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体系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2l6・ 中国中医药咨讯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0年3月第2卷第3期 March 2010 Vo1.2 No.3
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新思路 董艳周晓茵 (牡丹江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实验室,15701 1)
【摘要】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开设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进教学手段, 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和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的能力得到全 面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学生;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 养学生应用理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能 力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 的学科,它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它与临床医学和工 农业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到生 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1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备课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是保证实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 师应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并进行 分析。围绕教学目标提前做预示和认真备课,对每一次实验 课的要点,教师在备课时要能够预测和把握。如细菌接种划 平板,接种环要冷却后才能取菌划线,否则无菌落生长,这是 操作的要点,必须提示学生注意操作。 2 制定出合理的实验课教学程序 2.1 利用多媒体进行微生物实验教学在微生物实验教学 开始前一天,为了加深对微生物实验教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与 理解,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微生物理论与微生物实验内容的 记录片、幻灯片等。利用其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及易理 解记忆,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 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2.2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和安排次序随着医学和微生物检 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学及其实验技术的内容也不断扩 展,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是 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实验”教 材,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和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我们根 据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和特点,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及学生 实际情况,在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实验课基础上,增设一些设计 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精心选 择的实验内容和安排次序具有系统地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培 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通过学习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要求学 生具有掌握以下技术的能力。(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术;(2) 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3)细菌的接种培养技术及无菌操作 技术;(4)实验结果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 2.3 检查预习 实验课前检查学生对实验内容预习的情 况.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和方法,写出预习提纲。 2.4 认真组织和指导实验过程实验课的讲述以1020分 钟为宜。主要向学生讲述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程序、注意 事项,可能出现的难点等。为了检查学生预习与掌握实验的 情况,在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勇 于发现问题,启发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记录。 2.5 认真批阅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 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 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实验报告 中出现的具典型性问题,在课堂上做进一步的讲解与分析,规 范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写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 加强综合技能考核 综合技能考核是在学生学完了整个微生物基本实验内容 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几年实践证 明,综合技能考核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 法。 4 进一步开放实验室 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逐渐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实验室能激励学生学习和钻研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的热 情,鼓励学生重视实验技能的严格训练,充分发挥现有实验设 备,不断提高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既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 础,又有相当实验技能和综合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我 们成立了微生物学科研兴趣小组,聘请相关教师为指导教师, 让学生进行科研或是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激发 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放实验室 能使实验场所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既能解决学生多教师少 和设备有限等矛盾,又有利于互帮互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 与实验内容的理解。 5 提高实验队伍的总体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生 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键,这 就要求实验教师既是教学能手,又能投身于科研、开发工作, 不断学习知识和吸取新知识、新技术,从而达到思想活、观念 新、有创意,并能不断地把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引 入实验教学中去,并使其自身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达到既有 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实验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杨,周明.浅论实验教学对培养创造能力的作用[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00;19(6):9211. [2]张玲.改革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1):88—89. [3] 贾建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开展综合技能考核,强化微生物实 验教学[J].微生物学通报,1999;(4):307—308. [4]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3. [5]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7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417-01【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一门形态学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有很突出的位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开展网络教育以及改革考试方法,结合临床实际重新认识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定位并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培养适应医学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作用,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1],同时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实验课更是重要环节,它对于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如何搞好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教师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现有的一些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地位和内容配置,应该从现代素质的高度给以重新认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使用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一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
进一步强化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道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1 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应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室的技术和仪器也在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掌握新的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提高自身的知识。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科教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29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力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依赖、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开拓精神等问题。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下面就谈几点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做法。
1实验内容的选择原则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内容众多,要在有限的10个计划学时内较好地完成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任务与要求,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应覆盖进行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微生物的培养;食品卫生与监测;有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等)。
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实验项目与学时安排根据实验内容的选择原则,我们选择了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7学时),有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3学时),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3学时),糖化曲的制备及其酶活力的测定(3学时),甜酒酿的制作(3学时)。
学生从中选择10学时的实验或是自己查资料设计实验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3.1单独设置实验课传统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度是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而确定的,这种教学安排破坏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因此,我们在理论课结束的同时开始实验课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了理论知识,一些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知识点也变得容易接受了。
3.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学生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实验一般是在教师和实验员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学生进行实验过①海南省教育厅高等院校科研资助项目(j 65;j 656)。
