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的浮与沉1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浮沉知识点总结作为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浮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
浮沉涉及到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和浮力等概念,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浮沉知识点的总结:一、浮力八年级物理中,浮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同学们需要掌握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方法。
首先,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其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液体的压强是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的,使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不均匀的压强分布,从而产生浮力。
计算浮力的公式是:浮力 = 液体密度 ×体积 ×重力加速度。
二、浮力的应用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应用浮力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浮力原理解释为什么船只可以漂浮在海面上,或者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气中等等。
三、密度浮力的产生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系,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对于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也不同。
例如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就会下沉;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就会漂浮;密度等于液体时,物体就会悬浮。
四、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大小受到物体受压物的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密度大的物体会受到更大的浮力,液体密度越大浮力也会越大,而物体的形状也会影响浮力的大小。
五、浮力的原理掌握浮力原理很重要。
浮力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个概念可能有些困难,但是通过实验可以更加具体地感受到浮力的作用和原理。
例如用各种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进行浮沉实验,就可以加深理解。
六、浮力的应用举例在生活中,浮力的应用也很多。
例如可以用木块浮在水上来救人,水上游乐设施的原理也是利用浮力,而空气中漂浮的气球就是利用气体的浮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浮沉是一个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学习内容。
掌握浮力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理解为什么物体会浮沉和应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体浮沉知识点总结一、浮力的概念与原理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向上的支持力。
在液体中,受到浮力作用的物体往往能够漂浮在液体表面上。
2. 浮力的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二、物体浮沉的条件1. 物体的密度: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入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上;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2. 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也会影响物体是否能够浮在液体表面上。
一般来说,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物体就越容易浮起。
三、物体浮沉的应用1. 船只漂浮:船只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浮力原理,通过船体的形状和材料的选择,使船只能够在水面上漂浮,以便运输货物和人员。
2. 氦气球飘浮: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充满氦气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
这也是利用了物体密度和浮力的原理。
3. 潜水艇下潜:潜水艇可以下潜到水下很深的地方,这是因为潜水艇内的空气密度比水小,所以受到的浮力可以抵消潜水艇的重量,从而使其漂浮在水下。
四、物体浮沉的实验1. 比较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可以选择不同密度的物体,比如铁块和木块,浸入水中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密度大的铁块会沉入水中,而密度小的木块会浮在水面上。
2. 测量浸入水中的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浸入前后的重量差,来间接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可以发现浸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会减小物体的重量。
五、物体浮沉的相关计算1. 计算物体的浮力: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 计算物体的密度:可以根据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来计算物体的密度,从而判断物体是否会浮在液体表面上。
3. 计算液体的密度:可以通过物体在液体中浸入前后的重量差和物体的体积来计算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浮力知识点总结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ρ物< ρ液,下沉;(2) ρ物> ρ液,,上浮(3) ρ物= ρ液,悬浮。
(不会漂浮)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梳理压强知识点总结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物体的浮与沉
1、活动 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⑴将如下物品浸没在水中后松开手,它们将如何运动?
(挤扁了的牙膏皮、空的有盖塑料小瓶、生鸡蛋)。
⑵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使原来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沉下去呢?(还能提供的器材有:盐、小硬币、玻璃杯)
①牙膏皮:。
从受力角度看,此方法中改变的力是。
是怎样改变的?。
②塑料小瓶:。
此方法中改变的力是
③生鸡蛋:。
此方法中改变的力是
的?。
⑶结论:可见改变物体的力和力的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2、活动10.2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⑴问题:在物体上浮和下沉时,
件是什么?
⑵议一议:(仔细观察图10—1)
①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②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和配重物使小瓶上浮下沉和漂浮。
在小瓶中分别装入不同的配重物就可使小瓶上浮下沉和漂浮。
③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测量和计算物体上浮下沉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答: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b.将小瓶放入水中利用配重物使其处于上浮下沉或漂浮状态,再记下
深度的地方,人们把这种状态叫。
⑸结论: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归纳为
当物体浸没时:如G>F浮,则物体。
如G<F浮,则物体。
如G=F浮,则物体。
当物体部分浸没时,如G=F浮,则物体。
3、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根据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另一种判断浮沉的方法。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G=mg=ρ物gV物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ρ液gV排
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V物=V排
①若,则F浮<G,物体下沉。
②若ρ液=ρ物,则F浮=G,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③若,则F浮>G,物体上浮。
④上浮稳定后处于漂浮状态,这时F浮=G
结论:可见判断物体的浮沉可用两种方法:
①比较。
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