况有进一步的理解。 ①人口大量南迁 ⑴指出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稳定造成的,同时,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⑵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的路线的大致情况。 ⑶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广州地区出土的砖铭) ⑷结合六朝经济开发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讨论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江南经济和开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南下路线相应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手工业的特色:突出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并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城市的兴起:重点介绍建康、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 海上贸易雏形:向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向西至印度、伊朗、大秦,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经济学作业

Chapter5. 1.most developme nt econo mists now seemto agree that the level and rate of growth of GNI and per capita in come do not provide sufficie nt measures of a country' developme nt.What's the esse nee of their argume nt? Give some example. 答:争论的实质:国民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及增长率这些指标在衡量贫困程度和平等程度上并不完美或者并不符合实际,这对消除大范围贫困和高度不平等是不利的。 举例:1:中国的国民总收入水平很高但中国西部甚至中部的发展还是很落后的,很多居民的生活还是处于贫困线以下。2:广州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但从化、增 城、南沙区、番禺区等行政区域中的农村的农民的收入水平仍很低,广州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高度的不平等。 2.Disti nguish betwee n size and functional distributi ons of in come in a n ati on. Which do you con cludeis the more appropriate con cept?Expla in your an swer. 答:总量收入分配;它处理的是个人或者家庭以及他们的总收入。收入获取的途径是不加考虑的,重要的是每个人可以挣到多少钱,不管他们的收入是来自于雇佣还是诸如利息、利润、租金等其他途径。而地方性(城市或农村)和职业性(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差别则被忽视;功能收入分配:.生产资料(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得到的收入。 劳动作为一个整体所获得的收入的比例并把这个比例与总收入的租金、利息、利润所占比例比较而不是把人们看做分离的个体(没有考虑到非市场力量的重要角色和影响) 我认为功能收入分配更恰当。因为当个人为国民产出做出贡献时,他才能获得收 入,这是合乎逻辑的因果理论,而且这理论是建立在增加资本利润再投资基础上的现代部门增长的刘易斯理论,这更加切合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Chapter6. 1.Population growth in developing nations has proceeded at unprecedented rate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present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less developed coun tries with that of the moder n developed n ati ons duri ng their early growth years. What has bee n the major factor con tributi ng to rapid develop ing country populati on growth since the Sec ond World War?Expla in your an swer. 答:(1)由于欠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基础优于发达国家早期同阶段的水平,欠发达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导学提纲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大量兴修,开辟耕地,精耕细作技术走向成熟。 2.作物: (1)粮食: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2)经济作物:和茶叶成为南方重要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出现了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 2.造船业:工匠建造了适于内河航运的江船、外海航行的海船以及车船。 3.纺织业:丝织业在一带获得很大发展。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开始时间:后期。 2.过程:隋朝,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为整个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3.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 4,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量南迁。 (2)南方地理、气候条件优越。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和经验。 (4)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巩固训练 1.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较快,耕地面积扩大了那时农民扩大耕地面积的方式有哪些() ①开辟圩田②开垦牧场③修造梯田④屯垦荒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的提高 B.南方小麦的产量大幅度增长 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3.在我国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在手工业生产上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了宋代瓷器。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窑厂,它们是() A.汝窑、哥窑、钧窑 B.龙泉窑、景德镇窑、哥窑 C.定窑、哥窑、汝窑 D.汝窑、哥窑、龙泉窑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b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5.0 分) a 等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小于; 2. 两缺口模式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积极弥补储蓄缺口: b (5.0 分) a 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 b 引进外资。 c 减少投资或扩大储蓄; d 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 3.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b (5.0 分) a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b 两缺口模型; c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d 大推进理论; 4.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劳动生产率低下,除此以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下述问题: a (5.0 分) a 生活水平低;

b 需求不充足,产品过剩; c 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d 文化落后 5.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c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5.0 分) a 3。 b 0; c 1; d 2; 6. 如下哪些论点是两缺口模型的结论: a (5.0 分) a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b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外汇缺口和GNP缺口; c 外汇缺口的存在一定会产生储蓄缺口; d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 7.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a (5.0 分) a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b 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c 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d 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8.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c (5.0 分) a 劳动剩余; b 储蓄缺口;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14 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 执笔者:吕家麟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 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它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概括经济发展的经验,找出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力图将国外已经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熟知主要发展经济学说,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并能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为报效国家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发展经济学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相关的政治、文化、法律和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前提。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是相关的专业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授课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2 2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 3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4 4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 √ 4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3 3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3 √ 3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3 3 第十章农村发展 4 4

(完整版)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3.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历史情境的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体味历史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域经济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这堂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其次是让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用阅读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课时、课型】 一个课时,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也就是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同学回答略)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例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下面这幅图片是这三个区域组织的地理分布图,在地理上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还有亚太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53页看看课前提示。(老师写标题)。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153页知识链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欧洲联盟是怎么样形成发展的,他对西欧和世界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过渡: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联盟的建

