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产科质量控制标准(2016.5)
- 格式:docx
- 大小:60.59 KB
- 文档页数:24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匡助医疗机构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指标名称: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二、指标定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测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定量指标,旨在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三、指标分类: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孕产妇健康指标:包括妊娠期保健、分娩方式选择、分娩过程监测等指标,用于评估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分娩过程的安全性。
2. 新生儿健康指标:包括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护理等指标,用于评估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护理质量。
3. 院内感染指标:包括产科手术感染率、产妇产后感染率等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控制效果。
4. 医疗安全指标:包括产科医疗事故发生率、产妇死亡率等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产科医疗安全的水平。
四、指标测量方法: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测量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病历资料统计:通过对产科病历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取相关指标的数据,如孕产妇健康指标、新生儿健康指标等。
2. 抽样调查:通过对产科医疗服务的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指标的数据,如院内感染指标、医疗安全指标等。
3. 数据系统录入:建立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系统,将相关指标的数据录入系统,实现自动化测量和监测。
五、指标评估标准: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评估标准可以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制定,具体评估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性标准:根据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确定合理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数值范围。
2. 可行性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确定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可行性标准。
3. 目标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的发展目标和质量要求,确定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目标标准。
4. 持续改进标准:根据产科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和质量控制的需求,确定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持续改进标准。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工作的意见正文:----------------------------------------------------------------------------------------------------------------------------------------------------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工作的意见(甘卫医政发〔2013〕49号)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院,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为进一步贯彻好《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相关要求,更好的发挥我省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后简称质控中心)在医疗质量控制、监督与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及医疗质量整体水平,现就加强省级质控中心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质控中心管理体系与工作制度(一)成立质控中心。
省卫生厅按照卫生部要求和本省相关专业质控需要,印发成立质控中心的通知并负责对申报单位的资质按规定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单位及人员提交厅务会审议,并对通过审议拟设立的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及人员组成进行公示。
(二)明确质控中心任期。
质控中心每届任期4年,届满前3个月,由质控中心向省卫生厅提交考核评审报告,省卫生厅负责组织进行考核审评,通过审评的挂靠单位及负责人由省卫生厅公示;未通过审评的质控中心则取消省级质控中心资格,并由省卫生厅组织重新申报。
(三)确定质控中心人员组成。
质控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专家组组长1名(原则上由主任兼任),专家组成员从省内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相关科室主任中遴选。
所申报专家组人员名单(包括主任、专家组组长)需由省卫生厅审核确认后由省卫生厅正式发文公示。
如需调整人员也需上报省卫生厅审核。
(四)健全工作制度。
医疗质控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根据任务,明确分工,抓好落实。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通过对产科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旨在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一、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分类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根据产科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特点,通过对产科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所确定的一系列指标。
根据指标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分为以下几类:1. 结构指标:主要评估产科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的情况,如产科医疗机构的床位数、手术室设备、产科医生和护士的数量等。
2. 过程指标:主要评估产科医疗服务的具体过程,包括孕产妇的就诊流程、孕期保健、分娩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如孕妇首次产检的及时率、分娩镇痛的应用率等。
3. 结果指标:主要评估产科医疗服务的效果和结果,包括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如剖宫产率、新生儿死亡率等。
