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1. 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 油田水:从广义上讲,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3.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存在于沉积岩中的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种的不溶有机质。

4.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除了或正在生成和排除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5. 次生孔隙: 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常见的次生孔隙如碎屑岩中的溶蚀孔、收缩孔和晶间孔,碳酸盐岩中的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溶模孔、溶洞以及构造运动产生的各类裂缝。

6. 储集岩指有孔隙和渗透性具备流体储存和流通空间条件的岩石或岩层

7. 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8.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9. 地层圈闭和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就是地层油气藏。

10.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

11.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

饱和烃:又指烷烃,是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外,其他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饱和。

12. 芳香烃:指含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特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

1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衡量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14.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5.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6.渗透率:指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换言之,渗透率是指岩石对流体的传导性能。

17.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

热河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18.相对渗透率:指岩石中多相流体渗流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

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值。

19.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又称相渗透率,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

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

20.原生孔隙:指在沉积时期形成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孔隙和基质内

部由杂基支撑的孔隙,其次为沉积期已经存在的岩屑粒内孔隙。

21. 盖层:就是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盖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

逸散的保护层。

22.盖层封闭机理物性封闭超压封闭烃浓度封闭

23.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孔隙)(裂缝)(断层)(不整和

面)

24.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为(渗滤)和(扩散)

25.油田水的来源主要有(沉积水),(渗入水)和(深成水)

26.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

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27.天然气在地质条件下的产状有(气顶气),(气藏气),(溶解

气),(凝析气)。

28.沉积盆地: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

沉积物的厚度比周围地区的沉积物厚,这样的区域称为沉积盆地

29.促进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因素主要有(细菌)、(温度)、(时

间)和(催化剂)

30.油气生成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逐步过度的阶段,即生物化学生气

阶段、热催化生油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31.对于碎屑岩储集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率)越高渗透率随

着(有效孔隙度)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32.常见盖层岩石类型有三类,即泥质岩类盖层、膏盐类盖层和致密灰

岩类盖层。

33. 圈闭:适于油气聚集成藏的场所。圈必的三要素:1.必须具备适于油气

储集的储集层2.必须具备遮盖着储集层,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盖层。3.

必须具备从各方面阻止油气继续运移,促使油气聚集的遮挡条件。

34.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刺穿油气藏

35.盖层的封闭机制主要有毛细管压力封闭和异常高压封闭二种

36. (渗滤)和(扩散)是油气运移的两种基本方式。(渗滤)遵循流体力学定

律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扩散)服从(费克定律)。

37. 储集岩(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

滤的岩石(层)。

38. 圈闭: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

层,遮挡物)

39. 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40. 背斜圈闭 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储集层和盖层形成向周围倾

伏的背斜构造

41. 地层圈闭 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

成的圈闭

42. 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

43. 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之后的一切运移。

4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油气饱和度不得小于临界油气饱

和度,二是运移动力必须大于阻力。

45. 圈闭可分为四大类,即构造圈闭、地层圈闭 、水动力圈闭、复合圈

闭 。

46. 油气初次运移的驱使因素为压实作用、热力作用、成烃增压、粘土矿

物脱水、扩散作用。

47. 对干酪根的分类,我国比较通用的方案是分三类,即腐泥性、混合

型、 腐殖型。

48. 构造油气藏大类可再分为背斜油气藏、断层、刺穿、裂缝型背斜、多

因素构造油气藏等亚类。

49. 油气初次运移的可能相态包括分子溶液、胶体、连续油相、扩散

50. 连续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下伏式 、上覆、互层、侧变、封闭式等

51.“压实水流”、“微裂缝幕式或间歇式排烃”和“扩散作用”是油气

初次运移的三种主要模式。

52.油气藏和圈闭都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概念。油气藏的静态构成要素包括

(圈闭)和(其中的油气流体)两部分。而圈闭的构成要素则包括

(储集层)和(封闭条件)。

53.静水条件下油藏位置仍然是(天然气)的圈闭。

54.(干酪根)是有机碳存在的最重要的形式,占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总

量的80%~90%甚至更高,其余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叫做(沥青)。

55. 盖层的封闭机制主要有毛细管压力封闭和 异常高压封闭二种;

56. 评价烃源岩,主要从有机质的 数量、类型、成熟度 等三个方面进

行。

57. (渗滤)和(扩散)是油气运移的两种基本方式。(渗滤)遵循流体力学定

律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扩散)服从(费克定律)。

58. 根据流体势的定义,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合为流体势;它

包括重力引起的(位能),流体的(强性能(压能))和(油能)。

59. 从微观机理上讲,油气在圈闭的聚集机理包括:(渗滤作用)、(排潜

作用)及(渗滤作用与排替作用共同作用)。

60.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分为五级:包括(探明)、(控制)、(预测)、(潜

在)、(推测)储量。

含油气系统是由(有效烃源岩)、(储层)、(盖层)和上覆岩层等基本地质要素组成。

1、石油一定是黑色的。(×)

