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在与幼儿日常接触和相处中,笔者偶然发现,幼儿经常在读书区阅读成语故事绘本,在同伴交流中会运用简单的成语,对成语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因此笔者结合幼儿兴趣决定在幼儿园开展的“STEAM教育理念下戏剧活动实践研究”课题下设计项目活动—成语小剧场,让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成语,自主进行道具设计和戏剧演出活动。
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服装道具的制作,于是本项目中的第一个活动—成语故事服装道具设计方案闪亮登场。
幼儿在经过收集、熟悉挑选成语故事之后,结合想要表演的成语故事,进行自主选择、分组。
具体来说,分为“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两个小组。
下面笔者对这两组设计活动完成情况做具体描述,以期为今后STEAM教育理念下戏剧表演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形成参考材料。
一、活动过程1.“刻舟求剑”组的服装道具设计在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刻舟求剑”小组后,我们的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
小组成员在了解“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小组讨论,明确故事中的角色主要有三,分别是丢剑的人、船夫和共同乘船的人。
这一组在讨论服装、道具的计划伊始,就有幼儿产生了问题:如何通过服装和道具的差别表现这三个人的不同?“船夫要穿蓑衣带蓑帽,丢剑的人要有宝剑,穿着比较华丽。
”幼儿发现角色不同的人穿着有很大差异。
“可是我还是想象不到那样的衣服有些什么样式,是不是像爸爸妈妈看的电视剧里面皇上穿的衣服?”一个幼儿疑惑不解地嘟囔了一句。
其他幼儿听见这个问题,都若有所思地看着笔者……听见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回答,笔者不禁被逗笑了。
不过笔者发现,幼儿在服装的古今差异这一问题上遇到瓶颈,笔者猜想是因为古代人的装束与现代差别巨大,幼儿的已有经验无法支撑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增加幼儿对这方面知识的感性体验,笔者利用搜素引擎,查找网络图片,对他们说:“你们自己来看刻舟求剑这个成语里面的人物形象的衣着打扮。
戏曲服饰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服饰代表不同的角色,感受服饰种不同色彩和纹样的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鼓励幼儿学会运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直观戏曲服饰。
活动准备:准备工作相同的戏曲服饰、彩笔、卡纸、绘画纸、回收卖钱纸。
活动过程:一、出具课件师:“京剧里边不同的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四个行当,分别是生、净、旦、丑,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几段京剧。
请小朋友先来看一看,等回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学一下么?你看到他们扮演的是什么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二、观赏课件师:“戏剧里的服装和我们平时的服装一样么?那么在演出时是不是可以随便穿呢?让我们跟随画面一起去看一看。
”。
为此传统京剧服装在色彩处置上局限于十蟒十依靠的制度。
这十蟒、十依靠本身就彰显了传统京剧服装上的色彩体系,它们分上五色(白、蓝、白、黑、徐),和之下五色(蓝、紫、香色、淡青、粉),色彩虽很单调,但它可以刻画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巨大宏大的场面,同时又可以刻画上至皇帝下至贫民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1、真龙天子所穿着的蟒,则是运用龙来象征其身份的,皇帝与皇后同时的场面则穿龙与凤的纹样,象征着龙凤呈祥。
2、绿林英雄及花脸行当在处置服装纹样时常用狮虎,表明他们武艺高强,性格骁勇善战、硬朗。
例如廉颇、低俅、李元霸穿著的开氅。
3、利用阴阳八卦图来象征着某些人物具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知天文晓地理的超凡人一等的身价主要服饰纹样,如:诸葛亮、张天师等。
4、告老还乡的高官,年过半百的富豪绅士,常用青松、仙鹤去寓意人物的长寿,必须与青松、仙鹤同存有。
5、官宦小姐、绅士夫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价和家境富有,她们穿着的服饰在纹样处理上多用牡丹。
师:“听到回去了解原来相同的人必须存有相同的图案去则表示呀!”三、服装设计1、教师出具范例,了解自己设计的美丽的戏曲服饰。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四、产品展销设计思路:xx年9月,北京奥组委向全球官方公开征集儿童笑脸的照片,我们小朋友必须用真心的笑容去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幼儿戏剧表演教学方案与反思1. 引言幼儿戏剧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艺术修养、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戏剧表演教学的有效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以期为幼儿戏剧表演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基于幼儿发展的特点,幼儿戏剧表演教学的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 增强幼儿对戏剧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教学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内容:- 基本戏剧概念和表演技巧的介绍,如角色扮演、表情与肢体语言等。
- 经典儿童故事或童话剧的选取和改编。
- 小组合作演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 舞台布置、服装设计和道具制作的手工活动。
- 观摩学习,参观专业剧团表演,增加对戏剧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4. 教学方法针对幼儿的特点,教学方法需要注重互动、参与和趣味性,包括以下方面:- 游戏式学习,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戏剧的兴趣和参与度。
- 观摩学习,引导幼儿观看优秀的戏剧表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 小组合作,设计让幼儿在小组内合作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故事绘本,通过阅读故事绘本,引导幼儿理解情节和角色,培养想象力。
5.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应进行有效的评估,包括以下方式:- 观察记录,教师对幼儿参与表演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 表演评价,教师和同伴对幼儿表演进行评价,包括角色扮演、表情和肢体语言等方面。
- 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幼儿进行戏剧表演展示,让家长和其他幼儿评估。
6. 反思在幼儿戏剧表演教学实施过程中,值得反思的方面包括以下几点:- 时间管理,确保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避免过分冗长或过于紧凑。
- 学生参与度,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表演,避免出现过于集中在个别幼儿身上的情况。
