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3
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时间:1933年3、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4、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5、方式(实质、特点):国家干预经济6、主要措施: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证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7、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目的:避免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8、作用: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工业生产恢复、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改善)9、评价:①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②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0、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11、新政的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2、罗斯福新政的启示: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②勇于创新;③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罗斯福新政课程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探讨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兄弟,能施舍我一角钱吗?》这首歌最早出现在1932年在纽约舒伯特剧院首演的《有关美国的史料》这一讽刺时政的音乐剧中,并广为流传成为大萧条时期的圣歌。
它真实的反映了大危机对美国民众的沉重打击,工人、农民和退伍军人都被推到了失业、流浪和领取救济的队伍中,这也是美国人民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有力控诉。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的结果是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学生回答)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社会危机(板书),使美国的民主面临崩溃的边缘。
师:在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德国和日本通过对外扩张来刺激经济恢复,而美国却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以往的了解,哪位同学能谈谈你眼中的罗斯福呢?通过(多媒体显示罗斯福像)师总结:同学说得非常精彩。
那么,这样一个身患残疾的总统是怎样带领美国走出危机的呢?师:下面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罗斯福新政》。
(显示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师:在这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是“自由放任”,政府是企业的守夜人,没有人尝试自由之外的政策,胡佛的措施证明,此时,自由放任已经行不通了,那我们来看看罗斯福是怎么说的?“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这里的反复试验指什么?新政。
师设问:这个试验是什么?师:其实,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计划。
一心只想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执政后推进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同学们看课本116页,找出新政实施中分为几个阶段,侧重点分别在哪里?生:(1)第一阶段(1933~1935年),此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这一时期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令;(2)第二阶段(1935~1939年),此阶段着重改革,(解释:针对跌入低谷的经济首先要起死回生,让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前夕,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九下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知识点和练习知识点重点: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知识点一】从繁荣到危机一、繁荣:20世纪20年代,商品丰富、物资充裕、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二、经济大危机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
2、直接原因(导火线):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3、时间:1929-19334、范围: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5、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人失业6、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程度大、波及范围广【知识点二】罗斯福新政1、开始时间:1933年2、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4、主要内容5、影响积极影响(1)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反映美国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描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民生状况,文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当时可能发生在普通工人身上的事情有()①失业②饥寒交迫③流离失所④工资大幅度提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经济大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A.降价抛售B.销毁商品C.囤积商品D.运销海外3.仔细观察下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出现的原因是()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A.世界大战B.国内分裂C.自然灾害D.经济大危机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那么该新政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生于1882年,是美国第32界的总统,同时也是美国唯一一个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他一共连任了四届是目前为止美国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
罗斯福在位时间为美国经济政治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1930年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整个美国都下不如经济危机之中,很多人失业,形式非常糟糕。
这时候罗斯福推行了新政,用来救济失业者以及推进经济的复苏。
罗斯福新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有哪些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在经济政策上的指导是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让国家与政府的大手开调控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政府政策上也做出了汗多改变:国家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全面干预。
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全新的理论指导,是有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政策。
在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采取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国内政治稳定,没有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带来更多负面作用。
这一种国家干预经济在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很多措施,涉及的领域众多,工业、农业、金融、以及社会救济公共事业等,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谁能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与苦难,谁就能够得到支持。
美国政府在当时的作为给了美国民众很大的信心,对于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又重新建立了信心。
一、背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大萧条发生的半个世纪是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内锅变成工业社会与以消费制造品为主的消费社会。
现代美国工业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下形成的。
所谓自由放任是指国家不干涉私人企业的事务,听其自由发展。
崇尚自由放任主义的人们认为,在一个社会中,大家都努力致富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富裕,从而达到平等。
因此,自由放任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和谐一致的假定基础上的。
“这种方式通过无情的生存竞争,淘汰那些低效率者而选择效率最高的,并把这些最成功的牟利者抬上社会的最顶层。
这种方式不计较竞争的代价,而只看到被假设为永恒不变的最终结果所带来的好处。
”这是凯恩斯对自由放任的评价。
自由放任把美国带进工业社会与激发空前的生产力时,也给这个社会带了严重的弊端与不稳定因素,这些弊端和不稳定因素导致了社会的分裂乃至崩溃。
在自由放任体制下,这些企业凭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去发展,他们只关心个人的利润,缺不了解社会的整体需求。
这种盲目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生产过剩,生产力大量的早点破坏和毁灭。
美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达到共同富裕,相反的,贫富分化加剧,贫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当时,科技迅速发展,经济也随之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普通民众的收入的提高幅度并没有跟上工业生产发展,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不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突出。
自由的美国,资本与财富高度集中,垄断明显,贪恋成为一种美德。
投机市场大受欢迎,购买股票、证券成为热潮。
而政府缺少有效机制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和调控,证券市场严重失控。
同时高额的关税阻碍了美国的出口,大量剩余资金进入股票市场。
人民的储蓄几乎为零,社会消费失去支持,国家信贷体制崩溃,企业与人民产生了巨大的恐慌。
(1929年—1931年股票证券发行额从100亿美元减到10亿美元,外资投放以及政府、企业的投机额从1928年的15亿美元到1932年的8800万美元,1929年—1932年的春天,109371家企业破产,负债30亿美元,钢铁产量倒退至28年前,汽车产量下降74%,农民收入从人均116美元降低至48美元,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教师因政府无法拨款而减薪或被解雇。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及影响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它在很多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经济危机期间活跃起来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深远影响: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效果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但失业人数依旧很多。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经济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优点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当时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它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
所以说,它延长了美国经济的生命。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
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史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
(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画线部分反映了其根本目的。
(2)史料二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其实质的误解。
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提示]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提示]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第1 页共1 页。
考点: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措施和特点1.措施:工业方面,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财政方面,大力整顿银行,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
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以工代赈,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2.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易错微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例题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调整工业B.调整农业C.改革银行制度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答案A。
例题2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C.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答案:C解析:救济、复兴和改革都主要是由国家来进行,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答案C。
1. 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这一措施起到了()A.恢复银行信用B.减轻农业生产损失C.提供就业机会D.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2.1933年5月,美国颁布法令,一是缩小现有耕地面积,控制生产过剩;二是由政府补贴来维持农产品的价格。
使农民的收入恢复到1909至1914年繁荣年代的水平。
这反映的是()A.复兴农业经济B.恢复银行信用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政府收入3.下图为美国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它的兴建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一项反危机措施,其直接目的是()A.增加就业,缓和社会矛盾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C.缩减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D.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第1 页共1 页。
全面理解把握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历史必然性1、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5、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行政提供理论依据。
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这方面的措施克服了资本主义金融系统的无政府状态,扶植了大金融资本家。
2、颁布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制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
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一定的有控制的轨道,减少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另外,对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调整了劳资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
奖励农民压缩生产,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通过限制生产发展解决产销矛盾。
4、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面对庞大的失业队伍,罗斯福政府一方面救济失业工人,另一方面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以工代赈不但刺激了生产和消费,也缓和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罗斯福政府运用国家的调节职能,从解决产销矛盾人手,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
三、罗斯福新政的实质1、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既对垄断资本的某些方面进行抑制或扶植,又对劳动人民做出部分让步,以换取劳动人民对现政府的支持,从而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实施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总统曾说,新政“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