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1.1网络技术应用(4)

(选修)1.1网络技术应用(4)

(选修)1.1网络技术应用(4)
(选修)1.1网络技术应用(4)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

第四章网络技术应用 本模块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之一。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 (1)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2)要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技能与自己生活学习的联系,才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3)要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教学中不要单纯着眼于技术,而要指导学生发现技术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对社会的推动。 本模块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因特网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网站设计与评价。 因特网应用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触较为紧密,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可能地区不同、生源情况不同的学校、班级之间学生的起始能力差异会很大。因此教学应在充分掌握学生起始能力的基础上展开。 网络技术基础部分,教学时的关键,是让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即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让空洞的知识实际化。教学中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课件演示法、类比法。本书提供的案例中所采用的角色扮演法也是不错的方法。本部分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关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应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以直接体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中可借鉴本部分案例中所用的实验报告方式,使实践活动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规范整个活动过程。 网站设计与评价部分是在必修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必修模块学生已经体验了建站的基础过程,已达到“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的目的。选修模块中涉及规划、制作、评价等系列从动手前到完成后的全过程,应“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及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及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

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及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LAN 10千米以内 城域网MAN 10千米到60千米以内 广域网WAN 100千米以外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汇总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一、因特网应用 因特网诞生于 1969 年初,前身是阿帕网,我国的四大骨干网: CERNET、CSTNET、Chinanet、ChinaGBN。 (一)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1、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 Telnet )、文件传输(ftp)、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 )、电子等。 2、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因特网容提供商):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 3、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4、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它利用网络将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设备集中在一起,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2 )虚拟现实技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供用户研究或训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 )无线网络应用技术 (二)、搜索引擎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检索,专业垂直搜索引擎。(三)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1、常见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 2、因特网交流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网络技术基础 (一)网络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围分:

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讲解

因特网(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互连的、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控制与分布处理是计算机网络的三大功能。

每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在全球都是唯一的。 目前连入因特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拨号方式和专线方式

IP地址是IP协议所规定的一种数字型标识,是连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唯一地址。它是一个由0,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串,一共32位。为了方便书写和记忆,通常将它划分为四段,中间由圆点分隔,每段都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其范围从0到255。 因特网的数据传输规则——TCP/IP协议

TCP/IP协议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是In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 局域网(缩写为LAN)广域网(缩写为WAN)城域网(缩写为MAN)

万维网(缩写为WWW)WWW是当前因特网上最流行的交互式浏览服务。它是一个集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信息发布服务,是目前因特网上用户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手段。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①拨号接入包括普通Modem拨号接入、ISDN 拨号接入、ADSL虚拟拨号接入 ②专线接入包括Cable MODEM接入、DDN专 线接入、光纤接入 ③无线接入包括GPRS接入、蓝牙接入、无 线局域网接入 ④局域网接入

C/S和B/S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 计算机的IP地址和域名是由专门机构分配、规定的,域名与IP地址相互对应。在因特网上由专门的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ice,缩写为DNS)来管理域名和IP地址,它负责把人们容易识别的域名地址翻译成IP地址。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课程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
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
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
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
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六章 1.DNS ?域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客户/服务器交互系统; ?域名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基于域的命名系统,并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 这种命名机制; ?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域名解析时(从符号名到IP地址),它成为域名系统 的一个客户。它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调用resolver),请求以UDP 包格式发出,域名服务器找到对应的IP地址后,给出响应。当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完成域名解析,它临时变成其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客户,递归解析,直到该域名解析完成。 ?应用层软件直接使用DNS,计算机用户间接使用DNS。 课后习题: 6-10 假定要从已知的URL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服务器的Ip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试问:除H TTP外,还需要什么应用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 答: 应用层协议需要的是DNS。 运输层协议需要的是UDP(DNS)使用和TCP(HTTP使用)。 2.DNS查询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 3.FTP协议 ?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 件传送协议。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 ?FTP 主要功能: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FTP 特点 ?基于TCP 。 ?基于C/S。 ?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 提供服务。FTP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时并发地进行。 基于TCP的FTP和基于UDP的TFTP,它们都是文件共享协议中的一大类,即复制整个文件,其特点是:若要存取一个文件,就必须先获得一个本地的文件副本。如果要修改文件,只能对文件的副本进行修改,然后再将修改后的文件副本传回到原节点。 4.NFS(网络文件系统) ?NFS ?允许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的位 置上开始读写数据。 ?NFS 可使用户只复制一个大文件中的一个很小的片段,而不需要 复制整个大文件。

