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1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建立我国地理位置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力、会商、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近山为农,居水为渔,临路行商,探寨问俗,访镇寻风。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姿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首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二、新课研究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出示“中国活着界上的位置”图,读图回答:1.根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限(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说出我国划分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和东半球)2.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宁靖洋西岸)3.哪条纬线穿过了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北回归线穷穿过了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承转过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地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活动设计1:1.与哈萨克斯坦、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会商分析: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宁靖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很多国家交界。
2.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会商分析:俄罗斯被北极圈穿过,属于中高纬度,气候较为冰冷;巴西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而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序分明,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1.1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学情分析本节是中国地理的第一节课,经过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和描述的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展开,也可以结合活动主题以自主学习为主。
本节知识点较多,强调结合地图来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强调建立和形成关于我国位置的基本空间概念,切忌只记地名不记图。
3.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知识基础,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教会学生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材包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三部分内容。
本节教材包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三部分内容。
“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从知识结构看,“从世界看中国”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我国的疆域”明确中国的国土面积、范围,利用经纬度确定我国的四端,即经纬度位置;“我国濒临的海洋”进一步明确海陆位置关系及海陆组成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指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能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一步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地图,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指出领土四至点、濒临的四海一洋、重要岛屿等重要地理事物,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
3.通过阅读地图,指出我国的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认识我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点、濒临的四海一洋、重要岛屿等重要地理事物。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年级八学期上课型新授课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课题中国的疆域课时设计1课时学习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时间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两人检查背出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当堂2、通过运用地图,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岛屿、半岛。
能在任务单图中填出邻国,半岛、海洋、岛屿等当堂3、通过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能绘出我国轮廓图,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
能在任务单巩固建构2中填出我国四至点、经纬度。
当堂重点通过运用地图,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岛屿、半岛。
难点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过程精讲留白(18分钟)一、导入: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文化的视频或者图片,营造学习氛围,引入到学习中1、中国的地理位置(1)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回顾七年级国家位置的学习,地理位置的描述从半球位置(东西、南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五带)三方面描述,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
2、辽阔的疆域(1)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在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后,还应了解它的范围,我国疆域辽阔,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2)活动题1,估算中国最东端与最西端之间跨越多少经度,最南端与最北端之间跨越多少纬度。
(3)我国不仅有广阔的陆地,而且还有长达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下面我们沿着漫长海岸线,共同来找一找我们濒临的海洋和海洋上众多的岛屿、海峡、内海3、众多的邻国(1)在第9页图中找出14个路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独学内化(11分钟)1、完成任务单巩固建构中的1、2、3.2、完成任务单中的迁移挑战任务,做题的过程中圈点勾画,错误的答案说出错误的原因。
3、反思提问任务,提炼内容。
小组讨论(9分钟)1、小组订正答案,重点讨论1题中的影响以及2题。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的第一节。
本章以中国作为一个大区域,展示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而国土辽阔、疆界绵长是我国人文环境特点的地理基础。
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深入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各地人们生活习俗的不同。
因此,本节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
【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和个人的常识积累,对我国的国土面积和领国会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学习兴趣会比较浓厚;同时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对我国海陆位置及其优势的学习会有一定难度。
本节的学习障碍主要由于大量的地图和地理名称,学生也许会有产生些许的烦躁感。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根据材料,总结出我国的海陆位置,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及优越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图片集。
图片集中展示了中国的不同地方的美丽景观:西安兵马俑,八达岭万里长城,拉萨布达拉宫,广西桂林山水,四川九寨沟,敦煌的沙漠。
大美中国,我们每个人都为出生和成长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从今天开始,我们地理课开始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先认识其辽阔的疆域。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我们在学习世界地理时知道,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知识回顾:描述一个国家的位置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一般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方面入手)任务1 自学教材[优越的地理位置],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限时3分钟完成。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在地图上找到四至点并读出它们的经度或纬度,计算我国跨越的纬度差和经度差,理解我国是个南北跨越和东西跨越都比较大的国家。
3.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三大岛屿和三大半岛。
5.运用示意图理解领海和内海的概念。