二、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和制定选择和制定产科质量控制指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践指南:参考国内外的临床实践指南,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确定适用于本地区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
2. 数据可行性:考虑指标所需的数据是否能够在产科医疗机构内部收集和统计,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可比性:确保不同产科医疗机构之间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为改进产科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4. 实际应用价值:考虑指标对改进产科医疗服务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出产科医疗服务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常见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示例,供参考:1. 结构指标示例:- 产科医疗机构的床位数:每1000人口拥有的产科床位数。
- 产科医疗机构的手术室设备:包括妇产科手术室的设备数量和种类。
- 产科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每1000人口拥有的产科医生和护士的数量。
2. 过程指标示例:- 孕妇首次产检的及时率:孕妇首次产检在孕早期完成的比例。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测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组标准和指标。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指标,可以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从而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一、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目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一组用于衡量和评估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定量和定性指标。
其目的是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发现和解决产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常用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1. 剖宫产率: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但过高的剖宫产率可能意味着过度医疗和风险增加。
通过监测和控制剖宫产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提高自然分娩率。
2. 分娩镇痛率:分娩时的镇痛可以减轻孕产妇的疼痛和不适,提高分娩体验。
通过监测分娩镇痛率,可以评估孕产妇对镇痛服务的满意度,并及时改进和优化镇痛服务。
3. 会阴切开率:会阴切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用于扩大产道以便顺利分娩。
通过监测会阴切开率,可以评估会阴切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4. 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孕产妇的生命。
通过监测和控制产后出血率,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5. 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
通过监测和控制新生儿窒息率,可以提高新生儿抢救和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6. 产妇术后感染率:产妇术后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和恢复期,增加医疗费用。
通过监测和控制产妇术后感染率,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因素,减少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应用和评估1. 数据收集和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定期收集和统计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相关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发现和解决产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产科质量控制方案和评估标准[详细讲解] 产科质量控制方案和评估标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产科服务的宗旨~提高产科质量直接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家庭完整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加强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与管理~依法规范产科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的、我市的实际~制定安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质量控制基本标准.一、功能任务1、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2、承担孕前、孕期保健~正常分娩及产褥~高危孕产妇的抢救等工作~并接收下级医疗保健机构的高危孕产妇的转诊,3、指导辖区内产科技术发展~承担基层妇保、妇产科人员的实习进修与培训任务,4、开展爱婴、爱母活动~倡导自然分娩~实施母乳喂养,5、推广产时服务新模式及产科相关适宜技术,6、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7、依法做好孕产期各项服务资料的收集、登记、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8、配合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调研工作, 10、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配合当地妇幼卫生工作对本地区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进行调查分析~提供资料和进行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二级医院在一级医院基础上~还需承担以下工作:1、各种病理妊娠,包括异位妊娠及各种流产,,2、妊娠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3、妊娠合并性传播性疾病,4、异常分娩及分娩期并发症,5、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6、多胎妊娠及羊水异常,7、能解决难产问题~并接受一级医院转诊的孕产妇,8、依法开展产前咨询及产前筛查工作,9、指导下级医院产科技术发展~接受下级医院的妇保、妇产科人员的实习进修与培训任务。
二、设置标准与条件开展产科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
医院产科设置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执行~妇幼保健院按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执行。
,一,布局与设备配置1、医院应有独立的妇产科。
