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基本知识-野外工作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32
论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论文提要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和技术发展,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表层吸收、新生界强反射界面的屏蔽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人为干扰和工业干扰,原始记录存在各种强噪声干扰,有效反射波能量被强能量的各种干扰波湮没,记录信噪比很低。
但勘探目标要求越来越精细,对于构造复杂和埋深较大的低幅度构造要求精确解释。
解决复杂的地质任务需要高精度的地震数据。
所以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本文主要介绍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包括野外工作的方法、地震测线的布置、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低速带的测定等。
正文一、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是以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
野外工作分为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和一系列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
(一) 试验工作1.试验内容具体的试验内容根据地质任务、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干扰波情况、地震地质条件以及以往的勘探程度来拟定。
2试验项目(1) 干扰波调查,包括工区内干扰波类型、特性。
(2) 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如: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准层),速度剖面特点等等。
(3) 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等。
图1-1 野外小队施工(4) 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二) 生产工作生产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地震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
(三) 干扰波调查的方法干扰波调查是试验工作的重要内容,野外工作中采取的许多技术、措施,主要是为了压制干扰波,加强有效波,提高地震记录的质量。
在干扰波严重的地区,应当进行关于干扰波调查的试验工作,其中用来记录干扰波的观测系统有小排列、直角排列、方位观测、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观测。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一.野外工作概述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2)地震波的激发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
激发方式:炸药震源的井中激发、土坑等。
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1)小排列(最常用)3-5m道距、连续观测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2)直角排列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4)环境噪声调查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1)规则干扰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
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
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
(能量较强)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野外地震队采集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野外采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都对最终采集质量有着不同影响。
为了更好地执行海外地震采集任务,有必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和野外工作流程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本文将针对野外地震采集工程,对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和野外采集工作流程做一个系统的介绍1野外采集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野外地震采集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顺利执行野外地震勘探的基础,不管你处在什么岗位上,要想在野外大显身手,都必须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观测系统、地震波激发、接收以及野外采集常用软件几个方面概要的介绍一下野外采集的一些基础知识。
1.1基本物探知识1.1.1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1.1.1.1 地震波(Seismic Wave)地震波是一种在介质中从一点到另一点传播的弹性扰动。
地震波有几种类型,包括:●两种体波:纵波和横波●面波:瑞利波(地滚波)、斯通莱波、勒夫波、管波1.1.1.2 炮点(Source Point)炮点是指激发地震波能量的位置,激发源可能是炸药、气枪、重锤、可控震源等。
如果采用震源组合,炮点通常指组合中心。
1.1.1.3 炮点距(Source Interval)炮点距指相邻炮点间的距离。
1.1.1.4 炮点线(Source Line)炮点线指炮点沿之布设的一条线,炮点通常等间距布设。
1.1.1.5 炮线距(Source Line Interval)在三维勘探中,相邻炮线间的距离称为炮线距,通常沿垂直于炮线的方向测量该距离。
1.1.1.6 接收点(Receiver Station)接收点指检波器的组合中心位置1.1.1.7 道间距(Receiver Interval)道间距也就是既接收点距,指相邻接收点间的距离。
1.1.1.8 接收线(Receiver Line)接收线指接收点沿之布设的一条线。
1.1.1.9 接收线距(Receiver Line Interval)在三维勘探中,相邻接收线间的距离称为接收线距,通常沿垂直于接收线的方向测量该距离。
地震勘探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哇塞,这可是个超级厉害的技术呢!它就像是给地球做一次深入的“体检”。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那可是有一套严谨的步骤和超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首先得选好合适的工区,这可不能马虎,就像盖房子得选好地基一样重要。
然后要布置好测线,这就像是给地球画好了“经络图”。
接着就是激发地震波啦,这可得掌握好力度和时机,不然怎么能得到清晰准确的信号呢。
在接收地震波的时候,那些仪器设备可都得精挑细选,还得好好调试,确保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波动。
哎呀,这里面的讲究可真是多啊,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呢!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至关重要的呀!就好比走钢丝,必须得小心翼翼。
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毕竟是在野外嘛。
而且那些设备也得稳定运行,不能出啥岔子,不然这工作还怎么进行下去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地震勘探的应用场景那可太广泛啦!找石油、找天然气,它可都是大功臣呢!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能深入地下,探测到那些隐藏的宝藏。
这就好像有一双透视眼,能看穿地球的内部,多厉害呀!
就拿找石油来说吧,曾经有个地方大家都觉得没啥希望了,但是通过地震勘探,嘿,居然发现了大油田!这可把大家乐坏了呀!这就是地震勘探的厉害之处,能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奇迹,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希望。
我觉得地震勘探真的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它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惊喜!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地球内部的秘密之门!。
第二章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10学时)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第一节野外工作方法是从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分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
一、试验工作目的:了解本地区的地震地质情况,确定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最佳野外方法。
1、干扰波的调查,调查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2、地震地质情况的调查。
⑴调查低降速带的厚度及速度V2>V1在潜水面具有很强的反射,则透射的就少,找油而不是找水,则希望在低降速带的底部爆处,潜水面的深度决定了打井深度。
⑵工区速度的分布规律,一般速度是深度的垂直,这个任务由地震测井来完成。
⑶调查有无标准层:标准层:大面积连续追踪的地下反射界面。
3、选择最佳的激发条件:炸药埋藏深度,药量、炸药组合方式。
4、选择合适的接收条件:确定检波器的组合方式,合适的观测系统。
比如:道间距的为多少最好,第一个检波器与炮点多远,选择合适的仪器因素。
二、生产工作根据试验得出的结论进行野外生产第二节干扰波一、地震波波场的特点:地震震源激发以后,在地质介质中产生的振动的总和就是波场L1(x,y,z,t),震源性质以及地质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分布情况决定了波场的特点。
在陆地震勘探时,广泛使用浅井、炸药包和它在井中安置的不对称性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横波和面波,当采用非炸药震源的激发的波场更加复杂,有的主要激发纵波,有的主要激发横波,但这些震源也不会是纯的,它们总是激发出两种体波以及面波。
各种震源之中,有些是脉冲型的,激发出很短的(约50ms)不超过3~4个周期的振动,有的产生变频正弦振动,其延续时间达若干秒震源激发的振动形状对波场的总形态有重大影响,它会改变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波所引起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当波的震源传播到具有大量界面的地质介质时,产生多次生波(各种类型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波场是由数目不多的强一次波和部分二级波加上许多弱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构成的,当存在折射界面时,则除了反射波外,还有折射波,除了地震震源引起的振动外,波场中还包括外部震源激发的振动→微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