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87
特应性皮炎的综合护理进展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特征为,患者及其家族中,具有明显的特应性特点,如过敏性皮炎、湿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典型的特应性皮炎具特定临床表现与上述4个特点。
特应性皮炎临床分为3期: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
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标签:特应性皮炎;护理;进展特应性皮炎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慢性皮肤病,发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发病缓慢,治疗周期长,易反复发作,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由于对疾病认知度较低,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差。
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疾病认知度,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为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本次研究对特应性皮炎的综合护理进展进行分析探讨,现综述如下。
1特应性皮炎发病因素王华[1]研究中发现,在对638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个人过敏史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家族过敏史中超过12岁者明显增多,同时患者临床症状中以干皮症、掌纹症、面部皮炎所占比例最高,出现唇炎、眶下皱褶症状的患者较少,同时各个年龄阶段中,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与Ig E的均值与正常值比较均较高。
由此可见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以干皮症、掌纹症、面部皮炎为主,同时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与Ig E的均值会出现明显增高,对其进行检验,有利于疾病诊断。
李春晓[2]等研究结果中显示,在对213例儿童患者进行病理学分析,患者平均的发病年龄在(0.88±1.73)岁,85.9%的患儿临床表现为慢性皮炎,78.9%的患儿具有过敏史与家族遗传史。
同时组织病理学显示,患者出现角化过度、微水疱形成、浅层血管周围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现象。
由此可见特异性皮炎发病年龄较低,同时发病与过敏史、家族遗传史有着密切关系。
2特异性皮炎临床护理进展约有20%的婴幼儿会出现特异性皮炎症状,由于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如何我们邻居小王,今年刚上初中,前两天换季的时候,突然觉得全身皮肤瘙痒难忍,家里人以为是过敏,便给他涂抹了一些药膏,并吃了一些过敏药,虽然多多少少有所缓解,但是症状却没有消除。
为了安全起见,他的妈妈带他去了医院检查,在得知他们家有过敏史和哮喘病史后,再结合小王同学自身的症状,最终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
皮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对于特应性皮炎了解的却不是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特应性皮炎呢?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有哪些区别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根据这几个问题简单的讲解一下特应性皮炎。
1.特应性皮炎的内涵特应性皮炎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和遗传过敏性湿疹。
与家族病史有很大的关系,属于皮肤病的一种,具有复发性、慢性和遗传性以及病程长等特点,以青少年和儿童发病率最高。
同时它也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属同一类型。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根治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它属于一种难治愈的皮肤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弱,病情无法得到控制,就会使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更大伤害。
1.特性应皮炎与湿疹的区别?上面已经提到过,特应性皮炎也被叫作特性应湿疹,那么它与普通的湿疹区别在哪里呢?因为特应性皮炎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再加上它早期的症状与湿疹是非常相似的,所以经常会被人们当成湿疹来治疗。
但是它也有所不同之处:(1)特应性皮炎比湿疹的症状要重,湿疹一般是发生在局部,如脸部、脖子等潮湿的地方,而特应性皮炎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连头皮、腋窝等部位都会涉及,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来初步判断是否属于特应性皮炎。
(2)特应性皮炎复发性很强。
也就是说,它不像湿疹一样,涂抹完药膏一会儿就消失了,它不但时间长,而且容易复发。
(3)特应性皮炎的皮肤干燥,而且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同时会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4)从面部表现来看。
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面色多呈现苍白症状、面色发黑。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一场和“痒”对抗的“皮肤保卫战特应性皮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在其发病时,往往会伴随着强烈瘙痒,抓挠后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造成感染,进一步加重瘙痒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特应性皮炎患者一定要正确认识病情,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1特应性皮炎是什么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复发率极高。
特应性皮炎具体可以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复发性发作,但这种疾病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敏原或微生物侵入体内,导致引起皮肤干燥、出现湿疹,同时伴有严重瘙痒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感染,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特应性皮炎还具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家族倾向、对异种蛋白极易过敏、血清中IgE值过高、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特点。
2特应性皮炎发病部位由于每个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不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症状也有差异,但其基本症状都好发于面部以及身体褶皱处,通常情况下都是在脚踝、手腕、颈部、躯干、眼睑、肘部以及膝盖弯曲处等部位发病,幼儿患者往往在面部和头皮处发作。
3不同年龄段的典型症状有哪些3.1婴儿期出生至2周岁时期的婴儿所患的特应性皮炎也可称作“婴儿湿疹”,其具体表现为婴儿面部两侧脸颊、额部、眉间、头部等部位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渗液或浸润、肥厚等症状,且十分密集,皮损性质多样,其边缘不清晰,若经过抓挠、摩擦后,将迅速形成糜烂、结痂等状况,部分患儿还有可能在头皮、额部、颈部、四肢、全身出现皮损。
在发病过程中,常伴有剧烈瘙痒,导致婴儿哭闹、睡眠不安。
若不慎接触不良刺激、饮食过敏、以及频繁清洗将导致患儿病情加重。
若病情较轻,且积极治疗,通常可在2年内好转甚至痊愈。
