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野外工作方法与地震勘探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55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论文提要根据近三年对地震勘探的学习和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总结出对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的基础任务是采集各种地震资料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果,所以对地震法的野外工作必须要十分重视。
野外工作方法,因各探区具体条件的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别。
本论文就是介绍不同的野外环境所使用得不同勘探方法。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包括:勘探前期的测量工作、勘探中的钻井工作、各种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地震波的接收。
二维勘探设计及测线部署包括:勘探阶段的划分、地震测线部署、地震勘探设计。
三维勘探的运用和与二维的区别包括:三维勘探与二维的区别、高精度三维勘探的运用、地震数据野外采集、地震数据室内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正文一、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如利用炸药爆炸产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爆炸后地面上各点的震动情况。
利用记录下来的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那么人工地震为什么能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呢?我们知道,当投一块石头到平静的水池里,平静的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波纹,向四面八方传播,形成了"水波"。
"水波"传到水池边或遇到障碍物时还会返回来,发生所谓的"波的反射"。
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此十分类似,在地面上某点打井放炮后,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
地震波遇到地层(速度与密度的乘积有差异)的分界面时,通常会发生反射;同时另一部分地震波还会继续向下传播,碰到相似的地层界面后还会产生反射和透射,即一部分地震波的能量反射回地面,另一部分继续向下传播。
与此同时,地面上精密的仪器把来自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情况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地震波从地面开始向下传播的时刻和地层分界面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刻,得出地震波从地面向下传播到达地层分界面,又反射回地面的总时间,再用别的方法测定出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最后就可得到地层分界面的埋藏深度了。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论文摘要地震勘探就是石油勘探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
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它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侧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盘盘记录了地面震动情况的磁带。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是从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分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
正文一、试验工作(一)、干扰波的调查,调查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1、地震波波场的特点:地震震源激发以后,在地质介质中产生的振动的总和就是波场L1(x,y,z,t),震源性质以及地质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分布情况决定了波场的特点。
在陆地震勘探时,广泛使用浅井、炸药包和它在井中安置的不对称性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横波和面波,当采用非炸药震源的激发的波场更加复杂,有的主要激发纵波,有的主要激发横波,但这些震源也不会是纯的,它们总是激发出两种体波以及面波。
各种震源之中,有些是脉冲型的,激发出很短的(约50ms)不超过3~4个周期的振动,有的产生变频正弦振动,其延续时间达若干秒震源激发的振动形状对波场的总形态有重大影响,它会改变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波所引起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当波的震源传播到具有大量界面的地质介质时,产生多次生波(各种类型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波场是由数目不多的强一次波和部分二级波加上许多弱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构成的,当存在折射界面时,则除了反射波外,还有折射波,除了地震震源引起的振动外,波场中还包括外部震源激发的振动→微震。
由于吸收的影响,波在传播过程中,它的振幅逐渐减小,主频逐渐降低,在勘探深度达到4—5 km反射波法工作中,纵波的主频一般为30~70HZ,最高频率达150~200HZ (在坚硬岩石层出露地表面以有在坑道、井中、工程地质勘探时)反之,当进行偏移距达数百公里的区域工作时,纵波的主频不超过3~5HZ,横波的频率一般小于相同路径纵波频率约1.8~2.2倍,瑞雪面波和勒末波之间频率比纵波的小3~5倍)。
论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论文提要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和技术发展,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表层吸收、新生界强反射界面的屏蔽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人为干扰和工业干扰,原始记录存在各种强噪声干扰,有效反射波能量被强能量的各种干扰波湮没,记录信噪比很低。
但勘探目标要求越来越精细,对于构造复杂和埋深较大的低幅度构造要求精确解释。
解决复杂的地质任务需要高精度的地震数据。
所以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本文主要介绍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包括野外工作的方法、地震测线的布置、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低速带的测定等。
正文一、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是以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
野外工作分为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和一系列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
(一) 试验工作1.试验内容具体的试验内容根据地质任务、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干扰波情况、地震地质条件以及以往的勘探程度来拟定。
2试验项目(1) 干扰波调查,包括工区内干扰波类型、特性。
(2) 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如: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准层),速度剖面特点等等。
(3) 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等。
图1-1 野外小队施工(4) 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二) 生产工作生产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地震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
(三) 干扰波调查的方法干扰波调查是试验工作的重要内容,野外工作中采取的许多技术、措施,主要是为了压制干扰波,加强有效波,提高地震记录的质量。
在干扰波严重的地区,应当进行关于干扰波调查的试验工作,其中用来记录干扰波的观测系统有小排列、直角排列、方位观测、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观测。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地质勘探与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部从事着重要的地质勘探与资源调查工作。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地质勘探与资源调查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
一、地质勘探的方法与技术1. 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是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地形、地貌、岩石、矿物以及地下水等地质现象的直接观察和测量,了解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等。
野外地质调查一般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多个方面。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取地质信息。
它可以获得大范围、多时相的地表特征数据,为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
3. 高精度测绘技术高精度测绘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特殊区域或特殊地质问题的调查中。
它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雷达测量、立体像对及三维重建等技术,精确测定地质信息,提高勘探效率。
4. 数字化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管理、图像处理和模型计算等。
这些技术能够对勘探区域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存储、管理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提高资源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术1. 资源储量评估技术资源储量评估是资源调查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对地质构造、矿石特征、矿床活动性等进行分析,确定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品位。
常用的资源储量评估方法包括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地质科学模型和经济模型等。
2. 区域资源预测技术区域资源预测是资源调查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将已探明资源整合并综合分析,推断未知资源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常用的区域资源预测技术包括地质统计方法、地质物理方法和遥感技术等。
3. 经济评价技术经济评价技术主要用于评估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可开发潜力。
它通过分析资源开采成本、市场需求以及经济环境因素,给出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盈利性评价。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常用的技巧和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经验,整理一些地质勘查野外工作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1.罗盘的结构(1)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
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
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
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