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减隔震设计-宣贯材料
- 格式:pdf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0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隔震设计在桥梁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植入隔震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
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隔震设备消耗地震能量,减少结构受力。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影响因素包括桥梁结构、地震威力以及建设预算。
常见方法有橡胶支座、减震层等。
隔震设计适用于高速公路桥、铁路桥等各类桥梁工程。
隔震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未来隔震设计将成为桥梁工程设计的趋势,为建设更安全、稳固的桥梁贡献力量。
隔震设计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桥梁工程设计、隔震设计、原理、目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范围、重要性、应用前景1. 引言1.1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桥梁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对桥梁造成的破坏,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隔震设计在桥梁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桥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隔震装置将桥梁结构与地基之间隔离,减少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传递,从而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
隔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地震对桥梁造成的影响,保护桥梁结构和使用者的安全。
隔震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烈度、桥梁结构类型、地质条件等。
隔震设计的常见方法包括隔震支座、隔震墩柱、隔震承台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桥梁结构和地震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应用。
隔震设计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各种桥梁类型,包括高速公路桥、铁路桥、城市桥梁等。
2. 正文2.1 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引入一定的隔震装置,将地震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减小或消除结构的振动响应,从而降低地震对结构的破坏程度。
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来解释:隔震设计利用隔震装置的柔度与结构的刚度差异,使地震作用下的结构产生位移差,进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
市政桥梁项目减隔震设计关键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09-13T06:17:10.94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5期作者:张成松元振[导读] 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地震之后可以对隔震装置进行替换,从而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
河南宁中路桥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摘要:市政桥梁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 , 其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 如何提升市政桥梁的抗震性能 , 有效地减少地震后的损失 ,就需要加强对市政桥梁工程中的隔震设计进行分析 . 本文首先概述了市政桥梁工程中的隔震设计 , 对市政桥梁工程隔震设计的作用及其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要点引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市政桥梁项目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方面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市政桥梁项目本身的规模比较大,具有结构繁杂,设计要求高等特征,尤其是对结构设计稳固性具有较高要求。
其中减隔震设计更是决定桥梁项目稳固性、耐久性、安全性以及使用性能发挥的一个关键,所以加强其科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桥梁设计过程中隔震设计的必要性在桥梁设计中进行隔震设计能充分提升桥梁的减震效果,使地震发生时能将地震破坏降到最低。
近年来,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对隔震设计展开了研究和实验,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中国在这方面还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设计方法就是汲取国外的研究经验。
而桥梁隔震设计的目的是桥梁的隔震设计可以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
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障桥梁结构达到预期抗震效果。
