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减隔震装置分类及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910.58 KB
- 文档页数:8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摘要:近年来,地震灾害的沉痛教训不断地警示着世人,使人们对桥梁的减隔震研究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桥梁减隔震理论及技术水平日渐提高。
本文简要叙述了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原理和减隔震装置类型,并展望了今后桥梁减隔震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减隔震技术支座类型展望一、引言桥梁工程在现代交通网络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但桥梁容易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使交通中断。
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是将桥梁结构与可能引起破坏的地面运动尽可能分离开来,降低桥梁结构的地震力。
理论研究表明,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现阶段主要是利用柔性支承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
因此,目前通常采用的减隔震技术是在桥梁结构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间设置减隔震装置,以减隔震装置的较大相对变形来减少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部分地震能量将由减隔震装置的大变形来吸收,降低地震力的作用,减少地震力的破坏程度。
二、减隔震技术1、减隔震技术原理结构地震反应规律结构对地震的反应有两个基本规律:地震动的频率成分很复杂,但地震能量一般集中在一个频率范围内;结构的阻尼越大,结构的地震反应越小。
减隔震技术工作原理为:(1)采用柔性支承延长结构周期,减小结构地震反应。
(2)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刚度。
2、减隔震技术设计原则采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时要分析其适用条件,正确选择、合理布置减隔震装置,并重视细部构件和构造的合理设计,以确保减隔震设计的效果。
3、减隔震技术的适用条件最适宜进行减、隔震设计的情况有以下三种:(1)桥梁上部结构为连续形式,下部结构刚度比较大,整个桥的基本周期比较短。
(2)桥梁下部结构刚度不均匀,引入减隔震装置可调节各桥墩刚度,避免刚度较大桥墩承担很大惯性力的情况。
(3)场地条件较好,预期地面运动具有较高的卓越频率,长周期范围所含能量较少等情况。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迅猛,人们对大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给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桥梁减隔震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该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减隔震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桥梁减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实现减震和隔震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桥梁支座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减震装置,通过运用弹性材料和阻尼器等元件,有效消除地震对桥梁的影响,降低地震对桥梁的动力响应,达到减震的效果。
同时,它还可以隔离桥墩与桥面板之间的运动,防止桥墩与桥面板之间的摩擦和挤压,降低桥梁的减震需求。
1. 弹性减震技术弹性减震技术是指在桥梁的支座和下部结构之间添加弹性元件,如弹簧或橡胶垫等,来减少桥梁变形和响应。
这种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同时成本相对较低。
其中,橡胶支座是一种常见的弹性减震技术,具有减震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
阻尼减震技术是在桥梁的支座和下部结构之间添加阻尼元件,如阻尼器等,通过消耗能量减小桥梁的振动。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种桥型和地震等级条件。
智能减震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控制算法和执行器等附加设备来实现对桥梁动态特性的自适应调节,以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对不同地震条件下桥梁运动的准确预测和把握,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运动状态下的桥梁振动。
目前,桥梁减隔震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多震区和强震区地区。
例如,在中国,沪杭高速是一条采用减隔震技术的高速公路,在地震等天灾发生时可以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此外,减隔震技术在铁路桥梁、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减少设备维护的频次,还能够有效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和安全系数。
桥梁建筑减震抗震产品1. 引言桥梁建筑是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然而,地震是造成桥梁倒塌、损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减震抗震技术对于桥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桥梁建筑减震抗震产品,包括减震器、阻尼器、隔震设备等。