3.2儿童期儿童期的特应性皮炎通常是由婴儿湿疹演变而来,但也有部分患者是直接发病,其具体表现多亚急性和慢性皮损,多发于面部、颈部、肘窝、腕屈侧、腘窝以及小腿伸侧等部位。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AD的临床表现因疾病的病程、不同年龄和不同种族而异。
AD的特点是有一系列的临床表型和内型。
本文探讨已批准的AD治疗方法从润肤剂到生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并介绍新的治疗特应性皮炎有前途的药物。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治疗、皮肤、2 型炎症、润肤剂、屏障修复治疗、度普利尤单抗、JAK抑制剂1. 介绍特应性皮炎(AD)的治疗正在朝着真正的治疗理念转变,特别是对于严重的AD 患者。
事实上,生物制剂的出现正在改变严重AD患者的管理和病程,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比传统的系统治疗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
尽管外用润肤剂仍然是目前治疗的基础方法,但近年来,AD的系统性治疗方法已经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传统系统性治疗转向单克隆抗体,最近又引入了小分子治疗。
然而,如果没有对这种炎症性皮肤病背后的致病机制的研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任何进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2. 特应性皮炎的分子特征和临床特征AD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儿童患病率高达20%,成人患病率高达10%[1]。
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以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宿主遗传学、环境因素和免疫异常的复杂相互作用为特征,是AD的基础。
2.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包括聚丝蛋白(FLG)[2]编码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
聚丝蛋白是一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其单体聚集并排列角蛋白束,在保证角质层的机械强度和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谢物有助于形成天然保湿因子。
10%到4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其疾病表型特征为早发、更严重、面部和手累及、手掌高线性、葡萄球菌感染易感性增加、哮喘和食物过敏[3]。
2.2. 2型炎症反应历史上,基于特应性贴片试验的实验模型显示了AD 的双相致病过程:在急性期,AD是一种辅助T 细胞(Th)2细胞介导的疾病,而转向Th1 细胞促进了慢性期[4]。
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特应性皮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家属常有哮喘、过敏性病的人易患此病。
它会使人的皮肤感到瘙痒、出现皮疹、皮肤干燥、脸色苍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标签:特应性皮炎;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1]。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特异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
在预防期,要注意饮食,避免吃过敏性食物,对于肌肤出现瘙痒的地方,要避免过多肥皂刺激及过度搔抓,不宜过度劳累使皮损加重,要经常清洗衣物,尽量少使用带有人造纤维和毛织品的衣物直接刺激皮肤。
在防治期,父母要鼓励孩子配合医生治疗,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成人要尽量避免做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工种。
听从医生的建议,采用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对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治疗特异性皮炎的基本依据1.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不同表现通特异性皮炎可发生在三个时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年与成人期。
在婴儿期,患者出现湿疹,其分布在患者的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能渗出[2]。
儿童期,其主要分布在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皮疹往往干燥而又肥厚[3]。
青年与成人期,多发生在肘窝、胭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背,往往干燥而又肥厚[4]。
这些对于治疗皮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特异性皮炎的评估标准特异性皮炎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前者仅表现为皮炎后者合并过其它过敏性疾病,而单纯型又可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内源型表现特征不明显,很容易漏诊,我们应加强重视[5]。
我们主要把皮肤是否瘙痒作为诊断特异性皮炎的主要标准[6]。
我们把肘窝、胭窝、踝前、颈部是否出现过湿疹,是否有过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是否有过全身皮肤干燥的经历作为次要标准[7]。
对于在临床上表现并不典型的部分患者,不要輕易排查特异性皮炎的诊断,要长期随访,仔细检查和问诊。
小儿常见皮疹的治疗进展和疗效评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对小儿常见皮疹的治疗和疗效评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明确了病因、制定了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指标,致力于提高儿童皮疹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小儿常见皮疹的治疗进展和疗效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儿常见皮疹的治疗进展1. 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长期以来对其治疗一直存在挑战。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实施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取得了显著进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用药物治疗:使用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的外用制剂,能有效减轻患儿皮肤炎症症状。
(2)口服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物和抗白细胞介素药物的长期口服可以缓解患儿瘙痒症状。
(3)光疗:紫外线B照射和窄谱UVB疗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皮炎治疗的光疗方法,能够减轻病情并提高治疗效果。
2. 荨麻疹荨麻疹是小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是瘙痒、红斑和水肿性丘疹。
对于荨麻疹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外用药物治疗:外用抗组胺药物能够缓解患儿的瘙痒症状和皮疹,快速缓解急性期荨麻疹。
(2)口服抗组胺药物:口服二代和三代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能够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3)过敏原避免:采取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措施,如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减少接触宠物等。
3.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幼儿。
目前,水痘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治疗:通过口服退热药物降低患儿的体温,并使用药物或伴有感染控制装置的疱疹贴片减少皮疹的感染风险。
