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野外采集
- 格式:pptx
- 大小:15.45 MB
- 文档页数:97
第三章 思考题
1、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在整个地震勘探中的作用?
2、 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野外组织管理形式?
4、 地震震源有哪些类型?对地震震源有何基本要求?各有何特点?
5、 地震检波器的主要作用?陆上检波器和海洋检波器有何区别?
6、 海洋地震勘探与陆上地震勘探有何异同?
7、 海上常见的地震震源有哪些?目前什么震源使用的最广泛?
8、 炸药震源对井深和药量有何特别要求?
9、 如何选择合适的道间距才能避免空间假频?
10、地震低速带的测定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11、陆上地震野外采集中有哪些主要的干扰波?各有何特点?
12、陆上野外地震采集中有哪些压制干扰波的方法?
13、海上地震勘探中有哪些特殊的干扰波?如何压制?
14、地震2D和3D勘探中测线布置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5、什么叫地震的观测系统?在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中如何确定覆盖次数?
16、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有哪些形式?
17、如何在观测系统图中确定共炮点线、共反射点线、共接收点线和共炮检距线?。
实验五:地震野外资料采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地震资料采集的工作过程2、了解地震野外观测测线布置的原则3、了解地震波的激发方式和地震波的类型4、了解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类型和选择5、观察所采集的共炮点记录的特点6、编写地震资料采集实验报告二、实验内容1、完成测线和观测系统的布置2、完成检波器的埋置和仪器大线的连接3、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共炮点记录的采集4、观察所采集的共炮点记录上各种波及特点三、地震资料野外采集简介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是地震勘探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高速度、高质量地采集各种地震资料的原始数据,为下一步的资料处理和解释做准备。
因此,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果。
野外工作的次序一般是这样,先踏勘工作区,布置测线,再进行试验工作,选择最佳合适的激发和接收条件,然后就进行大规模的正常生产,完成一定的生产勘探任务。
1、地震勘探的测线布原则地震测线是指沿着地面或海面进行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路线,沿测线观测到的数据经数据处理以后的成果就是地震剖面(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它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依据。
因此,测线的布置与了解地下地质结构的关系很大。
一般对测线布置的基本原则是:(1)测线应尽量为直线(2)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3)测线应尽量通过已有的井位,做好连井连片测线,以利于地层的对比和全区连片成图(4)测线间距随踏勘程度(阶段)的不同,应由疏到密。
2、地震波的激发激发是产生地震波的震源条件,在地震勘探中把震源条件叫做激发条件,它是指选择合适的震源类型和激发方式。
A、地震勘探对激发条件的基本要求:(1)激发的地震波要有一定的能量,以保证获得勘探目的层的反射。
(2)要使激发的地震波频带较宽,使激发的波尽可能接近于8脉冲,以提高分辨率。
(3)要使激发的地震有效波能量较强,干扰波较弱,有较高的信噪比。
(4)在重复激发时,要有良好的重复性。
B、地震波激发的震源类型地震勘探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我们称这种激发为人工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