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3
隧道通风工程的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隧道通风工程是保障隧道安全、提升通行效率的重要工作,它的质量控制是确保隧道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就隧道通风工程的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论述。
一、隧道通风工程的施工要点1. 环境调查与设计:在进行隧道通风工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包括隧道的地质、气象条件等。
同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的通风设计,确保通风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 设备选型与安装:根据通风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通风设备,并进行正确安装。
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机、风道、风机等,其选型应考虑到隧道的长度、交通量以及设计空气流速等因素。
3. 隧道结构施工:通风系统施工必须与隧道结构施工密切配合,确保通风设备的合理布局和正常运行。
同时,在隧道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灰尘、碎石等杂物对通风设备的损坏。
4. 风道布局与连接:通风系统中的风道布局应合理,确保整个隧道内流通的空气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风道连接部分的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避免漏风和二次回风的情况发生。
5. 电气设备安装:隧道通风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包括通风机、控制系统等。
其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二、隧道通风工程的质量控制1. 施工方案审核:在施工前,应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确保方案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同时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材料质量控制:隧道通风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质量稳定可靠。
对于通风设备和电气设备,应检验其性能和质量,并对设备进行验收。
3. 工程施工监督:在隧道通风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
4. 施工质量检查:对隧道通风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5. 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对隧道通风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档案系统,以便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消烟除尘新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其中隧道的数量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隧道的通风消烟除尘是隧道尤其是特长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人们对于环保等意识的增强,隧道施工通风消烟除尘的问题愈加突出。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消烟除尘新技术,以此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隧道;通风;消烟除尘;新技术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也随之发展,长大隧道不断出现。
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确保作业安全也就成为了工程施工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不但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直接危害,而且严重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制约施工进度,同时还会对洞内设施造成损害,因而解决长大隧道消烟降尘就成为隧道施工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及时、有效、经济地将洞内有害气体和粉尘清除,不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人文工作理念,更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一、隧道通风的相关原理1.隧道中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的来源从目前的隧道施工情况来看,隧道中的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掌子面放炮所造成的,在爆炸之后所造成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CO、NO、少量的H2S、SO2以及岩尘等等。
水泥尘以及烟尘等等主要是由于喷射混凝土施工所造成的。
并且隧道地下可能有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的存在,以及地质较差的隧道,如涌水、流沙、溶洞的情况也会存在。
2.隧道通风的相关原理正常情况下隧道的距离都是有限的,相比于地面来说距离是比较短的,这样就不用考虑到大气压的变化,只需要考虑温度效应以及风力效应等等。
按照理想的气体状态方程R=pV/nT来看,R是常量,随着温度的增加体积就会变大,并且密度降低。
隧道内部空气的运动情况主要和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隧道内的温度变化情况、空气的流速等。
因此在夏季等高温天气时就会出现隧道外温度比较高、隧道内温度比较低的情况,造成隧道内的空气不容易排出。
特长高瓦斯高铁隧道智能通风施工工法特长高瓦斯高铁隧道智能通风施工工法一、前言在高铁隧道建设中,隧道通风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地保障隧道内空气的流通,减少高瓦斯隧道中的有害气体积聚。
特长高瓦斯高铁隧道智能通风施工工法是一种基于现代智能化技术的通风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灵活的机动性和智能控制系统来提高施工效率,并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快速:采用智能化机具和材料运输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隧道通风施工。
