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城市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3
城市规划案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模式城市规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案例,并探讨它们的成功之处。
1. 鹿特丹(Rotterdam)鹿特丹是荷兰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
在鹿特丹的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使用可再生和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考虑。
例如,鹿特丹大学的Hollandia建筑是全球第一个零碳排放的大学校园。
此外,该城市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措施,如建设有机农田、推广可持续交通工具等。
2. 庞普萨尔默斯(Poppersdorf)庞普萨尔默斯是德国的一个小城市,被认为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城市规划中,庞普萨尔默斯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
该城市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庞普萨尔默斯还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以减少废物的产生。
3. 吉隆坡(Kuala Lumpur)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也是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中,吉隆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例如,该城市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自行车。
此外,吉隆坡还建设了一个绿色城市公园,以提供更多的绿地和空气清新的环境。
4. 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是一个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地方,它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生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该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供水系统,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来满足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新加坡还采取了一些绿色建筑措施,如建设绿色屋顶和立面绿化。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城市的能耗,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5. 波特兰(Portland)波特兰是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城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可持续交通和环境保护。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独特的城市特色。
以下是莫斯科的一些城市特色:
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莫斯科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是红场,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城市广场之一,周围环绕着克里姆林宫和圣瓦西里教堂。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要塞之一。
圣巴西略大教堂:这座教堂被认为是莫斯科最美丽的教堂之一,以其多色彩的拱顶和华丽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马特里奇大教堂:这座教堂是莫斯科市区的另一个著名地标,以其五颜六色的拱顶和夸张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苏联时期的建筑:莫斯科还保留着许多苏联时期的建筑,如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地铁和七姐妹建筑群等,这些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着游客的注意。
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铁之一,其站点装饰豪华,有着各种艺术品和壁画。
莫斯科国家大剧院:这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剧院之一,以其演出质量和精湛的艺术表演而闻名于世。
莫斯科河:莫斯科市区被莫斯科河贯穿,河岸景色优美,人们可以在河上乘船游览城市。
夜景:莫斯科的夜景令人惊叹,特别是克里姆林宫、红场、莫斯科河和市中心的建筑群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更加壮观。
这些都是莫斯科独特的城市特色,展示了这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苏联建筑的特征苏联建筑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苏联时期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和社会主义色彩。
苏联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设计在当时的建筑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一、宏伟壮观的建筑苏联建筑注重建筑的宏伟和壮观,以展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威严。
典型的例子是莫斯科的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它以其独特的彩色拱顶和装饰性的细节成为了莫斯科的地标。
另一个例子是莫斯科的列宁图书馆,它被设计成巨大的方块形状,象征着知识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
二、简洁而实用的设计苏联建筑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建筑通常采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直线,没有多余的装饰和细节。
这种设计风格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实用主义原则,追求效率和经济性。
三、集体主义的理念苏联建筑追求集体主义的理念,建筑通常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如大型住宅区、工业区和公共建筑群。
这种设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平等和共同发展的思想,强调人民的集体力量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创新的结构和材料苏联建筑在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上也具有创新性。
例如,莫斯科的斯大林高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此外,苏联建筑还广泛使用了玻璃、钢铁和铝合金等新材料,使建筑更加轻盈和现代化。