2、石油的相对密度一定小于1.(×)

3、原油中的溶解气越少,粘度越高。(√)

4、孔隙度越大的储集层,其渗透率一定也高。(×)

5、理论上讲,碎屑岩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无关。(√)

6、岩石颗粒圆度好,其孔隙度一般较高。(√)

7、一般来说白云岩的脆性大于灰岩,因此白云岩中的裂缝比灰岩发

育。(√)

8、断层对油气有双层作用,阻挡油气运移和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

9、物质平衡法是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10、探明储量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类别。(√)

11、油基钻井液取心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含有饱和度。(√)

12、稠油储量属于特殊储量。(√)

13、重力能量在绝大多数油藏中没有意义。(√)

14、我国气油储量规范的油气流储量标准比实际低。(√)

61. 简述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生油条件。(1)古地理环境与地质条件。要

形成大量油气,一是要让大量生物长时期繁盛的古地理环境。二是要有使这些动植物尸体得到有效埋藏保存的地质条件。(2)物理化学条件。包括细菌作用、温度、压力、催化剂等理化条件。

62. 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1石油类型,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

烷型为主,陆相石油以石蜡型为主2含蜡量,陆相石油高3含硫量,海相石油含硫高4微量元素钒镍比值海相石油Vi/Ni>1 陆相石油<1

63. 简述定性和定量评价烃源岩的几项参数①有机质丰度。②有机质类

型。③有机质成熟度

64. 试述碳酸盐岩储集层或碎屑岩储集层的特点1储层岩石类型:

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2储集空间类型:a、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为辅。b、溶洞:由于碳酸岩盐易溶解,故易形成溶蚀孔洞,同时由于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易形成较多的次生孔隙。c、裂

缝:由于碳酸岩盐质脆,故构造因素易使碳酸岩盐形成裂缝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和储集空间。故主要有:晶间孔隙、粒间孔隙、粒内孔隙、溶孔、溶洞、裂缝等。3影响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因类型a、沉积作用沉积作用使沉积物孔隙减少、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使孔隙水大量排出,孔隙明显减少。b、成岩后生作用胶结作用可导致孔隙度减少,重结晶作用与白云石化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孔隙度,改善储集性能,此外,溶蚀作用能在碳酸岩盐中形成溶孔、溶洞,可改善其性

能。c、构造因素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易使质脆的碳酸岩盐储层产生裂缝,从而其孔渗性都有明显的改善。

65. 简述与同生断层有关的圈闭的特点与同生断层有关的圈闭由于

其距油源区近②又是与沉积作用同期形成①同生断层又可作为其油气运移的通道①移常可形成富集高产的油气藏

66.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石油勘探结果表明,世界上许多油气田与三角

洲有关。前三角洲亚相粘土岩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富,是具有良好生油条件的相带。三角洲前缘亚相有河口沙坝、远沙坝和席状砂体,砂质纯净,分选好,储油物性良好,与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距油源近,是储集条件有利相带。在海进过程中超覆在三角洲砂体之上的粘土岩和三角洲向海推进时形成的水上平原沼泽沉积,可作良好的盖层。三角洲相中有多种圈闭类型,如在三角洲前缘斜坡上,有同生沉积断层下盘伴生的滚动背斜;岩性、地层圈闭等等。

67. 3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

生、储、盖组合(3)有效的圈闭(4)必要的保存条件

6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分布特征?

答:主要分为大陆水(硫酸钠型和重碳酸钠型),海水(氯化镁型),深层水(氯化钙型),裸露的地质构造中的地下水可能属于硫酸钠型,与地表大气降水隔绝的封闭水多属于氯化钙型,两者之间的过渡带有氯化镁型,在油田剖面的上部层段一重硫酸钠型为主,随着深度增加过度为氯化镁型,最后成为氯化钙型。

69. 油田水的来源有哪些?

答:一般分为以下四种: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

(1)沉积水指沉积物过程中保存在其中的水,这种水的盐度和化学组成与堆积沉积物的古海水的盐度和沉积物有密切关系。,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油田水矿化度不同。

(2)渗入水是指大气降雨时渗入到地下孔隙和渗透性岩层中的水。由于渗入水的矿化度低,对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有淡化作用。

(3)转化水指在沉积成岩作用和烃类生成过程粘土转化拖出的层间水和有机质向烃类转化分解出来的水。这种转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

力。

(4)深成水又称内生水,指岩浆游离出来的初生水和变质作用过程的变质水。

3.石油的元素组成及其族组成?