另外,在隔震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设计师也可克服桥梁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即减少了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与一般抗震设计相比,隔震设计的抗震效果显著提升较高,而在不大幅提高造价的前提之下,使桥梁的整体质量获得了充分保证。
在隔震设计之中使用隔震支座之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地震之后可以对隔震装置进行替换,从而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摘要:桥梁工程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有效连接区域交通的生命线,在发生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桥梁结构倒塌等现象,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而较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桥梁抗震设计不当造成,因此要不断改善桥梁抗震设计方案,明确抗震设计要点,推出新的减隔震技术,更好应对各类地震,从而有效保证桥梁的安全可靠性。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桥梁不同位置震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桥梁抗震设计要点,提出减隔震技术应用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要点;减隔震技术;应用桥梁为我国交通提供较多便利,有效改善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条件,但是逐渐凸显出安全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对桥梁安全带来较大影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人们不断加大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合理应用减隔震技术,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最大程度降低地震对桥梁安全的影响程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桥梁不同位置震害分析1.1上部结构震害桥梁上部结构主要包含桥面和承载结构、支座,在出现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当桥梁结构受到的地震动超过了设防地震动,就会对桥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桥梁上部结构自身出现震撼的现象较少,主要表面形式为局部屈曲破坏、连接位置破坏等,尤其是移位震害较为常见。
大多数桥梁上、下部结构属于柔性连接,在强震影响下,上部结构经常出现横向、纵向位移。
当位移较小的情况下,在地震灾害之后能够恢复到原位,但是位移大时,超过有效支撑宽度,容易出现落梁现象,并可能产生二次伤害[1]。
当落梁时碰撞到下部结构,对灾后救援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并增加桥梁修复工作难度。
碰撞震害十分常见,如相邻跨梁碰撞、桥梁间碰撞、梁体和桥台碰撞等,甚至出现倒塌现象。
另外,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下产生的力会借助支座传递到下部结构,当作用力较大的情况下,对支座产生一定损坏,形成支座震害,主要形式为脱落、位移、构造损坏、锚固螺栓损坏等。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0引言地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社会,如果桥梁在地震中受到损坏,会影响灾区重建以及抗震救援,所以在桥梁工程设计环节要高度重视抗震设计。
在桥梁抗震设计环节运用减隔震装置,不仅可以通过装置具有的柔性结构对结构周期加以延长,有效缓解地震力,同时还能通过减震装置耗能对因结构周期延长引发的位移加以控制。
目前桥梁结构当中应用的减隔震装置主要为减隔震支座,包含了弹塑性钢耗能体系、滑动摩擦体系、橡胶类隔震体系。
相比后两种,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能够通过变形耗能原理,获得更优良的减隔震效果。
为此,有必要对桥梁工程抗震设计中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
1工程概况本文选择某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作为工程案例,此桥梁工程双幅设计,主梁为变截面箱梁形式,塔高度为31m,桥梁下部为柱式桥台,同时桥梁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桥梁区域当中,反应谱特征周期保持在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则保持在0.2g。
将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设计应用于此桥梁工程中,主要是对整联沿桥中部进行固定支座的设置,同时结合桥梁平时产生的位移布置活动支座,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结合抗震设防烈度以及桥梁结构设计所提要求,此支座在设计当中屈服位移保持在33mm,同时一次刚度保持在97.8kN/mm,二次刚度保持在3.84kN/mm。
2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的结构与原理2.1支座结构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即为DNQZ支座,此支座立足功能层面分析,可划分成4种类型,分别是纵向活动支座、横向活动支座、双向活动支座、固定支座[1]。
在相应支座结构当中,以固定支座作为案例,可发现此支座当中主要包含3种基础组成部分,分别为锚固连接构件、减隔震组合装置、球型钢支座本体。
其中,锚固连接构件又包含锚固螺栓、套管、锚杆等部件,实际应用中,分别把支座锚固设置在墩台和主梁上。