(2)抗病毒治疗:水痘重症或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
4. 疹状荨麻疹疹状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发热、咽部充血等症状。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外用抗组胺药物:通过外用抗组胺药物降低患儿的瘙痒症状和皮疹。
(2)口服抗过敏药物: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能够缓解患儿的瘙痒症状,减轻病情。
特应性皮炎新药研究进展2023年5月10-13日,首届国际皮肤病研究学会年会(ISID 2023)在日本东京盛大召开。
ISID由欧洲皮肤病研究学会(ESDR)、日本皮肤病研究学会(JSID)和美国皮肤病研究学会(SID)三个学会于2013年联合发起成立,本次会议以皮肤病学和皮肤生物学的前沿数据和新兴研究领域为特色,内容包括临床研究、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影像学等多个方面的前沿进展。
特应性皮炎(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之一,本文将摘选此次大会发布的3个新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进一步介绍。
重点速览:➤ lebrikizumab单药治疗中重度AD,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 1期研究显示,Eblasakimab可改善中重度AD患者各部位的皮损症状➤新型BTLA激动剂ANB032,健康受试者研究显示耐受性良好lebrikizumab单药治疗中重度AD,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Lebrikizumab是一种靶向白细胞介素(IL)-13的新型单克隆抗体。
早在201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lebrikizumab治疗12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中重度AD患者的快速通道资格(FTD)。
一项meta分析评估了lebrikizumab单药治疗中重度AD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者纳入了比较lebrikizumab和安慰剂治疗12岁及以上中重度AD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通过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体表受累面积(BSA)和研究者整体评分(IGA)来评估疗效,并统计严重不良事件(SAEs)、非严重不良事件(NSAEs)发生率和死亡率来评估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3项RCTs,包括1149例患者,其中男性543例(47.25%),女性606例(52.75%)。
共包括三种治疗方案,其一,首次500mg,之后每2周250mg;其二,首次250mg,之后每4周125mg;其三,首次500mg,之后每4周250mg lebrikizumab。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中医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四弯风”、“胎疮”等范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中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今天让我们跟着文章一起看看吧!特应性皮炎的基本认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糜烂、渗出、结痂和皮肤干燥等症状。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同时存在。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软膏、非激素类药物(如TCI)、抗生素等,根据病情合理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湿、避免刺激、控制过敏原等措施。
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综合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面的治疗。
1.症状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包括:1.皮肤瘙痒:特应性皮炎的最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皮肤干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往往干燥,缺乏油脂,容易出现皮肤龟裂、脱屑等现象。
3.湿疹样皮疹:急性期以鲜红色斑、丘疹、糜烂、渗出为主,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皮损往往干燥、肥厚,或呈苔藓样变。
4、皮肤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因皮肤屏障受损往往易合并感染,常常出现患处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5.其他症状:特应性皮炎患者还可能因剧烈瘙痒导致失眠,出现头痛、疲劳等症状。
2.危害特应性皮炎的危害包括:1.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影响睡眠。
2. 容易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感染,常常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特应性皮炎,又称湿疹或畸形性皮肤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发痒、红肿、渗液等症状。
此病一般在儿童时期发病较多,但也有成人发病的情况。
针对特应性皮炎这一疾病,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和应用药物,本文将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首先需要使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等。
激素类药物能够迅速控制皮肤炎症,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组胺药物则主要是用于缓解瘙痒感,减轻患者的痛苦。
此外,还可以使用润肤剂来保持皮肤的湿润,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不适感。
二、光疗治疗光疗治疗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包括紫外线疗法和光动力疗法。
紫外线疗法主要通过照射患者皮肤,减轻皮肤炎症,提高皮肤的免疫力。
光动力疗法则是利用特殊的光敏剂,通过激活光敏剂来杀死皮肤炎症的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口服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特应性皮炎患者,还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免疫抑制剂则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减少皮肤炎症的发生。
四、中医治疗除了西医治疗方法外,中医治疗在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中也有一定效果。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通过中药内服、外用和针灸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达到治疗皮炎的目的。
五、预防措施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的工作。
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摩擦等刺激,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引发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涉及多方面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遵医嘱用药,注意预防措施,以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目的。
希望本文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