答: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为碳和氢,其次是硫,氮,氧,不同产地的石油的元素组成存在差异,族分组成主要分成油质,胶质和沥青质,能够溶解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部分称为油质,用苯和酒精-苯从硅胶上溶解下的部分称为胶质,又可分为苯胶质和酒精苯胶质,能溶于氯仿,但不溶于石油醚,苯和酒精-苯的部分,称为沥青质。

4.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答:Ⅰ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H\C原子比介于1.25-1.75,O\C原子比介于0.026-0.12,此种干酪根在结构上以含脂肪族直链为主,生油气潜能大,Ⅱ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较高,但稍低于Ⅰ型干酪根,H\C原子比介于0.65-1.25,O\C原子比介于0.04-0.13,在结构上属高度饱和的多环碳骨架,生油气潜能中等,Ⅲ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H\C原子比介于0.46-0.93,O\C原子比介于0.05-0.30,在结构生以含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为主。

7.盖层的分类?

答:㈠按盖层岩性分类:膏盐类盖层,主要包括石膏,硬石膏和盐岩三种,是质量最好的盖层;泥质岩类盖层主要包括泥岩,页岩,含粉砂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是常见类型;碳酸盐岩类盖层,主要包括含泥灰岩。泥质灰岩和石灰岩等。

㈡按盖层分布范围分类:区域性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凹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较稳定的盖层;局部盖层,指分布在某些局部构造或局部构造某些部位的盖层,指对一个地区油气的局部聚集和保存起控制作用。

㈢按盖层纵向分布位置分类:直接盖层,指相邻储集层之上的盖层,可以是局部盖层,也可以是区域性盖层;上覆盖层,指储集层之上的所有非渗透性盖层。

8.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影响因素?

答:㈠沉积环境和储集类型,影响碳酸盐岩的原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环境,即介质的水动力条件,水动力能量较强的或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浅水,高能的沉积环境常常是原生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分布地区㈡成岩后生作用,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有利于储集层物性的改善,而有些则使储集层物性变差,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主要有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化作用,溶解作用,方解石化作用,硅化作用硫酸盐化作用等能产生或有助于产生次生孔隙的主

要作用有⒈溶蚀作用⒉重结晶作用⒊白云化作用㈢裂隙发育程度⒈裂隙发育的岩性因素⒉裂隙发育的构造因素

9.简述断层圈闭的形成机理?

答:断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是断层具封闭作用,断层封闭作用是指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向,横向上都被封闭而不致逸散,最后聚集成油气藏。断层在纵向上的封闭性可以阻止油气顺断层面运移散失,起到封闭作用,而且在横穿断层面上也要是封闭的,这要取决于断面两侧渗透性地层是否接触,如果不直接接触,就可以起到封闭作用,俗称砂岩不见面,就可起到封闭作用,反之,如果断层两侧的渗透性直接接触,则不能起封闭作用。

11.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

答:油气自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最初是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烃源岩中的,要形成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藏,就必须经过运移和聚集的过程,而初次运移是这一过程的第一步,对于烃源岩来讲,油气的初次运移过程就是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从烃源岩中排出的过程,油气是以连续相的形式从源岩运移到储集岩的,含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其相态也不同,油气运移的动力是由于烃源岩内部存在剩余压力,而油气的初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是孔隙和微裂缝,综合上述关于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通道等在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的特征,将油气初次运移概括为:压实排烃模式,异常高压微裂缝排烃模式和扩散排烃模式。

12.简述导致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

答:造成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很多,不同的地质作用对油气藏的破坏方式不同,程度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同㈠剥蚀和断裂作用,二者都是地壳运动对油气藏造成的直接破坏作用,它对油气藏的破坏取决于地壳运动的强烈程度和对油气藏的破坏方式㈡热蚀变作用,地下油气藏中的油气在高温作用下发生裂解和热变质㈢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主要发生在近地表环境中,是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石油的一种破坏作用㈣氧化作用,石油氧化的结果是烃类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系列大分子化合物㈤水动力作用和水洗作用,强烈的地下水活动可以造成油气的破坏或改造㈥渗漏和扩散作用

15.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答:烃类从其烃源岩中排出的原因是由于烃源岩内部存在剩余压力,由于不同点的剩余压力不同,在烃源岩内外形成剩余压差,从而驱动流体的流动,除剩余压差外,还包括㈠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度减少,孔隙流体排出㈡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⒈泥质烃源岩的欠压实作用⒉蒙皂石的脱水作用⒊有机质的生烃作用⒋流体热

