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_张敬明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说勤奋》(第二课时)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对文本钻研的水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的精髓,以文本为依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协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文。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
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情分析:新课标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苏教版的语言优美,富有人文性,本文故事感人,整篇文章条理性强,应该让学生多读,在思考中读,在交流中读,在感悟后读。
特别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反复读,在学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的例子后再读,总结时再读。
这样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设计理念:本文结构紧凑,简单的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寓意。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体现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二是突出合作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分角色对话及复述等,都以小组合作形式实行;三是倡导个性学习,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畅谈学习收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为本,循序渐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交流、展示,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读中悟、悟中学,学中表达。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
2、水平目标: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情感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说勤奋阅读答案-以勤奋为起点阅读答案《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答案才能来自勤奋学习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
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
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
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
勤奋造就成功
学习了《说勤奋》之后,同学们感受颇深,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赵小明:这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振伟:勤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然而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谁又能真正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呢?有人说,我有一副聪明的大脑,什么事都能被我轻而易举地解决。
也有人说,只要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勤奋与否不是很重要。
而我认为,不论你是否聪明还是你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勤奋来实现理想。
冯晖:勤奋是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同样,王羲之能把洗笔的池水染黑,才成为了流芳百世的大书法家。
匡衡有凿壁借光的精神才有后来的成就。
杨静:读了《说勤奋》我真正理解了高尔基的“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自小被左邻右舍称为小神童的我,上课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下课更是只知道贪玩,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
今后我要争分夺秒地学习,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我明天的成功努力。
孔老师:你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勤奋”两个字已经在你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我相信你们同样会靠勤奋取得成功!。
16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司马光和童第周成才的事例中,懂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
2、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仿写一个事例。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具体的文字材料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仿写一个事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勤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读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关于勤奋的观点,谁来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是的,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还有一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齐读。
(板书:一生勤奋有所作为)二、初读事例,学习概括。
1、古往今来,无数人用他们勤奋的汗水浇灌了成功的鲜花,作者哪选取了哪两个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司马光童第周)2、请大家快速默读2、3小节,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两个事例,注意说清“谁一生勤奋,有了怎样的作为”。
3、交流:①事例一:司马光一生勤奋,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②事例二:童第周一生勤奋,在欧洲生物界产巨大的影响。
三、学习司马光的事例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吧,小小年纪的他就显示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
在我们想来,这样一个天才,获得成功应该是很容易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2、默读§2,边读边想,课文选取了哪两个时间段来介绍司马光的勤奋?3、交流。
(板书:小时候长大后)小时候的司马光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勤奋的?屏显:△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滚瓜烂熟为止。
①是的,一遍又一遍,书读了很多遍,多么勤奋是的,书读得很熟,得读多少遍呀!是的,这一句描写中感受到了司马光的勤奋。
那么在这一句中还写了谁?那写他们也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③对比中,描写中,都看到好一个勤奋的司马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再现他当年的读书样。
B、这样的枕头给你睡觉用,你要吗?为什么?点评:是啊,司马光的心中除了写作就是写作,为了写作,睡觉也成了迫不得已的事情了。
这样的他,废寝忘食,这就是勤奋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出示:他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19年终于A: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坚持不懈来之不易饱含了司马光毕生的心血和汗水)读好这句话。
B:补充资料:《资治通鉴》是一本怎样的巨著呢?谁来读?的确,成功的鲜花来之不易,要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解读童第周:2.童第周的勤奋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
A: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你是否能听见他心底的誓言?(给自己一个目标,用行动去不懈努力,这就是勤奋)B:童第周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老师小结:起早贪黑,温故而知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天,这就是勤奋啊!C:“名列前茅”什么意思?从一开始的成绩很差,到半年后的名列前茅,你能想到什么呢?D:出示补充材料,默读。
PPT出示资料a: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b: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A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
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
创立“优选法”、“统筹法”。
)B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再次朗读感悟本文观点:因为勤奋,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成功了。
(出示幻灯片并完成表格“相同点”一栏)下面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
(男生读描写司马光的句子;女生读描写童第周的句子),所以,作者在文章开篇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解读不同点——了解议论文的例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1.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天生愚钝。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
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课文论点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说勤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作者说勤奋的观点是什么?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教师点击投影,学生齐读设问句)
(2)这是什么句式?(设问句)谁能用一句话来说?