2. 减震器2.1 液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是一种常见的桥梁减震抗震产品。
它使用液体的粘性和压缩性能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液压减震器具有结构简单、可调节性好等优点,在桥梁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2.2 弹簧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的减震设备。
它具有负荷能量逐级释放、结构简单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小跨径桥梁的减震设计。
3. 阻尼器3.1 液阻尼器液阻尼器是一种基于流体阻尼原理的减震抗震产品。
它通过流体在密闭管道中的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和液体的粘性耗散能量,来减少桥梁结构的振动。
液阻尼器在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广泛用于大跨度桥梁的减震设计。
3.2 摩擦阻尼器摩擦阻尼器是利用摩擦力来消耗地震能量的减震抗震产品。
它通常由摩擦力装置和摩擦面板组成,通过调节摩擦力的大小来实现对桥梁振动的控制。
摩擦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中小跨度桥梁的减震设计。
4. 隔震设备4.1 弹簧隔震器弹簧隔震器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隔离桥梁与地震的直接接触,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冲击力。
弹簧隔震器具有隔振效果好、结构简单等优点,主要用于中小跨度桥梁的减震设计。
4.2 橡胶隔震器橡胶隔震器是利用橡胶的弹性变形来隔离桥梁与地震的直接接触,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冲击力。
它具有隔振效果好、耐久性高等优点,在中小跨度桥梁的减震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 结论桥梁建筑减震抗震产品是保障桥梁安全运行的重要装备。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桥梁减震抗震产品,包括减震器、阻尼器、隔震设备等。
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来提升桥梁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出行的安全。
Qiao liang jie gou she ji zhongjian ge zhen ji shu de you xiao ying yong 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矗技术的有效应用■喻必容随着我国社会建设进程的深入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交通行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桥梁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也使得桥梁结构设计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减隔震技术作为桥梁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桥梁整体质量以及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简单分析了减隔震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现状,并简单阐述了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装置的类型及其应用。
减隔震技术主要是利用减震以及隔震装置消减进入桥梁结构的能量,从而确保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固性,随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不断发展,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一、减隔震技术原理及其运用现状1.减震技术原理桥梁减震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减震装置将已进入桥梁结构的能量进行排除和消耗,从而降低能量对桥梁结构的损害。
桥梁减震技术主要是在桥梁结构中的重要抗震部位设置阻尼以及耗能构件,改善桥梁主要抗震结构的动力性能,吸收强力震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并为桥梁结构提供缓冲,从而减少震动对桥梁结构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可以有效提升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2.隔震技术原理桥梁隔震技术属于一种隔震结构体系,主要是利用某种隔震装置而形成的特殊结构设计,其目的是利用特殊隔震结构将可能影响或破坏桥梁的运动与桥梁结构分隔。
隔震结构体系通常包括上部结构、隔震装置以及下部结构,并通过隔震装置降低桥梁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以及将地基处震动隔开,从而提升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例如,由法国著名公司主导设计及建造的Rion-Antirion大桥,其底部就是利用钢管桩进行固定并铺设砂砾层作为隔震装置(图1)。
图]Rion-Antirion大桥底部结构3.目前我国桥梁减隔震技术应用现状虽然桥梁减隔震技术在国际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我国对这一技术的运用时间较短,对于桥梁减隔震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而且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规范,这些都对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桥梁结构减震措施分析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巨大的荷载和振动力。