增压作用⒌构造应力㈢烃类的浓度梯度

16简述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

答:从微观角度讲,油气是通过地下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发生运移的,这些空间包裹孔隙,裂缝和孔洞,从宏观角度讲,在沉积盆地中具有比较发育的空间空隙,并且有作为二次运移的宏观通道的地质体主要有渗透性地层,断层和不整合面1。输导层,是指具有发育的孔隙裂隙或空洞的渗透性地层2。断层,在许多地方可以发现沿断层分布的油气苗,同时断层也可以作为油气的封闭条件3。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往往形成高渗透性的岩层,他们所具有的孔隙空间可以成为油苗运移的通道。17简述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答:裂缝既是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更重要的是油气渗漏的重要通道。根据成因可将裂缝那个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程度主要受岩性和构造两方面因素的控制,在剖面上,裂缝往往发育在一定层位,主要受岩性控制;在平面上,裂缝往往发育在一定的构造部位,主要受构造因素的影响。裂缝发育的内因主要取决于岩石的脆性。控制裂缝发育的构造因素主要是作用力的强弱,性质,受力次数,变形环境和变形阶段等。

18简述裂缝型油气藏的特点。

答:⑴油气藏长呈块状⑵油气藏一般与断层和背斜有关⑶以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⑷钻井过程中有特殊现象⑸实验室测定的油层岩心渗透率与试井获得的油层实际渗透率相差悬殊⑹同一个油气藏的不同油气井之间产量相差悬殊。总之裂缝型油气藏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最重要的是分析和认识裂缝带的发育规律。

19.简述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

答:油气生成的母质干酪根是一种复杂的大分子,在结构上主要由具有方向结构的核和脂肪族链状结构的支链组成,油气的生成过程实际上是干酪根核上连接着这些支链的化学键发生断裂从核上脱落下来的过程,要使化学键断裂就必须施加一定能量,促使这个发生的主要能量来自地下的温度。温度和时间是一对重要因素,只有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干酪根才能转化为油气,即要达到门限温度,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在缺乏游离氧的还原条件下,有机质可被厌氧细菌分解生成甲烷,氢气,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等,催化作用和放射性作用,油气生成过程中,催化剂与分散有机质作用破坏了后者的原始结构,促使分子重新分布,形成烃。25.简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答:根据碳酸岩盐孔隙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将其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以及裂缝三类:1.原生孔隙主要是指在沉积时期形成的与岩石组构有关的孔隙包括粒间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遮蔽

孔隙、鸟眼孔隙和生物潜穴;次生孔洞是指在沉积期后发生的受沉岩后生作用控制的孔隙,包括晶间孔隙、溶孔和溶洞;碳酸盐岩性脆易破裂,裂缝发育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它既是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滤通道。

26.简述地层型圈闭的类型及特点。

答:地层圈闭是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又称不整合圈闭。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

⒈潜伏剥蚀凸起,又成为古潜山,是指古地形凸起(没有明显的构造形态)被上覆不渗透地层所覆盖形成圈闭,按潜山储集层的岩性,可分为碳酸盐岩潜山,碎屑岩潜山和结晶岩潜山

⒉潜伏剥蚀构造,是原来古构造被剥蚀掉一部分,后来又被新的沉积岩层不整合覆盖形成圈闭,分为潜伏剥蚀背斜和潜伏剥蚀单斜。

27.简述圈闭概念及各种圈闭类型特征。

答: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组成。其主要类型特征有:

⒈构造圈闭①背斜圈闭②断层圈闭③裂缝性圈闭④岩体刺穿圈闭

⒉地层圈闭,①地层不整合圈闭②地层超覆圈闭

⒊岩性圈闭①储集层上倾尖灭圈闭②储集岩透镜体圈闭③生物礁圈闭

⒋复合圈闭①地层-构造圈闭②岩性-构造圈闭③地层-岩性圈闭④水动力圈闭

1.试述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答: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和保存等多种地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烃源岩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储集层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空间,盖层是避态向圈闭集中形成油气藏的必备过程,形成的油气藏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存下来。概括为“生,储,盖,圈,运,保”

Ⅰ充足的油气来源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又可分为烃源岩的规模和质量,烃源岩的排烃条件,运移条件

Ⅱ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这是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特别是形成大型油气藏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Ⅲ有效的圈闭,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有时方向的关系以及水动力条强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

Ⅳ良好的保存条件,一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二是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三是相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

综上所述,油气形成的基本条件则是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

合,有效的圈闭以及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四个方面,只有具备了上述这四个条件,油气藏才能形成与保存。