- 家庭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戏剧表演活动,增加对幼儿的支持和理解。
7. 结论通过制定合理的幼儿戏剧表演教学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艺术修养、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戏剧演出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在幼儿园教学中,戏剧教学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戏剧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合作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大班的戏剧演出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戏剧演出,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还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戏剧艺术,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表现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戏剧演出,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使幼儿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
2.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在戏剧演出中,幼儿需要相互配合,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高幼儿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和体验能力:通过参与戏剧演出,让幼儿亲身感受戏剧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确定戏剧演出主题:选择适合幼儿的戏剧演出主题,给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戏剧演出中得到乐趣和成长。
2.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影视欣赏等,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戏剧。
3.教学资源: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比如戏剧音乐、服装道具等,让幼儿能够在戏剧演出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空间。
四、教学实施1.选题策划: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一个适合大班幼儿的戏剧演出主题,比如经典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等。
2.角色分配:根据幼儿的个性和特长,合理分配演出角色,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排练演出:组织幼儿进行排练演出,指导幼儿表演技巧,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道具音乐准备:准备戏剧演出所需的道具和音乐,并指导幼儿在演出中运用。
5.演出观摩: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幼儿观摩演出,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欲。
五、教学反思1.教学成果:通过戏剧演出教学,幼儿在表现力、合作意识和戏剧体验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2.困难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幼儿角色分配不均、表演技巧不到位、道具音乐准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成语戏剧是幼儿学习语言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戏剧表演,幼儿可以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培养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幼儿戏剧教育中,往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幼儿对戏剧的兴趣和参与度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致力于通过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激发幼儿对戏剧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
通过设计和制作自己喜爱的戏剧服装和道具,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故事背景,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本研究将探讨如何通过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2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艺术表现能力,我们开展了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通过戏剧表演和服装道具设计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幼儿将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表现形式,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是指通过让幼儿参与成语戏剧表演,设计和制作与成语故事情节相关的服装和道具,从而增强幼儿的成语学习和戏剧表演能力。
这种活动结合了语言表达、艺术创作和表演技能,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中,可以设置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和角色,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成语故事的乐趣,同时通过设计和制作服装和道具,让幼儿实践动手能力和美感观念。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摘要】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活动意义分析中,可以看到此活动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动开展流程需要合理安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设计要点探讨和道具制作技巧分享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活动中。
在反思与改进环节,可以总结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展望活动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这个活动的潜力和价值,为将来的活动提供更好的参考。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推动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反思、重要性、意义分析、开展流程、设计要点、道具制作技巧、反思与改进、活动效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的重要性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成语知识,还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服装道具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美感。