教科版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信息安全 执教人:xx 【教材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保障计算机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但偏重文字资料,没有涉及具体操作。 教材中的两个表格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表现、常见类型举例)、常见病毒(病毒名称、病毒类型、表现形式或危害、变种情况)等内容。内容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整体水平较高,可以快速地利用网络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经常遇到病毒,因此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一定的体验基础,然而对病毒的查杀和处理方法缺少系统地认识,对其他的计算机安全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使他们真正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以及黑客入侵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了解xx入侵的危害; 2、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病毒爆发的迹象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查杀病毒的解决方法;掌握病毒的常见防护方法; 掌握防范xx入侵的简单方法; 3、情感目标:

意识到计算机在使用中存在多种信息安全的隐患,自觉地参与到维护信息安全实践中,保障信息的安全。 【重点难点】: 掌握应对病毒、xx的常见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设计】: 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上课仪式后,教师计算机中的“关机”程序被远程计算机定时启动,立即打开大屏幕投影,“屏幕广播”教师计算机的桌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教师的计算机出现“倒计时关机”提醒画面。 师:糟糕!我的计算机是不是有问题了?提示系统即将关机,请保存所有正在运行的工作,然后注销。未保存的改动将会丢失。离关机还有XX秒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生:老师中毒了。 师:我先退出屏幕广播,大家赶快到网络上搜索一下,病毒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来解决? 生:上网尝试查找病毒名称和解决方法。 师:唉,我的计算机已经被关机了。大家抓紧时间,帮帮我。(重新打开教师计算机) 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隔一段时间)先询问学生查找的关键词,再视情况提示:查找时可以把病毒爆发的迹象作为关键词,在搜索的结果中选择权威网站信息。生:上台演示搜索过程,师解说操作步骤。师:可能是哪种病毒?生:回答。 师:病毒的爆发迹象有哪些?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精编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课程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教学目标: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 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 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模块_百度.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模块 【第一套】 1.查看网上邻居中计算机ZXRD_5下D盘所共享的资源。 2.打开网上邻居,将计算机ZXRD_5下的D盘映射为J盘网络驱动器。 3.添加局域网中计算机ZXRD_6下的打印机为网络打印机(其它设置均为默认值。 4.设置不允许其他计算机使用我的打印机,并重启计算机使设置生效。 5.添加NetBEUI协议,并重启计算机使设置生效。 6.将访问控制更改为:“用户级访问控制”,指定用户组为:“教育专家小组”。 7.设置本机网卡只绑定TCP/IP协议。 8.设置本机禁用WINS解析。 9.设置MODEM拨号之前,等候拨号音。 10.从程序组中打开IE的快捷方式。 11.将当前网页的编码调整为:"简体中文(GB2312"。 12.在当前IE窗口中,将"文件夹"栏进行隐藏。 13.从IE地址栏中,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6618359238.html,网页。 14.使用菜单转到最近访问过的"中国雅虎"网站。 15.按日期顺序查看历史记录。 16.设置当前网页上的图片为桌面项。

17.打印当前网页,并打印链接列表。 18.使用IE中的搜索功能,设置自定义搜索时使用搜索服务器。 19.使用IE的搜索功能,搜索内容为"职称评定"的网页。 20.添加当前网页到收藏夹,并允许脱机使用。 21.将收藏夹中的"电台指南"设置为允许脱机使用,其它设置均为默认值(要求用鼠标右键操作 22.在当前BBS上回复"询问"的帖子,内容为:"收到" 23.在IE中,以链接的形式将当前网页发送给:tech@https://www.doczj.com/doc/6618359238.html, 24.在桌面上设置IE的主页为"默认页" 25.在桌面上为计算机上看到的Internet内容设置分级审查,暴力级别为"1",密码为"1234" 26.设置IE当前页中,网页文字的颜色为"第一行第四种" 27.下载FTP上"data_base"文件夹下的readme.txt文件到我的文档中 28.在站点管理中,将Test文件夹下"测试"FTP站点登录方式由匿名改为正常登录,并设置用户名为:"test",密码为:"test" 29.在CuteFTP上,在远程站点中,建立一个名为:"我的文件"的文件夹。 30.在当前Outlook中设置查看当前视图时隐藏已读或忽略的邮件。 31.不打开邮件,将最后一封邮件的附件保存到桌面上。 32.以附件的形式发送桌面上的"照片"到test@https://www.doczj.com/doc/6618359238.html,,主题和内容均为:"我的照片"。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计算机网络第4套试题复习过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计算机网络第4 套试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计算机网络第4套 一、单项选择题 操作系统部分 1.若一个单核处理机的系统中有多个进程存在,则这些进程是 A.并发运行的 B.并行运行的 C.封闭运行的 D.单道运行的 2.组成操作系统的主要部分是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 A.进程线程管理 B.用户管理 C.死锁管理 D.网络管理 3.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进程,下列哪一个不能作为进程来管理? A.内存换页程序 B.中断服务程序 C.打印程序 D.用户应用程序 4.当用户在终端窗口通过输入命令来控制计算机运行时,使用的是操作系统的哪一种接口? A.命令行 B.系统调用 C.函数库

