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第八章油气赋存规律,8学时

实习八酒泉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分析大作业+讨论课,3学时

小组实验安排(课下进行):

实验一C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与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直观、定量分析

实验二OGE—Ⅱ型油气评价工作站与烃源岩热解分析

实验三真实砂岩微观模型下的流体驱替实验

教学手段:课堂采用体教学,课下阅读电子教材、文字教材和辅导材料,在线答疑,实习和讨论课。

三、主要阅读书目

1、王震亮主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多媒体电子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柳广弟主编.石油地质学(第四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蒋有录,查明主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Richard C. Selley, Elements of Petroleum Ge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1998

四、考试方式

实行考、教分离,确保了考试质量和水平。

该课程的考核采用百分制,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部分为期末考试(60%)、期中考试(20%)、平时成绩(包括实习与实验、考勤)(2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试卷的形式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图件分析图,考试内容除涵盖主要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外(客观性较强),还包括一定分量的综合分析题,用以锻炼、激励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8次实习教学主要考查学生的编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油气地质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每次实习均以A、B、C等级记录成绩。研讨课除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外,还通过讨论课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内容,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世界油气工业的发展概况,国内外的油气能源形势、我国的油气勘探发展趋势,石油科技的发展与未来。

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内容

二.油气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三.我国油气工业发展简史

四.世界油气工业和油气地质发展概况

五.世界油气资源形势分析

六.我国的油气资源形势

七.我国油气勘探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本章重点:油、气、水等流体是认识油气藏的最直接标志。石油和天然气均为不同结构的烃类与其它化合物以不同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它们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在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别。主要

掌握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概念、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由此可对流体在油气藏中的存在状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第一节石油

一.概念

二.元素组成

三.化合物组成

四.物理性质

五.石油的分类

六.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第二节天然气

一.概念

二.产出状态

三.化学组成

四.物理性质

第三节油田水

一.概念与来源

二.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和矿化度

三.地下水的苏林分类

四.油田水与油气的关系*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

本章重点: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孔隙性和渗透性,而决定二者好坏的根本因素是孔隙结构。掌握碎屑岩、碳酸盐岩类储集层的孔隙特征、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了解储层评价的原则与我国主要油气区的储层类型分布。掌握盖层的三种封闭机制、盖层的形成机理和盖层的相对性。

第一节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一.孔隙性

二.渗透性

三.孔隙结构

第二节常见的储集层类型

一.碎屑岩储集层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

三.其它岩类的储集层

四.我国主要油气区储集层的类型和时代分布*

五.储层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盖层

一.盖层的形成机理

二.盖层的相对性

三.盖层的主要岩性类型

四.盖层的宏观有效性*

五.盖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