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2
德沃夏克介绍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Folk Music)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
13,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
但是少年德沃夏克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
他最初跟随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16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
这所音乐学校是让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
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
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
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
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18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
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
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纽约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此时德沃夏克已经51岁高龄了。
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
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之一——《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Opera),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Oratorio),九部交响曲(Symphony),五部交响诗(Symphonic Poem),六部协奏曲(Concerto),三十二首室内乐(Chamber Music)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又译自新大陆)、《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及特点;•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熟悉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旋律和节奏;•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熟悉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旋律和节奏;•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三、教学准备•放映设备、音响设备;•选取自新大陆唱片公司出版的人音版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音频;•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学习第二乐章播放第二乐章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理解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3.教学人音演唱教师介绍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让学生模仿音频中的演唱,并纠正其演唱中的错误。
4.组织集体演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5.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扩展教师让学生自行搜索第九交响曲的相关信息,撰写一份交响乐的介绍或是自己的感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七、教学评价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旋律和节奏,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并能够进行集体演唱。
同时,学生能够对第九交响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本文以自然和音乐为主题,介绍乔治·格仑的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其音乐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堂关于自然和音乐的教案。
一、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简介新大陆交响曲是由捷克作曲家乔治·格仑在1892年为纪念哥伦布四百周年而创作的。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夜晚的原野”,描绘了哥伦布船队在大洋上航行时的夜晚景色。
这个乐章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自然主题,音乐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二、音乐分析1. 主题这个乐章的主要主题包括:夜晚的原野、月亮升起、风声呼啸、草原上的野花、流星划过天空等。
这些主题通过不同的乐器声音,以及音调的变化和组合,赋予了音乐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
2. 旋律这个乐章的旋律优美简洁,节奏感强,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彩和神秘。
旋律也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如欢乐、忧愁和悲伤。
3. 乐器这个乐章使用了多种乐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管弦哨等等。
不同的乐器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比如模仿流星划过天空的效果。
4. 样式这个乐章的样式多样化,从静态到动态,从缓慢到动感,从低沉到高亢。
这种样式的转换,帮助乐曲更好地描绘自然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喜欢自然通过讲解音乐作品,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音乐之旅带领学生一起去听原声录音,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分析音乐的情感和样式,体验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3. 自然主题讨论音乐作品中的自然主题,如何用音乐描述大自然的声音、颜色和形状等。
学生可以用乐器、声音和身体语言来模仿自然环境。
4. 创作音乐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然的美丽。
这也可以是一个跨学科的活动,将音乐与科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联系在一起。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自然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乔治·格仑的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并设计了一堂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优美的音乐作品。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的: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二、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2、唱a主题,讲故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了解并记忆英国管的音色。
3.能够记住、会唱主题音乐a,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和《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学习、掌握交响曲的基础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竖笛吹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a片段,提问: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带给大家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竖笛学生都会吹奏,而且音色接近英国管,能够表现相应的情绪,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淡淡的思乡之情的环境中。
二、分段赏析(一)赏析a主题1、出示课题,学唱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学唱主题,对乐曲表达的情感有更进一步的体验。
2、简介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布拉格音乐学院、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捷克民族色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作品。
3、学习什么是交响曲课件出示交响曲定义、管弦乐队编制、交响曲体裁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及教师讲解,让学生对交响曲的定义、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4、聆听a主题,分辨演奏乐器(1)教师播放a主题,学生聆听、分辨演奏乐器。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了解英国管。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课件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记忆英国管及其音色特点,解决教学目标。
5、再次视唱a主题,分析旋律创作手法(1)对比聆听带附点和不带附点旋律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反应。
(2)分析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及作用。
【设计意图】分析创作手法有助于进一步感受情绪及背唱旋律。
6、背唱主题a接龙游戏,师生变换顺序演唱a主题,背唱。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学唱其音乐主题。
2、了解曲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第九交响曲是民族乐派交响曲的,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
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
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
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二、乐曲分析广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
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
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第二章节是“中西乐器的发展和演奏”,其中的一个内容点是“音乐的地域传承和创新”。
本节课程将介绍由湖南省交响乐团演绎的、韩承中创作的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并通过该作品展示了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和创新。
二、课程目标1.熟悉《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2.了解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和创新,以及该作品的创意和演绎方式;3.能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并在听后进行情感联想和表达。
