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性温
- 格式:docx
- 大小:12.75 KB
- 文档页数:1
干姜温中散寒缓解胃寒的好帮手胃寒是指胃内温度较低、消化功能减弱的一种情况,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针对胃寒问题,干姜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中草药,其温中散寒的特性成为缓解胃寒的好帮手。
一、干姜的温中散寒作用干姜,即生姜经过风乾而成,具有较强的温性。
中医认为,干姜具有温阳散寒、化湿祛寒、促进消化等作用。
它可以刺激胃肠蠕动,增加胃肠道的排空速度,提高胃肠蠕动功能,从而缓解胃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二、干姜的应用方法1. 干姜粉:将适量的干姜磨成粉末,每次可取1-2克,用开水冲服。
注意避免服用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2. 干姜片:将适量的干姜切片,每次可取3-5片,加入开水中煮沸后,饮用其中的汤汁。
三、干姜与食材的搭配1. 生姜红糖水:将干姜、生姜均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红糖和开水,搅拌均匀后饮用。
这种方法在缓解胃寒的同时,还具有舒缓经期痛经的功效。
2. 干姜煮鸡蛋:将适量的干姜与新鲜鸡蛋一同放入锅中煮熟,可以增加鸡蛋的味道,缓解胃寒和食欲不振。
四、慎用注意事项1. 孕妇、幼儿、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干姜,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 干姜具有温热作用,部分体质较热的人士,如身体有火热感、口干、上火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
五、其他缓解胃寒的方法除了干姜,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胃寒。
1. 饮食调理:多吃温热性食物,如姜、茴香、肉类、海鲜等,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
2. 运动调理: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晨间散步、瑜伽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
3. 温水热敷:将温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可以缓解胃寒造成的腹痛不适。
六、小结干姜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胃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使用干姜时,需注意适量搭配食材,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此外,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和温水热敷等方法也可辅助缓解胃寒。
姜的中医功效与作用
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中医中经常会使用姜来治疗各种疾病。
以下是姜的一些中医功效与作用:
1. 驱寒止痛:姜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寒冷症状,如寒痛、寒泄等。
2. 祛湿化痰:姜具有祛湿的作用,能够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适用于湿气重导致的痰湿病症,如痰多、胸闷等症状。
3. 助消化:姜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和消化酶的活性,有助于消化食物,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4. 止呕降逆:姜具有止呕和降逆的作用,适用于恶心、呕吐等症状。
5. 解表散寒:姜有辛温的性质,可以发汗解表,适用于感冒初起、寒热不适等症状。
6. 活血止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缓解疼痛,适用于风湿性疼痛、胃痛等不适症状。
7. 抗菌抗病毒:姜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有助于预防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姜的一些常见功效与作用,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具体应用姜的方法和剂量还需根据个体情况来调节。
此外,姜在一些特定病症或体质中可能不适用。
在使用姜治疗疾病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指导。
生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姜科姜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部分即为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根茎。
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现已成为全球普遍栽培的香料和药用作物。
形态特征:
-生姜植株高约0.5至1米,茎直立,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具有抱茎的叶鞘。
-根茎肥厚且多分枝,表面呈淡黄色至黄褐色,内部肉质为黄白色,具有强烈的芳香及辛辣味。
-生姜在适宜条件下会抽出穗状花序,花小而密集,颜色黄绿色,蒴果有3室。
功效与作用:
-生姜作为中药食材,性温,味辛,入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止咳、温肺化饮等功效。
-食疗方面,生姜可用于烹饪调味,增加食物风味,同时能够帮助消化,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在食用冷饮或者寒凉食物后使用可起到温中的效果。
-生姜提取物含有“姜辣素”,可以刺激胃肠黏膜,增强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症状。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姜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等多种病症。
生姜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广泛的健康效益,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于烹饪、医药以及保健领域。
在选购时,新鲜的生姜质地坚实、饱满、色泽鲜亮,香味浓郁,没有腐烂或干瘪的现象。
在保存上应避免潮湿环境,保持通风干燥以延长保质期。
生姜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生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
它的性味归经为辛、温,入肺、脾、胃经。
生姜具有广泛的功效和应用,包括清热解毒、健胃止呕、散寒温经、化痰止咳、止痛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姜的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
生姜的性味辛,具有散发辛辣气味的特点。
辛味能散寒散邪,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散寒的作用。
因此,生姜主要用于肺寒、胃寒和脾寒的病症,如感冒、咳嗽、胃寒呕吐等。
生姜的温性能提升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温肾壮阳、温经散寒的功效。
因此,生姜对于肾阳虚、寒凝经络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生姜的归经为肺、脾、胃经。
肺主呼吸,脾主运化,胃主水谷。
生姜对于肺部疾病具有较好的祛寒散痰的功效,如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
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生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生姜能发散辛温之性,可用于清热解毒、祛邪降火的病症,如高热、咽喉肿痛等。