为了提高桥梁的耐震性能和保证行车的平稳性,采取减震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桥梁结构减震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弹簧隔振器弹簧隔振器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减震装置。
其原理是通过在桥墩与桥面接触点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如弹簧,来减少地震或车辆行驶时的振动传递。
弹簧隔振器可以有效地减小桥梁结构所受到的震动冲击,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2. 高阻尼减震器高阻尼减震器是另一种常用的桥梁结构减震装置。
该装置通常由液体阻尼器和支撑系统组成。
液体阻尼器可以通过液体粘滞阻尼的效应来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从而降低结构的动态响应。
与弹簧隔振器相比,高阻尼减震器的消能能力更强,适用于抗震性能要求更高的桥梁。
3. 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是一种常见的桥梁减震技术。
该支座的组成部分包括橡胶隔震垫、钢板和导向装置。
隔震支座的核心是橡胶隔震垫,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受力和振动。
隔震支座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小桥梁结构受到的地震影响,提高其抗震能力。
4. 主动控制减震技术主动控制减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桥梁减震技术。
该技术利用传感器感知结构的振动和控制器对结构进行实时控制,通过施加力或抗力来减小结构的振动。
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可以根据外界荷载和震动情况动态调整结构的减震效果,以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
总结:桥梁结构减震措施包括弹簧隔振器、高阻尼减震器、隔震支座和主动控制减震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小桥梁结构所受到的地震或车辆行驶振动,提高桥梁的耐震性能和行车的平稳性。
然而,不同的减震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桥梁结构和地理环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进,桥梁结构减震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为我们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桥梁提供技术支持。
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及装置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桥梁减、震技术研究究现状,并介绍了当前桥梁几种主要减隔震支座类型。
关键词减震;隔震;支座;阻尼我国是一个多发强震高发国家,其地理位置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
地震对公路尤其是桥梁造成的破坏,对抢险救灾交通要线影响甚大,桥梁的抗震设计日益受到工程师重视。
而桥梁的减震、隔震技术是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对地震效应的逐步认识,桥梁的抗震设计走过了“以抗为主”向“抗放结合”的道路。
桥梁减隔震装置逐渐有了标准,逐渐走向产品化。
1 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发展1.1 单纯以强度设计为主的一阶段设计我国桥梁的抗震设计,传统的方法是以强度设计为主,通俗讲,地震力有多大,桥梁的部件就有多强,不发生被破坏。
相对于桥梁的支座设计,采用“静力设计”的方法,用地震峰值加速度乘结构的自重来确定地震区桥梁支座所要承受的水平力,桥梁支座本体及锚螺栓的抗剪强度也依照静力法设计。
按这种方法设计时,当地震的动峰值较大时,支座所承受的地震水平力很大,有时可以达到支座竖向力的30%~40%,此时仅依赖于增加支座的结构尺寸来抵抗地震力,无论对支座本身还是对桥墩的受力,都是不利的。
1.2 两水平设防和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修订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桥梁构件采用两阶段设计和两水平设防的方法。
即第一阶段的抗震计算与设计时,采用传统的弹性力学方法,第二阶段的抗震设计,允许桥梁墩柱、结点等构件通过变形、位移,来耗散地震的能量,使力的能量转换为位移。
通过对我国邢台、唐山、汶川的地震震灾分析与研究,逐步认识到了地震具有发生频率不同的特点,即多种地震频率的危害特点。
采用分类设防和分阶段设计思想,使桥梁的抗震设计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小、中地震的发生,其频率相对高些,地震作用造成的结构构件的损伤而不影响其使用功能,结构仍处于弹性状态下,按极限法其强度极值作为其设计的原则。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减隔震技术是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增加减震装置,降低地震产生的动力响应,减小地震对桥梁的破坏力。
减隔震技术主要包括减震支座、减震墩、减震梁等。
减震支座是桥梁减隔震技术的核心装置之一,其作用是使桥梁与地面之间产生一种“解耦”效果,达到阻止地震波传递到桥梁上的目的。
减震支座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起到减震效果,同时在水平方向上也可以提高桥梁的位移能力,减小地震引起的滑移位移。
减震墩是一种可以减少桥墩的地震响应的装置,它通常由一层或多层的弹性隔震层组成,可以有效地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减震墩可以降低地震对桥墩产生的弯曲和剪切力,提高桥梁的耐震能力。