,1,科室设置门诊:有独立的产科诊断室~设有产科门诊及产科高危门诊。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持续改进和完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6.01.08•【字号】甘卫办医政发〔2016〕4号•【施行日期】2016.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持续改进和完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有关工作的通知甘卫办医政发〔2016〕4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肿瘤医院,省血液中心:为推动我省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级质控中心)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不断完善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真正发挥省级质控中心在全省相关医疗专业领域的学科引领和质量监管作用,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和《关于加强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工作的意见》(甘卫医政发〔2013〕56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省医改及“分级诊疗”政策实施对医疗质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现就持续改进和完善省级质控中心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各级组织领导(一)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省级质控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督促辖区医疗机构按时完成质控中心交办的工作任务。
同时,各市州要根据辖区临床专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相关专业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我省医疗质控网络体系建设。
(二)各省级质控中心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本中心相关重点工作的持续改进任务,认真对照本通知内容进行自查自纠和整改完善,夯实质控中心工作基础、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三)各省级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要在做好本单位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省级质控中心工作开展的支持力度,在配套资金、车辆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二、完善分级质控指标体系各省级质控中心要在充分基线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专业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全省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在“业务开展、技术水平、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达标单位和未达标单位名单。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评估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为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是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指标名称: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二、指标定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来评估和监测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
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客观地评估产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可及性和人性化程度等方面的表现。
三、指标分类:1. 安全性指标:包括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指标,如孕妇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等。
2. 有效性指标:包括产科医疗服务的效果指标,如分娩方式的选择合理性、产后出血的处理及时性等。
3. 及时性指标:包括产科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指标,如孕妇产前检查的及时性、孕妇入院后的待产时间等。
4. 可及性指标:包括孕妇和新生儿获得产科医疗服务的便利程度指标,如孕妇就诊等候时间、孕妇产科医疗服务的地理分布等。
5. 人性化指标:包括产科医疗服务的人性化程度指标,如孕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产后康复指导的质量等。
四、指标数据采集方法:1. 通过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相关数据。
2. 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患者满意度等主观评价数据。
3. 通过定期抽样调查采集孕妇和新生儿的随访数据。
五、指标数据分析方法:1. 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2. 对指标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观察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 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地区之间的指标差异。
六、指标结果评价标准:1. 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指标结果的评价标准。
2. 根据指标结果的评价标准,对产科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排名。
七、指标结果应用:1. 提供给医疗机构管理者参考,用于改进产科医疗服务质量。
2. 提供给政府监管部门参考,用于评估产科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3. 提供给患者和公众参考,用于选择合适的产科医疗机构。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产科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匡助医疗机构提高产科服务水平,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包括指标的定义、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一、指标的定义1. 分娩方式比例: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
自然分娩是指通过阴道分娩的方式,剖宫产是指通过腹部手术切口分娩的方式。
该指标可以反映产科医疗机构的分娩管理水平和剖宫产率是否合理。
2. 产妇满意度:指产妇对产科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或者面谈的方式采集产妇的意见和建议,评估产科服务的质量。
3. 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浮现并发症的比例。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感染、子痫前期等。