D.应用编程接口 5.下列指令中,哪一种可以在用户态下执行? A.设置控制寄存器指令 B.算术运算指令 C.关中断指令 D.切换栈指针指令 6.进程调度所需的信息——进程优先级——是存放在下列哪一项中? A.进程控制块 B.进程调度队列 C.源代码 D.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 7.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多种状态,当它从等待态转换为就绪态时称为 A.唤醒 B.阻塞 C.调度 D.分派 8.当一个新的进程创建完成后,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将被插入到下列哪一个队列中? A.就绪队列 B.运行队列 C.阻塞队列 D.挂起队列 9.请分析下列程序。 int main() {

printf("This is in main program"); if(fork()==0) printf("I am in child process"); else printf("I am in parent process");} 程序正确运行后结果是 A.This is in main program I am in child process I am in parent process B.This is in main program I am in child process C.This is in main program I am in parent process D.This is in main program I am in child process This is in main program I am in parent process 10.在Pthread线程包的使用中,当用户需要结束一个线程时,可以使用的线程库函数是 A.pthread_create() B.pthread_exit() C.pthread_yield() D.pthread_join() 11.进程并发执行时,若两个并发进程包含同一共享变量,则它们存在下列哪一种关系? A.同步关系 B.父子关系 C.平等关系 D.主从关系 12.当多个进程并发执行且需要相互通信时,下列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传送大量的信息? A.共享内存 B.信号量 C.消息传递 D.管道 13.下列关于生产者消费者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前要先使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有空闲槽 B.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前要先使用V操作确保缓冲区有空闲槽 C.消费者从缓冲区取产品前要先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互斥使用

《网络技术应用》知识点(全面)

《网络技术应用》知识点 班级:姓名: 一.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二.网络的功能 三.网络的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 1)局域网(LAN):十公里以内 2)城域网(MAN):几十公里以内 3)广域网(WAN):几十公里~几千公里 2.按网络拓扑结构分 四.网络的组成 1.网络硬件 1)工作站(客户机):享受服务的计算机 2)服务器:提供服务、管理网络的计算机或软件 3)传输介质

4)通信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桥、中继器、 接线器…… 2.网络软件 1)网络操作系统: Win 2000server、Win NT、Unix、Linux…… 2)网络应用软件:文件上传/下载工具、网络媒体播放器…… 3.网络协议 五.局域网的组建过程 1.确定网络规模 2.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3.选择网络硬件设备 4.安装网卡 5.连接网线 6.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7.安装网络协议 8.设置网络参数 9.实现网络共享 六.网络软件结构:C/S与B/S 浏览器/服务器(B/S,Brower/Server)结构:使用该结构,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操作。 客户机/服务器(C/S,Client/Server)结构:使用该结构,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如CuteFTP等。 七.网络协议 1.概念 互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同一的规则称为网络协议 2.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 3.TCP/IP 4.其他协议

5.原理:分层解决 OSI模型:是作为标准制定的,是一种理想的概念模型,并不是实用的协议体系。 八.IP地址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复习资料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复习资料 主题一网络技术基础 相关知识点与典型题解: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典型题解: (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基本的功能是( C )。 A 运算速度快 B 可以相互通讯 C 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D 内存容量大 (2)在处理神州号宇宙飞船升空及飞行这一问题时,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协作完成一部分的数据处理任务,体现了网络的( B )功能 A.资源共享B.分布处理C.数据通信D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是特殊的广域网。 按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络(如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分组交换网络(如IP电话通信系统)。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⑴网络硬件组成 网络硬件通常包括服务器、客户机、传输介质、通信连接设备等。 服务器(Server):为客户提供服务,用于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处理客户请求、连接外部设备等。(一般要为高性能的计算机) 客户机(Client):直接面对用户,提出服务请求,完成用户任务。 传输介质:用于传输网络数据。按传输方式可划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和光缆 双绞线和光缆的比较