2. 自动化控制: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控制通风设备的运行和调节,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智能化监测: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气体浓度和温度等参数,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 灵活可调: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通风设备的位置和参数,提供最佳的通风效果。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特长高瓦斯高铁隧道的建设,尤其是对具有高瓦斯环境的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实际工程中,该工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隧道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工艺原理特长高瓦斯高铁隧道智能通风施工工法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措施:1. 通风设备布置:根据隧道结构和通风要求,合理布置通风设备,确保通风效果满足要求。
2.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对通风设备进行精确控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和优化,确保通风效果最佳。
3.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气体浓度和温度等参数,提前发现并处理有害气体积聚问题。
4. 协调施工组织: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协调,确保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详细描述:1. 施工筹备阶段:制定施工计划和组织形式,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
2. 通风设备安装阶段: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通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3. 智能控制系统调试阶段: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高海拔地区特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研究摘要: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通风和平原地区相比,具有通风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程案例少的特点。
本文结合川藏铁路拉林线达噶拉隧道,着重从高海拔地区卫生标准、高海拔地区的风量修正及各阶段施工通风设计等方面对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通风进行介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海拔;长大隧道;施工通风1 工程概况川藏铁路拉林线达噶拉隧道全长17324m,设计为按旅客列车160km/h的客货共线单线隧道,起讫里程DK277+741~DK295+065。
隧道海拔高程在3083m~3210m范围内。
隧道洞身最大埋深为1730m。
达噶拉隧道位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空气稀薄、气压低和氧气少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31.8℃,极端最低气温-11.5℃。
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20m/s,主导风向为ENE。
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开挖断面积约为62.3m2。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施工通风要求,共设置了3座辅助坑道,其中2座横洞,1座斜井,均采用无轨运输方式。
正洞与辅助坑道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
图1 达噶拉隧道辅助坑道位置关系示意图2 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通风的特点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通风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2.1 海拔高度增加空气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逐渐稀薄,致使气压降低,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减少,空气密度也减小。
另一方面,温度除了受纬度的影响外,还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2 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自然环境中,大气中氧含量受各种因素的的影响,如温度、风速和海拔等,其中海拔的影响最为明显。
在高海拔地区,氧气在大气中的体积含量并没有变,仍为21%左右,但是质量含量会随着海拔增高而降低。
随着空气中氧含量的降低,人的工作能力随之降低,同时内燃机燃烧会更不充分,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危害洞内人员健康。
2.3 海拔高度增加污染物对人体影响加剧高海拔地区低压、缺氧的工作环境会对人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特长隧道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特长隧道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一、前言特长隧道建设随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特长隧道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施工方法,对于特长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特长隧道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该工法采用通风斜井与反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和排泥问题。
2. 通过合理设置斜井和反井,能够实现隧道施工的连续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3. 该工法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特长隧道施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 通过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措施,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施工安全。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特长隧道的施工,包括交通隧道、水利隧道、城市地铁隧道等,适应于地质条件复杂、有水泥质或软黏土的地层。
