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综合征
- 格式:docx
- 大小:16.52 KB
- 文档页数:2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手功能丧失。
至今SHS无特异性疗法,而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中医药治疗进展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2% ~74.1%[1]。
根据临床表现,SHS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手和肩部呈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2]。
SHS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X线上有广泛的骨腐蚀,手功能丧失[3]。
至今 SHS 无特异性疗法,而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现将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针灸治疗1.1针刺治疗结合艾慈灸治疗吴雪梅[4]等采用针刺结合艾慈灸治疗SHS,针灸组用针刺加艾慈灸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治疗,方法:⑴针刺治疗取穴:肩髎、肩髃、肩贞、臂臑、臑会、曲池、合谷、条口(均取患侧),每日1次,留针30min,10次为l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于每个疗程结束进行 VAS 积分评定。
3个疗程结束总结疗效。
⑵艾慈灸治疗取穴:肩髎、肩髃、肩贞。
操作:在每次针刺治疗结束,选取上述穴位,艾慈灸(舒适型)进行穴位贴敷,约10h取下。
l0次为l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3个疗程结束总结疗效。
疗程均为30天。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摘要】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加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也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脑卒中并发症护理1前言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功能障碍,病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这些因素极易引起痉挛、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掌握脑卒中易出现的并发症,有针对性的对脑卒中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2常见并发症2.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
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
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挛措施。
2.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
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
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2.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
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进行了不恰当的训练以后,就会出现误用综合征。
2.4上肢: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表现为肩关节间隙比较宽,主要原因是瘫痪造成的肩关节周围肌肉无力。
康复的根本办法是恢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2例报告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后遗症和并发症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危害。
而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分享两例这种综合征的临床病例,以期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病例一:患者为一名65岁的女性,因脑卒中患有右侧肢体瘫痪和言语障碍。
在入院后数天,患者突然出现了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表现为血压迅速升高,心率加快,出现明显的激动、焦虑和不安情绪。
经过临床检查和相关检测,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疾病并确诊为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针对这一并发症,医护团队采取了综合治疗措施。
一方面通过药物干预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给予镇静剂缓解激动不安的情绪;另一方面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重建自信和勇气。
经过持续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康复出院。
针对这一并发症,医护团队也采取了类似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控制、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
但由于患者原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困难,需要更加细致和谨慎的护理。
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最终也成功克服了这一并发症,健康地康复出院。
总结: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危害严重的并发症,容易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对于此类病例,医护团队需要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围绕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相关健康宣教和干预措施,避免或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减少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发生,为患者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卒中后脑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又称脑源性心脏损害,指并发于各种脑部病变(卒中、癫癎、外伤头部手术等)的心脏损害,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ecg)复极改变,心律失常,血浆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心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心脏损害,脑卒中后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来自于心脏事件,包括心律失常或心室复极改变,使易损期增加,而在易损期出现的早搏更可能导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室颤,这可能是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初1个月内易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律失常常影响心脏功能,降低脑灌注,减少脑血流,进而加重脑原发病变,影响患者预后。
因此,研究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特征1.1心电图复极改变心电图复极改变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脏异常。
最近,khechinashvile等(1)对来自29个研究包括1844例心电图改变研究作一系统回顾,结果发现76%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出现ecg异常,与既往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无关,提示其ecg改变由sah直接导致。
在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出现的ecg异常可能不是特异性的,而很可能与患者卒中发病以前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包括无症状性)有关。
鉴别卒中后的心电图异常是由卒中直接产生还是因为同时伴随有心脏疾病非常重要,若误认由心肌缺血所致的ecg异常为由脑病变产生,可能导致不必的甚至有危险的干预,如甘露醇脱水治疗加重心脏负担,而由脑部病变所致的ecg缺血样改变被误认为心肌缺血所致,则可能影响对卒中的治疗,包括运动和康复的延迟及sah的手术治疗。
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1.2心脏损害的生化指标变化反映卒中相关心脏损害的生化指标包括ck、ck-mb、ldh及ctni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正常情况下,ck、ldh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卒中后由于神经细胞、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血清心肌酶的增高,另一方面,发生卒中时导致支配心脏的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在心脏内积累,使心肌受损,也可造成心肌酶增高。