⑴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计算机利用协议进行通信时,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附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到达物理层后将数据包进行转换,送入传输介质。数据传输到接收方时,再自下层向上层逐层去掉协议控制信息,并且完成各层的指定功能。 ⑵IP地址 IP地址为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提供惟一标识。 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个十进制数。 拓展:A类地址范围:1.x.y.z~126.x.y.z B类地址范围:128.x.y.z~191.x.y.z C类地址范围:192.x.y.z~223.x.y.z落后 注意:我国一般采用的都是C类IP地址。 ⑶TCP/IP协议(netbeui,ipx/spx) TCP/IP协议是建立局域网的首选协议,也是因特网的主要协议,它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 IP协议的工作是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TCP协议的工作是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与校核,保证数据包的正确性。 拓展:了解因特网协议IPv6的产生背景 当前在因特网上使用的IP地址是在1978年确立的协议,它由4段8位二进制数字构成。由于因特网协议的当时版本号为4,因而称为IPv4。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飞速增长的IP地址需求与现有地址不足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比较成熟的是IPv6。在IPv6协议中,地址位数为128位,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地址短缺的问题,还增加了网络层的安全机制。 ⑸数据交换技术

2020网络技术试卷4(有答案)

第四套 【第1题】小明家通过ADSL接入因特网,现有两台配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要求在家中任意房间可同时上网,需要再配置的设备是( ) A、分配器 B、集线器 C、服务器 D、无线路由器 【第2题】某同学制作了一个ASP页面,想观察其页面效果,可以( ) A、直接双击该文件 B、直接用IE访问该页面 C、发布到网站用IE访问该页面 D、使用FrontPage软件打开并运行页面 【第3题】下列关于浏览器收藏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收藏夹可以像资源管理器一样进行剪切、复制和粘贴操作 B、正常情况下,Windows 7安装完毕,在收藏夹下有一个默认的“收藏夹栏”文件夹 C、收藏夹可以自动添加浏览过的网站 D、收藏夹可以备份,在重新安装系统后可以导入备份的收藏夹 【第4题】郑明等6名同学为完成一项社会实践任务而分工收集相关资料,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已连成局域网的多台计算机。由于资料中的文件很大,工作中为方便共享资料,下列选项中较好的做法是( ) A、各自把存放收集文件的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后,允许互相访问共享文件夹 B、各自准备一个U盘,以便拷贝这些文件 C、每天把全部文件打印6份,每人一份 D、用电子邮件每天互相发送收集到的文件资料 【第5题】下列关于文件或文件夹搜索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能按名称、修改日期或文件类型搜索 B、不能对搜索到的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复制或删除 C、只能在“开始”菜单中找到搜索功能 D、可搜索到在两个指定日期之间创建或修改的文件或文件夹 【第6题】老师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MTV作品的任务,制作完成后将作品提交到学校的服务器上,你认为最合适的提交方式是( ) A、E-mail B、QQ C、Blog D、FTP(MTV容量比较大,容量大的文件选择FTP上传或下载) 本题答案: D