2.试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答:根据成气物质的来源,可以天然气划分为无机成因气和有机成因气。

Ⅰ无机成因气泛指各种环境中由无机物质形成的天然气,根据其形成机制又可划分为幔源气,宇宙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放射作用气和无机盐类分解气。

Ⅱ有机成因气泛指沉积岩中分散和集中有机质或可燃有机矿产形成的天然气,根据形成有机质成因气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油型气和煤型气由腐泥型有机质机器干酪跟行车工的就是油型气,而腐殖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形成的是煤型气,煤型气和油型气又可以划分为生物成因气,热降解气和热裂解气。

天然气的形成机理是多种多样的,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生气,干酪跟和液态烃的热降解和热裂解作用也可以生成天然气,天然气还可以通过无机化学反应生成。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可以生成甲烷,干酪根在温度的作用下发生热催化作用,连接在干酪根核上的支链和侧链断裂形成烃类,无机化学反应生成天然气最常见的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3.沉积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

答:有机质热演化阶段的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有机质的成熟度,一种是根据油气生成机理和产物类型。

㈠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深度范围是沉积界面到1500m甚至更深,温度介于10-60℃,镜质体反射率小于0.5﹪,这个阶段生成的生物化学气在组成上以甲烷为主。到本阶段后期可能会生成少量液态石油。

㈡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有机质埋深超过1500-2500m,直到4000-4500m,有机质经受的低温升至60-180℃,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5﹪1.2﹪,在这一阶段,促使有机质演化的最活跃的因素是温度,石油是其主要产物,在早期,有机质生成的液态石油在组成和性质上与上一阶段形成的石油具有相似性。称为低熟油。

㈢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其埋深超过3500-4000m,地温达到180℃-250℃,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2﹪-2.0﹪,该阶段的地温超过了烃源物质的临界温度,主要反映是碳碳键断裂,液态烃急剧减少。

㈣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埋深超过6000m-7000m,温度超过了250℃,镜质体反射率超过2﹪,前面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H/C原子比降至0.45-0.3。

4.论述如何评价烃源岩。

答:烃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出了或者正在生成和排出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只生成和排出油的岩石称为油源岩,只生成和排出气的岩石称为气源岩,评价烃源岩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Ⅰ烃源岩的岩石类型:⑴粘土岩类烃源岩,这类烃源岩主要包括泥岩,页岩等,其中有机质丰富,可大量转化为油气⑵碳酸盐岩类烃源岩,这类烃源岩以低能环境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生物灰岩为主⑶煤烃源岩,煤系不仅可以作为气源岩,又可以作为油源岩。

Ⅱ烃源岩形成的地质环境⑴大地构造条件⑵岩相古地理条件⑶古气候条件

Ⅲ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条件⑴有机质丰度⑵有机质类型⑶有机质成熟度

成都理工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油、气的化合物组成和油田水的特征及水型。难点是石油的组分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天然气的相图以及油气的同位素分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了解组成油气的主要元素碳和氢的同位素变化特征。了解油田水的基本特征,掌握油田水的苏林分类及油田水的主要水型。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涉及地面与地下不同环境)对油气物理性质的影响必须讲深讲透,讲清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 ◆教学目的:认识油气的来源及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知晓如何评价油气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烃源岩评价,天然气成因类型中的煤型气;难点是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相适应的有利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以及深源油气无机成因机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油气成因概述,包括研究意义、简史。 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阐述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原理。 早期成油说与未熟-低熟油——简介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与部分勘探现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真题_2003-2015

