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6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作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措施,它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严重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时期,美国陷入了大萧条,失业率飙升,经济下滑,社会不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选总统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恢复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以及重建信心。
首先,罗斯福新政重点推行的是经济恢复与改革措施。
他执政的前百日,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包括《紧急银行法》、《社会保障法案》以及《居住信贷法案》等,这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挽救了濒临破产的银行业,并推动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此外,罗斯福还创立了各种公共工程项目,例如“新政公园”和“农田复垦”等,这些计划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改善了基础设施。
其次,罗斯福新政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人民的福利保障。
《社会保障法案》的推行,创建了一个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经济保障的制度,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
该计划通过养老金、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障等方式,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并减轻了贫困和社会不公的压力。
此外,罗斯福新政还大力推进了工会和劳工权益的保护,推动了工人们的权益平等。
罗斯福创建了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为工人和雇主提供了一个进行协商和解决工作纠纷的平台。
这一举措在当时被认为对工人阶级的组织和维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劳工的地位。
通过这些举措,罗斯福新政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国家干预模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罗斯福新政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经济恢复来重建国家信心,并为美国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公正和繁荣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罗斯福新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被人诟病的问题。
例如,一些批评者认为,新政措施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过于集中权力,限制了自由市场的发展。
此外,新政的某些措施也受到司法部门的质疑和限制。
总的来说,罗斯福新政在其任期内成为了改变美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一个转折点。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他的执政期间实施
的一系列政策,旨在应对大萧条期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
罗斯福新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银行改革:罗斯福上任后立即实施了银行假日并通过相关法
案进行银行体系的重组和监管,以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
2.经济刺激措施: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
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出台劳工保护法等,以提振经济活动和创造就业机会。
3.金融市场监管:罗斯福通过《证券法》,建立了证券交易委
员会(SEC),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以防止金融欺诈和
操纵,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保护。
4.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推动通过了《社会安全法》,建立了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老年人福利、失业救济、残疾人福利等,以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
5.工会权益保护:罗斯福支持工会组织和推动通过了《国家劳
动关系法》,保护工人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合法地组织和进行集体谈判。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改善,促使了经济复苏和社会
进步,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新政的影响延续至今,对美国社会和政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讲义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一时。
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
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盲目扩张,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危机之中。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相对贫困,购买力严重不足。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了。
这场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失去土地。
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未来感到绝望。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整顿金融体系罗斯福就职后,立即宣布银行休业整顿。
通过颁布《紧急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审查和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防止新的挤兑和银行倒闭风潮。
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增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控市场,限制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政府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4、推行“以工代赈”为了缓解失业问题,政府投资兴建大量公共工程,如修建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这不仅增加了就业,还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了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疾人和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
这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2、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罗斯福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经济危机:(2)罗斯福临危受命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为什么金融业成为新政的“第一把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国家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指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美国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思考:为什么罗斯福不采取单一的社会救济办法而是采用救济和提供就业措施并举呢?三、阅读材料: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胡佛说,美国经济没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讲笑话,问题就能够解决。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除了大量在危机中政府采取的应急行政措施和法令外,政府还先后指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如《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案》、《工资工时法》的颁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对比胡佛的经济政策,无不显现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教学⽬标〖知识与能⼒〗: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运⽤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的重⼤影响。
〖过程与⽅法〗:过程讲述、图⽚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资本⾃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量。
2、体验⼈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由竞争”和公共权⼒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3、理解政治精英个⼈品质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
教学重点、难点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教学⽅法:教师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导⼊新课】他是⼀位⾝残志坚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击败胡佛,实施新政,开了国家⼲预经济的新模式;他被⼈们喻为“狮⼦”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他是谁?富兰克林?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反法西斯战争政治活动家。
出⽣于纽约⼀个百万富翁的家庭。
西奥多〃罗斯福是其堂兄,其妻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
曾就读于哈佛⼤学,后⼜转⼊哥伦⽐亚⼤学学习,参加律师考试合格后辍学任律师。
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政管理者著称。
战后,主张加⼊国际联盟。
1921年8⽉,罗斯福全家在加拿⼤的⼀个⼩岛上度假时,发现另⼀个⼩岛森林失⽕,他率领全家上岸参加灭⽕,过度疲劳后,⼜跳⼊冰冷的⽔中游泳,第⼆天发现左腿⿇痹,全⾝发烧,不能⾏动,得了⼩⼉⿇痹症。
当时不少⼈认为这是不治之症,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预⾔他的政治⽣涯就此结束。
然⽽,罗斯福却没有在命运前屈服,他说:?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个堂堂男⼦汉,我要战胜它!?他⽤双⼿从⼀个房间爬到另⼀个房间,在地板上同两个⼉⼦摔跤。
课件统编版九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的主要内容、新政的评价。
详细内容如下: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金融改革: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市场。
(2)工业复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生产,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农业改革:调整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公共工程: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3.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失业率下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同时,新政也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认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罗斯福新政。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2)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罗斯福新政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篇1【课程标准】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罗斯福及“新政”的相关史料;对罗斯福及“新政”进行评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明白它虽然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革命对促进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对稳定美国资本主义秩序、避免美国直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以及后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内容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及影响)情景置换我来竞选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