信息技术学科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期末模五

信息技术学科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期末模拟题五 一、单选题:(1分×10=10分) 1、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A、LAN B、MAN C、W AN D、MSN 2、按拓扑结构类型对计算机网络分类,下列是错的。 A、环型网 B、总线网 C、星型网 D、广播网 3、计算机网络是相结合的产物。 A、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C、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D、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 4、下面关于OSI层次模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各层功能不相对独立,易于维护 B、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C、网络部件能够标准化 D、各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接口,同时也为它的上层提供接口 5、下列属于无线接入因特网的技术是。 A、ADSL B、DDN C、ISDN D、GPRS 6、IP地址由一组________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7、下列可以正确表示域名的是。 A、220.168.5.333 B、hk@https://www.doczj.com/doc/6618359238.html, C、www@ https://www.doczj.com/doc/6618359238.html, D、https://www.doczj.com/doc/6618359238.html, 8、Web上每一个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作统一资源定位器,即_______。 A、URL B、WWW C、INTERNET D、USL 9、要想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查找和搜索相关资料,应该学会使用。 A、E-mail B、HTML C、IE D、搜索引擎 10、某同学要给留学国外的朋友发邮件,当他将邮件用中文写好后才想起,对方电脑中没有中文字库,解决此问题有效、快捷的方法是。 A、将其译成英文,发送邮件 B、将汉字文稿打印,并扫描为jpg格式发送 C、用画图、PhotoShop等软件把邮件制作为jpg图片并发送 D、直接发过去,要求对方安装中文字库 二、多选题:(2分×5=10分) 1、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有。 A、中继器 B、集线器 C、交换机 D、路由器 2、关于TCP/I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CP/IP是在OSI之后出现的 B、TCP/IP只有TCP和IP二个协议 C、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 D、I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3、下列有关IP地址说法正确的是。 A、IP地址的设计者们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网络号,另一部分表示主机号 B、规模大、主机数量多的网络使用主机号部分较长的IP地址 C、IP地址被平均分配给每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D、E类是保留地址,准备留作今后使用 4、下列哪些域名表示行业域。 A、.mil B、.gov C、.org D、.au 5、为了提高使用浏览器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强口令管理,避免被别人获取账号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 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
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
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
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必修及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会考冲刺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P3~6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真伪性、 传递性、价值相对性等。 3、信息的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 Byte ) 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简称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称 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基石)和传感技术等。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是从猿人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人类信息传播和处理手段的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电脑配置单: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512M/80G/GF7400 128M/13.3WXGA/COMBO/10-100M/蓝牙/无线网卡/2.3Kg/XP-H/黑/白 其中酷睿2双核T5500 1.6G表示CPU,512M 表示内存大小,80G表示硬盘大小,GF7400 128M 表示显卡,13.3WXGA表示显示器。 5、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等。例: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6、信息安全产品: ⑴网络防病毒产品⑵防火墙产品【防火墙:指一个或一组系统,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限制入侵者进入,从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有硬件和软件防火墙)】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防病毒技巧: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7、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五要”和“五不”; 对待网络的态度:不要过度崇拜,也不要盲目排斥。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分布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简言之,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能够相互通信的计算机。 1、计算机网络三要素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3)通信协议。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信息交换----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快速地传递各种信 息。 ②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共享。 ③分布式计算----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在网络上分配和平衡数 据处理工作量的一种计算模型。 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依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 分类缩写特点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覆盖范围小,小到一个房间,大到一个校园、厂区,最大不超 过10KM。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在一个城市区域,一般在10KM--60KM之间,最大不超 过100KM。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一般跨度起过100KM,可以跨城市、跨地区,甚至跨国家。 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是用来定义并实现网络通信的一组规则和参数。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七层)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等。 表示层:数据转换、压缩与解压缩、加密与解密。 会话层:建立传输规则、传输约定。 运输层:分组、流量控制、查错与错误处理。 网络层:确定传送地址、选择传输路径。 数据链路层:信号同步、差错效验、流向控制。 物理层:传输信息的介质、将数据以实体呈现并传输的规格、接插规格。 ?协议是两个系统对等的层之间一组约定. ?接口是一个系统内部两个相邻层的一组约定,反映了相邻层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协议通常由语义、语法、交换规则三部分组成。 三、网络中的信息载体、通信线路和连接设备 (1)通信用的线缆主要有三种: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缆。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 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 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 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 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 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 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 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 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 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物联网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 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 物联网三大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 可靠传送: 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 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 )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 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 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 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 机器学习(3) 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 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 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 IETF 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 协议的一种新的IP 协议。 9 IPv6 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 紧密联系, 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 地址作为识别码 , 而目前IPv4 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 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 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 结点标识的需要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 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 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3)网络传输层: 基本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及其融合技术等,将感 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 (4)技术支撑层: 主要任务是开展物联网基础信息运营与管理,是网络基础设施与架构的主 体。 (5)应用接口层: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 的接口,主要完成服务发现和服务呈现的工作。 5 物联网网关是什么是一种跨信息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设备 6物联网的应用? 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 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 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 8物联网体系的特点: 实时性, 大范围, 自动化, 全天候 9RFID的缺点(1) 、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环境的变换;(2) 、覆盖范围受限。优点(1)扫描识别性能强(2) 数据的记忆体容量有不断扩大趋势(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比较好(4) 可重复使用(5) 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6). 安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