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史第一、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6.98 MB
- 文档页数:66
《中外动画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外动画史》课程是动画专业的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动画理论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对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较清晰的分析和了解,并对其发展历程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动画史料的把握以及对动画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对中外动画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动画史以及动画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动画诞生的故事要求;使学生了解动画的起源,要求学生了解动画诞生具备的条件,动画与电影、绘画、摄影技术的关系,以及了解这一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美国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美国动画发展的历程,了解代表动画家,代表的动画艺术作品,掌握美国动画发展的脉络。
重点研究迪斯尼动画的发展及从三维电脑动画看美国动画发展。
第三部分欧洲与其他国家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加拿大动画、俄罗斯动画、西欧独立动画、东欧动画、冷战时期的国际动画组织等,了解他们的动画发展的历程,了解代表动画家、代表性的动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动画的地域与文化差异性。
第四部分中国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了解早期中国动画与万氏兄弟、新中国初期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学派”的精品时代、衰落与新生及香港动画的发展等。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优秀动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第五部分日本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日本动画发展的历程、代表动画家、代表动画艺术作品,了解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了解日本漫画、动画、插画艺术,理解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32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课,考核方式为闭卷。
考核要求:平时30%,考试70%2、习题:课程中安排相关动画史、文化历史背景的资料检索收集,分析探讨代表动画家、代表动画作品,总结动画发展规律,研究美国动画、日本动画、中国传统动画各自的创作规律和发展方向。
《中外动画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0000000)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课程的性质:《屮外动画史》是动画专业的一门基础知识课程,也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
它通过阐述世界各国动画艺术的历史及基础理论,辨别各种动画艺术片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与背景相适应的主题思想,介绍各种动画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世界动画的发展规律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屮外各国的动画进行分析和鉴赏,并从屮提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及技法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学H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动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现代动画的发展趋势,了解动画与屯影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了解动画的风格流派,认识动画的市美特征,熟悉动画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
定位:通过介绍动画发展的基本历史,以及和国内外诸多的大动画集团做比较,来认识其他国家的动画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动画所处的背景。
为以后的动画制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H标贯彻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表象到纵深发展,使学生一步一步掌握系统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辨别各种动画艺术片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与背景相适应的主题思想,介绍各种动画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世界动画的发展规律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能力FI标了解动画艺术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动画艺术的背景思想及动画艺术思想力和较强的概括分析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动画史理论的思想方法解决动画创作问题。
熟悉动画的基本理论体系,掌握动画的核心概念和专业术语。
为以后的动画制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动画的起源(4学时)1、教学内容:讲授动画艺术的形式分类,介绍动画艺术的叙事分类,学习动画艺术的传播途径分类,动画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讲解早期的动画制作技术,并使学生懂得动画制作技术的成熟,世界各国的动画技术在创新屮发展教学H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艺术的形式分类,了解动画艺术的叙事分类,了解动画艺术的传播途径分类,动画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了解早期的动画制作技术, 并懂得动画制作技术的成熟,世界各国的动画技术在创新屮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动画的概念、历史及发展,3、教学重点:了解动画艺术的形式分类。
中外动画史中外动画史第一章动画的起源动画就是利用短时间内播发连续动作序列的画面,凭借人的视觉残留原理造成的假象。
八条腿的野猪(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古埃及墓葬壁画、古希腊瓶画、皮影。
第二章动画艺术的分类二维动画是平面的图画、在纸张、照片、计算机屏幕利用二维空间模拟三维空间效果。
一般用Flash等软件,手工制作的原动画逐帧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帮助完成绘线上色的工作。
并且由计算机控制完成。