四、工艺原理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是根据特长隧道施工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通过施工中设置的斜井和反井,实现通风、排泥和连续施工的要求。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斜井引入新鲜空气,排泄有害气体,有效解决特长隧道的通风问题。
通过反井排泄渗漏水和淤泥,保证施工区域的干燥和清洁。
五、施工工艺特长隧道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如下:1. 斜井的挖掘与支护:首先,根据设计要求挖掘斜井,并在挖掘过程中采取支护措施,如喷射混凝土等,以确保斜井的稳定。
2. 斜井与隧道的连接:斜井挖掘完成后,通过掘进方法与特长隧道进行连接,并进行适当的巩固,防止泥浆和水进入施工区域。
3. 反井的挖掘与排泥:在隧道挖掘过程中,通过反井的设置,将渗漏水和淤泥排放出隧道,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
6. 劳动组织在进行特长隧道通风斜井反井施工工法时,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保证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1、工程概况大相岭特长公路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处的大相岭,是雅泸高速公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隧道左线全长为9962米,右线全长为IOOO7米,隧道出口部分左线长5116米,右线长5130米,属于特长公路隧道,为双洞单向行车,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主洞净宽10.25m,净高5.0m,每间隔350m左右设置人行通道或车行通道。
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隧道最大断面107m2,上坡道坡度为5%o,独头掘进,挖掘机和装载机同时装硝,无轨运输出硝。
施工通风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毒害气体,主要来源于爆破炮烟,无轨运输车辆柴油机废气;二是粉尘,主要来源于岩尘、炮烟、水泥尘、烟尘等。
施工通风方案前期采用压人式通风,后期采用巷道式通风。
2、大相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计算说明2.1、隧道施工环境标准根据我国铁路、厂矿、企业及有关劳动卫生标准的规定,隧道内施工作业段的空气必须符合下列卫生标准。
粉尘浓度: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中规定,每立方空气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游离二氧化硅在10%以下时,不含有害物质的矿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含游离二氧化硅在10%以下的水混粉尘为6mg。
氮氧化合物(换算成NO2)浓度:我国矿山安全规程及《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氮氧化合物不得超过0.00025%,质量浓度不得超过5mg∕m3。
洞内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我国矿山安全规程及《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凡有人工作的地点,氧气(02)的含量不低于20%,二氧化碳(CO2)的含量不得大于0.5%。
洞内风量要求: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空气不应少于3m3,柴油设备千瓦/分钟需要新鲜空气不小于3rn3o2.2、通风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满足通风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配,降低施工通风的成本。
2.3、设计参数开挖断面面积(In级围岩):A=95m2;衬砌后断面面积80m2;一次爆破用药量G=220kg(ΠI级围岩循环进尺3m);洞内最多作业人数:按每工作面平均70人;爆破后通风排烟时间:t=30mim通风管:采用1.8m软管;管道百米漏风率:β=1%;最大通风长度:1=2500m o2.4、量计算总通风量从三个方面考虑,具体为按桶内允许最低风速计算得Q1;按排除爆破炮烟计算得Q2;按洞内最多工作人员数和设备计算得Q3;通过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除尘方案及施工管理隧道施工中,由于有大量的矿物粉尘,通风和除尘技术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施工管理方面要重视针对性的通风及其他技术措施,以降低施工给工人和环境造成的健康危害。
一、特长隧道施工通风1、设计原则(1)保证可靠的施工通风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必备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消除施工空间内的煤尘造成的危害,保证工人的健康安全。
施工通风的设计原则是:⑴采用低速高效的技术,使煤尘在施工空间内充分消散;⑵控制施工空间内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气候条件;⑶采用隔离技术,防止污染物扩散到其他空间。
(2)考虑通风口的位置施工通风的设计要考虑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数量,使得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通能够充分弥补施工空间内的气流能力不足。
因此,通风口的位置常常定在施工面的正前方,以用于抽取煤尘;如果施工面偏向另一侧,则需要设置多个通风口。
2、施工通风系统(1)风管系统风管系统是提供施工空间内的新鲜空气的核心技术,它由多台大型通风机和一套分布在施工空间内的管道连接而成。
(2)安全阀系统安全阀系统主要由一组安全阀、气动换向阀和其他装置组成,负责将施工空间的危险气体排出,以防止施工犯出安全事故。
(3)强风系统强风系统是一个在施工空间内安装在墙上的装置,其内部采用活门控制空气流量,以产生额外的强风。
二、特长隧道施工除尘方案1、控制静电除尘施工机械振动产生的静电是一种重要的煤尘来源,而且这些静电煤尘很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如果不及时消除,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要有效控制静电除尘,首先必须采用适当的抑尘技术,以降低活动煤尘的尘埃粒度;其次,对施工设备中的摩擦表面和振动边缘进行抗静电处理,减少起激励作用而产生的静电煤尘;最后,采用恒定的通风方式,尽快把煤尘排出施工空间,以降低煤尘浓度。
2、清除施工空气中的煤尘除控制静电煤尘外,还应采取技术措施清除施工空气中的煤尘。