减震梁是一种可以增加桥梁的抗震性能的装置,它利用弹性材料和减隔震装置来降低地震荷载对桥梁的影响。
减震梁可以通过改变桥梁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地震抗力和安全性能。
它可以减小地震对桥梁产生的位移和变形,降低地震的破坏性,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桥梁减隔震技术还可以减少桥梁的维修和加固成本,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桥梁减隔震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减隔震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减隔震技术需要考虑到桥梁结构和地震特性的匹配性,选择合适的减震装置和参数。
减隔震技术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桥梁减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桥梁抗震能力的方法。
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增加减震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对桥梁的破坏力,保障桥梁的安全性能。
在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还需要充分考虑其成本、适用性和维护等因素,以实现桥梁抗震的长期稳定运行。
桥梁抗震——新型减隔震装置班级: XXXXXXX姓名: XXXXXX学号: XXXXXX一、高阻尼橡胶支座(HDRB )1.HDRB 的基本特征HDRB 能同时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和耗散能量。
它由橡胶层和钢板经硫化处理后结合组成, 并在某些方面与标准的弹性支座类似。
竖向荷载下,支座产生有限变形,水平荷载下, 支座产生较大变形。
能够被称为HDRB 的产品,至少应满足10%的等效粘性阻尼,这是HDRB 与标准弹性支座的不同之处。
多数情况下。
橡胶化合物在各类基础隔震系统中的应用表现出色:遇较小变形时刚度较高,而遇较大变形时刚度减低;阻尼越大,隔震特性越强。
这些优点使得结构在遭遇较小外力(如风或制动力)时表现出刚性, 保证了线路的正常运营;在遭遇较大外力(如地震力)时表现出柔性,达到了减震的目的。
2.HDRB 使用案例连接希腊雅典和科林斯的通道是两座平行的横跨运河的高速公路桥梁——科林斯运河大桥,且桥梁都安装了基础隔震系统。
每座桥由跨度为(32+110+32)m 的连续预应力箱梁和两个(7+9) m 的平衡物构成。
梁体为变高度3.5~6m 的单箱箱梁。
其中一座桥宽16.5m ,另一座宽14.5m 。
每座桥由两中心主墩和两桥台支撑。
按设计,桥梁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为400 m), 这对结构抗震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桥梁和支座系统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
每个主墩上安装有一个盆式支座,每个桥台上安装有6个高阻尼橡胶支座。
桥台支座分为两组,每组3个。
桥梁两边各放一组,尽可能抵消地震产生的扭转影响。
按照设计要求, 盆式支座的动态摩擦系数应在0.04~0.10的范围内取值(并需考虑老化的影响)。
取值下限是为了限制因地震横向力造成的桥梁弯矩。
同时限制水平位移和通过摩擦耗散能量:取值上限是为限制主墩上所承受水平力的最大值(这受制于岩层因素)。
二、滞后型阻尼器1.滞后型阻尼器基本知识滞后型阻尼器采用金属材料耗散地震能量。
滞后型阻尼器首次开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西兰。
衡水宝力集团公司431. 铅芯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减隔震原理是利用地震时铅芯发生塑性变形或橡胶发生弹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
2. 优点:减隔震效果明显,2000KN 以下价格比其他类型的支座便宜。
3.缺点:水平刚度小,易在平时因刹车力就发生水平位移,多用于房屋减隔震。
因使用橡胶材料且橡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寿命会 因为地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使用期内橡胶性能的变化也不易把 握。
八、产品展衡水宝力集团公司E型钢盆式橡胶阻尼支座33]1.E型钢减隔震支座的原理是利用附加于支座上下板之外的E型钢在地震来临时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
2.优点:减隔震效果好,因盆式支座的橡胶密封于钢盆内,使用寿命可与桥梁相当。
3.缺点:结构大,不但价格高,且相邻两个支座的E型钢相互干涉,给设计使用带来一定困难。
减隔震位移不能做到很大。
1_Ji1.阻尼器减震的原理是在油缸的活塞上开一个小孔或加大活塞和缸筒之间的间隙,实现活塞左右的液体可在缸筒内受限制地流动而产生阻尼减震效果。
2.优点:减震原理明确有效。
衡水宝力集团公司3.缺点:价格昂贵。
梁体每天因温度的变化而伸缩,活塞杆也随梁体伸缩,极易因密封磨损失效漏油而使整个减震系统失效。
只能产生单向的减震效果。
JZQ2型摩擦摆锤式球型减隔震支座261.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原理是将普通球型支座的底部做成一凸球面并置于一凹球面底座内,地震力大于设定值时剪断图示挡圈上的销钉即产生钟摆效果,靠来回摆动时摩擦生热耗能。
2.优点:周期明确,减隔震效果明确。
设计地震时的摆动位移可计算,隔震率可计算。
不使用易老化材料,与桥梁等寿命。
价格适中。
3.缺点:2000KN 以下吨位比产品铅芯支座价格要高。
不适宜在高墩衡水宝力集团公司上应用。
减振装置的分类减振装置是一种用来减少机器或结构受到外部振动影响的装置。
根据其原理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减振装置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下面将对减振装置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1.弹簧减振器:弹簧减振器是一种常见的减振装置,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吸收振动能量。