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还能够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服装和道具,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反思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提升,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体验。
2. 正文2.1 活动意义分析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提前准备一些与成语相关的服装和道具,如龙马精神(龙头、马尾巴、急急忙忙的表情)、开门见山(一扇门、山的形象)等。
2. 调整活动环境,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表演和创作。
三、活动过程:1. 向幼儿介绍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利用图片和简单的语言进行解释。
2. 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进行表演和设计服装道具。
3. 鼓励幼儿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服装道具,可以使用纸板、颜料、剪刀等材料进行制作。
4. 每个小组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他们设计的服装和道具,并解释他们选择的成语。
5. 其他小组可以对表演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和帮助。
四、活动反思:1. 活动中,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和利用能力有所提升。
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和解释,可以发现他们对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入,思维也更加灵活。
2. 制作服装和道具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设计服装和道具,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在活动中,幼儿需要和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和表演。
通过合作,幼儿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4. 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有些幼儿对于成语的理解仍然有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活动中的服装和道具设计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需要引导幼儿加强设计和制作的细节。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成语的理解教育。
可以通过更多的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例如成语接龙、趣味成语演绎等。
2. 引导幼儿在设计服装和道具时注重细节。
可以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示范和引导,帮助他们注意服装和道具的细节,提高设计和制作的水平。
3. 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
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游戏和任务,帮助幼儿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到服装道具
的设计和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加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通
过本次活动,我对于幼儿戏剧和成语教学的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
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为孩子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成语进行设计。
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力非常高,他们可以轻松地将成语转化为形象的图案,并且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成语的意义。
例如,“打草惊蛇”这个成语,有的孩子
设计成了一个蛇吓了一跳,有的孩子则设计成了一个人在草地上跳舞。
在设计完服装和道具后,我们让孩子们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并在小组的配合下,表
演自己的故事。
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清
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
虽然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因为
是小班级的活动,孩子们的创意和想象力相对比较局限,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加强对
孩子们的启发,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在服装和道具的设计上,部分孩
子需要帮助,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更加注重个别差异,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近日,我在幼儿园为3~5岁的孩子们设计了一项有趣的活动——“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成语及其内涵,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才能和想象力。
本文旨在为大家分享设计活动的过程及反思。
一、设计活动1.目标通过设计和制作服装及道具,激发幼儿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同时也是为了通过戏剧让幼儿明白成语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2.准备工作准备制作用的布料、装饰品、纸板、胶条、剪子等道具。
谷穗的蝇头小利的刀、长长的绳子、铜钱、锅碗瓢盆、洞房、喜鹊、东风、青蛙、老虎、鸡毛掸子、水桶……3.活动内容参考成语谚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成语,然后利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性,设计和制作服装和道具,最后在班级上进行表演。
孩子们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设计。
例如,“行云流水”,孩子们可以设计成流动的云朵,或者搭建水流道具,装扮成小鱼游荡于其中。
二、反思1.成就孩子们在这项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才能和想象力。
他们精心设计的服装和道具都展现出成语内涵,例如:谷穗的蝇头小利的刀、长长的绳子、铜钱,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戏,他们认真思考每一个成语的特别之处。
在活动结束后,幼儿们对成语水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困难设计和制作服装和道具需要较长时间和精力,幼儿们的耐心和注意力要经受考验。