所有涉及施工的机器设备都要采用高效的滤清器,或者在施工空间外设置除尘器,以提高施工空气质量;随着施工进行,煤尘浓度可能会增加,这时可以考虑采用洁净室技术,用洁净的空气将施工空间内的煤尘绝缘以外。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第三章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污染源 (4)第四章隧道施工环境标准 (6)第五章XX隧道施工通风总方案 (7)第六章XX隧道各工区施工通风实施方案 (8)第一节XX隧道进口 (8)一、压入式通风量计算 (8)二、各施工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实施方案 (11)第二节XX隧道1#斜井 (12)一、压入式通风量计算 (12)二、各施工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实施方案 (17)第三节XX隧道平导 (19)一、压入式通风量计算 (19)二、各施工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实施方案 (24)第四节XX隧道2#斜井 (28)一、压入式通风量计算 (28)二、各施工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实施方案 (33)第五节XX隧道3#斜井 (36)一、压入式通风量计算 (36)二、各施工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实施方案 (41)第六节XX隧道横洞 (44)一、压入式通风量计算 (44)二、各施工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实施方案 (48)第六节XX隧道通风机合理配置 (51)第七章风机、风管选型、布置 (53)一、风机选型 (53)二、风管选型 (54)三、风机、风管布置 (54)四、风机、风管布置正面图 (56)第八章隧道施工通风注意事项 (57)一、施工通风管理 (57)二、对施工的要求 (57)三、其它措施 (58)第一章编制依据1、国家、铁道部、贵州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技术规程(暂规)等;3、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资料、纪要;4、经批准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5、本项目部综合性施工组织设计;6、最新编制的XX隧道施工组织分析;7、现场详细的施工技术调查资料;8、我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9、其它相关依据。
第二章 工程概况XX 隧道是铁路双线隧道,为本项目部头号控制工程,被XX 铁路公司列入为Ⅰ级风险隧道,同样也是本项目部第一长隧道。
高海拔特长隧道隔板风道式通风施工工法高海拔特长隧道隔板风道式通风施工工法一、前言高海拔特长隧道的施工工法需要考虑到海拔高度和特殊环境对施工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的隔板风道式通风施工工法,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工法特点隔板风道式通风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节能:采用风道进行通风,利用自然风力进行空气对流,减少能源消耗。
2. 施工周期短:采用隔板进行分阶段施工,每个阶段施工周期短,提高施工效率。
3. 节约材料:隔板材料利用率高,减少了资源浪费。
4. 施工质量可控: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控制,确保隔板、风道的尺寸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三、适应范围隔板风道式通风施工工法适用于高海拔特长隧道的施工,可解决隧道内空气污浊、通风不畅等问题,提高施工环境质量。
四、工艺原理隔板风道式通风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隔板将施工区域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工作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风道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
通过风道进行通风,既能保证施工区域的通风畅通,又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
五、施工工艺 1. 施工前准备:确定隧道断面形状和尺寸,制定隔板和风道的设计方案。
2. 隔板制作与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隔板,确保尺寸和质量符合要求。
将隔板安装在施工区域内,确保隔板的稳固和密封性。
3. 风道制作与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风道,并将其连接到隔板上,确保风道与外界的通风畅通。
4. 施工区域划分:根据工程进度和隧道断面形状,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多个工作区域,并根据需要调整隔板和风道的位置。
5. 施工过程控制:根据工程要求,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流动和温度,确保施工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六、劳动组织隔板风道式通风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安排各个工种的任务和工作流程,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隔板制作机械、风道制作机械、测量仪器等。
这些设备需具备精确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以满足施工过程的需求。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方案设计摘要: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建设特长公路隧道时,隧道主洞施工通风技术是隧道建设的关键。
那么,在具体的施工中该如何做好隧道的通风设计呢?本文将从施工通风布置方案、设备的选择、施工通风管理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方案设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资运输的需要,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
而在进行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在一些山岭重丘区的公路建设多是采用挖掘隧道开展公路建设工作的。
其中不但有中、短隧道,还有特长隧道;而在隧道施工期间,如果没有做好通风工作,不仅会影响后期隧道使用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一、隧道施工通风布置方案的选择在进行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方案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工程和隧道形式,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
施工期间既要迅速有效的进行通风,又要减少作业循环时间,保证隧道中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保障工人的安全。