同时,生姜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咽炎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生姜具有健胃止呕的作用。
生姜能温中驱寒,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减轻胃纳减退、呕吐等症状。
同时,生姜还能疏散肠气,有助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胀气等问题。
生姜散寒温经的功效也被广泛应用。
生姜温性并能温经散寒,对于经络寒凝、寒湿痹阻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生姜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寒邪、湿邪的排出,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生姜还具有止呕的功效。
生姜含有姜酮类物质,能刺激味觉神经,改变呕吐的神经传导,对于呕吐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因此,生姜在旅途中晕车、孕妇晨吐等情况下经常被使用。
生姜具有止痛的作用。
生姜能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寒邪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生姜还含有姜酮类物质,具有镇痛作用。
因此,生姜对于头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来说,生姜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止呕、散寒温经、化痰止咳、止痛等功效。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并列举一些生姜的禁忌。
一、生姜的功效与作用:1.缓解消化不良:生姜具有刺激胃肠黏膜分泌、增强消化液分泌和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从而能够缓解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防治呕吐:生姜具有镇吐作用,可用于治疗晕车、船舶晕吐、孕妇晨吐等症状。
3.缓解风寒感冒:生姜具有温阳的性质,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从而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等。
4.抗炎镇痛: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姜黄素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疼痛症状。
5.降低血糖和血脂:生姜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调节血糖水平,同时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6.防治恶心和呕吐:生姜可以减轻恶心和呕吐感,对于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孕妇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7.改善血液循环:生姜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力。
8.提高免疫力:生姜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9.抗氧化:生姜中的姜黄素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伤,预防衰老和慢性疾病。
二、生姜的禁忌:1.气虚胃寒者:生姜属于温性食物,对于气虚胃寒的人来说,食用生姜可能会导致胃痛、恶心、腹泻等症状加重。
2.高血压患者:生姜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食用过多或过多纯姜汁可能会导致血压上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宜过量食用。
3.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姜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但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特别是存在心律不齐、心血管病变等情况时,过量食用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刺激。
4.出血性疾病患者:生姜具有抗凝血作用,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食用过多的生姜可能会加重出血风险。
5.孕妇:尽管生姜可以缓解孕妇妊娠反应的症状,但过量食用生姜可能会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加流产和早产的风险,因此孕妇应该限制生姜的摄入量。
关于生姜与干姜的区别,你知道多少?
文章导读
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谓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小到用作调料,大到入药治
病。
而姜分为干姜和生姜,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生姜性温而干姜更为辛热,也正因为如
此,它们也的确有着不同的功效。
1、生姜(辛温解表药)——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主治病症:风寒表症,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解鱼蟹毒,半夏及天南星毒
总结:如果是受寒感冒了,就可以用生姜,能够治疗肺受寒咳嗽,而平常炒鱼会加生
姜去腥味,从中药角度来说其实是生姜能解鱼蟹毒,因为鱼属于寒性食物。
2、干姜(温里药)——辛,热。
生姜小百科: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捣汁冲;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热熨,或搅汁调搽。
贮藏: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用药禁忌:阴虚内热及实热症禁服。
生姜的妙用(1)生姜性热,味辛。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姜之干者,干燥后发散力减弱,而温里之共增强,故偏治里寒,其性能走能守,温肺散寒而化痰饮。
每常用于治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
干姜首入脾胃,以其辛热能逐脾胃寒邪,助脾胃之阳气。
常用治脾胃寒症,症见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
但凡脾胃寒症,无论是外寒内侵还是阳气不足均可适用。
生姜可以泡汤喝。
无事之时,可以洗净几块生姜,切成薄片,放入锅里,文火焖汤,既祛寒,有滋养身体。
生姜的妙用(2)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
”意思是说,一年四季人们每天都应该吃姜。
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
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
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生姜还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生姜外擦对白癜风、斑秃、手癣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
还有“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生姜之妙用(3)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
”“常吃生姜,不怕风霜。
”生活中的姜除用作调味剂、小食品外,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显示出它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生发防脱发用生姜浓缩萃取液或者直接用生姜涂抹头发,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正常化,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有效地防止脱发、白发,刺激新发生长,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