减隔震组合装置又包含两大组成部分:(1)以导向板和非线性阻尼辐所组建的一种导向耗能组件,这其中所包含的非线性阻尼辐可以有效耗散地震能量;(2)由限位耗能螺栓与限位板共同构建的一种限位耗能组件,一旦发生地震,其中所包含的耗能螺栓有助于对地震能量加以耗散。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减振和隔离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桥梁的设计之中,并为其注入了更多的内涵。
减振降噪是指将可能引起地表震动的地震从桥梁中隔离出来。
为此,必须通过增加其固有频率,避免其在强震下产生较大的耗能,从而降低其抗震性能。
所以,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度,必须在桥梁结构的设计中采用减振技术。
关键词:桥梁结构;结构设计;减隔震技术1减隔震技术的原理以及适用要求1.1减隔震技术相关原理在国内,使用减隔震技术时,应遵守如下原则:①若发生小的地震,桥梁不会受到损害,或发生轻微的损害,在地震停止后,桥梁的性能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所有的结构都处于一种弹性的状态;②若发生中等规模的地震,则会对桥梁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但经过修补后,桥梁仍能正常工作,整体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③当发生较大的地震时,大桥有显著破坏,但整体不会倒塌,修补后仍能正常运行,大桥整体处于弹性塑性区。
1.2减隔震技术相关适用要求通过对减隔震技术原理的研究,不难发现,对于桥顶框架的振动时间比较短,而对于桥梁的基础结构来说,减隔震技术是可以选择的。
在对我国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了明确以后,在进行减隔震技术的设计时,其高度不能大于40 m,桥梁的结构和硬度,都要满足平衡的要求,若难以形成减隔震,则要在1 s以内,结合实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建立了相应的模型。
还需对其它种类的元素作进一步的研究,比如,由于风的作用而引起的应力,这个应力不能超过大桥所受的地心引力的十分之一。
2减隔震技术的优势与不足2.1减隔震技术的优势在相同的地震作用下,采用延性结构和减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区别。
基于延性的桥梁结构在震后必须做出合理的评估和加强,而采用减隔震技术的桥梁结构在震后仍能正常工作,且不损伤承力件。
减隔震技术的优点是:①在桥梁中使用减隔震技术,可以对桥梁进行有目的的调整,确保其合理的布置,最大限度地提高桥墩、桥头的地震效应,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减隔震技术是桥梁结构设计中一种重要的防护措施,通过设置特殊装置,将桥梁结构与地面隔离,从而减少地震能量对桥梁结构的直接作用,降低地震对桥梁的破坏。
本文对几种常用的减隔震装置以及其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包括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橡胶支座、粘滞阻尼器和铅芯橡胶支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结构设计;间隔震技术;应用分析1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重要性减隔震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是通过在桥梁结构中设置减隔震装置,如隔震支座、减震元件等,来延长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具体来说,通过在桥梁结构中设置减隔震装置,如隔震支座、减震元件等,来增加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与地震的振动周期错开,从而减少桥梁结构受到的地震力。
同时,减隔震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弱地震的振动强度,减少桥梁结构受到的冲击和振动,达到减轻地震损害的目的。
因此,减隔震技术应用于桥梁结构设计中,能够从多方面来促进桥梁结构稳固性和耐久性的提升。
2桥梁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减隔震技术应用分析2.1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是利用钟摆原理实现减隔震功能。
支座通过滑动界面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实现减震功能,通过球面摆动延长梁体运动周期实现隔振功能。
具体来说,在桥梁正常运行时,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与普通的支座功能完全一样。
当地震来临时,当桥梁所承受的水平力大于剪力螺栓剪断力时,剪力螺栓剪断,限位装置打开,支座通过圆弧面之间的相对滑动,将梁体和墩台隔离开,使大部分地震能量无法从墩台传递到梁体。
此外,支座的圆弧面设计可以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减少结构因地震作用而引起的放大效应,并通过支座圆弧面之间的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1]。
地震过后,支座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可以有效地限制隔震支座的位移,使其震后恢复原位。
该装置在桥梁结构设计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支座的承载能力、水平复位功能、摩擦系数、最大位移量等因素。
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减隔震技术应用分析摘要:在进行桥梁结构的设计工作中,通过适当的使用减隔震技术,能够确保在持续地震的灾害当中,桥梁整体结构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桥梁结构设计当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原则,并研究了该技术的主要设计措施。