弹簧减振器通常由弹簧、阻尼器和连接件组成,可以有效减少结构受到的震动影响。
弹簧减振器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车辆和建筑结构等领域。
2.减振橡胶支座:减振橡胶支座是一种通过橡胶材料的弹性变形来减少振动传递的装置。
减振橡胶支座可以有效隔离结构与地面之间的振动传递,减少结构受到的振动干扰。
减振橡胶支座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机械设备和轨道交通系统等领域。
3.液压减振器:液压减振器是一种利用液体的流动性和阻尼效应来减少振动传递的装置。
液压减振器通常由液压缓冲器和管路系统组成,可以实现高效的减振效果。
液压减振器适用于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和桥梁等领域。
4.阻尼器减振器:阻尼器减振器是一种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来减少振动能量的装置。
阻尼器减振器通常由阻尼器、质量块和支承系统组成,可以有效减少结构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阻尼器减振器适用于高速列车、高层建筑和天线等领域。
5.压电减振器:压电减振器是一种通过压电效应来实现振动控制的装置。
压电减振器可以根据外部振动信号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反馈控制实现减振效果。
压电减振器适用于精密仪器、航空航天领域和音响设备等领域。
6.主动减振器:主动减振器是一种利用主动控制技术来实现振动控制的装置。
主动减振器可以根据振动信号实时调节系统参数,实现准确的振动抑制效果。
主动减振器适用于高精度设备、车辆悬挂系统和舰船舵机等领域。
7. pass减振器:pass减振器是一种利用频率选择性机制来消除特定频率振动的装置。
pass减振器可以根据振动频率进行精确调节,实现对特定频率振动的有效抑制。
pass减振器适用于精密仪器、光学系统和核磁共振设备等领域。
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及装置桥梁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频繁使用,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桥梁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甚至导致桥梁的倒塌。
目前,我国在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及装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可分为被动隔震与主动隔震两种类型。
其中被动隔震是利用可控隔震设备,通过隔震节的缓冲作用将桥梁与地面之间的震动转化为弹性位移,从而降低桥梁结构破坏的风险。
而主动隔震技术主要有反馈控制隔震和人工神经网络隔震两种,这些技术实现了对桥梁震动的实时控制,有效降低了因震动引起的结构破坏风险。
目前,我国在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及装置方面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
例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国家经济体系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立即启动了着眼于重点工程的加固工程。
其中,险乐公路在次年已采用了地震减震技术,随后陆续投入使用,在局部地区谷地、山区也都同样使用了此项技术措施。
此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十余座大型桥梁同样采用了减震隔震技术。
除了技术应用,减震隔震装置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减震隔震装置的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金属减震器,利用金属材料的高强度和内部能量吸收特性使之在地震等环境中削弱震动的能量。
第二种是高阻尼减震器,利用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现场震动的预测与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第三种是基于智能材料设计的轻质减震隔震器,其利用新型材料的力学特性,通过离子多晶弹性体、聚合物纤维等较轻的材料实现了隔震缓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在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及装置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特别是在大型跨度桥梁、高支座桥梁等特殊情况下,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会面临更多的难题。
此外,减震隔震器本身包括量测冲数、标定系数等,也需要严格把关。
综上所述,桥梁减震隔震技术及装置是目前桥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改进,相信这项技术及其装置会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桥梁建设中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是连接城市间交通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承载着大量车辆和行人的重要设施。
而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桥梁工程领域,减隔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有效降低桥梁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受到的影响,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保障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就桥梁减隔震技术进行一些浅谈。
一、桥梁减隔震技术的意义桥梁减隔震技术是指通过采用一定的隔震装置,将桥梁结构与地面之间进行分离,从而减小地震力对桥梁的影响。