五、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苏联建筑注重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的设计。
城市规划强调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建设了许多公共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如公园、剧院和体育场。
公共空间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需求,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环境。
六、民族特色的体现苏联建筑还注重体现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中亚地区的建筑中,常见的设计元素包括色彩鲜艳的拱门、壁画和花纹装饰,展示了该地区浓厚的东方风情。
总体而言,苏联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设计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威严,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体现了集体主义的理念。
苏联建筑的创新结构和材料以及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也为后来的建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简谈苏联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摘要: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逐渐发展起来,苏联对我国城市规划影响深刻,是当今我国城市规划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问题的根源。
结合史料从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设计机构设置、教育体系三方面分析了苏联带给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肯定了苏联对这些方面的积极指导作用,同时指出苏联模式本身的弊端也造成了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先天性不足。
关键词苏联;中国;城市规划;影响1、历史渊源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战乱中遭受惨重损失的城市面临一系列重建工作。
西方国家的封锁、台湾与大陆的矛盾、朝鲜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在国际斗争中实行“一边倒”①政策。
所以若干年内在中国高级技术人员未养成时,聘请苏联设计组是一种迅速省钱又十分稳当的办法。
应该说,在中国经济恢复时期,苏联专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专家从开始的初步了解,到参与具体的城市规划活动,其影响也在逐步扩大之中。
在1949年到1965年之间,我国大量引入了苏联的城市规划理论,聘请苏联专家直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公派技术人员到苏联学习,引入苏联城市规划体系,开展城市规划教育等等。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期间经历了中苏关系破裂、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现在人们谈起苏联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往往以“苏联模式”②一意概之,立马联想到打败“梁陈方案”③的苏联专家,似乎“苏联”和“苏联专家”成为了贬义词。
笔者也曾深深地误解,本想写苏联是怎么给中国带来不利影响的,后来读了一些文献,了解多了一点之后确认了苏联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之前的偏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市越来越多地学习欧美的城市规划理念,关于苏联的城市规划更很少提及,研究的文献也不多。
但要探讨今天中国的城市、城市规划体系、规划教育的源头必须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苏联说起。
2、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理论基础是直接建立在苏联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苏联时期莫斯科城市建筑设计的总体风格
宋延旭
【期刊名称】《建筑设计管理》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到过莫斯科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莫斯科的建筑风格都包含着一些政治色彩,自从1918年苏维埃政府从彼得堡迁往莫斯科之后,政治色彩就始终存在,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方案设计共有4次。
……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宋延旭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因素
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
4.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
5.转变时期的苏联生产力总体布局调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个高层建筑简介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建筑技艺的辉煌成就。
以下为您介绍 14 个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它以其独特的螺旋式外观吸引着无数目光。
高达 632 米,不仅是高度的象征,更是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其内部功能丰富,涵盖了办公、商业、观光等多种用途。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这座高楼矗立在广州繁华的商业区,高度达到 530 米。
其外观设计现代而时尚,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总高度 5991 米,是深圳的重要地标。
其建筑结构稳固,具备强大的抗震能力,同时内部设施先进,提供了高品质的办公和商业空间。
北京中国尊:以其尊容之姿屹立于首都,高度 528 米。
独特的造型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庄重与大气。
台北 101 大楼:曾经是世界第一高楼,高度 508 米。
其外观具有独特的节节高升之意,每年的跨年烟火表演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高度 484 米,是香港的重要商业地标。
拥有绝佳的视野,可俯瞰整个香港的繁华景象。
吉隆坡双子塔:马来西亚的标志性建筑,双塔高度均为 452 米。
独特的双子造型,使其成为吉隆坡的城市名片。
迪拜哈利法塔:以 828 米的高度雄踞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多年。
它不仅是高度的奇迹,更是迪拜奢华与繁荣的象征。
纽约帝国大厦: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高度 381 米,曾是世界最高建筑。
它见证了纽约的发展与变迁,是美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尔乐天世界塔:高度 555 米,是韩国最高的建筑。
其外观设计独特,内部拥有丰富的娱乐和商业设施。