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 一:名词解释 1氯仿沥青“A”指岩样未经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有机质产物。具有游离性和还原性,分散在岩石中,与石油性质接近。是最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 2&值 3可燃冰(固态气水合物) 4次生油气藏 5力场强度 6有效渗透率 7输导层 8地层油气藏 二:简答题 1、rock-eval原理及应用(岩石热解) 1聚集性天然气特点和类型 2水动力圈闭的特点和类型 3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 三:论述题(3选2) 1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与干酪根有关) 2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3举例说明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 1盖层微渗漏 2石油 3伴生气 4成烃坳陷 5含油饱和度 二:简述题 1不整合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 2岩性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 3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点 4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方法 5天然气分类方法 三:论述题 1油气藏充分条件 2成烃演化阶段 3断层和油气聚集 4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 1圈闭之现代概念 2储集层 3油气运移 4天然气水合物 5生物标志化合物 6干酪根 6油气运移 7饱和度中值压力、 8油气聚集方式 9甲烷水合物 二:简述题 1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 2盖层的封闭机制及评价参数 3背斜油气藏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三:论述题 1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点 2试举例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 3影响砂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案及思考题Word版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Chapter1 Liquid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学时:6 学时 基本内容: ①石油的概念、组成、特征、分类及物理性质。 ②天然气的概念、产出类型、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③油田水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④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 教学重点:石油的组成和特征,天然气的产出类型,油田水的类型。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石油 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 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碳、氢、硫、氮、氧。尤其是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其他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二)石油的馏分、组分与化合物组成 1.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2.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3.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及沥青质。 4.三者的关系 石油的组分、化合物和馏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二、石油的化合物及特征(本节重点) (一)烃类化合物 1.正构烷烃 其含量主要取决于:①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②原油的成熟度: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正烷烃分布曲线的应用:判断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 2.异构烷烃 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或色素,为生物标志化合物。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3.环烷烃 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随着成熟度的增高,由多环向单、双环转化,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4.芳香烃 芳香烃包括苯及其同系物,有多环芳烃和稠环芳香烃。 (二)非烃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SH)、硫化物(—S—)(包括硫醚R—S—Rˊ、环硫醚)、二硫化物(—S—S—)以及噻吩衍生物。 2.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中性两大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吡啶、喹啉、异喹啉及吡啶的同系物。中性含氮化合物有吡咯、吲哚、咔唑的同系物及酰胺等。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的中性含氮化合物,即卟啉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3.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酸性含氧化合物中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石油酸;中性含氧化合物有醛、酮等,其含量较少。 三、石油的分类 Tissot和Welte(1978)提出的,该方案中的原油组成数据是指沸点>210℃的馏分分析数据。该分类采用三角图解,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分为: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芳香—环烷型和芳香—沥青型六种类型。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7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油气藏与油气田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 6、油型气和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1×25=25) 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基本原理,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新进展-大作业题目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结课大作业石油与然气地质学新进展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新进展 大作业