(教师点击投影,“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指导学生把设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两种句式。
3、齐读观点。
过渡:作者就把这观点对你说十遍甚至一百遍,你信吗?那如何才让你相信呢?(举一些事例来说。
)
是啊,我们学到一点: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二、比较研读二、三小节。
1、那么作者举例了吗?作者又是如何用这两个事例来让我们信服他的观点的?
2、轻轻打开课文,学生认真仔细地自读课文第2、3小节。
(阅读前,教师点击投影,出示阅读要求:①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可以读出声来,也可以默读。
②比较司马光与童第周的事例,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用笔划出有关词句)
3、四人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讨论前,教师点击投影,出示比较表格)
司马光童第周
相同点
不同点
3、学习情况交流。
(表格的完成)
交流: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1)司马光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随机出示投影:(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他是怎么编成史学巨著的?这句话中应强调哪几个词?为什么?指导朗读,重读“19年”“终于”。
(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2)童第周的成功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随机出示投影:(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那么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板书:青蛙卵剥离手术。
)
追问: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那个词上?(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齐读这句话。
两个人能获得成功,关键靠的是什么?对,就是勤奋。
(3)哪些句子能反映司马光的勤奋?
学生回答后,教师随机出示投影:(①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②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
师生交流:
A、上面一句写他小时候勤奋?下面一句呢?从小到大一直勤奋这就叫“一生勤奋”。
谁来读上面一句?
B、学生读,点“滚瓜烂熟”追问: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点“一遍又一遍”追问:是几遍?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就是勤奋!齐读大屏幕这一句。
C、谁来读下面一句?学生读,追问: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习惯吗?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点“警枕”)。
“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
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
)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点课题“勤奋”)
D、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4)又有哪些句子能反映童第周的勤奋?体现在哪里?
学生读,教师相机出示投影:(A、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B、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
师生交流:
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谁知道?对呀,感悟力真不错!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点课题“勤奋”)
全班齐读。
(5)可见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很勤奋,都成功了。
(出示幻灯片并完成表格“相同点”一栏)下面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
(男生读描写司马光的句子;女生读描写童第周的句子)
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要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6)我们再看看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一个天资聪明,一个起步晚、基础差。
①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
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
②为什么作者要选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事例?你找找作者是想说明书上的哪一句话?(出示幻灯片并完成表格“不相同点”一栏)
学生找,出示幻灯片:(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
③现在理解了吗?手中的鲜花是指(),汗水和心血又是指()
是啊,从古到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心血才获得成功的。
(7)那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知道了要想成功靠什么?
聪明的人一定能成功吗?为什么?
起步晚,基础差的人能成功吗?为什么?
学习到这里你想对班级的同学说些什么?说得很好。
请你送他一个书签,上面写一句名言,你准备写什么?为什么?
老师也找了一些,读一读,
出示幻灯片: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 ——卡莱尔
对富有才华和劳动的人来说,不存在任何障碍。
——贝多芬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富兰克林
才华是刀认,辛苦是磨刀石.很猁的刀刃若日久不用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全世界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时间相比的了. ——屠格涅夫
懒于思索,不愿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
知识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词来称呼,这就是"育蠢"。
——高尔基
三、引读第四节,总结全文
1、教师引读:是啊,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只有-----------------才----------------
2、这一小节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一生勤奋)
3、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做一个书签。
送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用来勉励自己!
【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勤奋→……→理想境界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只有勤奋一生,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