三维动画主要是用Maya或3DMAX制作成的虚拟动画,三维动画软件首选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他动画参数,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最后由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画面。
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区别:二维动画是平面上的画图,纸张、照片或者计算机屏幕显示、在表现方式上利用二维空间模拟三维空间效果。
三维动画,画中景物有正面,也有侧面和反面调制三维空间的视点,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
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区别主要在于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获得动画中景物的效果。
一、平面的动画形象。
《白雪公主》优势非常适合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技术上容易统一管理,艺术上比较程式化,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工艺性。
二、立体的动画形象主要是指偶动画,按制作技术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偶动画(如:《曹冲称象》、现代偶动画(如:《圣诞夜惊魂》、《小鸡快跑》、《僵尸新娘》等)及材料偶动画(如:《钢丝圈的恶作剧》《曹冲称象》继承了传统木偶戏的表演模式,带有很强的假定性。
木偶面部表情不变,形体动作非常机械夸张,情节强调戏剧性。
第二节动画艺术的叙事分类文学性叙事方式:《侧耳倾听》。
戏剧性:《埃及王子》。
纪事性:《萤火虫之墓》故事贴近现实社会的生活内容,具有时代背景,或以真实的事件为创作动机,形式上更写实,时间和空间的演变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它们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反思。
《中外动漫简史》读书笔记
1、动画,顾名思义,“运动的画面”,简单地说,动画就是利用短时间内播放连续动作序列的画面,凭借人的视觉残留原理造成画面中角色运动起来的假象。
2、拉斯科洞窟壁画距今约1.7万年,于1940年被发现。
位于法国西南部,在主洞厅的顶部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2~3米长的野马、鹿以及4头巨大的公牛,洞窟中所画的马和牛等动物大多都处于奔跑的运动状态。
3、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康泰布里亚地区,于1875年被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其中一只快速奔跑的野猪画像,它的前腿及后腿被创作者重复地绘制,这样就使这个原本静止的画像在视觉上产生了动感。
4、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木偶戏,也可视为动画艺术的一种雏形。
5、根据播放时间可以分为:动画片长片、动画片短片、单部动画片和系列动画片。
介绍一下关于中外动画的简史动画片草创期,胶片是它的载体,影戏是它静心的传达途径,因而,人们迎刃而解地将它归入电影艺术,使它成为电影的四大门类之一(其它三种门类是:故事片、科教片、新闻纪录片)。
加拿大动画巨匠诺曼·麦克拉伦(NorrflanMclaren)以为:动画片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流动"的艺术"。
另一位天下闻名动画艺术家英国人约翰·汉斯也曾指出:"流动是动画片的性质"。
狭义的动画片是指供民众欣赏、雅玩(如游戏动画片)的视像艺术品、一种艺术状态。
英语称ANIMATEDFILM或ANIMATION(专称日本动画片为ANIME)。
它的原意是指将灵魂注入到无生命的物体中,即:艺术家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以神来之笔、书卷之气与种种技法,将人类的思想心境与大干天下各种物资的流动以致声、光、色注入到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中,尔后摄录上来,从而授予无生命的画面形象与客观物体以活动着的生命的状态;能够用计计较直接生成捏造的活动回首回头回忆。
动画片的承载介质有片子胶片、录影带、光盘等。
它是经过影戏放映机、电视、网络、种种图形显示器、投影仪等进行转达的。
广义的动画片,它既是一种娱乐消费晶,又是流传常识、实验经验、供给社会办事的器械(广告动画片与辅导动画片等)。
真实,动画片是1824年英国人彼得·罗杰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植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人类发现了眼睛的"视觉暂留"情景以后才得以实现的。
动画片降生在法国。
"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遵循'视觉暂留'的情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勾当视镜。
1878年在巴黎全国展览会里获奖。
1879年他对勾当视镜又作了改良,根据动画片的基来源根基理,行使一只饼干筒,创造了勾当视镜影戏机,可以使陆续丹青的画带无穷地拖延时间,能够表现更长的勾当丹青。
《中外动画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1100102课程名称:中外动画史学时/学分:32/2关联课程: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后习课程(分镜头剧本设计、二维动画短片创作、三维动画短片创作)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开课教研室:动画教研室课程类别与性质:必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动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概论、绪论、动画艺术的分类、美国动画史、其他世界各国动画发展及特色、中国动画的发展及艺术风格等5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提问、课程论文、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期中课堂提问、课程论文、期中测试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宫承波.《动画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2)贾否.《动画艺术概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吕江.《中外影视动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2.期刊:(1)《电影评介》(2)《大舞台》(3)《戏剧之家》(4)《艺术与设计》(5)《当代电影》(6)《世界美术》(7)《电影文学》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概论1.课前准备(1)明确课程地位和课程属性,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特征,熟悉课程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对课程讲授进行精细化设计;(2)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建设;(3)充分理解讲义内容,把握和完成知识由一种书本贮存状态到教师传输状态再到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的这两次转化;(4)查询、收集本学科相关的前沿技术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案例;(5)整理好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模型、教具以及实验室用品等;(6)外部联系,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前去参观考察的项目的前期联络。
中外动画史笔记第一章动画的起源1、动画,顾名思义,“运动的画面”,简单地说,动画就是利用短时间内播放连续动作序列的画面,凭借人的视觉残留原理造成画面中角色运动起来的假象。
