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姚伟 共17页
- 格式:ppt
- 大小:771.00 KB
- 文档页数:17
平面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作者:张斯亮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6期摘要:这些内外因素使后现代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在文学、音乐、绘画、设计等领域开始迅速渗透。
产生了一些不求理性、不求和谐、怪诞、朦胧、残缺等具有独特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形成一种“另类”,“标新立异”的美学范畴…使传统的高雅艺术逐渐转化为大众通俗文化。
与工业产品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人民生活的一种消费。
后现代平面设计实际是对现代主义的一个改良,而方法也主要是把装饰性的、历史性的、地域性的内容加到设计中并且融合6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6-0111-02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源起及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正式启用大约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它出现在一个特殊领域一建筑业。
虽然“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正式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但在20世纪30年代它已在孕育中。
二战后更是有了自己的萌芽和发展,所以荷兰学者汉斯·伯顿斯总结了这一概念的四个衍化阶段:1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后现代主义”这一词开始应用。
260年代中期和后期,后现代主义彻底从现代主义中分离,禀有了一种反文化的气质。
370年代初出现了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人本思潮。
4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概念日趋综合和包容性。
二、后现代主义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现代主义决裂,并且以反文化的精神面貌出现。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背景。
这一时期,二次大战刚刚结束不久,西方各国进入一个经济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值迅速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在60年代,工业文明已达到了它的颠峰状态,紧接着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遭遇了石油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等周期性危机,同时经济发展逐渐缓慢并伴随着政局不稳定,战争爆发,学生抗议示威等等现实问题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给予中国平面设计的启示作者:吕少华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2期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西方最具影响的文化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之来,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设计领域,虽然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先天不足,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中国当代设计的挑战存在脆弱性,但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仍然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章从“对传统文化的肯定”、“绿色平面设计”、“人性化设计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给中国当代平面设计产生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平面设计;启示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6-0178-01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作为20世纪末西方最具影响的文化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以来,在国内迅速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现象,影响到文学、建筑、哲学、政治、艺术等各个领域。
一、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从后现代主义同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的复杂性来看,后现代主义竭力批判一切传统因素,同传统势不两立,但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存在,后现代主义又无法逃脱传统的影响。
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既体现出对单调的、社会功能性的国际主义设计的批判与修正,又在设计中借鉴传统的设计元素,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肯定。
其中“里特罗”设计风格表现的最为突出,它以古典复古为核心的装饰方式,注重采用古典、历史装饰元素和传统设计元素。
可以说,纽约“里特罗”派是把平面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去的重要派别,也是在设计中重新肯定传统文化的重要派别。
此外,“新浪潮”平面设计、“孟菲斯”集团和“湾区”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都表现出一种怀旧情绪和对古代文化的认同。
面对新的设计思潮、新的设计观念和风格,中国当代平面设计中更应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外国先进的平面设计理念有机的结合,使中国当代的平面设计既民族化又国际化,这是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