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47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0.84 KB
- 文档页数:3
小儿过敏性紫癜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方法对4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各型的发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男23例,女19例,男女比为1.21∶1。
单纯型13例占30.9%、腹型10例占23.8%、关节型9例占21.4%、肾型6例占14.3%、混合型4例占9.5%。
经治疗41例有效,占97.6%,仅1例反复发作,转上级医院治疗。
随访有6例再次复发占14.3%,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发病与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冷刺激、植物花粉、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
HSP常累及的部位为皮肤、消化道、关节和肾脏,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时诊断困难,易误诊。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注意以去除病因、抗过敏及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诊断和治疗;临床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累及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偶可累及心、脑、肺及胸膜等。
个别病例易被误诊,现对本院42例过敏性紫癜儿童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病例为本院儿科于近期收治的初发病例,均符合儿童HSP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23例,女19例,男女比为1.21∶1。
发病年龄 1.8~12岁,本组病例中有前驱感染史26例占61.9%;在出现紫癜时伴有感染4例占9.5%;有食物过敏(海鲜、奶等)史3例占7.1%;未发现明显诱因9例占21.4%。
1.2 方法对本组42例患儿从年龄、性别、诱因、首发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1.3 临床表现及分型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便血)等为主、关节症状(如关节肿痛)、呼吸道症状、肾脏损害等症。
可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等。
1.4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肾功能、心肌酶、胸部及腹部X线、腹部B超、心电图等多种辅助检查。
1.3 手术方法 以L4椎体滑脱为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俯卧位,以L4棘突为中心,显露L3~5棘突及椎板,确定滑脱的L 4椎体,显露椎弓根的钻空点,置入椎弓根钉后,切除L4、L5大部分椎板和增生的黄韧带,松解神经根,马尾神经与周围的粘连,剔除L4、L5椎间软骨面及椎间盘组织,通过术前X线滑脱的度数,选用适当角度的AF钉,滑脱度约大,选用AF提高度数愈大,椎弓根进钉点为横线中部,纵线在关节线之外侧。
向内倾斜约10°,深度为3cm,需一直感觉到钻头在骨中行进。
行X线电视或照片检查。
对脱位间隙的上下脊椎,每侧椎弓根拧入1枚螺钉。
将选用4枚椎弓根钉打入后,拧入相应的螺母,同时将改善椎体滑脱程度,C型臂透视下满意,最后做横突间椎骨融合,放置引流管一根,术后卧床4周。
带支具起床活动。
2 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诊,随诊时间6个月~6a。
平均18个月,18例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腰腿痛症状减轻,根据疼痛及日常功能分级[3]评定结果,优17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5%,术后滑脱率65%~100%,平均87.2%。
滑脱程度按wilts e分类[2]:Ⅰ°13例,Ⅱ°6例,Ⅲ°1例。
3 讨论自1969年Harringt on始创哈氏棒轴向撑开复位植骨融合术后,许多复位器械先后问世,如:stefee椎弓根螺钉、Dick 钉、RF系统等运用于滑脱的复位和固定[3]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如哈氏棒等固定节段长,复位效果不理想,st effee钢板、CD棒等螺钉操作困难。
而AF钉整个固定过程只要放置4枚椎弓根钉。
且腰椎管径较大,因此具有手术剥离范围小,手术时间短,操作较容易。
腰椎滑脱是否需要复位,以往存在争议,早期治疗方法限于各种因素,不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有学者认为滑脱可使局部解剖发生改变,神经根拉长,如强行复位会破坏此种已适应了的解剖关系产生新的症状。
本组采用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术中通过局部减压,包括清除增生的黄韧带,切除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松解粘连的神经根,当椎体复位后迂曲肿胀的马尾神经根不受卡压,术后未出现新的坐骨神经症状,因此滑脱的椎体复位前彻底减压,扩大侧隐窝是必要的。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便、血尿和蛋白尿。
多发生于2~8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春秋两季居多。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过敏性紫癜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型)。
部分患儿在皮肤紫癜前出现腹部症状,甚至病程中始终无皮肤紫癜,这部分患儿极易误诊,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一、病因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虽然食物过敏、药物、微生物、疫苗接种、麻醉、恶性病变等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但均无确切证据。
近年也有研究认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诱发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原因。
二、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各种刺激因子,包括感染原核过敏原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激发B细胞克隆扩增,导致Ig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
胃肠道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各种刺激因子作用下致使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从而致胃肠道黏膜出血、水肿,进而出现腹痛、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表现。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分型:(1)单纯型(紫癜型);(2)腹型(Henoch型);(3)关节型(Schonlein);(4)肾型;(5)混合型;(6)其他。