在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震动,而桥梁作为承载结构,往往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而减隔震技术的出现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采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桥梁结构受到的地震冲击,保护桥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地震对桥梁的灾害损失。
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分为主动减隔震和被动减隔震两种类型。
主动减隔震是通过激励隔震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组件,主动地对桥梁结构进行动态控制,减小地震时的影响力;而被动减隔震则是通过隔震装置的设计,实现桥梁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隔离。
被动减隔震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而主动减隔震技术则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精确的优势。
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减隔震技术。
随着桥梁减隔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在未来的发展中,桥梁减隔震技术很有可能成为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手段,为桥梁的安全稳定提供更多的保障。
随着材料科学、结构动力学和控制技术等学科的不断进步,桥梁减隔震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和系统控制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从而为桥梁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地震频发、强度大,桥梁抗震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桥梁减隔震技术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桥梁的抗震能力。
桥梁减隔震技术通过在桥梁与桥台之间增设隔震装置,将震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对地震的响应和减震。
常见的隔震装置有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钢球隔震装置等。
橡胶隔震支座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隔震装置。
其构造简单,由多个橡胶等材料层层叠加而成。
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橡胶的可塑性,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动能量,起到缓冲的作用。
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能够提供较好的隔震效果,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
阻尼器也是一种常见的隔震装置。
阻尼器利用摩擦或液体阻尼原理,通过消耗地震能量来减震。
常见的阻尼器有油压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
油压阻尼器通过油液的流动和压缩来消除地震能量,起到减震的作用。
摩擦阻尼器则利用摩擦力来减震,通过调整压力和摩擦系数来实现对地震动力的消耗和转换。
钢球隔震装置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减震技术。
钢球隔震装置由大量钢球和组成的桥梁隔震平台组成,在地震发生时,钢球隔震装置能够通过钢球的滚动和碰撞来吸引地震动能,实现对地震的减震。
钢球隔震装置具有分散能量和自动复位的特点,能够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桥梁减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增加桥梁抗震能力的方法。
它能够通过增设各种隔震装置,将地震动能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桥梁减隔震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桥梁的减隔震技术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应用。
对于地震频发地区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桥梁减隔震技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减隔震技术是指在桥梁结构中引入一定的隔震装置,以减少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通过减隔震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保障桥梁结构及其使用安全。
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
二、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分类桥梁减隔震技术根据减隔震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 passivation 处置和 active 处置两种。
1. passive 处置passive 减震技术是指在桥梁结构中引入一定的隔震设备,使其在地震发生时起到减隔震的作用。
一般来说,passive 减震技术包括摩擦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液体减震器等。
这些减震装置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吸收并缓解地震力,保护桥梁结构的完整性。
