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365.39 KB
- 文档页数:3
乳腺癌术后积水:关注预防,提前干预在过去的几年里,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所幸的是,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抗乳腺癌的能力正在增强,治愈率也在持续攀升。
尽管如此,乳腺癌手术后的积水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名从事写作多年的工作者,我想以第一人称,分享我的观察和经验,希望能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积水提供一些帮助。
乳腺癌手术,往往意味着部分或全部乳腺组织的移除,以及腋下淋巴结的清扫。
这会改变淋巴液的流动,导致液体在手术区域积聚。
手术切口也可能导致疤痕组织的形成,这进一步阻碍了淋巴液的排出。
预防乳腺癌术后积水至关重要。
在手术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淋巴结状况,以确定手术的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一些建议,如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运动等,以降低术后积水的风险。
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手术部位。
这里有一些我建议患者采取的措施:1. 定期按摩手术部位:适度的按摩可以促进淋巴液的流动,减少积水的可能性。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每日进行适当的按摩。
2. 保持伤口清洁:术后的伤口需要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患者应依照医嘱,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3. 避免过度活动:在恢复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尤其是上肢和肩部的剧烈运动。
这有助于避免影响伤口的愈合和淋巴液的流动。
4. 饮食调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对身体的恢复有帮助。
患者可以咨询营养师,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5. 及时发现并干预:如果患者发现手术部位有肿胀、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早期的发现和干预,可以避免积水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多年的写作经验让我深刻感受到,许多患者在面临乳腺癌术后积水问题时,会感到无比的焦虑和无助。
因此,预防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患者可以降低术后积水的风险,加速康复的过程。
总的来说,乳腺癌术后积水是一个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我愿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乳腺癌术后积水的原因、预防和干预方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张喜平【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年(卷),期】2008(0)S4【摘要】目的:通过对11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24例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方法:均采用纵梭形切口,将手术要求范围内的组织整块切除后,用2根硅胶管剪多个侧孔,1根置于腋下胸壁侧方,引流腋窝处;另1根置于锁骨下及胸骨旁。
手术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吸尽皮瓣下积气,再用大量棉垫填压腋窝、锁骨下及前胸壁,使皮瓣与胸壁贴近,胸带加压包扎。
手术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切口处沙袋加压。
一般当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小于10 mL时拔管,平均6~9 d。
若出现皮下积液,根据皮下积液的范围大小及有无拔管等情况,采取调整引流管位置、冲洗引流管使之保持通畅、无菌注射器吸出积液、皮肤重新戳孔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等措施,并配合积液部位加压包扎处理。
结果: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为21%。
对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5~10d后治愈,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
结论: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术前严密设计皮瓣,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皮下积液的充分引流,才能减少甚至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总页数】2页(P906-907)【作者】张喜平【作者单位】唐河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J], 王明元2.纳米碳示踪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防治 [J], 丁红华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J], 莫春连;何沙;卢永刚4.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管拔除后皮下积液的处理 [J], 罗国庆5.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 [J], 李景刚;杜伟坡;张晓雷;王六林;卢鑫怡;王园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处理体会摘要目的:预防与处理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方法:术中彻底止血、负压引流、胸带加压包扎,有皮下积液时,及时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
结果:36例患者中,皮下积液8例,积液相对较少,治疗时间缩短。
结论:皮下积液是可以预防和及早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皮下积液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5~50岁的女性患者。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辅以化学药物、放射治疗和内分泌等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范围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上段,内侧至胸骨旁或中线,外侧至背阔肌前缘。
创面大,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总结2008年1月~2011年9月乳腺癌手术情况,并对这一并发症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6例,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
均为2~3期患者,其中2期26例,3期10例。
根治4例,改良根治32例。
纵切口5例,横切口31例。
均为电刀切除,皮下积液发生8例。
治疗方法:手术创面彻底止血,置2根负压引流管,胸外加压包扎。
术后3天换药,若无皮下积液5~7天引流量<10ml时可拔管。
皮下积液发生后,积液小面积小时穿刺抽吸后轻度加压包扎。
以后每天或隔日换药,需多次穿刺抽吸。
多时可置引流管配合加压包扎。
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切口和皮下无感染积液,8例皮下积液的患者中,穿刺抽吸7例,术后平均12天痊愈,置管引流1例,术后平均18天痊愈。
讨论皮下积液的原因:分析造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考虑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术中使用电刀剥离皮瓣,使皮下脂肪组织灼伤,术后脂肪液化,渗出增多;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易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这些都能造成皮下积液。
②淋巴管被切断后未结扎,造成术后大量淋巴液的渗漏。
③皮瓣下积气,以及胸带包扎欠妥,造成皮瓣与胸壁黏合不紧,尤其是几个凹陷区,极易发生皮下积液。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作者:李敏娟杨涛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4期皮下积液又称为血清肿(seroma),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2%[1]。