2、拉斯科洞窟壁画距今约1.7万年,于1940年被发现。
位于法国西南部,在主洞厅的顶部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2~3米长的野马、鹿以及4头巨大的公牛,洞窟中所画的马和牛等动物大多都处于奔跑的运动状态。
3、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康泰布里亚地区,于1875年被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其中一只快速奔跑的野猪画像,它的前腿及后腿被创作者重复地绘制,这样就使这个原本静止的画像在视觉上产生了动感。
4、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木偶戏,也可视为动画艺术的一种雏形。
第二章艺术的分类1、按动画艺术的影像构成形式分类,动画片可分为:二维动画、立体动画、电脑生成的虚拟动画。
2、按照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水彩画动画片、水墨画动画片、剪纸动画片、木偶动画片、泥偶动画片等。
3、按照文学体裁可以分:叙事拟人、幽默讽刺、科幻教育等类型的动画片。
4、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影院动画片、电视动画片、实验动画片。
5、根据播放时间可以分为:动画片长片、动画片短片、单部动画片和系列动画片。
6、动画艺术的叙事分类:(重点)①、文学性叙事方式,对生活信息微妙而丰富的细节刻画,能反应出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是观众不自觉地融入其中,这类影片的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如《梦幻街少女》)②、戏剧性叙事方式,即典型的美国动画片的叙事模式,按照传统戏剧模式来讲故事,强调冲突(如《埃及王子》),动作风格上强调表演的真实性,音乐为表达情感服务,惊险,煽情,以及美好的结局是此类叙事方式的主要特点。
③、纪实性叙事方式,故事贴近现实社会的生活内容,具有时代背景,或以真实的事件为创作动机,形式上更写实,时间和空间的演变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如《种树人》、《萤火虫之墓》)。
它们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反思。
中外动画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本文将按照试题的要求,为您准备一份关于《中外动画史》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以下是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选择题1. 动画是模仿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答案:对2. 第一部动画电影是美国的《白雪公主》。
答案:错误,第一部动画电影是美国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动画的国家。
答案:正确4. 被誉为中国动画之父的是大连人丁聪明。
答案:错误,是中国动画之父——丁聪。
5. 《猫和老鼠》是由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执导。
答案:错误,宫崎骏执导的是《千与千寻》等作品,而《猫和老鼠》是由美国动画师威廉·汉纳和约瑟夫·巴比拉共同创作。
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动画的起源及发展。
答案:中国动画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最早由丁聪创作的《大闹画室》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
之后,中国动画逐渐发展,如上世纪30年代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作品,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代表。
然而,在二战之后,中国动画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恢复元气。
现如今,中国动画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请比较欧美动画与日本动画的特点。
答案:欧美动画以追求真实主义、可视化特效为特点,主题广泛,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在技术上,欧美动画通常采用手绘或者3D计算机动画制作。
而日本动画则注重创意和叙事风格,多样化的题材涉及科幻、奇幻、校园等。
此外,日本动画的细节表现和构图常常精美细腻,还常常与其他媒介如漫画、游戏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动漫文化。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就中国动画史的发展阶段,分别论述其特点及代表作品。
答案:中国动画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丁聪等创作的黑白手绘动画为代表的早期阶段,如《大闹画室》等作品,这些动画片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对动画技术还不够成熟。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动画进入黄金发展期,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动画的起源1、国际动画组织(ASIFA)1980年在南斯拉夫的Zagreb 会议中对“动画”一词做了如下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活动影像,亦即以人工的方法创造动态影像。
”简单地说,动画就是利用短时间内播放连续的动作序列的画面,凭借人的视觉残留原理造成画面中角色运动起来的假象。
(P1)2、阿尔塔米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康泰布里亚地区,于1875年被发现。
他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最原始的动画图像”。
(P2)3、在公元前1600年,埃及法老Pharaoh Ramses || 为Isis女神建造了一个拥有110根柱子的神庙,这是最古老的多帧动画。
(P2)4、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木偶戏,也可视为动画艺术的一种雏形。
(P4)二、动画艺术的分类1、从动画艺术的影响构成形式分类,动画可分为:二维动画、立体动画以及电脑生成的虚拟动画。
(P5)2、立体的动画形象主要是指偶动画,按制作技术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偶动画(如:《曹冲称象》)、现代偶动画(如:《圣诞夜惊魂》、《小鸡快跑》、《僵尸新娘》等)及材料偶动画(如:《铜丝圈的恶作剧》)。
(P6)3、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片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其中按主要的传播类型分。
有:(P10)1)影院动画片:长度通常在90-120分钟左右,无论多长的故事或者主题,都必须在这些时间里向观众交代完整(P11)2)电视动画片:最早的电视动画片并不是专门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而是有早期在电影院里作为故事片开演之前或者中场休息时放映室的一种供观众娱乐的短小节目,经过重新组接再卖给电视台播出。
(P12)a)电视动画片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
有时分集叙述一个漫长的传记故事,以人物性格为故事发展线索(如:《樱桃小丸子》等)。
(P12)b)有时用固定的形象演绎相对独立的故事(如:《猫和老鼠》等)。
(P13)c)有时又是由相关的内在线索构成不同的故事(如:《名侦探柯南》《丁丁历险记》3)实验动画片:实验性动画片包含两个含义:形式上的实验和内涵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