过敏性紫癜多为急性起病,各种症状可以不同组合,出现先后不一,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少数病例以腹痛、关节痛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
HSP胃肠道症状约见于2/3的病例。
由血管炎引起的肠壁水肿,出血、坏死或穿孔,是产生肠道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一般以阵发性腹痛为主,腹痛症状明显,但腹部体征较轻微,仅有轻微压痛而无肌紧张或固定压痛点,症状体征分离是腹型HSP的重要特征。
可伴有呕吐、黑便或便血,偶见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者。
四、辅助检查HSP目前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以下试验有助于了解病程和并发症:1. 周围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高,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血小板无减少,胃肠道出血严重时可合并贫血。
过敏性紫癜病例分析过敏性紫癜病史摘要:患儿男,9岁。
主诉:两下肢紫癜 2 天,加重伴浮肿1天。
患儿家长 2 天前帮助患儿洗脚时,发现患儿双下肢皮肤有紫癜、不痛不痒。
今日紫癜增多,并出现晨起眼睑浮肿,起床行走后感腿痛,患儿近 2 周无倦怠、乏力、低热等症状;1周前曾有短暂的腹痛病史,未到医院就诊,家长也未给患儿服用任何药物。
发病前2日患儿曾进食螃蟹及河虾。
既往无类似发作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病人。
体格检查T 37℃,P 82次/分,R 28次/分,BP 100/65mmHg。
神志清楚,营养发育良好,无贫血貌;臀部以下双下肢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紫癜,呈紫红色,部分高出皮肤,呈对称性分布,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睑稍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鼻翼搧动,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四肢活动正常,各关节无肿胀;生殖器无畸形,阴囊无水肿,克氏征及布氏征(-),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1g/L,WBC 9.8×109/L,、N 0. 63、L 0. 37,Plt 174×109/L;大便常规:隐血(-);尿常规:蛋白(+) , RBC 5~6个/HP;肝肾功能正常;补体C3、C4、CH50正常;抗DNA、RNA抗体(-),ENA多肽抗体七项(-);IgA、IgG、IgM正常;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APTT正常。
(2) 腹部B超:双侧肾脏轻度肿大,膀胱、输尿管无异常。
(3)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4) 胸部X 线:双肺纹理清晰,心肺无异常。
诊断:过敏性紫癜治疗:治疗原则: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如控制感染,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抗凝治疗和对症治疗。
必要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治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误诊5例,分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胃肠炎。
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全部治愈。
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上虽常见,但由于部分患儿在皮疹出现之前往往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易误诊、漏诊,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注意。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也为免疫性血管性疾病,临床上约有2/3的患儿合并有腹痛、便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儿甚至可出现肠套叠、肠坏死、肠穿孔以致危及生命[1]。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75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42例。
本研究对4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2例患儿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3~12岁27例,12~14岁15例。
本组病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共33例。
伴有上呼吸道感染23例,药物过敏史3例,肠道感染2例,肺炎2例,既往有花粉及高蛋白食物过敏史10例,支原体感染5例。
诊断标准:本组42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4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部位主要位于脐下或脐周部位,表现为全腹痛,疼痛性质为阵发性钝痛或绞痛,腹部查体无固定压痛,无肌紧张或反跳痛。
30例有便血,1例伴有呕血。
5例曾被误诊,1例为急性阑尾炎(因在私人医院行阑尾炎手术治疗后腹痛仍不缓解来我院就诊)。
2例在门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皮疹出现前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以脐周痛为主,呈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关节肿痛,无便血、呕血症状;腹部查体墨菲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均无反跳痛。
伴发热,体温37.5~39.5℃,血常规白血病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尿常规及便常规未见异常;给予抗炎治疗腹痛症状无好转。
2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表现及临床分析杨应雄;杨玉虎;胡金【摘要】目的: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诊治要点。
方法对我院2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病变特点、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好发于中青年人,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等致敏因素,以腹痛、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十二指肠降部和空回肠发病多见且病变较重;及早诊治后恢复良好。