6. 尝试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7. 领略祖国风光,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我国地域的辽阔,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南海诸岛的情况燃起民族斗志,增强民族自信,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评价其优越性。
2.读图指认我国的邻国,确定是陆上邻国还是隔海相望,还是既陆上相邻又海岸线相连。
3.读图说出我国的四至点,了解我国疆域的辽阔性,经纬度跨越大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分析我国经纬度跨越大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
3.领海、内海的概念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地图的读图方法,有一定的地理学科思维,能运用学科思维,借助图表、材料针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逻辑推理,能力上初步达到从地理现象上升到简单理论分析的层面。
同时,学生也存在着不足,阅历不够丰富,对地理信息的把握不准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不到位,从图表、材料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另外,平行班教学,学生水平不整齐,高低差距比较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归纳法,地理逻辑思维引导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等基本地理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展现了中国的辽阔疆域和丰富地理特色。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各省份地理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在理解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分析地理问题时,仍需要具体的形象和实例作为支持。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兴趣,以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各省区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等基本地理信息。
2.教学难点:对中国疆域范围的理解和各省区地理位置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表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省份为例,让学生了解其地理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中国地图、图表等课件,展示各省区的地理位置、特色等。
2.教学素材:收集各省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素材,用于教学展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我国最大的省是哪个吗?”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入新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是本册的开篇,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疆域的完整性、地理位置的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难点: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疆域的相关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2.收集我国疆域的典型事例,如领土争端、行政区划调整等。
3.分组讨论的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4.教学课件的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我国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材内容包括:疆域辽阔、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
本章通过介绍我国的疆域和人口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范围、地理位置、邻国关系、行政区划以及人口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疆域和人口的细节知识掌握不牢,对于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基本知识。
2.难点:疆域和人口的细节知识,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邻国、行政区划等。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人口增长趋势。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疆域和人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挂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章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理状况。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图,让学生阅读并指出我国的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总结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知道我国的四个端点,以及东西和南北跨度大带来的影响。
3、了解我国海域面积和海岸线的长度;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5、了解我国的这种海陆兼备的领土特点对经济的发展有何优势;6、掌握我国的四个临海和两个内海名称,主要岛屿的名称;【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3、我国的四个临海和两个内海名称,主要岛屿的名称;4、我国的这种海陆兼备的领土特点对经济的发展有何优势;三、预习·导学1、怎样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2、读图1-1,我国地处(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我国位于洲东部,洋西岸。
领土大部分位于(温度带)。
3、读图1-2,我国的四至点:将字母标注在下图中正确的位置。
A最北端;B最南端;C最东端;D最西端。
4、我国的陆地面积,仅次于和两国,居世界第位。
5、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千米;陆上国界线长千米。
6、我国领海的宽度是海里。
7、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出:(1)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
(2)我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濒临的四海一洋。
(4)台湾岛、海南岛和钓鱼岛。
四、学习·研讨【画一画】请在课本图1-1中绘制出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和东西半球分界线西经20°、东经160°。
【算一算】1、据图1-2,算出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相差约度。
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约为千米。
2、根据经度计算时区的方法,计算出我国最西端在时区,最东端在时区。
我国东西跨个时区,相差个小时。
3、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大致跨 度,我国领土南北端距离约为千米(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
【合作探究】1、读图1-3,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与新疆的喀什景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读图1-4,春节时,黑龙江省是冰天雪地,海南省温暖如夏,为什么?3、与俄罗斯、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复习课)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即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行政区划。
该内容的课标要求为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及在我国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此内容是学生对我国一系列相关地理知识学习的开篇,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教材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习者展现了中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另外,对于会考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打下了一定的地理基础,大体上已形成了一定的地理学科思维。
然而,由于刚进入复习备考状态,很多学生对过去学过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遗忘程度较大,且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识记中国的邻国、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濒临的海洋及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图文材料梳理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通过组内合作竞争,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4.通过试题测验和讲评,掌握答题思维和解题方法四、教学重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五、教学难点关于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记忆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电影“战狼2”相应图片,问“同学们这是哪部电影?看过了吗?有什么感受?”口述:这部电影在2017年刷新了了国产电影史上的票房纪录,就像同学们说的,这部电影燃起了我炽热的爱国情感,也让我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