发展经济学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 书目——《发展经济学》,车维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2 ISBN:7-302-12225-3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兴起的?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2、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哪些? 3、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发展经济学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每阶段发展思路有什么变化、强调重点各是什么?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 1、举例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如何评价各种经济发展指标? 3、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哪些?思考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第三章经济发展理论(一) 1、简要说明实际增长率、有保证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2、简述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3、比较新增长模型、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增长模型对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 4、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对“起飞”提出了哪些要求? 5、简述卡尔多模型的内容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二) 1、说明几种二元经济模型的异同; 2、简述“临界最小努力”模型的内容; 3、说明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4、“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和“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 5、解释“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含义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6、简述“中心-外围”理论中“中心”与“外围”的关系; 第五章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 1、如何看待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储蓄的种类有哪些?特点? 3、简述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动力和渠道; 4、比较影响家庭储蓄的几种假说,并指出其缺陷; 5、简述最小资本-产出率准则和时间序列准则内容; 第六章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1、试述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3、什么是人力资本?其有哪些形成途径? 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有什么特点? 5、简述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意义;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完整版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 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 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 问题的能力。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北宋出 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 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 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 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11-08 22:12:13 一、单选题 1. (5分)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A. 就业不足; B. 余值增长率; C. 劳动剩余; D. 储蓄缺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A. 0; B. 1; C. 3。 D. 2;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3. (5分)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A. 小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等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B. 经济增长是由经济发展促成的; C.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人均产量的增加; D. 只要经济增长了,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了;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5. (5分)阳光、空气、水分等属于:

A. 生态资源; B. 生物资源; C. 不可再生资源; D. 矿产资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 中国的外债非常少; B. 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将自由化的程度限制在 与金融部门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下; C. 中国经济的规模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D. 中国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7. (5分)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棉花生产,这种现象被赫尔希曼称为: A. 前向联系; B. 后向联系;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案 浙教版

一欧洲的联合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通过概述世界经济从战后至今的发展趋势,来了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并对此做出评价。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把握其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处在世界发展大坐标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欧洲的联合》为本专题第一节内容,通过对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和表现的学习,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深刻背景;通过对“欧共体”及“欧盟”成立和发展过程的学习,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欧元产生的过程的了解,认识欧元在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基本了解欧盟,了解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认识欧洲一体化建设中所体现的经济先行、政治跟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道路。欧洲的联合使历史上战乱频仍的欧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实现了大部分地区的和平联合,这对于欧洲的稳定与繁荣,以及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这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一个典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石。 本课重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影响 本课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二、课前导学材料 1.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的时间是() A、xx年 B、xx年 C、xx年 D、 xx年 2.填空: 1971年,通过“维尔纳计划”,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1979年,在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1995年,在马德里举行德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欧洲货币单位埃居,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欧元的启动将有效地消除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概述欧元产生的影响,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待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2.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3.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业、手工业获得了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 4.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叙述能体现发展的有() ①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②棉纺织业从北方兴起,发展到南方 ③景德镇成为重要的瓷都④造船业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材料解析题。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1)闻名天下的“粮仓”在哪里?根据材料指出,南方形成“粮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新的手工行业”指的是什么? (3)两宋时期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 (4)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见右图(南宋瓷器)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南方出现了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的瓷器出自哪里?宋朝时,与该窑齐名的还有哪些?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 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7.材料解析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图 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在两宋时期,图一行业出现了怎样的兴盛局面?图二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手工业繁荣的其他表现?

最新整理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学案.doc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学案 姓名班级 2月27日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2、能力方面: 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2、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发展 1、特点:辽、宋、夏、金并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 ____的发展速度更快。 2、表现: ①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农民在湖泊江河边筑坝修闸,开辟,在丘陵山地修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太湖流域的和一带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原产北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南方扩大了种植。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南宋时,在南方兴起,逐渐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 2、制瓷业:南方的制瓷发展很快,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三、商业的繁荣 1、货币: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 __时,一种名叫“ ”的纸币在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发行和流通的纸币。_______时,发行了纸币“”。 2、城市:南宋都城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 3、对外贸易: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主要有、等,政府在这里设进行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情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中期以后,移动速度加 快。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表现:①农业:南方的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和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②手工业:南方的 ____ ,,,和等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主要传统观点及缺陷;认识新增长理论对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经;技术知识与属性知识、知识差距与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解决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执行的政策;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国家创新体系。 》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和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85.0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小于; 不等于; 大于; 等于: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大于; 知识点: 2. 两缺口模式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积极弥补储蓄缺口: 引进外资。 减少投资或扩大储蓄; 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 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引进外资。 知识点: 3.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两缺口模型;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大推进理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两缺口模型; 知识点: 4.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劳动生产率低下,除此以外,发 展中国家还存在下述问题: 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生活水平低; 需求不充足,产品过剩; 文化落后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生活水平低; 知识点: 5.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2; 1; 3。 0;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1; 知识点: 6. 如下哪些论点是两缺口模型的结论: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外汇缺口和GNP缺口;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

外汇缺口的存在一定会产生储蓄缺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知识点: 7.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知识点: 8.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储蓄缺口; 劳动剩余; 余值增长率; 就业不足;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余值增长率; 知识点: 9. 凯恩斯经济学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出发,把萧条时期的劳动力失业和资本闲置归因于: 市场机制不完善; 储蓄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