结论中青年人发生腹痛、消化道出血并出现皮肤紫癜者,应尽早行胃肠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及时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Aim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and the key poin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llergic purpura. Methods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data of 26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llergic purpur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bdominal allergic purpura often occured in young peopl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bdominal allergic purpura were abdominal pain and bloody stool. Endoscopy shown that hyperaemia, edema, bleeding spots, erosion and ulcer were found in the whole digestive tract and severe lesions often occurred in the duodenum, ileum and caecum. All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due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Endoscopy is helpfu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bdominal allergic purpura, and the patients should be timely treatment, which might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6(021)004【总页数】3页(P539-541)【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内镜【作者】杨应雄;杨玉虎;胡金【作者单位】637300 四川省南部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637300 四川省南部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637300 四川省南部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Aim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and endoscopic featuresand the key poin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abdominalallergic purpura.M ethods Clinicaland endoscopic dataof 26 patientswith abdominal allergic purpura w 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bdom inal allergic purpura often occured in young people.Themain clinicalmanifestationsofabdominalallergic purpurawereabdom inalpain and bloody stool. Endoscopy shown thathyperaemia,edema,bleeding spots,erosion and ulcerwere found in thewhole digestive tractand severe lesionsoften occurred in the duodenum,ileum and caecum.A ll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due to theearly diagnosisand treatment.Conclusion Endoscopy ishelpful forearly diagnosisofabdominalallergic purpura,and the patientsshould be timely treatment,whichm ight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Keywords】Abdominal typeallergic purpura;Clinic features;Endoscopy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而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病因;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以急性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累及皮肤最常见,其次是关节、消化道及肾脏。
起病较急,症状多变,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率高[1]。
现将我县医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40例过敏性紫癜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儿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7岁。
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占78%,发病同时有呼吸道感染占14%,不明原因占8%,此病好发年龄为学1.2 临床分型 4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男女之比1.2∶1。
皮肤紫癜型24例,占60%;腹型8例,占20%;关节型7例,占17.5%;肾炎型1例,占2.5%。
1.2症状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较急,孩子或家长首先看到的通常是皮肤紫癜,大多开始出现在双侧小腿,踝关节周围,有时还伴有荨麻疹,病情较重的孩子上肢、胸背部也可出现出血点,甚至会有大片瘀斑或血性水泡。
紫癜的特征是高出皮肤、大小不等、呈紫红色、压之不退色的出血点。
一般1~2周消退,也可反复出现或迁延数周、数月不退。
其次是有关节疼痛,约有1/3~2/3患儿会发生关节红肿疼痛,不能走动。
多见于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部分患儿出现关节腔积液。
关节肿胀的特点是消退后不留后遗症。
还有少数患儿出现脐周疼痛、呕吐,甚至便血、肠套叠。
另有约30%的患儿会出现肾脏损害,如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这种较严重的表现称为紫癜性肾炎,一般发生在病后2~4周。
肾炎发病轻重不一,多数为轻型,通常不治自愈,少数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
1.3 治疗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主要是给与清热凉血辩证施治和对症治疗,如选用抗过敏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如果有感染,还会选用抗菌素:腹痛者,则用激素治疗;关节痛者给予解痛等对症处理。
其目的是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缓解过敏症状,把并发症的危险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