有些孩子在制作时遇到了困难,需要纠正,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去做。
同时,准备布料、装饰品,还要避免孩子用剪刀不小心割到手等不安全因素。
3.不足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可能会根据幼儿们的想法灵活调整制作计划,但对于样式和布局的细节还需要注意,幼儿们在求助时也需要老师们进行引导。
而且,需要避免有些成语无法明确表达,所以要注重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成语内涵,而不是狭隘地理解成语。
总之,通过这项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有了进一步提高。
同时,这项活动寓意着创造、设计、合作、表演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进程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今天我参加了一场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领略到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让我反思了一些现实问题。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成语故事的服装和道具。
比如,“四面楚歌”小组设计了一件蓝色的衣服上面贴了很多绿色的小草和树叶,用来代表楚国的草木。
在这个衣服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的“四”字,象征着四面的攻击。
道具方面,他们设计了一张大大的地图,画了很多标志和符号,让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还有一个小组负责设计“画蛇添足”的服装和道具。
他们为“蛇”设计了一件长长的条纹衫,上面有很多漂亮的图案,看上去像一条真正的蛇。
为“添足”设计了一双大大的脚,上面还有很多五颜六色的装饰物。
道具方面,他们设计了一个蛇皮袋子,并装上了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小球,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个活动,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强。
他们可以用有限的材料和空间,设计出许多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成果。
他们能够将成语、故事和形象融为一体,用简单而有力的手段,让观众快速地理解和体验它们的内涵。
然而,这个活动也让我反思了一些现实问题。
我发现现在的教育体系普遍强调应试,忽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兴趣。
很多孩子被迫重复性的背书和机械性的做题,缺乏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这样一来,孩子们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也失去了培养创新和创造力的机会。
因此,我认为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兴趣发展。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和表达。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赞赏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充满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幼儿成语戏剧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及反思
作者:孟娜李佳景耿京金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09期
在与幼儿日常接触和相处中,笔者偶然发现,幼儿经常在读书区阅读成语故事绘本,在同伴交流中会运用简单的成语,对成语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因此笔者结合幼儿兴趣决定在幼儿园开展的“STEAM教育理念下戏剧活动实践研究”课题下设计项目活动—成语小剧场,让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成语,自主进行道具设计和戏剧演出活动。
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服装道具的制作,于是本项目中的第一个活动—成语故事服装道具设计方案闪亮登场。
幼儿在经过收集、熟悉挑选成语故事之后,结合想要表演的成语故事,进行自主选择、分组。
具体来说,分为“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两个小组。
下面笔者对这两组设计活动完成情况做具体描述,以期为今后STEAM教育理念下戏剧表演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形成参考材料。
一、活动过程
1.“刻舟求剑”组的服装道具设计
在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刻舟求剑”小组后,我们的服装道具设计活动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
小组成员在了解“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小组讨论,明确故事中的角色主要有三,分别是丢剑的人、船夫和共同乘船的人。
这一组在讨论服装、道具的计划伊始,就有幼儿产生了问题:如何通过服装和道具的差别表现这三个人的不同?
“船夫要穿蓑衣带蓑帽,丢剑的人要有宝剑,穿着比较华丽。
”幼儿发现角色不同的人穿着有很大差异。
“可是我还是想象不到那样的衣服有些什么样式,是不是像爸爸妈妈看的电视剧里面皇上穿的衣服?”一个幼儿疑惑不解地嘟囔了一句。
其他幼儿听见这个问题,都若有所思地看着笔者……
听见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回答,笔者不禁被逗笑了。
不过笔者发现,幼儿在服装的古今差异这一问题上遇到瓶颈,笔者猜想是因为古代人的装束与现代差别巨大,幼儿的已有经验无法支撑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增加幼儿对这方面知识的感性体验,笔者利用搜素引擎,查找网络图片,对他们说:“你们自己来看刻舟求剑这个成语里面的人物形象的衣着打扮。
”这样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直观观察那个时候人们穿着服装的样式、特点。
孩子们看到图片很快就抓住了古代人与现代人迥然不同的衣着特点……
于是活动进入下一步,对具体衣着进行商讨。
在商讨“帽子用什么做”时,幼儿出现分歧。
“直接带我的那个帽子(鸭嘴帽)就行。
”有的幼儿说。
“那个帽子不像,不能用。
”立刻有幼儿摇头。
有幼儿提出建议:“可以用纸围一圈,戴在头上当帽子。
”
“硬纸没有那么大,而且做起来也很麻烦,图片中那个帽子很像洗澡时防止水掉在眼睛上的帽子,可以直接在那个帽子上装饰,就变成船夫的帽子啦!”其他幼儿听了立刻拍手叫绝,激烈的讨论中,幼儿解决了帽子的设计难题。
接下来是设计三人的衣服。
有幼儿提出:“船夫的蓑衣可以用折纸的方式完成。
”
“可是普通纸太容易坏了,不如用棕色的瓦楞纸,这样也更像图片中的蓑衣。
”一个幼儿提出用瓦楞纸代替白纸,其他幼儿听了纷纷表示赞同。
“古人的衣服就穿妈妈的裙子,再系一根腰带。
”一个女孩说道,“这样就像長袍大褂了。
”
“可是男生不能穿裙子啊。
”孩子们看着笔者,笔者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提示他们想想其他素材。
“我想到了,寒假去泰国旅行时带回了像布一样方方正正可以把人裹住的衣服。
”一个男孩说,“这样裹住就可以了。
”于是,衣服问题解决了。
“宝剑呢?”笔者问道。
一个孩子说:“用硬纸片剪一个就可以了,然后涂上颜色。
”说做就做,孩子们热情满满投入到宝剑制作中……
就这样,“刻舟求剑”组的设计完成了。
2.“狐假虎威”组的服装道具设计
同样,“狐假虎威”组也面临着服装道具制作的任务。
在商量老虎和狐狸尾巴的制作方法时,有个幼儿结合幼儿前期玩报纸的经验提出:“可以用报纸制作尾巴,再画上好看的花纹。
”于是很快孩子们卷了一条“尾巴”,卷好后,问题出现了:如何带上尾巴呢?