关键词:桥梁结构设计;减隔震技术;应用;减隔震技术包含有减震合格证两种内容,在桥梁结构整体设计当中应用减隔震技术,在出现地震灾害之后,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地震对桥梁结构产生的破坏力度,避免地震能量集中在某区域当中,缓解桥梁结构承受的地震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减隔震技术,能够让桥梁整体结构更加安全可靠,保障桥梁建筑施工质量,让桥梁建筑把交通功能顺利发挥出来。
一、减隔震技术原理建筑结构当中使用的减隔震技术,是采用减震或者是隔震的措施起到抗震效果。
设计人员会在设计当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位置,阻断地震当中地震波的传播,并有效地隔离地震能量。
一般在实际的减隔震技术应用中,设计人员会选择使用阻尼形式来抵抗地震对于结构造成的影响。
工作人员在设计当中需要通过人为形式在合理的桥梁结构当中设置耗能构件和阻尼构件,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波能量。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桥梁结构顺利地输出地震能量,并缓解地震能量对于桥梁结构的影响,确保桥梁结构更加安全稳定。
减振技术和隔震技术相互作用能够共同抵抗地震灾害当中的地震波,保护桥梁整体结构不受破坏。
二、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应用原则为了能够确保在桥梁结构设计当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更加科学合理,确保桥梁建筑结构,符合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首先充分了解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原则。
1.坚持抗震原则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坚持遵守抗震原则,因为该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当中的应用,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减少在地震灾害当中,桥梁结构受到的不良影响[1]。
因此在设计当中要首先确保抗震设计性能符合标准,能够确保出现大震不动、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结果。
桥梁设计中的减隔震设计解析摘要:为了实现桥梁工程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实现其桥梁设计系统的健全,促进其隔震设计环节的优化。
本文笔者从桥梁设计中的隔震设计概述、桥梁减隔震装置介绍以及桥梁设计中的隔震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桥梁设计中的减隔震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桥梁设计减隔震设计前言:桥梁工程是城市现代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充分的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做好其隔震设计的工作,我国的隔震技术的设计水平还并不成熟,因此,我们应不断的改进并且完善我国桥梁设计工作中的隔震设计,真正的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抗震性能,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良性发展。
1.桥梁设计中的隔震设计概述1.1隔震设计的原理。
作为抗震设计的一种新的形式,隔震设计工作并不是要抵抗地震的作用,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减小地震的作用以起到保护桥梁各结构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都是通过提高桥梁的抗变形能力和整体强度来提高其抗震能力的,但是进行隔震设计就不是这样了,其最重要特别就是要加入一个柔性装置,从而减少桥梁结构与水平地面运动的关联性,当地震到来时,地面的加速度是要大于结构的反应加速度的,所以结构构件就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坏。
另外,桥梁设计中还采用了阻尼设计,消耗了地震带来的一部分能量,也就减少了传递到隔震结构和上部结构的作用力。
1.2隔震技术的特点。
进行隔震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设计了这些隔震的装置来最大限度的消耗地震的能量并且延长结构构件的使用周期,进行隔震设计时,应保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隔震系统的各个构件都具备足够的可塑性和弹性。
在桥梁设计的过程中应用隔震技术后,由于在桥梁结构的上部会采取一定的隔震措施,那么地震后桥梁下部结构出现的超出弹性范围的问题就可能被避免,而采用了隔震技术后,一些难以修复和检查的部位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非弹性变形;由于采用隔震设计的抗震性能更高,对桥梁的墩柱也就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了它们的延性需求。
简述桥梁设计中的减隔震设计正文:隔震装置在桥梁隔震设计中非常重要,通过安装桥梁隔震装置,使得桥梁的上部结构能够在发生地震时幸免产生或者减少相对位移,从而减轻桥梁后期的养护费用,使桥梁的使用功能得到一个稳定的保证。
另外,安装阻尼器的目的也是通过提高阻尼效果来以此减轻地震作用力对桥梁产生的危害。
一、隔震设计的作用及其特点1.桥梁隔震设计的作用桥梁隔震设计的好处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整桥梁水平方向上刚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扭力平衡的问题,有效降低地震力。
(2)加强对桥梁隔震系统的设计,使得其抗震性能优于没有采纳抗震装置的桥梁。
这样做既不影响工程造价,又对桥梁的质量有一个很好的保障,进而提高了桥梁的性价比。
(3)加强桥梁隔震设计可以保护桥梁的基础部位,提高桥梁结构的承载力和逐渐衰减地震后地震力对桥梁结构各支座间的受力。
(4)地震后,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很有可能会出现超出设计弹性范围的现象,而采纳隔震设计可以很好的幸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即使是说消除也不为过,从而有效幸免桥梁结构的变形。