有人用生姜直接涂抹头部斑秃患处,连续几天,秃发处可生出新发。
含生姜成分的洗发水,有清洁头皮、祛除头屑、防治脱发等功效。
特别在冬天,用来洗头并配合头皮按摩,感觉轻松暖和。
生姜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生姜,中草药名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栓茎。
生姜性温热,味辛,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自古以来,生姜被广泛应用于食物调理和药用领域。
其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改善消化、驱寒暖身、提高免疫力、抗菌等方面。
然而,在使用生姜时也要注意相应的禁忌,因为过量服用或不适合的人群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首先,生姜具有改善消化的功效。
生姜含有姜酚、姜油等成分,能够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姜酚和姜油还具有促进胆固醇代谢和抑制肠胃蠕动的作用,有助于消化不良、胃病和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
同时,生姜还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常用于寒性腹痛、腹泻等症状。
其次,生姜具有驱寒暖身的功效。
寒冷的气候容易导致一些人体寒症,如手脚冰凉、经期不调等。
生姜能够温热脾胃,散寒祛湿,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御寒冷的能力。
此外,生姜还能够加速新陈代谢,消除湿气和体内毒素,有助于减肥和美容。
所以,在冬季或寒冷天气中,适量食用生姜可以提高体温,增强免疫力。
第三,生姜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
生姜中的姜酚和姜辣素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于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生姜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和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生姜还具有一些其他功效。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热,归脾、胃经,具有化湿止血、解毒、止痛等功效。
现代研究也发现,生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锌等,对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虽然生姜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首先,生姜性温热,如果体内阳气过盛或属于阴虚体质的人群就需要避免食用生姜,因为生姜可能会引起口渴、心烦、兴奋等不适症状。
其次,对于胃黏膜炎、胃酸过多、溃疡病等胃病患者,也不宜过量食用生姜,以免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另外,生姜具有一定的发散作用,不适宜在感冒初起、盗汗或其他发热症状时食用,以免加重症状。
姜的功能主治与性味
功能主治
1.暖胃行气
–姜的辛温性质能够温暖胃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减轻胃肠不适。
–姜含有姜醇、姜辣素等物质,具有刺激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胀、腹痛等症状。
2.缓解咳嗽痰多
–姜含有辛辣成分,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对于咳嗽痰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姜中的姜醇还有镇痛、杀菌的作用,能够减轻咳嗽引起的疼痛不适。
3.驱寒散寒
–姜的辛温性质可以温暖人体,提高体温,有助于驱散体内寒气,缓解寒冷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姜的辛辣成分能够刺激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减轻感冒等疾病的症状。
4.止痛消肿
–姜中的姜辣素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头痛、牙疼、肌肉疼痛等不适。
–姜中含有的姜黄素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性味
•姜的性味偏热辣,味辛温,性微寒。
•姜辣味辛、微温,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姜的性微寒,可以清热解暑,解热解毒,舒筋活血。
以上是关于姜的功能主治与性味的简要介绍,姜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但请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姜的适应性也有所差异。
在使用姜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生姜药材名称:生姜拼音名称:SHENGJIANG别名:山姜科属: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中成药:共有147种中成药使用生姜:附桂风湿膏克伤痛搽剂黄芪健胃膏炙甘草合剂小建中颗粒藿香正气颗粒苓桂咳喘宁胶囊恒制咳喘胶囊通鼻抗感剂通络下乳口服液等。
应用:1、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以单用或配红糖、葱白煎服。
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2、脾胃寒证。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驱寒开胃、止痛止呕,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
若脾胃气虚,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胃寒呕吐。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宜,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
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若胃热呕者,可配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温胃止呕之药。
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
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化饮、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
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捣汁服用。
注意事项:生姜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采收贮藏:10~12月茎叶枯黄时采收。
挖起根茎,去掉茎叶、须根。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Α—姜烯、Β—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生姜性温,把生姜和红糖一起煮水喝,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强体内新陈代谢,让下半身囤积的脂肪和垃圾迅速排出体外,有助于瘦大小腿。
除了减肥,红糖姜茶还有预防感冒、暖宫、治痛经、预防中暑、治晕车的功效。
红糖姜茶家常做法:
材料:姜200g,清水500ml,红糖适量
步骤
1.清洗生姜,并将生姜切成薄片
2.把姜放在锅里加上水
3.大火煮5分钟,再转小火煮3分钟。
4、加入适量的红糖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孕妇是不能喝姜茶的,姜茶温热,孕妇的情绪时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喝过姜茶会使到孕妇可能会更加暴躁,很可能会影响小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