在施工时,要满足这几点并非易事。
目前,在隧道施工通风方式选择中,按照通风的动力划分一般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两种类型。
在特长隧道中使用自然通风的难度系数比较大,使用次数比较少。
因此主要采用的是机械通风,而机械通风根据隧道的长短以及是否存在坑道等因素有可以细分为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混合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几种类型。
在施工时,如果隧道中设计有车行横洞,则表明该隧道具备采用压入式和巷道式的通风条件。
在施工前期首先使用压入式通风阀,掘进主隧道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独头掘进的方式,左右几条线路同时施工。
在首个车行横洞被贯穿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将压入式通风改为巷道式通风,在行车横洞处设置风机。
而在采用巷道式通风方式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如从隧道右洞处引入新鲜空气,则左洞负责排放污风污气。
特长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特长隧道指的是施工时超过一般长度的隧道,而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则是指在施工隧道时不能利用外部的通风设备,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掘进机进行通风。
本文将介绍特长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的具体实现方法和优缺点。
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外部通风设备,既可以达到通风的目的,又可以减少施工设备的数量,降低成本。
其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掘进机的开挖部位设置风口和风筒,通过管道将新鲜空气引入施工现场,将废气排入管道中,直接排放到地面上。
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需要注意的重点就在于,需要合理设置风口和风筒,保证新鲜空气能够对施工人员的呼吸产生充分的作用,并且需要注意废气的排放,避免对施工现场产生污染。
特长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的优缺点优点1.不需要额外的通风设备,降低施工成本;2.施工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隧道的进度和工期进行自由调整;3.安装简单方便,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缺点1.隧道长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通风效果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2.需要合理设置风口和风筒,风口设置不当会影响通风效果;3.废气的排放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对施工现场产生污染。
特长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特长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隧道施工,如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利隧道等等。
在实际施工中,特长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施工水利隧道时,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避免对水质产生影响;而在施工铁路隧道时,需要严格控制新鲜空气的流速,避免对列车行驶产生影响。
结论特长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施工工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方法。
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合理设置风口和风筒,避免影响通风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也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特长隧道通风方法及保障措施技术探讨摘要: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路线的规划不可避免地要穿过崇山峻岭,如正常进行路基路面开挖,会加大施工的投资成本,因此一旦出现线路的走线经过山岭,那么就会设计隧道。
隧道也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以及短隧道,其中特长隧道作为高速工程中的重点控制性项目,由于隧道长度超过3000m,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情况,以及通风排烟等是施工中以及通车后的一个难点。
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排烟理论问题和通风模拟软件的应用上,而对通风工程设计的系列可操作性关键问题尚未明晰,如适宜通风方式的选择、通风量计算、不同通风方案下风机动力与通风阻力匹配的问题,各匝道隧道与主线隧道之间的水力平衡问题等。
基于此,本文就特长隧道通风方法及保障措施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特长隧道;通风方法;保障措施1 工程概况高速隧道中车流不仅会产生烟尘,如通风出现问题会导致隧道内可视范围降低,增加行车危险系数,汽车排放的尾气更含有毒性的一氧化碳(CO),一旦在隧道内出现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浓度高的一氧化碳(CO)会给后续的伤员带来二次伤害。
隧道内的通风仅靠洞口两端的气流难以提供足够的新鲜风流,因此隧道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通风系统以保障行车安全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抢险。
目前已有学者结合工程实际对高速公路隧道的通风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以某特长隧道项目为依托,设计通风方案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本项目设计速度为80km/h的4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整幅25.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75m。
路线全长5.886km。
本工程标段负责隧道通风系统施工(左线5270m、右线5261m),隧道最大埋深1277m,人字坡,左、右幅均为端墙式洞门。
2 特长隧道通风特征自然通风在隧道工程中的适用面相对较窄,本文只讨论机械通风。