莫斯科水星城大厦:高度338 米,是俄罗斯现代化建筑的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外形和现代化的设计在莫斯科的城市景观中独树一帜。
悉尼塔:高度 305 米,不仅是悉尼的地标,也是游客俯瞰悉尼美景的绝佳去处。
曼谷大京都大厦:高度 314 米,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设计为曼谷的城市天际线增添了新的魅力。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北京
北京市长期以来以旧城为单一中心,以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向外蔓延的生长模式,被建筑学界形象地称为摊大饼。
北京的这种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以莫斯科规划为蓝本帮助确定的。
主要特点有: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中心城市是6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600万人,郊区建设若干卫星城镇。
当时曾经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一方主张行政中心应当在旧城基础上发展,另一方以梁思成、陈占祥为代表,主张在当时的西郊另立行政中心。
但后者最终未被采纳。
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市考虑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仍然设想以市区为核心,同心圆式向外发展。
当时著名建筑师吴良镛就曾表示反对。
他认为,必须将北京的旧城功能疏散,发展为多中心的城市,以减轻市中心的压力。
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被批准施行,方针仍是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建。
结果是三环路内日益拥挤,大饼摊到四环。
1993年,北京市又一次制定了规划。
这次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1991年至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改变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的状况,大力向新区和卫星城疏散人口。
该规划除了市区坚持集团式布局外,强调市区不再扩大规模,而是逐步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转移,以疏散中心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
这个规划的愿望是良好的,却并没有实现。
在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
第四单元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教学设计平湖市乍浦初级中学 姜敏健 吕春颖 2012.11.5一、【课标解读】: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解读:1-2-8 世界各国和地区自然环境不同,学会根据图文描述;并比较人文特色差异。
1-4-2 学生能从地图、图表中获取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是一节探究课,是对第四单元的总结,通过“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归纳城市的特色”两部分来认识莫斯科,一是引导学生回顾前五课教材的内容结构;二是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提炼认识城市的方法。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描述莫斯科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学会分析城市选址时应考虑的自然条件。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认识莫斯科的人文特色,理解莫斯科的历史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收集并整理资料;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2.通过案例学习,学会认识城市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城市生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莫斯科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特色。
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提炼认识城市的方法。
难点:利用各种资料分析归纳一座城市的主要特色。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运用俄罗斯在世界的地图和莫斯科在俄罗斯的地图体现了尺度思想;运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总结认识城市的基本方法。
2.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教学法,辅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3.增加“旅游”话题,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4.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地图和图表资料,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概况城市规划走向多学科化、综合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急速增长,城市职能结构转变,大中小城市的不同发展策略城市群与区域规划的发展中心地理论:增长极核与平衡发展,更多大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 城市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科学城建设60年代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962年---产业发展1969年---整治环境19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19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60年代以来的总体规划大伦敦发展总体规划---集中发展反磁力吸引中心城市,城市发展长廊,观念反复1.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2.华盛顿地区2000年规划---放射长廊发展战略长期发展计划,七方案比较与选择,重视公共交通,振兴城市中心3.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4.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多中心城市结构,八大规划片,等级规划分布,限制主城的森林绿带26平方米/人,多级快速放射路与环路60年代以来英国的新城建设1.更大、更紧密、更独立,强调经济性2.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洁的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公共交通3.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规模更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景观设计4.兰开夏新城---城市群60年代以来法国的新城建设1.平衡大城市地区的发展2.增强其综合性和吸引力3.依托现有城镇,发展较快4.松散与多样化的发展模式5.积极尝试新技术革新美国、日本、前苏联的新城建设60年代以来大城市内部更新改造1.