该指标可以反映产科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4. 新生儿死亡率: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死亡的比例。
该指标可以反映产科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二、测量方法1. 分娩方式比例:根据医疗记录和病案资料,统计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数量,计算两者的比例。
2. 产妇满意度:通过设计问卷或者面谈提问的方式,采集产妇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采用满意度评分法或者满意度百分比法进行评估。
3. 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根据医疗记录和病案资料,统计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浮现并发症的数量,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4. 新生儿死亡率:根据医疗记录和病案资料,统计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死亡的数量,计算新生儿死亡率。
三、数据分析1. 分娩方式比例:比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如果剖宫产率过高,可能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2. 产妇满意度:分析产妇的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可以根据产妇的反馈,对产科服务进行改善,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3. 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评估产科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如果并发症发生率过高,可能存在医疗质量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产科质量控制提供详细的指标和标准,以促进产科服务的优质和安全。
通过制定标准和指标,可以评估和监测产科服务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管理层面指标2.1.人力资源2.1.1.医护人员配备比例2.1.2.招聘和培训计划2.1.3.人员流失率2.1.4.护理质量指标2.2.质量管理体系2.2.1.质量管理计划2.2.2.审核和评估程序2.2.3.沟通和协调机制2.2.4.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2.3.设备和设施管理2.3.1.设施卫生和环境控制2.3.2.设备的校准和维护2.3.3.设备备件和紧急故障处理计划3.诊疗层面指标3.1.产妇护理3.1.1.孕期护理指标3.1.2.产前护理指标3.1.3.分娩过程护理指标3.1.4.产后护理指标3.1.5.产后并发症识别和管理3.2.新生儿护理3.2.1.出生时评估指标3.2.2.新生儿监测和护理指标3.2.3.早产儿护理指标3.2.4.新生儿并发症识别和管理3.3.诊断和治疗3.3.1.孕期高危筛查和诊断指标3.3.2.分娩过程中的诊断指标3.3.3.产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指标3.3.4.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标4.性能评估层面指标4.1.动态监测指标4.1.1.产科质量指标报告4.1.2.产科服务满意度调查4.1.3.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处理和解决4.2.外部评估指标4.2.1.医疗质量认证评估4.2.2.行业评估和排名4.2.3.同行对比指标附件:1.产科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3.不良事件报告表格4.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医疗机构管理的法规和规范文件,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运作和管理。
2.《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 用于引导和规范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法律文件,旨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
3.《医疗质量认证标准》 - 用于评估和认证医疗机构质量管理水平的标准文件,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产科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匡助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护理和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包括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参考值范围等内容。
一、指标定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通过对产科护理和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评估,以评判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指标。
它涵盖了产科护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孕前、孕期、分娩和产后等阶段。
二、指标分类1. 孕前指标:包括孕前检查的及时性、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孕前疾病筛查等指标。
2. 孕期指标:包括孕期产检的频次和内容、孕期并发症的筛查和处理、孕期营养指导等指标。
3. 分娩指标:包括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过程的监测和管理、分娩并发症的处理等指标。
4. 产后指标:包括产后护理的质量和效果、产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产后康复指导等指标。
三、指标计算方法1. 孕前指标计算方法:以孕前检查的及时性为例,可以统计孕妇在孕早期(12周以前)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及时产前检查率=及时产前检查人数/总产前检查人数×100%。
2. 孕期指标计算方法:以孕期产检的频次为例,可以统计孕妇在孕期进行产检的次数,计算公式为:孕期产检频次=孕期产检总次数/孕妇总人数。
3. 分娩指标计算方法:以分娩方式的选择为例,可以统计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计算公式为:阴道分娩率=阴道分娩人数/总分娩人数×100%。
4. 产后指标计算方法:以产后护理的质量和效果为例,可以统计产妇在出院后进行产后复诊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产后复诊率=产后复诊人数/总产妇人数×100%。
四、参考值范围1. 孕前指标参考值范围:及时产前检查率应达到90%以上。
2. 孕期指标参考值范围:孕期产检频次应达到6次以上。
3. 分娩指标参考值范围:阴道分娩率应达到70%以上。
4. 产后指标参考值范围:产后复诊率应达到80%以上。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产科服务质量的一系列指标。
通过制定和实施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可以提高产科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满意度,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