隧道通风技术发展至今,分机械通风分为组合通风方式有纵向组合式、纵向+半横向通风方式、纵向+集中排烟式。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特长隧道基本上采用半横向式通风或者横向式通风,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长隧道基本上采用纵向式通风。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湖南金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邓如彪、谭娟摘要如何选择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的最佳方案,既要将隧道施工中产生的烟雾、粉尘及有害气体排出洞外,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卫生,又不影响后续工序的作业,是隧道施工组织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结合龙潭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确定,阐述根据隧道的长度、掘进隧道的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隧道施工通风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技术一、工程慨况龙潭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式隧道,两隧道中心线相距50m。
隧道进口位于湖北长阳县贺家坪镇堡镇村头道河北侧一小山脊的端部,出口位于长阳县榔坪镇长丰村青岩沟与龙潭沟交汇口处。
左线起止桩号为ZK65+516~ZK74+209,全长8693m,右线起止桩号为YK65+515~YK74+114,全长8599m,属特长隧道。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龙潭隧道出口段,左线长4349m,右线长4254m。
左线距洞口3079m处、右线距洞口2989m处分别设置Φ7.0m、深335m和Φ5.3m、深349m通风竖井各一座。
隧道出口位于直缓线上,纵向坡度为-1.50%~-2.10%。
隧道设计净宽9.75m,净高5.0m。
开挖最大断面积98.5m2,衬砌后最大断面积83.6m2。
本隧道采用无轨运输出碴方式施工,独头掘进长度4300m。
独头通风3000m。
该隧道合同工期33个月,月进尺260m左右,工期较为紧张。
二、隧道施工烟尘现状:目前隧道施工环境中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爆破、内燃机尾气、围岩被扰动释放的有害气体等;有害粉尘主要来源于:凿岩、爆破、装渣、车辆对已沉积粉尘的扰动等。
在无轨运输作业条件下,施工通风的技术难度远大于有轨运输作业,原因主要是内燃机设备废气排放量大,污染源分散在隧道沿程,稀释比较困难。
目前公路隧道独头通风超过3000m的甚少。
三、通风方案选择隧道施工通风方案,主要考虑隧道掘进1~3000m通风竖井未贯通前的方案选择;当隧道掘进大于3000m,通风竖井贯通后,将按左、右线施工互不干扰的原则,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选择正洞压风、竖井抽风的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研究摘要在超长铁路隧道建设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由于隧道大多采用钻爆法和无轨运输的施工方式,通风问题已成为现代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最大障碍。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人员的安全,考虑施工进度和成本等因素,超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已成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管理单位必须研究的重大技术问题。
关键词隧道气体通风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of Ventilation in Extra-Long TLiu Long(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1st Engineering Co.Ltd.,Xi’an710000,China)Abstrac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uper –long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 the ventilation problem has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safe and rapi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tunnels, because most of the tunnels are constructed by drilling and blasting method and trackless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unnel constructors,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cost, the 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of super-long highway tunn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ical problem that must be studied by design unit, construction uni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nit.Key words Tunnel; Gas; Air1 特长铁路隧道施工污染源1.1 有害气体在超长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
隧道施工通风及防尘要求正式版
一、通风系统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
1.回风设计:设置合理的回风口和回风通道,确保空气循环畅通,防
止死角和积尘。
2.送风设计:设置合理的送风口和送风通道,使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入
隧道内,确保工人呼吸到良好的空气。
3.通风量设计:根据隧道的长度、施工的进度和工人的数量确定合理
的通风量,保证工人的舒适度和安全。
4.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设置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
制系统,确保工人在施工中不受寒冷或闷热的影响。
二、通风施工防尘要求:
1.采取湿法作业: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的产生和
扩散。
2.遮盖和封堵: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遮盖和封堵设施,防止粉尘扩散
到周围环境。
3.吸尘装置:在施工现场设置吸尘装置,及时清理和收集产生的粉尘。
4.排风系统:在封闭的施工区域设置排风系统,将产生的粉尘排出隧道,减少施工区域内的粉尘浓度。
5.个人防护用品:要求工人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