作业一:比较分析致密砂岩、页岩、常规砂岩储层的差异性。(30分)作业二:中国海相页岩油气主要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进展。(30分)作业三:分析致密油气藏与其它油气藏(页岩油气、煤层气、常规油气)的异同点。(40分) 要求: 1、所有答题需打印在A4纸上提交。上下左右页边距2cm,作业正文采用小四宋体(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排版规范。封面格式请勿改动,仅需填写个人相关信息。 2、答题时应尽量采用自己语言,不得拷贝复制。 3、严禁相互之间抄袭,如发现抄袭,视情节严重程度根据抄袭部分占该题目总分的比例扣除相应分数或者成绩记0分。 作业一:比较分析致密砂岩、页岩、常规砂岩储层的差异性。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包括缩小粒间孔、粒间溶孔、溶蚀扩大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晶间微孔;孔隙喉道以片状、弯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发育构造微裂缝、解理缝及层面缝等裂缝结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复杂化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大量发育的黏土矿物明显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致密化,而后期的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又可以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致密砂岩储层渗流空间具有强烈的尺度性,空间尺度分为致密基块孔喉尺度、天然裂缝尺度、水力裂缝尺度及宏观气井尺度,而气体的产出就是经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井筒的跨尺度、多种介质的复杂过程。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储层在孔隙度、渗透率及储层压力等方面差异显著。此外,两者的研究内容及分布规律亦存在区别。常规储层孔渗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所以研究其孔隙与喉道参数即可;但大量的事实表明,仅采用孔喉参数难以有效地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而对其渗透率起决定作用的是裂缝体系,且致密砂岩的储集空间亦受其控制。 致密砂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的分布规律区别明显,我国致密气藏多以深盆气的形式出现。以深盆气藏为例,它具有特殊的成藏机理和圈闭分布规律,多形成于向斜轴部或背斜翼部,而常规油气藏可早于深盆气藏形成,且分布于其上倾方向。对常规圈闭气藏来说,天然气多聚集于孔渗条件较好的构造高部位,聚集位置与气源岩明显分开,气水分布服从重力分异原理,但是对于致密砂岩气藏来说,天然气主要聚集在离烃源岩比较近的位置,不服从重力分异原理,气水关系发生倒置。 页岩储层研究重点包括矿物类型与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矿物类型和含量是决定了页岩储层脆性特征,寻找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压裂的地层对页岩气压裂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页岩储层孔隙( 纳米级) 系统对烃类的储集能力和流体向裂缝网络传导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页岩孔隙按大小可分为大孔(直径大于50nm),介孔(直径介于2~50nm)、微孔(直径小于2nm)。利用气体在页岩孔隙中的吸附与解吸可以测量其孔隙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当压力低于气体的临界压力时,对于介孔与大孔,首先发生多层吸附,相对压力更高时,则发生毛细管凝聚,形成类似液体的弯液面。页岩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01%~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001~10mD,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渗透率大于1mD的页岩岩心中存在着明显的天然裂缝或取心诱导裂缝。页岩中黏土矿物的总含量主要介于20%~70%,黏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蒙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 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20.流体势:将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之和。 2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烃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22.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或钻井的人工露头。 23.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24.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 25.油气运移:指地壳中的石油、天然气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26.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思考 绪论 基本知识: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基本知识: 1.石油 2.生物标志化合物 3.油气显示 4.石油旋光性 5.石油荧光性 6.石油凝固点 7.石油的馏分8.湿气和干气 9.非伴生气 10.气顶气 11.气藏气 12.固态气水合物 13.煤层气 14.伴生气15.凝析气 16.天然气(狭义) 17.非常规气藏 18.底水和边水 19.油水的矿化度 20.油田水 21.油矿物 22.油气苗 23.同位素效应 24.同位素类型曲线25.同位索分馏作用 思考问题: 1.简述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2.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3.蒂索和怀特(1978)提出的石油分类。 4.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5.油田水的分类(Sulin,1948) 。 6.油田水的来源。 7.油田水的产状。 8.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9.不同成因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碳氢稳定同位素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基本知识: 1.束缚孔隙 2.渗透性储集层 3.孔隙结构 4.相对渗透率 5.有效孔隙度 6.流体饱和度 7.有效渗透率 8.储集层(岩) 9.合油气层 10.储集模式 11.圈闭盖层 12.盖层的自封闭 13.区域盖层 14.盖层的微渗漏 15.盖层 16.闭合度 17.油气柱高度 思考问题: 1.简述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成因。 2.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3.按孔隙大小可分为几种类型? 4.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有哪些? 5.如何评价储集岩的物性? 6.如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7.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哪些? 8.影响砂岩储集性的成岩后生作用有哪些? 9.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因素有那些? 10.沉积作用对砂岩储集性的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的不均一性有几种类型? 11.成岩后生作用对砂岩储集性的影响成岩后生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影响其他岩类储集层有哪些岩类? 12.沉积环境对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影响如何评价盖层的好坏? 13.盖层的封闭机制。 14.盖层的岩石类型。 15.储层与盖层的关系如何?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基本知识: 1.圈闭 2.油气藏 3.溢出点 4.气顶和油环 5.闭合面积 6.含油边界和合油面积 7.构造圈闭 8.断层圈闭 9.基岩油气藏 10.地层圈闭 11.岩性圈闭 12.水动力圈闭13.复合圈闭 思考问题: 1.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 2.简述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各种圈闭类型特征?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 第四章油气成因和烃源岩 基本知识: 1.干酪根 2.TTI 3.烃源岩 4.CPI 5.沉积有机质 6.地温梯度 7.门限温度 8.油型气 9.生物成因气 10.无机成因气 11.煤型气 12.煤气发生率 13.有机质成熟度 14.烃源岩系 思考问题: 1.简述如何评价烃源岩的好坏? 3.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 4.简述沉积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 5.评价有机质成熟度的主要指标及其应用? 6.温度和时问对干酪根成烃演化的影响? 7.沉积有机质的原始生化组成及其对成烃的意义? 8.油气有机成因的主要证据?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 1999年 一、名词解释(2.5×8=20)( 8、9题任选一题) 1、低—未熟油 2、相渗透率 3、油气田 4、圈闭 5、生油窗 6、油气聚集带 7、油气系统 8、控制储量 9、干酪根 二、填空题(1×30=30) 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 (50)( 4、5任选一题) 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 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 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 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 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 2000年 一、名词解释(4×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二、简答题(7×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001年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4×5=20)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 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源控论: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煤成油理论: 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石油:

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气藏气: 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 ●气顶气: 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 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煤型气(煤成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 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模拟试题

1—地层顶面构造等高线(m);2—砂层尖灭线;3—正断层 四、论述题(共24分) 1.论述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条件。(12分) 2.论述油气生成的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12分)