以下是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一、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测产科服务质量的量化指标,包括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二、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分类1. 孕产妇健康指标- 孕妇产前检查率:孕妇在怀孕初期接受产前检查的比例。
- 孕妇产前筛查率:孕妇接受产前筛查的比例,包括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 分娩方式比例:剖宫产率、顺产率等。
- 产后妇女随访率:产后妇女接受随访的比例。
2. 新生儿健康指标- 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
- 早产率:早产儿出生的比例。
- 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比例。
- 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死亡的比例。
3. 医疗操作安全指标- 产前筛查阳性率:孕妇接受产前筛查后筛查结果阳性的比例。
- 分娩操作安全指标:剖宫产手术中产生并发症的比例、侧切手术中产生并发症的比例等。
- 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发生的比例。
4. 医疗操作有效性指标- 产程长度:从宫缩开始到胎儿彻底娩出所经历的时间。
- 产程延长率:产程超过正常范围的比例。
- 产程引产率:产程需要进行引产的比例。
5.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产科手术人均费用:每位孕产妇进行产科手术的平均费用。
- 住院时间:孕产妇在医院住院的平均时间。
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 通过医疗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相关数据。
-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
- 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指标差异。
四、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应用1. 评估产科服务质量- 通过对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分析,评估产科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满意度。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指标,可以有效衡量医疗机构在产科领域的绩效表现,并为改进和提升产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
一、指标名称: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二、指标定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测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定量或定性的衡量指标。
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医疗机构在产科领域的绩效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产妇安全、分娩方式、产后护理等方面。
三、指标分类:根据指标的性质和目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产妇安全指标:- 产妇死亡率:反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死亡情况,以千分比或千人数表示。
- 产妇伤害率:衡量产妇在产科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比例,如感染、出血等。
2. 分娩方式指标:- 剖宫产率:反映医疗机构进行剖宫产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 阴道分娩率:反映医疗机构进行阴道分娩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3. 产后护理指标:- 产后出血率:衡量产妇在分娩后出血的比例,以千分比或千人数表示。
- 产后感染率:反映产妇在分娩后发生感染的比例,以千分比或千人数表示。
四、指标计算方法:根据指标的具体定义,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指标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比例计算:- 指标值 = (某特定事件发生次数 / 总事件次数)× 100%- 例如,产妇死亡率 = (产妇死亡人数 / 总分娩人数)× 100%2. 比率计算:- 指标值 = 某特定事件发生次数 / 总人数- 例如,产妇伤害率 = 产妇伤害人数 / 总分娩人数3. 人数计算:- 指标值 = 某特定事件发生人数- 例如,剖宫产率 = 剖宫产人数五、指标监测和评估: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产科质量控制指标,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数据收集:-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确保收集到准确、完整的产科医疗数据。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的意见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的意见甘政办发〔2016〕17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的实施方案》(甘发〔2016〕17号),进一步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切实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经省政府同意,制定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赋予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基础。
目前,我省每千人口妇产科床位0.35张,每千名儿童儿科床位1.27张,每千人口产科医生0.1人,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生0.51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测算,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全省每年人口出生量与2015年相比将增加30%左右,现有妇幼健康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服务需求。
产儿科急危重症识别和救治能力不足,女性的全生命周期保健、儿童的早期发展和心理保健等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机制尚不健全, 2015年出生缺陷监测总发生率为150.96/万,预计每年新出生近5000名出生缺陷人口。
新的生育形势和发展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切实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效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疾病、残疾的发生,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建立分级分工合理、服务流程科学、服务内容丰富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孕产妇服务管理安全高效,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产科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产科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下面是一份关于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该指标的定义、目的、应用范围、计算方法和参考值等内容。