内城渗漏现象2.建设多个城市副中心/地区性中心3.采取多种政策恢复中心内城基本要点:缓解旧城中心的压力/旧城复兴居住复合性增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先进交通方式重视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60年代以来的科学城与科学园区1.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2.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的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3.欧美的科学园区形成条件:现有人口、科研机构、投资密集、超前技术弊端60年代以来的古城与古建筑保护1.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与世界遗产委员会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1979年开始登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保护内容增多,不仅是古建筑,文物环境、街区与古城,乡土环境与民俗文化3.保护法规的建立健全60年代以来的城市中心建设及其它1.评价城市标准---历史、文化、环境2.先进、完善的交通组织---立体化、步行化、人性化3.以绿化和文化环境突出各自特色4.中央广场立体化、空间化5.多样化的城市商业区---各种形式的步行街6.回归自然---城市园林绿化7.火烈鸟与5‰计划---城市艺术品设置60年代以来的居住区与居住环境1.科学、系统研究居住环境2.摒弃单一生硬的规划方式3.以科学高效为基础的人性化各类用地的适当有机混合整体化设计---整体式小区、大型综合建筑低层高密度住宅群60年代以来的环境-行为研究1.从视觉艺术到人的认知研究2.从空间设计到场所设计3.从物质环境规划到社会环境规划4.公众参与规划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秘鲁利马,11小节1、协调平衡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有效利用资源2、城市增长的存在问题与不同形式3、更加有机的分区概念,反对简单机械的分割4、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并涉及人类尊严5、鼓励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多样化城市运输6、通过立法解决城市土地使用的有效性和公平7、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已是危及人类生存的大问题8、更加全面的文物与历史遗产的保存观念,鼓励保护性利用,并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9、恰当地评价先进的工业技术及其使用10、动态的、强调过程的设计与实践观11、城市与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空间、城市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不再是“壮丽的表演”新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新技术革命六大领域: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海洋开发与宇航工业2.后工业社会的理论思潮3.新兴产业群的形成与布局结构4.产业组织管理的网络化、全球化5.信息智能主导的产业发展6.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新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2.电子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3.模拟技术的运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几何模型、生物/仿生模拟4.环境生态学的发展未来城市1.ARCHIGRAM与步行城市、插入式城市2.GEAM与空间城市及其“基础结构”3.新陈代谢派与东京2000年规划、城市共同体4.上天、入地、进山、下海的城市发展战略5.生态城市---仿生城市与建筑生态学的发展《外国城市建设史》的复习1.以课上讲解为主要提纲,补充资料均不作为考试内容2.分了解、熟悉和掌握等不同情况3.掌握主要的规划思想理论和规划要点4.了解课本上主要的城市规划附图5.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述题6.闭卷考试7.回答问题简明扼要,条目清晰,字体清楚。
城市评析莫斯科的规划评析城市规划0502班邹涵臣学号:050120223 日期:2008-1-2莫斯科的规划评析摘要: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在交通、城市布局、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规划特点,本文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剖析,浅谈一些对其规划的认识,并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环形道路网绿化放射形楔形城市概况: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州首府。
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
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
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
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900万。
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1156年建城堡。
十三世纪初为莫斯科公国都城。
十五世纪末至1712年为俄国首都和最大工商业中心。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工业迅速发展。
1918年3月起为苏俄首都。
重要国际航空站。
全国最大铁路枢纽。
有运河沟通伏尔加河、白海、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
红场、克里姆林宫一带为市中心。
重要卫星城有柳别尔策、梅提施,诺金斯克、扎哥尔斯克、多波尔斯克等。
,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八百多年间,俄罗斯有着几次较大的历史变迁。
现在,城市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呈环形、放射形布局,近4000多条街道,城内有很多古代建筑。
由于良好的绿化,莫斯科又可以称作是一个巨大的花园城市,城内大大小小的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有500多个。
独特地形与城市整体布局:莫斯科是被稠密的河流网分割的多丘陵地形,因此城市的整体布局与这种独特的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形的特征方便了大片绿地的配置,还有贯穿其中的铁路线,使城市在总体上呈现扇形与环形相间的空间结构形式。
莫斯科规划的道路网使城市被环形绿带限定的中心向外分出7 条放射形道路,每条道路都有独特的形态。
莫斯科的规划充分结合丘陵特点,将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市级中心和重点工程项目(如城市建设纪念碑、建筑历史与文化纪念碑、公园的艺术纪念碑等),和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如河流沿岸、大片的森林和森林公园),建设在丘陵上,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同时又与城市整体眺望系统和城市道路系统这两种空间定位系统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