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课标与教材知识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课标与教材知识测试题

第一部分课标(30分)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8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

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性、()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3、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语文()

和一定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4、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其核心是()。

二、选择题(1—3为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4为多项选择,4分。共10分)

1、高中语文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组织五个模块教学,根据的两个

方面目标是()

A. 感受·鉴赏积累·整合

B. 阅读·鉴赏思考·领悟

C. 阅读·鉴赏表达·交流

D.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阅读教学过程是()

A.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D. 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

3、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根据学生各种需要,教师应

适时调整心态和策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达到共赢共享。《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 讲授方式与问答方式

B. 启发方式与发现方式

C.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与多种有效方式“融合”

D. AB方式并用

4、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A. 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B.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C.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D. 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E. 评价提倡主体多元化。

F. 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G. 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简答题(案例评析)(共12分)

下面是江苏镇江市一中陈晓东老师《荷塘月色》课堂教学片断

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细腻淡雅,浑然一体,每个读过的人都有很真切的美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都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交流一下。生:夜色撩人,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已经浑然是一个个精灵,他们是来自神秘的世界吗?在这样动人的夜晚,在人迹罕至的池塘边偷偷沐浴。作者是误入了仙界吗?那就和她们一起共舞吧。否则他们就会像这渺茫歌声似的清香一样散去,再难寻觅她们的芳踪了。生:荷花在这儿寂寞的开放,无人欣赏;我在岸边驻足,无人理会。花朵在月光中独自美

丽,我在美丽中迷失自己。这边清香也是那么飘渺,仿佛幸福和我若即若离。想走近荷花深处,有恐它们腾空而起,飞向天际。于是我静静的驻足,独自享受这份忧伤。生:有人说现实中的那个荷塘再普通不过,可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竟然如此美丽?我想那个荷塘不在清华的校园里,而在作者的心里,像小李飞刀的刀一样,无人能寻。而现在也在我的心里安家了,真希望能在某个夜晚看到我心中的这片荷塘。

(同学们这么精彩的语言表达,让老师感到很欣喜,他们的诸多感觉正是这篇文章主题多元性决定的,于是老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同学,)

师:同样的内容大家的感觉却不同,你们认为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生:作者是喜悦放松的,他笔下的荷塘是多美丽啊,如果心情沉重不会有这样美丽的语言的。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呢!作者能不开心吗?

生:作者心情很忧郁,虽说他描写的景色很美丽,但是我读的时候,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了压抑,我几乎找不到热烈激昂的词语,最关键的是我读的时候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有一种酸楚,所以我认为作者当时心情肯定很忧伤。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这和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分不开,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来判断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朱自清复杂的心情?能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吗?

生: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因为作者反复提出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那段日子国家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

生:我也赞成。文章的结尾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到底”意味着作者这几天一直想着江南的事,今晚出去是为了忘却,却因为想到江南采莲,终于不能忘却。“惦着”

不是“向往”,而是“挂念”、“放心不下”。那么,当时的江南有什么事让作者“挂念”、“放心不下”?这不是一清二楚吗?

生“我在有关的文章中读到,说是由于政治的影响,但我认为这和政治无关。朱自清不关心政治,是家庭琐事造成他心里的不宁静,作者好像是有意回避妻子,才出门寻找宁静和自由的。出门和回家妻子都没有和他心灵交流,仿佛臵身事外,作者虽然没有明确写出,但“妻子和孩子早已睡着”不是作者对妻子不理解自己的埋怨吗?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读文章除了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解读外,必不可少的是对文章本身的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看来,课前大家的读后感,有些同学理解过于“自我”,缺乏对文章本身的解析。大家认为,哪些读后感是需要改进的呢?

生:其中把荷塘月色的感情诠释为思乡的我认为不妥,因为本文虽然感情复杂,但思乡的主题却是没有的,“惦着江南”也不能理解为思乡。

…………

师:其实大家的读后感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对文章的一种感悟,结合文章本身的内容和自己的主观经验解读文章,就会产生一篇篇新的属于自己的《荷塘月色》,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陈晓东老师这节课堂教学采用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吗?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要求、建议,试作简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