1. 指标定义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产科服务质量的定量化指标,用于衡量医疗机构在产科领域的综合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2. 指标目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目的是帮助医疗机构识别和改进产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降低产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 应用范围产科质量控制指标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产科服务的单位。
4. 指标计算方法(1)分娩方式比例指标:计算分娩方式的比例,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等方式的比例。
(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指标:计算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千分之一为单位。
(3)产后出血发生率指标:计算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百分之一为单位。
(4)剖宫产率指标:计算剖宫产的比例,以百分之一为单位。
(5)分娩镇痛率指标:计算分娩镇痛的比例,以百分之一为单位。
5. 指标参考值(1)分娩方式比例指标:自然分娩比例应大于70%,剖宫产比例应小于30%。
(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指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应小于5‰。
(3)产后出血发生率指标:产后出血发生率应小于1%。
(4)剖宫产率指标:剖宫产率应小于15%。
(5)分娩镇痛率指标:分娩镇痛率应大于60%。
6. 指标解读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医疗机构应定期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并与参考值进行对比。
如果指标数值超出参考值范围,医疗机构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7. 指标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指标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产科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指标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甘肃省产科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二〇一六年五月目录各级各类医院产科的功能 (3)不同级别医院产科设置标准与条件 (4)一)资格准入 (4)二)业务范围 (5)三)医疗技术水平 (6)四)抢救药品应装原盒 (6)五)产科设施标准和条件 (7)六)专业技术人员 (14)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有记录可查 (14)二)产科质量监测指标 (15)三)产科病历书写 (15)四)产科管理要求 (16)五)产科服务流程 (16)六)建立健全孕产妇抢救程序 (20)七)孕产妇三级转诊要求 (20)八)产科医护人员技术技能要求 (21)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产科服务的宗旨,产科质量直接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家庭完整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加强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与管理,依法规范产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的实际特制定《甘肃省产科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一、各级各类医院产科的功能一级医院:1.承担孕产妇系统管理、围产保健技术指导、高危孕妇管理等工作。
2.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3.承担高危孕产妇的抢救工作,接收下级医疗保健机构的高危孕产妇的转诊。
4.指导辖区内产科技术,承担基层妇保、妇产科人员的实习进修与培训任务。
5.开展爱婴、爱母活动,实施母乳喂养。
6.推广产时服务新模式及产科相关适宜技术。
7.做好孕产期各项服务资料的收集、登记、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8.配合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调研工作。
9.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配合当地妇幼卫生工作对本地区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进行调查分析,提供资料和进行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级医院:在一级医院基础上,另承担以下内容:1.解决难产问题,有剖宫产的技术和条件,有基本的抢救设施和条件。
2.接受下级医院的转诊病人。
3.依法开展产前筛查工作。
4.指导下级医院产科技术发展,接受下级医院的妇保、妇产科人员的实习进修与培训任务。
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1.掌握、引进、推广国内外产科新技术、新项目、新动向、新进展。
2.承担产科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
3.承担国家级与省级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4.承担和组织国家级与省级的科研项目。
5.参与全省产科质量的评估、监督、指导工作。
6.依法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二、不同级别医院产科设置标准与条件(一)资格准入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妇幼保健院按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执行。
1.病床数三级医院500 张病床以上,妇幼保健院100张病床以上二级医院100—499张病床,妇幼保健院50 张病床以上一级医院20—99 张病床,妇幼保健院10张床以上2.医生分级: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各级医师(士)必须在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注册办证,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后方可独立行医。
3.产科各类手术及批准权限规范,按有关文件执行。
①三级医院可开展一、二、三、四类手术,以三、四类手术为主。
二级医院可开展一、二、三类手术,以二、三类手术为主。
一级医院可开展一、二类手术,以一类手术为主。
②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审批(高年资医师是指取得本专业相应技术职称并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并经上一级医院专科进修或培训一年以上)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审批。
三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兼行政正副科主任审批。
四类手术中的疑难重症大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
③未取得剖宫产手术准入的医疗单位及非妇产科专业的医务人员,不能开展此类手术(乡镇卫生院参照《甘肃省乡镇卫生院机构及编制标准(试行)》执行)。