(4分) ②热力作用: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膨胀远远小于孔隙流体的膨胀,造成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一个动力。(2分) 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干酪根在热降解生成石油和甲烷气体等烃类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水和非烃气体(主要是CO2),而这些流体的体积大大超过原来干酪根的体积,引起页岩孔隙流体压力大幅度的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分)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分) 5、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分) 答案要点: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三大类型: 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性盆地:包括大陆裂谷盆地、陆间海盆地(初始大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夭折谷和坳拉槽。(2分) ②压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压性盆地:包括海沟、弧前盆地、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缝间盆地)。(2分) ③走滑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拉分盆地:可分走滑—拉分盆地、走滑—挠曲盆地。(2分) 三、分析作图题(共10分) ha=300米 hb=200米 hd=300米 B:为背斜—断层圈闭;A、D:为构造—岩性圈闭。(5分) (5分) 四、论述题(共24分) 1、论述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条件。(12分) 答题要点: ①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成烃拗陷的大小,烃源岩的成烃条件和成烃演化史。要具有足够大的成烃拗陷,生油岩的面积要大,厚度要厚;生油岩的质量要好,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要达到成熟。(3分) ②要有良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好,孔隙结构好;要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式,最佳的生油岩厚度,最佳的砂泥岩百分比。(3分) ③要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圈闭容积要大,形成时间要早,距油源近,闭合高度要高,盖层封闭能力好。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氯仿沥青“A” 2、孔隙结构 3、排替压力 4、隐蔽油气藏 5、生物气 6、油藏地球化学 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 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 9、控制储量 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 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 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 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 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 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 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 (2)地球化学特征: 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 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 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介于生物生气阶段于热催化生油阶段之间,其地化特征也是两者的过渡 9、油气成藏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10、试述残留盆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要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天然气 2.绝对渗透率 3.孔隙结构 4.饱和度 5.盖层闭合度 6.油气藏 7.油田水8.沉积有机质9.力场强度10二次运移11.流体势 二、选择题(2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 A 0.56 B 3.5 C 6.5 D 12.5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 A <0.5 B 0.5—1.3 C 1.3—2.0 D ≥2.0 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三、填空题(20分) 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地质学基础电子教案1.doc

地质学基础电了教案1 绪论 0.1本章导学 地质学是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所形成的一门科学,它是地学(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本章知识,要明确地质学的任务、要点讲解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学科之一。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球外部物质。 地质学研究对象:地球同体外壳一岩石圈(Lithosphere),因此,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圈的 一门学科。 0.2.1地质学的任务、内容及分科 1.地质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1)揭示和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2)提供地质资源和地质资料,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评价全球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特别是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地质学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一些综合性学科迅速发展。根据学科的内容和性质,地质学大致可以划分出以下儿个分科: 1.基础地质学: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 3)研究地壳演变历史的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等。 2.应用地质学: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等。 3.综合地质学: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学科交叉的综含性学科,如遥感地质学、数字地质学、实验地质学等。 0.2.2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一)地质知识的积累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都与劳动工具的制造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化时代,地质知识的获得都与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有极大的关系。 (二)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1880?1883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出版了《地质学原理》,奠定了现代地质学的基础。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至今),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向纵深发展,开拓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社会和工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分支学科,地质学各分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导致了新的边缘学科出现。 主要表现在: 1)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2)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等形成独立各分支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宋荣彩制定(修订)时间:2010年2月所在单位:能源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

中国石油大学张厚福1999版《石油地质学》课后思考题(北京大学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专业亦可参考)

张厚福1999版《石油地质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什么叫石油沥青类?油、气、水的物理性质和1.1.什么叫石油沥青类?油、气、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征有哪些? 重质油、沥青砂有哪些主要物理和化学特征? 2.2.重质油、沥青砂有哪些主要物理和化学特征? 海相和陆相原油在碳同位素组成上有何区别? 3.3.海相和陆相原油在碳同位素组成上有何区别?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近年来1.1.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近年来有何进展??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有何进展 么?近年来有何进展? 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有哪些? 2.2.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有哪些? 何谓干酪根?干酪根化学组成有何特点?通常3.3.何谓干酪根?干酪根化学组成有何特点?通常可将其分为几类?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演化特征有何异同点?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和岩相古4.4.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和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环境。 温度和时间如何影响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 5.5.温度和时间如何影响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TTI的基本概念和地质含义是什么?

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6.6.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 何谓生油门限和生油窗? 7.7.何谓生油门限和生油窗? 何谓低熟油?低熟油气的成因机理有哪些? 8.8.何谓低熟油?低熟油气的成因机理有哪些? 煤中有利于石油生成的显微组分主要有哪些? 9.9.煤中有利于石油生成的显微组分主要有哪些?煤成油的演化阶段有什么特点? 试比较分析天然气生成条件与石油的异同。 10.10.试比较分析天然气生成条件与石油的异同。 11试总结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识别标志? 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生油岩的好坏?常12.12.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生油岩的好坏?常用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指标分别有哪些? 何谓油源对比?油源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其13.13.何谓油源对比?油源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方法有哪几类?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 何谓有效孔隙度及总孔隙度? 1.1.何谓有效孔隙度及总孔隙度? 何谓渗透率、相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 2.2.何谓渗透率、相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