眼镜和手套等,确保工人不受粉尘的侵害。
6.定期清理:定期清理施工区域和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防尘效果。
以上是隧道施工通风及防尘的要求,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防尘措施的采取,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浓度,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能够减少工地的环境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探讨(全文)范本一: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探讨【引言】本文主要探讨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分析不同通风方案的优缺点,为特长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通风方案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提高施工效率。
【背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隧道的长度、地质条件、作业方式、施工时间等。
合理的通风方案应能确保隧道内空气的流通,降低工作区的温度和湿度,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积累,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传统通风方案】传统的隧道施工通风方案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
自然通风通过设置通风塔、通风井等通风设施,利用自然气流对隧道进行通风。
机械通风则通过风机等设备主动对隧道进行通风。
传统通风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隧道施工的通风需求,但在特长隧道的施工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全封闭通风方案】全封闭通风方案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通风模式,它采用密封性好的隧道施工工法和先进的通风设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实现隧道的全封闭,通过风机和管路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入隧道内,形成密闭循环通风系统。
全封闭通风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施工区域的温度、湿度和粉尘含量,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
【关键要素】设计隧道施工通风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要素:通风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通风系统的管道设计、通风风速的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
确保通风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障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法律名词及注释】1. 隧道施工通风规范:指隧道施工过程中通风方案、通风设备、通风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2. 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指国家对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对施工人员、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附件】1.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计算表》:包括通风设计参数、通风设备选型等方面的计算表格。
2.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设备布置图》:示意隧道施工现场通风设备的具体布置图。
范本二: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探讨【引言】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特长隧道施工中的通风方案,分析不同方案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为特长隧道施工提供合理的通风方案。
特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控制
李 焱
(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60)
摘要:特长隧道的施工通风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施工单位的重视,隧道通风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一线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程的建设工期。
主要通过重庆云万高速公路庙梁隧道出口段利用行车横洞、射流风机实现无风门巷道式通风的实例介绍,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07)12—0164—03
1 工程概况
庙梁隧道是重庆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工程。
该隧道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办事处-九池乡-高峰镇沿线一带。
隧道单洞全长9826m,其中,左线长4922m,右线长4904m,左右线间距11~30m,是云万高速公路最长的隧道工程项目。
庙梁隧道设计为基本平行的双线单洞,左线进口段平面位于R=1800m、L s=160m的圆曲线上,出口位于R=950m、L s=380m的圆曲线上,洞身ZK215+ 407.07~ZK216+929.76段位于R=6000m的圆曲线上,其余段为直线;右线进口平面位于R=1195.95m、L s=140m的圆曲线上,出口位于R=1042.18m、L s= 360m的圆曲线上,洞身YK215+446.44~YK216+ 884.98段位于R=6000m的圆曲线上,其余段为直线。
左右隧道间每隔250m间距设置行人横洞,每隔750m 间距设置行车横洞。
隧道左线纵坡:坡比1.0%/34m、2.7%/3400m、-0.5%/1488m;隧道右线纵坡:坡比1.0%/48m、2.7%/3403m、-0.5%/1452.82m。
隧道净宽10.25m,净高5.0m,紧急停车带净宽13m;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三心圆曲墙等截面,软弱围岩段增设格栅钢架及超前注浆小导管加强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运营通风采用悬挂式射流风机通风。
隧道施工分两个标段,出口标段施工任务4844m (左线2438m,右线2406m)。