2. 隔震技术的特点桥梁中安装隔震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延长桥梁的寿命周期,通过安装隔震装置,可以使得桥梁在面临地震时能够很好的消耗地震能量,降低因地震所引起的一系列结构破坏及桥梁主体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对桥梁隔震的设计中,一定要保障设计的合理性,巧妙的运用新技术实现桥梁抗震系统相关的构件能够拥有很好的弹性及可塑性。
关于该项技术在设计中的使用性,其不仅仅能够发挥出降低成本的功效,还能够显著的提升构件的使用寿命,其较之于一般的设计更加的具有效益。
对于桥梁墩柱的维护,此举能够起到减弱延性需要的意义。
另外,地震时很有可能会造成桥梁下部结构超出设计所同意的最大弹性变形范围,这一点在地震后都是难以修复或者很难发现的地方。
因此,加强对桥梁上部构造的抗震性能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消除桥梁上部构件因非弹性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隔震设计的设计原理及其基本原则桥梁设计的隔震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在桥梁设计阶段,使用隔震装置,以便桥梁面对地震时能够使得水平方向上获得较和气的力,减少纵向桥梁构件的压力。
桥梁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张骋1发布时间:2021-06-23T17:18:24.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作者:张骋1 夏特明2[导读] 摘要:桥梁受到地震作用后可能发生倒塌,为避免桥梁震害,防止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必须重视和做好桥梁的隔震设计。
1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2;2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摘要:桥梁受到地震作用后可能发生倒塌,为避免桥梁震害,防止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必须重视和做好桥梁的隔震设计。
隔震设计是很多桥梁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需在掌握桥梁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桥梁的使用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隔震措施。
关键词:桥梁设计;隔震设计;要点1桥梁隔震设计的重要性桥梁无论在结构复杂性上还是在整个生命线工程中,均为重要的工程结构类型。
基于此,桥梁抗震及其设计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抗震设计主要是从结构强度与延性两个方面考虑,确保桥梁整体抗震能力可以承受设计确定的地震荷载。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投入大量材料,增加工程造价,而且还很难达到预期抗震效果。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桥梁减隔震方面的研究,在隔震技术中引入了相关科研成果。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一旦发生强震,将会引起桥梁震害。
桥梁使用功能如果失效,将对整个交通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除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外,还会给之后的抗震救灾带来较大困难,对桥梁进行隔震设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途径。
2桥梁隔震原理对于桥梁的隔震设计工作,现阶段主要是安装隔震装置,为桥梁的水平方向提供柔性支承,增加该方向上的固有周期,并通过安装阻尼器增大系统自身阻尼效应,以此实现减少地震作用预期目标。
3桥梁隔震设计3.1桥梁隔震设计原则(1)对于特定桥梁而言,其是否适合隔震,需要以固定周期增长以后,整个系统是否可以增加地震过程中吸收的能力为依据进行判断。
与此同时,设置隔震装置以后,应确保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不会出现耦联振动效应。
桥梁设计中的减隔震设计作者:朱伟来源:《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年第07期【摘要】桥梁设计中的减震设计是利用减震层上部和橡胶支座组合成耗能器,来吸收地面震动带来的巨大能量,保障了桥梁建筑的安全。
文章主要对桥梁减隔震设计进行分析,描述其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桥梁;设计;减隔震;应用引言:桥梁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特点具有极强的社会公共性,其建设时投资比较大,同时后期运营管理也相对复杂。
而且桥梁作为危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应当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因为桥梁抗震性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后的损失。
一、减隔震设计特点在隔震设计里面,最为重要的环节是需要有合理的设计理念,能够相关地震系统组件,能够具备较好的弹性和可塑性。
在桥梁设计隔震技术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它往往是优于传统的抗震设计,抗震性能高,可有效保护桥墩,降低桥梁墩柱延性需求的功能和目的;其次就是桥梁上部结构也要采用振动隔离的办法,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以及消除地震后,对于桥梁下部的结构构件超出弹性的范围,以及反映出的其他损坏现象。
这其中包括在地震发生以后需要检查或修理的桥梁重要构件,目前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增加隔震设计能够非常好的杜绝,桥梁重要构件在地震发生时的严重非弹性变形。
