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2新版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5.64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生物初中教案年级:初中教材版本:苏教版课题:生物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掌握生物学中的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1. 研究生物的对象有哪些;2. 生物学中的实验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1. 教科书《苏教版生物(初中)》;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器皿、镊子等;3. 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生物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进行生物研究。
二、概念讲解:介绍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包括生物的种类、结构、功能等;生物学中的实验方法,如生物镜下观察、实验室实验等。
三、实验演示:老师进行一些生物实验的演示,如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等,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研究课题,并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
五、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总结讨论: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讨论,探讨生物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作业布置: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生物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总结文章;2. 设计一项生物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设计生物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3. 能够描述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安排: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细胞结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并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概念(1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器等。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区别。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特点。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5分钟)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验操作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苏教版初中生物全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定义及特点。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教科书。
2. 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和视频,引出细胞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细胞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作用。
3. 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介绍细胞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相关细胞小结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下节课将进一步学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学生的细胞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课本苏教版教案教材:苏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学习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主要结构:根、茎、叶和花。
2. 掌握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 植物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 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生长的现象。
教具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样本植物,如树叶、花等。
3. 尺子、显微镜等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植物的结构,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二、示范与探究(10分钟)1. 老师展示不同植物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结构特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三、理论讲解(15分钟)1. 老师讲解植物的四大主要结构:根、茎、叶、花及其功能。
2. 老师解释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利用不同的结构来适应环境。
四、实践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植物结构的特点,并探讨其功能。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生长时的现象,如光合作用、根系吸收养分等。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结合学生实验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答提问,检验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家中的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样本、实验探究、理论讲解和实践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实践应用环节,激发学生探究和实践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X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目镜和物镜、遮光器、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三、结课: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要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教学反思】: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使用显微镜2、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第二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领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概念;说出观察与实验常用的器材。
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锻炼设计实验的一般能力。
体会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领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以及简单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树叶的颜色有哪些?青蛙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刚出壳的小鸡有绒毛吗?那麻雀呢?天空中看到的月亮一直都是圆的吗?树上的果实在什么时候成熟?生物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和体验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从中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新课讲授<一>尝试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内容,并要求其结合图片和实际生活,思考问题什么是观察和实验?生活中我们运用它们了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来获取事实和证据,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内容,同时提醒学生略读课本方框内的课外补充知识,思考问题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的不同?。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总结:观察分为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相同的是都有一定步骤和借助仪器,不同的是前者更为严格,并需要记录。
<二>学做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8-9页内容,并要求其仔细观察图片1-7,1-8,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借助实验仪器和工具(1)我们的观察中,为了确定我们的判断是否准确,有时需要借助实验仪器和工具。
(2)你认识课本图1-7的实验仪器吗?请填写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植物运输水分的部位(1)本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哪些?(2)本实验的实验步骤是什么?3.简单概述一下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实验时常用的器材有试管、培养皿等;科学实验的作用就是给研究者提供数据和现象等资料,包括确定实验目的等五个部分。
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课目的:1.领悟察看、实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观点2.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名称3.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教课要点、难点:初步学习使用显微镜教课方法与手段: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我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的观点、基本特点和生物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等,那么大家还记得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吗?既然是研究那么就需要研究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学习察看与实验教师指引学生阅读教材第7 页内容,并要求其联合图片和实质生活,思虑问题。
阅读议论: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长进行总结:科学研究的最基本亚里士多德是怎样方法是察看和实验,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来获得事实和凭证,进行科学研究的?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
活动: 1、试试察看——阅读P7 页哲学家察看蚂蚁的实例。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演示说明1、镜座 2 、镜柱 3 、镜臂 4 、载物台5、镜筒6、变换器7 、粗准焦螺旋1)请同学登台说出8、细准焦螺旋9、遮光器10、反光显微镜的构造名镜11、镜头(目镜和物称镜)( 2)认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物操作显微方法步骤:镜,说出使用显微一、取镜和安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二、对光和要领三、搁置切片标本四、察看五、收镜(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练习:活动:1、科学研究常1、认识和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名称,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正用的方法有观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
