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4
七年级语文陶渊明的古诗一、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
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二、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
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三、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四、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五、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归田园居其三原文翻译《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下面给大家分享归园田居其三的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叶唇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穴草木短,夕茜粘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出来至地里去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背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浸湿了并没什么应该可是的,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陶渊明被称作“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存有三:其一就是弓,其二就是浓,其三就是离。
他的创作缔造了田园诗的体系,并使中国古典诗歌达至了一个代莱境界。
从古至今,存有很多人讨厌陶渊明死守寒庐,抒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泊邈远,恬淡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归隐生活情况展开研究分析。
本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本诗的品酒即可领略陶渊明田园诗的风采一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在中国古籍中就是一个发生频率很高的词,泛指在南边的山,特指秦岭山,具体来说所指的就是秦岭山的终南段。
历史上因为秦岭山脉坐落于唐代长安都城以南,故称作南山。
“南山”在众多诗词中的,多指宏伟、久远,例如“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然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又例如“寿比南山”等。
而在此诗中又存有暗喻朝廷的意思。
“草盛豆苗叶唇柱”,“丰”与“叶唇柱”的对照实则就是朝廷的奸臣当道与奭难存。
这两句平静至极,像是似闲聊,却平易近人入题。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盛豆苗叶唇柱就默纳,所以一早就下地了,又就是一句平静的纪实。
闲适“理荒秽”三字,喻“草”为“荒秽”,作者心中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在陶渊明认为,这些荒草像是极了社会中的黑暗、不公、尔虞我诈。
许多人瓦解了自然的生活方式,操弄智巧,争夺战利益,不能自拔。
于是天下战乱四起,流泪无尽。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归园田居其三》描写了作者离开都市生活,回到田园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充满了怀旧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抨击了都市生活的繁琐和浮躁。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外物不曾扰,内咏心自闲。
曾经沧海难,披犊救苍颜。
九州生气恃,万马齐喑穴。
念茅庵忘机,不住复登山。
“归园田居其三”的意思是,我年轻时性格倔强,不适应世俗习俗,热爱山水之间的自然,但误入尘网,被世俗束缚三十年。
现在我已回到故乡,羁鸟留恋旧林,池鱼怀念旧渊,重开荒野,守望着自己的园田,占地十余亩,房屋八九间,榆树、柳树掩映在后檐,桃树、李树簇拥在前堂,远处村庄昏暗,远远的看见墟落里升起的炊烟,深巷里听见狗吠声,桑树上听见鸡鸣声,家庭清静,房间宽敞,久在囚笼里的我,终于得以回归自然。
在这里,外界的杂事不再扰动我,我自在地安静思考。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带拼音版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带拼音版guī yuán tián jū qí sān归园田居其三táo yuān míng陶渊明zhòng dòu nán shān xià,cǎo shèng dòu miáo x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hén xīng lǐ huāng huì,dài yuè hè chú gu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dào xiá cǎo mù zhǎng,xī lù zhān wǒ yī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yī zhān bù zú xī,dàn shǐ yuàn wú wéi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归园田居·其三晋朝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归园田居·其三》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生长得茂盛。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归园田居·其三》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一】的《》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
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导语】陶渊明等诗⼈形成东晋⽥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形成南朝⼭⽔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形成盛唐⼭⽔⽥园诗派。
诗⼈们以⼭⽔⽥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林,悠闲的⽥野,创造出⼀种⽥园牧歌式的⽣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活的向往。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园诗:陶渊明《归园⽥居•其三》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归园⽥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南⼭下,草盛⾖苗稀。
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道狭草⽊长,⼣露沾我⾐。
⾐沾不⾜惜,但使愿⽆违。
译⽂我在南⼭下种植⾖⼦,地⾥野草茂盛⾖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径草⽊丛⽣,夜露沾湿了我的⾐。
⾐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园的⼼意。
注释南⼭:指庐⼭。
稀:稀少。
兴:起床。
荒*: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苗⾥的杂草。
*:肮脏。
这⾥指⽥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长:草⽊丛⽣。
长,⽣长⼣露:傍晚的露⽔。
沾:(露⽔)打湿。
⾜:值得。
但使愿⽆违:只要不违背⾃⼰的意愿就⾏了。
但:只。
愿:指向往⽥园⽣活,“不为五⽃⽶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折腰向乡⾥⼩⼉”,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不由⼰的⽣活,终⽼⽥园。
归来后,作《归园⽥居》诗⼀组,共五⾸。
赏析 这⾸“种⾖南⼭下”⼋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个字的⼩空间⾥,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活。
暗⽤杨恽诗作。
“种⾖南⼭下,苗盛⾖苗稀”。
此⼆句引⽤了杨恽的“⽥彼南⼭,芜*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常清楚。
诗⼈毕竟是“少学琴书”,⼠⼈出⾝,躬耕⽥亩缺乏经验,“草盛⾖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