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9.06 KB
- 文档页数:9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内能变化,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各种物体的内能变化实验,如热水、冷水、冰块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各种颜色鲜艳的卡片和贴纸,以便在活动中进行分组和奖励。
第一步,引入活动。
我会向幼儿展示一些物体的内能变化现象,如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冰块融化等,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
第二步,分组活动。
我会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小组长。
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找出物体内能变化的原因。
第三步,实践活动。
我会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内能变化实验,如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冰块融化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重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幼儿们对于内能的概念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引导幼儿将内能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还发现幼儿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活动引入的设计。
在引入活动环节,我选择了直观的物体内能变化现象进行展示,这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6-2 内能(第2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搓手”和“玩滑梯”时的感觉,物体的内能是否改变?探究:(1)找来一根铁丝,让学生尽量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
(2)让学生用钢笔帽在桌布上来回摩擦,感觉笔帽温度的变化。
以上实验或现象说明物体内能是可以改变的,有多种方法来办到。
二、进行新课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人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将热水瓶放入冷水中,瓶中的水变凉,而冷水变热,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热传递现象。
探究: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图2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约为90℃,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下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均为40℃。
试在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1)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热量(q u an ti ty of he at):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3)说明: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物体内能改变越大;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演示: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现象。
分析: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使棉花燃烧。
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①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打气筒会变热;②用铁锤敲打铁钉,钉子会变热;③划火柴时,火柴头在皮上一划就燃烧了;④陨石坠入大气层,迅速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形成流行。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演示:如图所示,广口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热量是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2. 掌握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热量计、气体压缩机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烧水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内能是如何改变的。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3. 实验演示:进行内能改变方式的实验,如摩擦生热实验、压缩气体做功实验。
4.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冬天暖气片的发热原理。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7. 板书设计:板书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1)冬天用暖气片取暖,暖气片是如何将内能传递给室内的?(2)为什么说“热胀冷缩”?2. 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B. 内能小的物体温度一定低C. 内能与热量、温度没有关系D.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理解了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5.3 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纳、综合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索热情;(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铜丝、气球、等。
2.演示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引火仪、火柴头、半瓶水等。
3. 自制摹拟演示 PPT 幻灯片四、教学过程引入1.复习份子动理论里相关概念(1)物体是由份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份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份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什么?(3)温度越高,份子的运动越剧烈。
新课2.份子动能(1)演示实验小球的运动。
(2)问题运动着的小球具有什么?(3)类比运动着的份子具有什么?结论:份子因为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
(4)份子动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温度越高,份子运动越剧烈,即份子运动速度越大,份子动能就越大。
3.份子势能(1)图片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
(2)问题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各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具有什么?(3)类比存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的份子之间存在什么?结论: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4)份子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份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即宏观上物体的体积、状态发生变化,份子势能发生变化。
4.内能(1)问题份子因为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由于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物体内有大量的份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份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份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份子动能和份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
(2)单位:焦耳(3)判断与讨论物体的温度为 0℃,它的内能为零吗?物体的机械能为零了,内能为零吗?(4)结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和改变内能的方式。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与功、热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本节课重点讲解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和做功的本质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1)内能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内能?讲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单位:讲解:内能的单位与功、热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3)改变内能的方式:讲解:热传递和做功是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际应用。
4. 随堂练习: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
5. 知识巩固:6. 板书设计: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焦耳。
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做功。
7. 作业设计:(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并加以解释。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单位,掌握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