二、桥梁的隔震设计(一)隔震装置的设计目前,在桥梁隔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是弹性反应谱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用在其他国家,但是因为差异所以规格不同,在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日本,有他们自己的规范,并且差异也不大,他们的差异主要是计算公式的不同,因为这些计算公式是指隔离设备等效计算刚度和阻尼的计算,相比之下,设计复杂或不规则的桥梁,方法就更是如此,还包括时程分析法、弹性反应谱法等已经在实际中使用,部分是因为计算是相对简单的建设,另一方面,因为它非常接近现有的标准计算方法,这是容易被接受。
(二)细部构造的设计桥梁的主要结构在桥梁隔震设计中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桥梁的其他结构和一些其他组件,包括限位设备、伸缩缝、防落梁等设备。
市政桥梁设计中的减隔震设计摘要:市政桥梁工程是道路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交通运输网中抢险救灾的重要节点,对其抗震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在市政桥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展开合理有效的减隔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对结构造成破坏、经济损失及可能产生的人员伤亡。
而市政桥梁工程减隔震设计应考量抗震分析、抗震验算及抗震构造细节设计等多种因素,因此就需要对其中的多个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
在对其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结合实践,以得到合适的抗震理论。
关键词: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措施1市政桥梁设计过程中减隔震设计的必要性在市政桥梁设计中进行减隔震设计能充分提高市政桥梁的减震效果,使地震发生时能将地震破坏降到最低。
近年来,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对减隔震设计展开了研究和实验,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中国在这方面还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设计方法主要还是汲取国外的研究经验。
而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市政桥梁隔震设计可以减轻地震所带来的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人员伤亡,以及减少经济损失。
在进行减隔震设计之后,桥梁结构的大部分耗能、变形集中于这些减隔震装置,而地震之后可以对隔震装置进行替换,使得这些减隔震装置在结构抗震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因此,与一般抗震设计相比,减隔震设计的抗震效果能显著提高,且在不大幅提高造价的前提下,又充分保证了市政桥梁工程整体的安全可靠性。
2市政桥梁工程减隔震技术的设计原理在现代市政桥梁工程中,减隔震设计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减隔震装置,并对桥梁结构进行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验算,从而对市政桥梁结构进行有效的隔震。
使地震发生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内部结构相互碰撞和损伤的问题。
而构建这一设计要求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科学计算和研究,调整市政桥梁结构周期,使其周期与地震周期避免发生共振的基础上达到其抗震能力的目的。
而另一方面,有关设计人员在展开市政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时,应遵从下列设计原则:首先,设计人员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地震周期和市政桥梁等级,科学合理的设置市政桥梁的隔震等级和隔震装置。
市政桥梁设计中减隔震设计要点摘要:桥梁结构本身存在特殊性,容易受到震动的影响。
在桥梁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加减隔震装置,减小地震对桥梁结构的损害,使其保持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本论文着重于研究市政桥梁设计中减隔震设计要点。
关键词:市政桥梁工程;设计;减隔震;要点一、桥梁减隔震装置的运行原理在桥梁上安装减隔震装置,使地震能量的传播减弱,地震能量的输入被大量消耗,从而结构阻尼增大。
减隔震系统对桥梁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结构的周期延长,结构阻尼增大,对地震力有效分散[1]。
当桥梁结构周期延长,减小了反应加速度,减小了惯性力。
地震作用下,桥梁受力减小。
随着结构阻尼增大,结构位移减小,桥梁结构的动力反应就会有所改善。
(图1加速度反应情况;图2位移反应情况)图1 加速度反应情况图2 位移反应情况对桥梁进行减隔震设计,目的如下。
其一,桥梁的抗震能力提高,能够有效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桥梁要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需要在桥梁结构中加入柔性装置,使其与水平地面运动之间减少联系,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就会减少反应加速度,避免造成损坏。
其二,延长结构构件的使用寿命,隔震构件有更高的弹性和可塑性。
其三,地震作用减少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桥梁的损耗减少,其使用寿命延长。
二、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的要点(一)严格按照技术原则进行设计其一,按照抗震原则进行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中应用减隔震技术是为了避免地震效用造成的破坏,所以,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原则合理使用减隔震技术,以实现小型地震不会对桥梁造成破坏,中型地震虽然会对桥梁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补修之后可以正常使用,在大型地震的作用下桥梁不会倒塌[2]。