(二)业务范围三级医院:1、孕前、孕期保健2、正常分娩及产褥3、各种病理妊娠(包括异位妊娠及各种流产)4、妊娠合并各种内外妇科疾病5、妊娠合并性传播性疾病6、异常分娩及分娩期并发症7、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8、多胎妊娠及羊水异常9、遗传咨询、遗传筛查及产前诊断其中以第3--9 条为主,并接受一、二级医院转诊的孕产妇。
二级医院:除9 条外、余同上。
接受一级医院转诊的孕产妇。
一级医院:可开展第1、2 条业务。
医疗技术水平1、一、二、三级医院的妇产科医生都要识别与紧急处理急、危、重病人。
包括:心肺脑复苏、各种休克、产科出血、子痫、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
2、一级医院妇产科医生要掌握产科检查四部触诊,骨盆外测量、产科阴道检查、人工破膜、会阴切开与缝合、人工剥离胎盘及宫腔探查术,胎头吸引吸术、产钳术、臀助产术、宫腔填塞﹑静脉切开。
要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规范操作。
要掌握胎心监护及产程的规范处理、产程图和缩宫素的正确使用。
正确处理平产,早期识别难产,能初步处理分娩并发症等危急重病症。
3、二级医院产科医生要在一级医院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子宫动脉结扎术、产科子宫切除术﹑毁胎术。
产科医生应有胎儿疾病诊断、产科超声、遗传因素以外的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识别能力。
4、三级医院产科医生要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 髂内动脉结扎术﹑部分宫内治疗技术(减胎术﹑脐血管穿刺术)(四)抢救药品(各5 支):放置规范,专人管理,要求在有效期内,随时可得、正确使用。
1.肾上腺素(1mg/支).2.去甲肾上腺素(2mg/支)3.异丙肾上腺素(1 mg/ 支)4.阿托品(0.5mg/ 支)5.洛贝林(山梗菜碱)(3mg /支)6.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 支)7.多巴胺(20mg/支)8.阿拉明(间羟胺)(10mg/支)9.西地兰(0.4mg/ 支)10.速尿(20mg/ 支)11.地塞米松(10mg/支)12.氨茶碱(0.25/ 支)13.葡萄糖酸钙(10%10ml/支)14.罂粟碱(30mg/支)15.纳络酮(0.4 / 支)16.安定(10mg/支)17.异丙嗪(非那根)(25mg/ 支)18.氯丙嗪(冬眠灵)(25mg/ 支)19.25%硫酸镁(10ml/ 支)20.缩宫素(10u/ 支)(五)产科设施标准和条件开展产科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
一级医院:医院应有独立的妇产科。
1.科室设置与房屋标准(1)科室设置门诊:有独立的产科诊断室。
有产科候诊场所、宣教室、急诊室。
分娩区:有待产室、产房、隔离待产床、隔离产床。
住院区:母婴同室、高危病房、隔离病房(或床)、治疗、处置室、检查室、抢救室、手术室、婴儿沐浴室、新生儿科或儿科新生儿病床。
(2)业务用房标准①门诊产科诊断室:房屋面积不少于12 平方米,设有洗手设施与排水管道,诊室检查床与外界有屏风相隔宣教室或宣教区域:使用面积不小于20 平方米(可与其它宣教室合用),配有相应宣传资料,设有宣教橱窗或宣教版面及母乳哺养宣教挂图等。
急诊室:参照急救科标准。
②分娩区:分娩区域独立面积不少于80m2,环境清洁、安静、无污染源,尽量邻近母婴室与新生儿监护室。
分娩区由外到里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
并有明显的三区标志,有洁污分流通道。
非限制区:包括产妇入室区、更衣更鞋区、污物间、卫生间等。
半限制区:包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或床)、敷料准备间(区)、办公室、洗涤间(区)、洗手间(区)、各类浸泡桶区等。
限制区:包括分娩间、隔离分娩室(或床)、无菌物品存放间等。
待产室:与产房相连,设有待产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 平方米。
有调温设备,环境安静,卫生,采光、通风良好。
分娩室:有调温设备,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50%-60%;面积不小于16 平方米,地面防滑、墙面瓷砖到顶、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门窗须宽大,应装双轴弹簧门或自动控制门,纱窗、纱门严密整洁,不设排水地漏,有隔离分娩室(或床)。
③住院区:病区内有流动水洗手池、厕所、热水供应设备。
母婴同室:房间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风、舒适、日照好、色调温馨。
每组母婴应有独立的母亲床和婴儿床,其用面积不少于6 平方米,有床头柜、被褥、床垫、床单、枕头、保温瓶、面盆、椅子等。
每间房配有夜巡灯。
设有隔离病房(或床)。
抢救室:设有专门的抢救室(或床),邻近护士站,面积15-20 平方米,光线充足、有供氧设施,有调温设备、急救药品车等抢救设施换药室、处置室面积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婴儿沐浴室:设有沐浴池(盆)、新生儿护理台,有调温设备、控制室温在—32℃之间。
有热28 水供应设施,以及沐浴用具和相应药品和用具。
新生儿沐浴毛巾每日一消毒,有消毒锅或消毒柜、有婴儿秤。
④手术室:应符合手术室标准。
⑤儿科(含新生儿科):应符合相应标准。
2.设备设施(1)产科设备设施①产科门诊: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测量皮尺、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胎心监护仪(可与病房共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体重秤、计时钟、照明设施。
各检查床之间应有屏风装置,检查室内设有洗手水池。
②分娩区:基本设施:调温设备,待产床,产床,无菌物品柜,诊疗柜,照明灯或移动式无影灯,氧源及吸氧装置,,脚踏或感应式的洗手设备,担架车,计时钟,污物桶。
有条件可配备常规抢救盘(输氧用盘、输液用盘、采血用盘)及特殊抢救盘(产后出血抢救盘、子痫抢救盘、羊水栓塞抢救盘、新生儿窒息抢救盘)。
医疗器械:温度计、测量皮尺、骨盆测量器﹑胎心监护仪、多普勒胎心听诊仪、多功能监护仪、低压吸引器、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电插板、剪刀、启瓶器、夹板、绷带、输液固定带、扳手、开口器、眼罩、耳塞、砂袋、舌垫(压舌板)、聚血盆、给氧面罩、贮槽、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用器具(包括留置针)担架车。
消毒接产包、破膜包、清宫包、导尿包、静脉切开包、宫腔填塞纱条包、阴道拉钩、产钳、胎头吸引器、头皮钳、新生儿体重秤﹑印泥、新生儿窒息抢救设施(新生儿复苏抢救台、吸痰器、新生儿复苏面罩和复苏囊、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
消毒设施:按有关规定要求配置室内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臭氧电子移动器,快速空气消毒片)③产科住院区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体温计、测量皮尺、骨盆测量仪、氧源吸氧装置、调温设施、担架车、轮椅、计时钟。
胎心监护仪(可与病房共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电动吸痰器、抢救车、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电插板、剪刀、启瓶器、夹板、绷带、输液固定带、扳手、开口器、眼罩、耳塞、砂袋、舌垫(压舌板)、电插板、体重秤、导尿包、静脉切开包、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用器具(包括留置针)、有条件可配备常规抢救盘(输氧用盘、输液用盘、采血用盘)及特殊抢救盘(产后出血抢救盘、子痫抢救盘、羊水栓塞抢救盘)④手术室除手术室的设施外、应有新生儿抢救复苏台、多普勒胎心听诊仪、新生儿复苏面罩和复苏囊、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新生儿体重秤、消毒接产包及止血带、宫腔填塞纱条包、砂袋、多头腹带、计时钟、印泥、以及产科急救基本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