脑卒中应知应会知识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以下是关于脑卒中的应知应会知识:
1. 脑卒中的症状: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
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3. 预防脑卒中: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基石”为主要内容。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治脑卒中。
4. 快速识别脑卒中:“卒中120”口诀是一种适用于民众的迅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
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5. 脑卒中的治疗: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一旦身边有人发生脑卒中,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得到规范的治疗,可增加康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发生疑似脑卒中的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救治。
温通三焦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和手部功能受限。
随着脑卒中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程延长的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挑战。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温通三焦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字数:224】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温通三焦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观察疗效、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并发症观察等指标,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促进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分组的研究设计,旨在探讨温通三焦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
研究对象为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共计100例,其中50例分为治疗组,接受温通三焦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另外50例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训练。
治疗组的温通三焦穴位埋线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每周1次,连续进行8周。
康复训练包括功能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多种方面,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
对照组的传统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功能训练和理学疗法,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
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专家论坛·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康复薛赟资1,2*白玉龙1,2(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1901)摘要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有复杂症状和体征。
由于长久的痛苦体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康复中图分类号:R743.3; 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1-0012-07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in post-stroke patientsXUE Yunzi1, 2*, BAI Yulong1,2(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North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901, China)ABSTRAC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fter stroke is a developing and complicated chronic neurological pain and it often has complex signs and symptoms. The persistent pain brings great burden to patients, and has become a big challenge in rehabilitation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epidemiolog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and the latest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stroke;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rehabilitation1 概述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在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其典型疼痛常发生于受累的肢体。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综合征
*导读:防治的关键是对这些综合征有足够的认识,早期进
行预防,早期介入正确的康复治疗(请注意,康复治疗是主动治
疗而不是被动消极等待康复)。
只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
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征状不再恶化,卒中48小
时后即可进行。
……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它不仅剥夺了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更常造成偏瘫、失语、痴呆,严重损害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其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预防和治疗病程中出现的一些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脑卒中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险,在急性期为抢救生命,常常强调卧床休息,绝对制动;在生命体征平稳后,也没有及时实施康复治疗。
久病卧床1~2个月后,由于活动不足,发
生关节挛缩僵硬、活动不灵、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有的还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这就是很常见的废用综合征。
由于病人瘫痪,家人常感到无望,有的医生也交待“慢慢恢复吧!”因而没有及
时积极介入康复治疗,是造成此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误用综合征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进行被动活动,但由
于医生和家属不了解脑卒中后肢体恢复的规律,没有按恢复规律去做。
被动运动方法不当或运动过量,易于造成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过伸、骨关节变形等,这叫误用综合征。
造
成误用综合征的另一个原因是体位不当。
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指脑卒中后并发肩膀部活动疼痛,同侧
手痛、肿胀、皮肤菲薄,温度升高或降低。
最易发生于病后1~3月,如不及时治疗,常致关节挛缩畸形难以恢复。
造成此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是长期不适当的体位及护理或训练不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局部缺血坏死综合征——褥疮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
使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良,受压组织缺血坏死,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溃烂,长期不愈合,这就是褥疮。
褥疮最常发生于骶骨、跟骨及踝关节外侧,绝大多数因护理不当造成。
一旦发生这些综合征,治疗很困难,往往事倍功半,效果极差,对病人造成严重威胁。
防治的关键是对这些综合征有足够的认识,早期进行预防,早期介入正确的康复治疗(请注意,康复治疗是主动治疗而不是被动消极等待康复)。
只要血压、呼吸、心率、
体温等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征状不再恶化,卒中48小时后即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