皮下积液增加切口张力,减少皮瓣血运,延迟切口愈合,可诱发皮瓣坏死、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影响后续治疗,增加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3例,现对皮下积液的防治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女性92例,男性1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1.2岁,其中1例为双侧乳腺癌。
TNM 分期:I 期29 例,II 期52 例,IIIa期12 例。
浸润性导管癌78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2例,乳头状癌3例。
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17例,高脂血症14例,其中有8例有2种以上并存疾病。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引流管拔除后次日术区皮下触诊波动感,穿刺抽出液体量>5ml;50mL为大量积液。
1.3 操作方法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横、纵或斜行的梭形切口,切缘距癌肿边缘大于 3 cm,全部用电刀游离皮瓣,腋窝清扫时用解剖剪锐性分离,术中探查腋血管鞘若无浸润,则不打开,并结扎肉眼可见淋巴管及腋动、静脉各分支。
行单管负压引流32 例,术中康派特生物胶、术后戴棉质裹胸;双管负压引流61 例,术中未使用康派特生物胶、术后用自粘性弹力胸带包扎。
1.4 围手术期管理采用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需经常挤压引流管,引流液平达一半需排空或更换。
如无特殊则术后第三天首次换药,以后隔天换药,至引流液清亮呈淡黄色,低于10ml/d、连续两天拔除。
患肢避免输液,患侧肩关节注意制动,在护士指导下做恢复训练。
同时积极控制合并症。
2 结果共出现皮下积液14例,发生率15.1%,其中8例行单管负压引流(8/32,25%),6例行双管负压引流(6/61,9.8%),各有2例为大量积液,4人均大于60岁、患高血压病;有3例合并皮瓣坏死,均为双管负压引流、弹力胸带包扎(3/61,4.9%)。
乳腺癌的根治术皮下积液的防治【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在院2004年~2007年12月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146例,比较腋窝多孔单管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法(A组)与腋窝,胸壁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法(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结果:A组皮下积液12例(16.4%),B组皮下积液3例(4.1%)②。
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法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预防控治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200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12.1万人;2005年为16.8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8.5%,是女性癌症中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皮辨游离面广,术后容易发生皮下积液,报告其发生率为10~30%[2],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35%[3]。
因此积极地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术后治疗环节。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46例,比较腋窝多孔单管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法(A组)与腋窝,胸壁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法(B组)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2007年12月共收冶女性乳腺癌患者146例,平均年龄44(25~82)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
根据国际TNM分期,A 组I期15例,Ⅱ期48例,Ⅲ期10例,A组:术后病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58例,髓性癌7例,其它类型8例;B组: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61例,髓性癌6例,其它类型6例。
B期I期10例,Ⅱ期56例,Ⅲ期7例。
A组年平均年龄43(25~75)岁,B 组平均年龄46(27~82)岁。
1.2 方法:两组均以手术刀分离皮瓣,分离腋窝时采取小块组织结扎,清扫完毕彻底冲洗创面,止血。
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体会乳腺癌手术因创面大,如果术后引流不畅,易导致皮下积液。
对患者来讲,一旦术后发生皮下积液,不但增加其精神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其下一步放化疗及其预后[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是临床的一个老课题。
我科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取积极地护理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乳腺癌患者96例。
均为女性。
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2.3岁。
所有病例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TNM分期:Ⅰ期7例(7.3%),Ⅱ期31例(32.3%),Ⅲ期58例(60.4%)。
1.2 手术方法本组96例患者中,87例采用改良根治术,9例采用根治术。
术后放置2根引流管,分别于腋窝内、胸骨旁各放1根引流管,术后两根引流管体外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吸引,给予胸带加压包扎。
1.3 诊断标准局部有波动感,穿刺抽出液体即可确诊,<50ml为少量积液,>50ml为大量积液[2]。
2 结果本组发生皮下积液16例,发生率为16.7%。
其中10例患者皮下积液量<50ml,经穿刺抽液,包扎固定4~5d后治愈;6例患者皮下积液>50ml,经充分引流后治愈。
所有患者均未影响术后放化疗。
3 护理体会3.1 术前护理3.1.1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控制血糖、血压等,使患者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总蛋白在60g/L以上,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降低围手术期风险,相应的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3.1.2 皮肤护理术前30分钟予络合碘清洁术野皮肤。
络合碘对血迹、污垢、碳化组织有助溶作用,更容易溶解和清除污垢,清洁皮肤的同时又起到了消毒去污的作用,能有效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3.2 术后护理3.2.1 体位术后生命征平稳后即予半卧位。
乳腺癌术后积液怎么治疗
乳腺癌患者做完乳腺癌手术以后,有很多患者会出现积液,这是乳腺肿瘤手术以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那么为什么乳腺癌术后会出现积液呢?
积液是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2、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3、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
4、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
5、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术时腋部解剖发现有细小的渗液时应予以结扎减少皮瓣的张力保持负压通畅适当加压包扎将有利于减少积液的发生如出现积液若量较少时可以反复用空针抽吸;若量较大或多次抽吸无效时宜重置负压吸引或皮片引流以及加压包扎。
乳腺癌术后一般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患者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医院一般会采取相应措施,但经常会有反复现象。
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国内外一些专家用灰树花D阻分(D组分)用于乳腺癌术后治疗,效果不错。
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灰树花D阻分(D组分)一方面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伤口感染,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体力恢复;可以改善疼痛,胸腹水、积液、低蛋白血症等恶病质症状,另一方面可以清除残余癌细胞,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和转移,改变以往手术治疗“只割韭芽不拨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