“可以掖在裤子里!”有幼儿提出,尝试后却发现报纸尾巴很容易掉下来。
经过讨论他们又提出两个新的解决办法:一是用绳子系腰上,二是用松紧带。
“这两种方法哪个比较好呢?”紧接着笔者提出疑问。
思考后,孩子们给出答案,大家一致认为松紧带好,小代表发言说:“因为绳子每次都需要系,我们系不好,而且浪费时间很麻烦,松紧带在表演之前一套就好,比较方便。
”达成一致后,孩子们动手操作、测量同伴腰围,在多次尝试打结未果后,主动寻找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帮助下顺利打好一个结。
最终孩子们在尾巴上画花纹,粘在报纸尾巴上,一条老虎尾巴就完成啦。
“可是狐狸的尾巴不是圆圆的细长条,不可以用报纸卷,应该怎么做?”笔者问道。
“老师您有一条毛绒的围脖,很像狐狸尾巴,可以借来用一下!”
“好吧。
”笔者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们为这个好主意兴奋不已。
尾巴问题解决后,在商量老虎和狐狸服装大小时,孩子们很快想到让扮演老虎和狐狸的幼儿躺在大纸上,画出上半身身体的轮廓,就是服装的大小。
幼儿想好后,笔者没有任何干预,默默看着孩子们剪出两片“衣服”,自行拼粘服装。
做好后,孩子们发现了问题:衣服穿不进去。
笔者提问:“衣服哪里不合适,为什么穿不进去?”孩子们发现,人是有“厚度”的,而之前做的衣服只有身体的前面和后面,也就是只有前胸和后背,没有两个侧面。
“那怎么改良一下呢?”笔者追问。
幼儿比着身体两侧的厚度,剪下两条纸,粘在两片衣服的中间,这件衣服就可以穿了。
之后为老虎衣服画上花纹,为狐狸衣服涂上颜色,就这样,两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就诞生了。
二、活动评价与反思
1.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刻舟求剑”组幼儿出现因已有经验不足导致服装道具设计遇到瓶颈时,教师一改往日直接讲述的方式,让幼儿通过网上查阅了解古人穿衣风格,寻找生活中的替代品加以改装,从而完成道具设计。
在这个活动中,鉴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幼儿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主性从而得到发展。
寻找替代品的过程其实也是幼儿想象力发挥最大值的过程,教师运用教育智慧,逐步引导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
2.要支持幼儿讨论营造良好的氛围
活动中教师采用小组讨论法和头脑风暴法,给幼儿充分讨论的机会,让幼儿了解不同人的想法。
在热烈的讨论中,幼儿个人的意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自主意识渐渐形成。
一改之前教师主导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幼儿在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习知识,获得经验。
3.要重视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没有包办代替去帮助其直接解决问题,而是采用试误法,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在“狐假虎威”故事组准备道具和表演的过程中,幼儿犯错误时教师没有给予纠正,而是让他们通过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追问帮助他们获得启发,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对于老虎衣服的制作,虽然幼儿经历一个较长的修改时间,但却获得了制作服装的感性知识,与此同时,动手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两个小组分别对成语故事人物形象的服装进行设计和实施,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在今后的教育活动实践中,我们会更加广泛地发掘和运用STEAM教育理念,重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与经验的整合与运用,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同,汪基德.STEAM教育對我国基础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J].数字教育,2017(4).
[2]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
[3]胡英慧.学前儿童STEAM教育课程设计及案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4]张茉,王巍,袁磊.儿童园STEAM教育的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4).
[5]王忆,李佐荣,朱凯,等.议儿童阶段的STEAM学习[J].科教文汇,2017(9).
[6]方芳.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基于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7]张金梅.儿童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8]叶欣.创造性戏剧在儿童园大班中的运用—以儿童社会教育为切入点[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9]米鹏旭.儿童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与艺术有机整合的儿童学习活动创新研究”(课题编号:DHA16036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丽景幼儿园)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