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无轨装碴,无轨运输。
2 隧道施工通风方法的选择及实施
2.1 目前常用的通风方式
目前隧道施工通风方式主要有:压入式通风、吸出式通风和混合式通风。
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方式又分为:巷道式通风、斜井通风和竖井通风三种。
2.2 庙梁隧道施工通风设计与实施
一般情况下在隧道长900m以内采用压入式通风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因此在隧道开挖前期(900m以内)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
如图1所示。
用74kW (37×2)轴流风机在洞口压入式通风,配用 1400螺旋风管。
当隧道开挖达到900m以后,由于管路风量损失、风压降低,隧道通风不能达到明显效果。
图1 庙梁隧道第一阶段施工通风示意图
图注:图中尺寸风管直径以毫m计。
→表示新鲜空气,○→表示污浊空气。
为提高隧道内通风效果,结合隧道内高压进洞方案,采用巷道式通风。
将两台74kW(37×2)轴流风机移至右线行车横洞附近位置(不能超过行车横洞),距洞口800m左右;在距右线洞口100m位置安装2台
461 西部探矿工程 2007年第12期
75kW 强力射流风机,
射流风产生的风幕起风门作用,
在隧道第一个行车横洞实现了巷道式通风。
为进一步提高通风效果,在行车横洞内安装1台22kW 射流风机。
如图2所示。
右线隧道为新鲜空气进风洞,利用左
线已经成型的隧道作为排烟通道。
同时,为避免行使车辆排烟和扬尘造成进风的污染,对施工车辆的行走路线也必须做出规定:所有车辆进出均从左线隧道,右线设阻车杆,限制车辆通行。
如图3所示。
图2
庙梁隧道第二阶段施工通风示意图
图3 庙梁隧道施工车辆行使方向示意图
随着隧道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在第一个行车横洞位置的轴流风机逐渐不能满足施工通风的需要,待下一个行车横洞贯通后,将轴流风机位置再移至下一个行车横洞附近,轴流风机距离掌子面的距离始终不大于900m 。
3 通风管理及辅助措施
3.1 庙梁隧道施工通风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单洞900m 以内,单风机单风管运行(图1)。
此阶段主要根据洞内空气污染情况,按需选择74kW 轴流风机的一级电机运行和二级电机运行。
第
二阶段是单洞开挖900m 以后,实现了巷道式通风(图2),安排专人值班负责通风机的操作,通过规定通风机
的开停加强通风管理,在满足通风需要的同时做到节约用电。
3.2 隧道烟尘的主要来源及其防治
通过实际观测发现,实行巷道式通风后,隧道烟尘的主要来源有:
(1)洞内掌子面爆破后的烟尘;
(2)装载机和运输车辆的排烟;(3)装碴时破碎岩石扬起的粉尘;(4)运输车辆行使轮胎带起的路面灰尘。
主要通过以下方法防治:
5612007年第12期 西部探矿工程
(1)通过加强通风排出;
(2)凡进入隧道的机械,必须检修完好,尤其是排
烟要正常,有条件的应加装空气净化装置;
(3)可以通过每次爆破后洒水以降低粉尘;
(4)通过每天向隧道路面洒水,防止灰尘扬起。
3.3 风门设置
实现巷道式通风后,对风机安设位置到洞口段的行车、行人横洞的封闭很重要,设固定式风门,必须安装牢固,并加强日常检查与维护,以免造成风源的污染。
4 结束语
庙梁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隧道内的风量、含氧量、有害气体及粉尘浓度等参数进行量测、记录,除出碴工序中空气能见度较低外,其他工序均能满足劳卫标准及隧道施工规范的要求,巷道式通风的实施也保证了一线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程的建设工期,同时施工单位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项目上制定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目标,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接第163页
)图5 测量结果图
过0.15M Pa ,说明该处的围岩比较好,围岩给初支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初支的变形也是比较小的。
(3)二衬混凝土应变。
根据监测方案,在平峰山隧道K31+538断面埋设了混凝土应变计,以监测二衬混凝土的应变变化情况,为判定混凝土的安全性提供量测数据。
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
:
图6 测量结果图
由图6可以看出,平峰山隧道K31+538断面的二
衬混凝土应变最大值为160.2
με,如果按照应力的计算公式σ=E ・
ε,可以推算出二衬混凝土内部应力约为16.0kPa ,远小于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因此,二衬混凝土
的配比合理,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保证混凝土安全工作,且不会出现大的裂缝和变形。
3 结论
在这段工作期间,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控量测反馈体系,掌握了双联拱隧道施工阶段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
(1)给出了沉降预测的方法。
施工引起的沉降,可用指数函数加以描述:
洞内拱顶、收敛:U =A (1-e -Bt )t ≥0
(2)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变形发展规律。
围岩和支护结构变位大致经历这么几个阶段:超前影响阶段、加速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
各阶段引起的变位分别约占总变位的30%、50%和20%。
开挖面距测点一倍洞径施工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变位占总变位的60%以上,控制这部分变形是施工的关键。
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大量的监测数据表明:影响变位及应力分布的因素有地质条件、开挖跨度、开挖高度、施工方法等,但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对变位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开挖高度对水平变位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开挖跨度则对拱顶下沉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夏才初,李永盛.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监测技术[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 许娅娅,张碧琴.公路施工测量百问[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3] 刘志春,李文江,孙明磊,等.乌鞘岭隧道F4断层区段监控
量测综合分析[M ].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写组.TB10003-2001铁路隧
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661 西部探矿工程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