三、教学流程Step 1 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时出示乐曲的简介,简介里面要包含以下内容:–创作年代:1995年;–创作者:韩承中;–作品风格:中西融合;–演奏团体:湖南省交响乐团;–演奏形式:交响乐。
2.教师放音乐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尤其是注意以下内容:–乐曲的速度、节奏和节拍;–乐曲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技法;–乐曲表达的情感和氛围;–乐曲的整体结构和分段转化。
Step 2 情感联想1.教师播放乐曲的第一个小节,要求学生在听过后,描述该段音乐表达的情感和画面;2.教师放完整个乐曲后,让学生结合整个乐曲,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3.学生自由描述,在听过整首乐曲后,自己的情感联想和表达。
Step 3 分享交流1.学生自愿发表自己的情感联想和表达;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合音乐欣赏和自身情感联想,体会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和创新;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音乐作品更具创意和表达力。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总结乐曲的特点和风韵;2.根据自己的情感联想,创作一首简短的音乐作品,并自由发挥,可使用各种乐器和演奏方式;3.精选学生的作品,在下堂课上集中展示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需要提前告知和进行示范;2.在情感联想环节中,需要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同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3.在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知识。
课题: 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歌曲:《念故乡》课型:综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交响曲,认识管弦乐队,了解管弦乐队的组成和乐队里的各种乐器。
了解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等。
能够感受、体验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教学重点:重点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难点:能够欣赏乐曲表现的情感。
教学用具:电子琴.音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一)导入聆听春节序曲引出交响曲知识点,了解管弦乐队。
(二)知识点(PPT)1.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2.管弦乐队的组成以管弦乐队双管编制为标准为班级的学生划分小组。
根据时间相应介绍管弦乐队的每样乐器。
交响乐队是器乐大家族,一般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乐器比例:交响乐队以木管作为判定编制规模大小的标志。
如果常用的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上两件,那构成“双管”编制的乐队;用上三件,即构成“三管”编制的乐队;用上四件,即构成“四管”编制的乐队。
为了跟各组乐器之间数量的比例合理,随着木管乐器的增减,弦乐器及其它乐器的数量也要相应的变化,以保持声部音响的平衡。
双管编制的乐队的总人数约有60人。
木管乐器组8名,其中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2支,铜管乐器组8名,其中圆号4支,长号3支,大号1支;弦乐器组40名,其中第一小提琴12把,第二小提琴10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6把,低音提琴4把;打击乐器组中的定音鼓及其它打击乐器共需3至4位演奏员。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曲式结构分析作者:王欣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摘要】《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乐章,为复三部曲式结构。
它忧伤浪漫的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个充满忧伤并含有无限情愫的主题,该主题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动人的主题”,这也是整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段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传唱不衰的《念故乡》便是出自这里。
【关键词】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主题;结构【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1841.9.8-1904.5.1),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部交响曲。
1892年,德沃夏克应邀担任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一职,身处异乡的他开始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无限思念。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于1893年5月最终完成,这部作品成为了德沃夏克在美国期间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自新大陆》呈现了他对美国新大陆的印象,也承载了他浓烈的乡愁之情。
其中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乐章,经常被人们拿出来单独演奏,它忧伤浪漫的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被人们演奏了许多版本,后被众多音乐家填上歌词,改编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念故乡》,本文就第二乐章展开曲式结构分析及相关技术分析。
一、曲式结构图《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广板(largo),4/4拍,bD大调,复三部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图如下:二、技术分析(一)首部整个第二乐章是复三部曲式结构,首部是由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降D大调。
乐章开始的6小节是由铜管乐器与定音鼓构成的序奏部分,称之为引子,前5小节作曲家运用铜管的低音区奏出庄严的七个色彩和弦,随即弦乐器进行简单的铺垫和连接引导主题的出现。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表现力,常常需要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进行课程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因此,本课程将围绕自新大陆交响乐的创作历程和特点,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这首经典乐曲中的美妙与神秘。
二、学习目标•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历程和背景;•学习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的基本演奏技巧;•掌握乐曲中的旋律和和声;•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音乐中的美和神秘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第九交响曲的介绍:先让学生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2.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演奏:(1)演奏乐曲时,教师要通过演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神秘感和美丽感。
(2)学生需要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正确的演奏姿势、吹气技巧等。
(3)学生还需要掌握乐曲中的旋律和和声,感受乐曲的情感表达。
在演奏中丰富表现力,在不同的乐段中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和氛围转变。
3.乐曲欣赏:(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倾听乐曲,感受乐曲中所表达的美和神秘感。
(2)在欣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曲中不同的乐音叠加和节奏变化,让学生理解乐曲的艺术效果。
4.课堂讨论:(1)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探寻乐曲中的美和神秘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课法:通过听乐曲、欣赏和感受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慢慢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组合演奏法:教师先通过示范演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然后通过合奏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和和声。
3.课堂讨论法:让学生自由交流,通过互动、探讨和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聆听、演唱、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现力、创造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交响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难点
初步了解交响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
多媒体播放乐曲《春节序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式(交响曲)
学生聆听感受歌曲,老师由此引出新课《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二)初步感知
1.初听:多媒体播放歌曲,提问:歌曲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
2.复听:老师弹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思念家乡,对家乡的热爱)
3.拓展交响曲: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大型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至
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1快板,2慢板,3小步舞曲或诙谐曲,4急板或快板。
(三)深入了解
1.聆听引子部分,提问演奏乐器(管乐)
2.聆听A段,老师弹唱主题a,提问主奏乐器(英国管),感受音乐情绪(忧伤、平静)
播放主题b,提问乐器(弦乐、小提琴),比较和主题a情绪的变化(明朗秀丽,更加欢快活泼)
3.聆听B段,播放主题C,提问主奏乐器(长笛、单簧管),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更
加柔和)
播放主题d,对比主奏乐器(单簧管)又加入长笛,情绪更加高涨,再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4.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歌剧《水仙女》等。
(四)音乐活动
播放歌曲《念故乡》,我国音乐家李叔同根据乐曲主题a填词,学生分组有感情演唱
歌曲《念故乡》。
(五)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同学们自主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旨:认识交响曲,感受了作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为家乡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