其二,按照结构优化设计原则进行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
要提高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对桥梁结构予以优化,所以,要严格按照结构优化设计原则对减隔震技术合理应用,以获得良好的抗震设计效果。
比如,对桥梁结构整体延性增强,将塑性铰安装在桥梁结构上合适的位置,使桥梁有更高的稳定性,以在地震中提高安全性。
市政桥梁设计中减隔震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桥梁作为交通体系中较为关键的设施,其工程管理与维护具有成本高、公益性强、安全运维难度大等特点。
针对桥梁工程开展的减隔震技术,可有效增强桥梁抗震性能,显著提升桥梁工程安全性。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桥梁地震引起的灾害,指出了桥梁减隔震装置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桥梁减隔震设计的常用装置,尝试全面提升桥梁的抗震效果。
[关键词]:桥梁震害;抗震设计;减隔震设计引言减隔震技术涵盖了两种内涵,分别是减震和隔震。
在桥梁结构设计中应用减隔震技术,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可引发地面破坏的运动对桥梁结构产生的破坏影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结构周期,以避开地震能量相对集中的区域,减小桥梁结构地震力。
而为了进一步降低地震作用于桥梁结构当中的能量,需要在设计中合理应用减震支架等,进而有效减少桥梁结构受到的破坏。
综合分析,将减隔震技术应用在桥梁结构设计当中,能够使桥梁结构更加可靠和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桥梁建筑的功能作用。
1桥梁震害分析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人口形成了聚集状态,加快了区域内经济发展进程。
交通网络应用在城市命脉主体中,旨在全面提升城市抗震性能,加强桥梁抗震效果设计。
依据最近几十年实际发生的地震灾害事件,桥梁工程在地震灾害中极易遭受破坏,作为抗震防灾的关键环节。
桥梁工程在发生破坏时,将会阻断受灾区的交通线路,提升灾区救援困难,使地震引起的关联灾害持续深化,增加了救灾、灾后建设等工作的难度。
与此同时,桥梁在社会组织作为交通性基础设施,在建设时投入大量资金,极具公共性,灾后运维管理存在多重阻碍。
为此,加强桥梁抗震设计,尽可能地减少桥梁在地震中产生的损失问题,保障公共区域的基本安全。
结合往期地震中桥梁震害的具体情况,大致分为四种破坏类型:第一种桥梁工程震害为上部结构破坏,第二种为支座破坏,第三种为下部结构破坏,第四种基础结构破坏。
2桥梁减隔震装置的基本原理减隔震设计是从隔震技术逐渐发展来的,减隔震装置的设置减少了地震能量的传播,也大大消耗了地震能量的输入,而且增大了结构阻尼。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及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在评价桥梁稳定性的过程中抗震性能属于重要指标,为了保证桥梁结构在规定使用年限内可以满足安全性要求,需要将减隔震设计合理融入桥梁规划设计环节,在充分了解桥梁减隔震设计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合理借助多种减隔震设计手段,同时配置与桥梁结构相适宜的减隔震装置,使减隔震技术和装置形成合力,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减隔震1桥梁抗震设计要点探究1.1桥梁支座在桥梁的抗震作用之下,支座的设置方式对桥梁的抗震作用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
为了可以有效提升桥支座的抗震性能,需要对桥梁支座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并且对桥梁支座类型进行科学选取,对桥梁支座布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在实际进行桥梁抗震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指出,不能一成不变的选用同一种类型的支座,而是需要在考虑到地震效应分布的基础之上,对每一种桥梁支座所承受的水平与垂直压力进行计算,再以特定的数值为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例如,以结构抗剪力计算数值为依据,对支座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合理控制桥梁支座布置间距,并且对细部构造进行更为充分的考虑,以此来达到在充分满足抗震规范的条件之下,最大程度提升公路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1.2基础抗震桥梁抗震是指在地震发生时,为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比如,在城市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桥梁就是甲类桥梁,而在交通枢纽的桥梁则是乙类桥梁。
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可以参照甲类桥梁和乙类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
在进行桥基础结构的设计时,既要注重提高桥基础的刚度和强度,又要减少桥基础的上层建筑的受力,以防止在地震中引起的动力变形。
在地震灾害较多的地区,桥基础也要做深基础,使沉井、桥墩等通过基础结构中的土层,从而提高桥基础的稳定性。
在进行地震设防的同时,也要在桥梁施工中强化地基规划,并对施工地点进行科学的选取。
对于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土壤为软土,则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基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