察、、调2、实物操作显微镜,尽量掌握显微镜的实验方法。
查和丈量等。
思虑:2、显微镜的放1、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怎样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大倍数是2、用两台放大倍数不一样的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细胞的装x的值。
如片,那台显微镜下察看到的目镜倍数 5 倍,物细胞数更多呢?镜倍数 10 倍,则放四、怀疑反应大物体倍数是1、把写有e, 上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下,视线中看到的物倍。
像是什么样?3、小明在使用2、玻片上、下、左、右挪动市,视线中的物像怎样挪动?显微镜的时候,发作业设计:现视线中的物象在生物同步练习P4-P7:反应与稳固右上方,假如他想将物象挪动到视线中间,那么他要向方向挪动玻片标本。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课题: 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要点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
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仔细观察,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⑾___________ ⑿___________⒀___________二、合作交流活动1:取一台显微镜,动手操作,了解显微镜各个结构的作用。
1.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显微镜的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从外观来看,较短的是,较长的是。
初中阶段,一般只需要使用。
3.物象的放大倍数= 乘以。
4.遮光器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线弱的时候选用。
5.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选用_____ 面镜,光线弱时选用_____ 面镜。
活动2:练习使用显微镜一、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偏的地方。
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正对着通光孔。
2.选择一个合适的。
3.用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4.转动反光镜,看到一个圆形的明暗适中的光屏,叫做。
三、放置切片标本1.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
2.玻片两端用压住。
3.从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为止。
四、观察向目镜内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直到能看清物像为止。
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使物象清晰。
讨论:1.物像是正像还是倒像?。
透明胶片上有一个字母“F”,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
2.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所观察到的物体数目越,视野越。
3.如果把字写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能否观察到物象?为什么?五、收镜1.将切片从载物台上取下。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3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
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基本步骤教学难点:对某种实验自己进行探究活动教学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你知道怎样操作吗?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步骤?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以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为例,组织学生首先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著名实验。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对微生物的研究中曾做了如下实验:巴斯德把新鲜肉汤装入乙瓶中,肉汤很快变馊了。
他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然后再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中,两瓶的瓶口均敞开。
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不久又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内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
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思考:①材料中所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②提出的问题是什么?③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什么?④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再次煮沸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①肉汤变馊;②肉汤中的细菌从哪里来;③把甲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乙瓶口敞开;④杀死肉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来源于食物的可能性。
多媒体展示动画: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了哪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细菌从哪里来作出假设肉汤会自动生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从空气中进入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1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金鱼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到影响?2作出假设金鱼生活在水中,他们呼吸的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苏科版科目:生物年级:初一教材版本:苏科版第一课时主题:生物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认识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3. 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 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3.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生物的分类方法;2.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教材: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授课:讲解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
3. 讲解:介绍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生物的定义是什么?生物有哪些特点?2. 让学生自主分类不同生物体,讨论分类方法和依据。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带领他们进行探究和讨论。
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2.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3.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2新版苏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5yk
1.1
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说出生物、生物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养成关注周围的生物,关注生活、生产、社会中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需要一把开启生命王国大门
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观察和实验,而科学探究则是探索生命王国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生物与生物学。
二、
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活动一:举例说出为什么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生物提供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
活动二:生物在仿生学上的应用
.观察图1-5生物与仿生学,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从中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
).蜻蜓和直升飞机
2).海豚和潜水艇
3).鸟巢和北京奥运会“鸟巢”
2.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仿生学方面的图文资料,课上分小组交流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文资料:
(1)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如海蜇、水母等,有一套预测风暴的报警装置——钙质平衡石,人们模仿这些装置,设计制造的风暴预警仪器,能提前15小时预报风暴,并能指示方向。
(2)人们模拟苍蝇的翅膀及其运动模式,制造出微型飞行器,可用于灾难救援、电子侦察等。
(3)模拟蟑螂的运动方式制造出的机械蟑螂,有望在太空探索或排除地雷方面起重要作用。
活动三: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
你知道哪些例子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
①细胞核移植与克隆羊多利
②太空育种技术
③试管婴儿
小组合作,讨论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
说出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
生物能够提供食物;植物能够提供氧气;人们穿的衣服也来自于生物等等。
观察图片,说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鸟巢和国家体育馆、蜻蜓与直升机、海豚和潜水艇。
课前收集有关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课上交流展示:
①青蛙和电子蛙眼
②龟壳的背和建筑
③响尾蛇导弹和蛇
④乌贼和鱼雷诱饵
⑤长颈鹿和抗荷服
⑥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小组交流展示。
①动物克隆技术
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
活动:说一说对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开了一个个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奥秘还“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
例如:地球之外存在生命吗?人的青春可以永驻吗?什么时候能够战胜艾滋病,攻克癌症?人类社会还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危害发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
课外拓展:
生物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生活和学习中你还听说过哪些举世瞩目生物科学成果?请你收集生物学发展的新进展的资料,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畅所欲言,展望生命科学的未来。
课
件www.5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