active 减震技术是指在桥梁结构中加入一定的控制装置,使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主动对桥梁结构进行控制,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这一类减震技术一般包括液压缸、电动机、传感器等组件,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桥梁结构的变形和振动,达到减震的效果。
桥梁减隔震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2. 降低对桥梁结构的损害3. 提高桥梁的运输效率桥梁减隔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桥梁的运输效率。
通过减小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保障桥梁的正常使用,提高其运输效率。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和优势得到了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桥梁减隔震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和运输效率,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桥梁安全性的不断提高,桥梁减隔震技术也正朝着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1. 多元化的技术手段未来的桥梁减隔震技术将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 passivation 处置和 active 处置,还会结合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和运输效率。
桥梁减隔震装置
一、桥梁减隔震装置产品分类
桥梁减隔震装置按大类可分为抗震支座、减隔震支座、阻尼器及减隔震伸缩装置。
此外,桥梁设计中,将竖向力与水平力分离形成分离式支座,支座本体仅承受竖向力和转角,运营及地震水平力由水平力装置(水平力支座或阻尼器)承受,常见有的“普通钢支座+橡胶隔震支座”、“普通支座+阻尼器”、“普通支座+水平力支座”等。
因其为两两组合,本文中不单独列出,各减隔震产品分类如图:
1.1抗震支座
抗震支座又分为抗震盆支及抗震球支两大类,剪切型抗震支座因剪断力一般设计较大,也归抗震支座一类,如图所示:
(图中红星标志的为近年来新型产品,下同)
1.2减隔震支座
减隔震支座分为橡胶隔震支座、摩擦摆支座、软钢阻尼支座、速度锁定支座、粘滞阻尼支座等,近期对减少振动方面的支座各厂均有所开发,将减振降噪型支座列入其中,如图所示:
钢丝网支座是最近由同济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型减隔震支座。
十字型摩擦摆是由中规院等联合开发的一种新型摩擦摆支座,分离式摩擦摆支座是为了防止支座在正常运营过程中梁体抬高而新开发出来的一种摩擦摆,以洛阳双瑞、新筑股份、成都济通为代表。
1.3阻尼器
阻尼器分为软钢阻尼器和油阻尼器两大类,桥梁上一般以三角板软钢阻尼器和卡榫软钢阻尼器应用较多,油阻尼器则一般为速度锁定器和粘滞阻尼器。
如下图:
SMA合金阻尼器及其与支座相结合应用目前在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均有研究,但因SMA材料价格太高、而支座吨位较大,目前很难有相应的SMA丝开发出来,目前尚处于微小模型模拟试验研究阶段。
1.4减隔震伸缩装置
以往,桥梁减隔震设计一般集中在支承等方面,而对于桥面部分关注较少,近年来,随着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伸缩装置也开发出了少量减隔震伸缩装置,主要有剪切型和拉索型两大类,如减振降噪支座一般,伸缩装置也在该方面大力发展,将其列入其中,如图:
二、各类装置特点
2.1 抗震支座
抗震支座,顾名思义,即硬抗。
在减隔震设计早期阶段,为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在抗震支座基础上开发出了剪切型的抗震支座,即给定一定的地震力,使支座在此之前硬抗,而超过该值后侧变成活动支座,该类支座可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但存在落梁的隐患。
为改变此情况,同济大学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拉索支座,使支座位移达到一定值时,支座再次硬抗,从而解决了落梁的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
2.2橡胶支座
橡胶隔震支座主要有水平力分散支座、高阻尼/超高阻尼支座、铅芯支座等。
近两年,同济大学开发了一种新型橡胶支座——钢丝网支座,改变了传统橡胶支座的受力模型,兼具有普通支座和高阻尼支座的特性。
2.3摩擦摆支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摩擦摆支座百花齐放,先后出现在各种单摆支座,以及双摆、三摆支座等,单摆支座基于基本原理,又发展有双凹面、双曲面、柱面摆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位移支座的发展,普通单摆支座抬高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在此情况下,以洛阳双瑞、济通科技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家先后开发出了多种分离式摩擦摆结构,使支座在正常运行时梁体不产生抬高。
各种摩擦摆结构特点如下:
2.4阻尼器
速度锁定器和粘滞阻尼器最先在桥梁上应用,由于其存在密封老化、漏油等不利因素,近年来,软钢阻尼器也在桥梁上得到了大量开发和应用,如宁波春晓大桥采用了三角钢阻尼器、上海大治河大桥采用了E钢阻尼器,昆明机场318国道跨沪昆铁路桥采用了减震卡榫等。
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磁流变、电流变阻尼器的研究方兴未艾,因受成本、材料等因素影响,目前在桥梁上应用不多,大多应用在汽车等小吨位装置上。
各阻尼器特点如下:
2.5 减隔震伸缩装置
剪切型伸缩装置最早由德国毛勒、瑞士巴格巴等国际知名伸缩装置厂家研发,近年来,随着拉索支座的开发和发展,将拉索支座的理念延伸到伸缩装置,相继开发出了拉索型钢伸缩装置、拉索梳齿伸缩装置。
如下:
表中拉索梳齿伸缩装置在济通科技整体锚固伸缩装置基础上开发而成,具有减振降噪、抗震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