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背景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48.29 KB
- 文档页数:3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摘要: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完善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体制、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更加合理和全面的考核制度这几项策略的实施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81-02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微生物实验则是对微生物学这一理论课程最有力的补充。
学生通过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训练自身关于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不仅如此,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开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涉及面相对宽泛,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包括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测等等。
随着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硬软件的完善、教学形式的灵活转换都亟待解决。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大纲要求,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等一系列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正一步步登上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舞台。
1 目前高等院校微生物实验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微生物实验课的开展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受到各高校及教师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对该课程以及实验室的建设投入程度、传统教学方式对其影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今微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某些缺陷。
首先,实验教材陈旧。
目前,国内关于微生物实验课的教材屈指可数,而且很多高校用的大多是自行编写的教材,这给再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76 I FOOD INDUSTRY I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今社会,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思维冲击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微生物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科学真理,这些鲜明的事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例如,科学探索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等。
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典型的案例教育启发学生,在学习实验技能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增加专业认同感,拓宽教育深度。
同时食品微生物实验又有多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安全培训、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课后思考,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挖掘出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可以真正实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因此,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很有必要性。
2.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首先要找好思政切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本文深入挖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实现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随着世界工程科技的不断创新改革,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
新工科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如何培养出既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且能报效祖国的新工科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新工科人才既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又要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科技报国的理想,这些专业知识和能力意识需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和培养,将课程思政作为常态化育人方式是培养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新工科人才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2023-11-11contents •引言•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目录contents •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转变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向创新型和实践型。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意义通过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研究目的和意义02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通常只有有限的课时,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也难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手段单一目前,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以经典实验为主,技术手段相对单一,缺乏现代生物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1现有问题及挑战23现有实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传统实验教学注重验证性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目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03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引入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数字化显微镜引入高分辨率的数字显微镜,可以实时拍摄、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视性和互动性。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摘要:课程思政从提出、理解到实践,教师一直在不断地积累着经验。
与人文类课程相比,自然科学课程是课程思政的短板和难点。
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从《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以及课程思政的实施等方面阐述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希望能对自然科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思政研究背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因此高校担任专业课的教师也要把思政教育贯穿到自己的课程中,把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要使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在讲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的展开。
当然,课程思政的开展在人文教育学科可能会比较顺利,但是对于自然科学老师来讲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首先从思想上,自然科学任课教师认为专业课就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课程,跟思想政治教育似乎没有什么交集。
因此有必要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认知,就是将“课程思政”扎实地落实到每一个专业课程中,以实现真正的立德树人,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二、《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对于生物相关专业来讲,大都安排在第三或者第四学期。
细心的老师话会发现,《微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都能和思政教育很好地结合,其实相关专业教师不用刻意去寻找,就会发现很多“课程思政”的案例。
把这些案例提取出来,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些思想,比如生物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操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以下是作者探索到的《微生物学》课程中的相关思政案例。
具体包括:1. 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酿酒历史以及北魏贾思勰著作的《齐民要术》中提到的轮作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