2022年11月第44期Nov. 2022No.44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学生助教参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李海花a,b,李春霞a,b,李文利a,b,李花月a,b (中国海洋大学 a.医药学院;b.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03)[摘 要] “微生物学实验”是验证和巩固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本科学生助教,并使助教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达到了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双一流”背景下培养高等药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助教[基金项目] 2017年度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参与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2017JY34)[作者简介] 李海花(1969—),女,山东青岛人,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海洋药物的活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4-0094-04 [收稿日期] 2021-12-13引言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的在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科研竞争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这一伟大目标[1-2]。
“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列、打造世界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摘要: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是生物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现今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并不完整且存在一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瓶颈,需引起高校的重视。
本文针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希望为生物技术教育事业助力。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44-2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并与相关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主要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
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其专业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所以,要把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当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为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高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祖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潜力的一件具有高度社会意义的工作来做。
1 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1.1 缺乏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训练的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以往的实验教学内容附属于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要求是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依据,所有实验都独立开课,未形成一个以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为目的的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造成一些实验在不同课程间重复开设,而对于其他一些训练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实验却空缺。
更重要的问题是,错误地将实验教学定位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使得实验教学的地位受到忽视,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导致课程设置及实验时间受限,实验教学内容也没有突出学科专业特点。
创新教学体系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摘要】针对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考核机制的变化着手,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
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
微生物学是涉及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等众多领
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同其它生物学科一样,微生物学也是一门实践
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技术的发展是微生物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直接
基础[1]。因此,在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实现其教
学目标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创新性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好微生物学实验技
术既是从事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的基本保证,也是培养学生缜密思
考、细心观察、严格操作的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未来开发和
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2]。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例如,为帮助学生形象地
了解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先后安排了“细菌形态观察”、“放
线菌形态观察”、“霉菌形态观察”和“酵母菌形态观察”4个实验;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又分别安排了“革兰氏染
色”、“芽孢染色”、“鞭毛染色”和“荚膜染色”4个实验。这些基
础性实验,一方面和教师的理论课教学有相当的重复率,另一方面,
各相关实验之间涉及的实验原理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在
实验课的学习过程中会觉得内容简单重复,过于枯燥。为适应教学
改革的需要,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将微生物实验教学内
容认真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
1.1压缩验证性实验内容
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
能的训练。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留了“显
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制片与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微生
物生长量的测定”、“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六个基础项目,其中每项实验仅挑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内容为
实验课教学所采用。比如,“微生物制片与染色技术”中,选取了
重要的“革兰氏染色实验”,而与之相似的“芽孢染色”、“鞭毛染
色”、“荚膜染色”内容则调整到理论课教学中展示,这样不仅节约
了实验课的教学时间,也能保证教学重点的突出。同时,在验证性
实验教学中,教师还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到实验准备过程中来,
增强了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全景式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1.2 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仅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校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
开设了《水的细菌学检查》、《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发酵活性研究》
等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4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实验
材料的准备、实验实施、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帮助学生将分散的理论知识和各项实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
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开设设计性实验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选定实验项目,通过查阅文献、制定方案、准备材料、
完成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并提交包含上述内容的实验报告。在设
计性实验中,学生完全作为实验的主体,教师仅起到了辅助和指导
作用,全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和科学思维
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调整,我校微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例由最初的90%降至50%,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则由10%上升至50%,教学内容安排日趋合理。
2引入多媒体授课方式,强化教师教学效果
近年来,生命科学相关的各类课程几乎或多或少都引入了多媒体
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我校的微生物理论教学也较早采用
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良好。而实验课教学中多年来仍沿用板书
讲解、教师演示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近两年,随着实验教学条件
的日趋完善,教学实验室内也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授课方式
的引入,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授课形式,也使得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
高。例如,微生物学“无菌操作技术”实验中,对于重点的无菌接
种操作步骤,教师都要面对学生亲自动手示范。由于演示的实验台
的空间有限,教师操作时,并不能确保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地
观察到操作的具体细节,因而学生动手实验时往往还是会出现操作
不规范甚至操作错误的现象。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由于可以通过图
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并放大实验操作的细节性内容,不但增强了
实验操作的演示效果,还能保证学生学习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
范,而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也比较乐于接受。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定学生能力
考核环节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学
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学
改革也可能会流于形式[4]。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多是单一的
以实验报告和平时考勤进行评定,容易造成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
忽略实验操作,重视实验数据、忽视实验过程的情况。因此,在教
学改革中,我们将实验课总评成绩划分为平时成绩10%(包括实验
预习、课堂考勤、动手操作、安全卫生等)、实验报告20%和实验考
试70%三个部分。期末的实验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采用抽签的方式让学生随即抽取一项考试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
成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结
果进行评分。这样的考核机制不但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
且在平时的课堂实验中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也普遍提高,明显促进了
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磊,沈锡辉.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4:25-26.
[2] 高健,周建良,蒋本桂,张洁.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全面
开放理论的建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3):113-114.
[3] 金元昌,刘志强,李会东,刘文海.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与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2):100-101.
[4] 韦跃宇,蔡玲斐.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改革[j].杭州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6):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