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_考试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的教学,因其拓展性要求可以不按照课程目标教学。()1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18、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1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__________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两个部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_______学时,________学分。每个学期分______ 段,每一学段约_____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4、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教学建议: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________________ 的学习方式。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评价建议: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______________;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__________和发展的功能。

三、简答题(20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包括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工具性、人文性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6 两10周两10周

4、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5、自主、合作、探究组织者和引导者

6、全体学生激励

三、简答题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新课标试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 时间:90分钟年级:姓名: 一、填空(每空2分,共14分) 1.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 2. 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坚持(),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选修这三类课程构成。 3.()的设置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教学学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 4. 语文课程的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 )的转变。 二、单选题(每个选项2分,共16分)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包括()个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和交流等。 A. 8 B.10 C.18 D.28 2.下列的两个学习目标与内容一起出现,它可能属于哪个任务群的目标或内容()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

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2)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A.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B.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C. 文学阅读与写作 D.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3.加强(),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A.实践性 B.理论性 C. 专题训练 D.情感性 4.某教师在讲解《诗经﹒氓》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设置了“用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文中女主人公的故事”这样一个环节,这一设置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特点。 A.简单化 B. 以主题为引领 C. 情境化 D.学科大概念 5. 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成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A.体现难度综合性 B. 角度多样综合性 C.有选拔功能思维发展 D. 角度多样文化传承 6.某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设置了策划书的写作、面向大众的演讲、写通讯报道等系列活动,该任务群应该是() A.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B.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C. 文学阅读与写作 D.跨文化专题讨论 7. 编写教材时,教材中的选文不应侧重于() A.典范性和时代性 B.文质兼美 C.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 D.娱乐性

2020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

2020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一) 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 人功能;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4.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 ()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 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5.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6.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几 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课程目标包括()、语言表达与交流、()、()、发展逻辑思维(、)、()、鉴赏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7.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 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 )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 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其中。必修课程7个:()、()、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 作、()、()。 9.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字。 10.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反馈、()、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 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1.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两考合 一、等级表达、()、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和“()” 的录取模式。 12.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坚持育人文本, (),坚持科学规范,()。 13.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情况,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 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等6个方面。 课程标准和方案测试卷 答案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2.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 课程标准和方案测试卷

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精简版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______、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______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______、思考·领悟、______、发现·创新。 3、课程目标中指出表达与交流应进一步提高记叙、______、描写、______、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______、文言虚词、______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5、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的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______。 6、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应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______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7、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______,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______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______和团队精神。 8、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______,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9、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______,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10、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_____,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进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推断标准阶段。“道”观念的消灭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白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看”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白“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当时时留意问“心”,留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化过程中,“德”观念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战胜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西周时期“德”观念的使用总是与宗教的天命观相结合,“以德配天”即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可是到春秋后期,随着天命观的不断遭到怀疑,“天”的神学观念也不断被怀疑和剔除,渐渐向自然天道观转化,与之相配的“德”也便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德”渐渐成了“道”的体现。于是,“道”是高高在上、供个体效法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分散和体现,“德”和“道”的关系套用柏拉图的话说是“共享”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月映万川”,即“一切水月映一月,一月摄一切水月”。“道”成为统一的、普遍的,而“德”是个别的、分殊的。 最早将“道”和“德”连用,见于《易传》及《荀子》。《周易·系辞》中也是道、德分言,惟《说卦》云:“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在这里“阴阳”、“刚柔”虽然是连着用的但表达的是两个词意,所以“道德”在这里也应是两词并举。《荀子》中:“故学止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里道德连用,可能本指道与德,连用成为一词。汉代以后道德成为常用的名词。 (摘编自薛江谋《中国传统伦理视域 下的“道”“德”关系探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传统伦理中,“道”和“德”最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含义不同,产生的时间也不同。 B.从原始语义上看,“德”观念和“道”观念都是普遍的观念,这打算了它们最终走向抽象的范畴。 C.从字义上考察,“道”留意“向外”求索行为是否践行天命,“德”则把目光引向人自身,比“道”更具体。 D.春秋后期,“以德配天”的情形发生了转变,“德”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德”与“道”的关系更近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扫瞄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道”和“德”原始语义中的普遍性“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不是打算因素。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德”观念是进展变化的,例如巴新生先生将“德”观念的进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德”的内涵有所不同。 B.文中引用范文子的话“天道无亲,唯德是授”,是为了证明“德”观念在演化过程中渐渐成为了“道”观念的体现。 C.在作者看来,“德”与“道”的关系就是所谓“月映万川”,这里“月”相当于“德”,“万川”相当于“道”。 D.“道”“德”在《易传》及《荀子》中连用,此时还应当是两个词,汉代以后才成为一个常用的名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扫瞄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依据原文,“月映万川”中“月”相当于“道”,万川之中的“水月”相当于“德”。 【答案】 C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由此可知,“德”观念当产生于原始社会,和氏族相关。 B.“道”从行从首,“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这说明“道”观念和“德”观念都与“行”有关,但“德”更倾向于关照人的内心。 C.春秋后期,由于人们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天命观不断遭到怀疑,“德”观念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德”衍化成了“道”的体现。 D.“道”是高高在上、供个体效法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德”是“道”在个体身上的分散和体现,二者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解析】题干问的是“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力量。C项“由于人们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于文无据。 【答案】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家落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课标与教材知识测试题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课标与教材知识测试题 第一部分课标(30分)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8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 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性、()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3、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语文() 和一定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4、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其核心是()。 二、选择题(1—3为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4为多项选择,4分。共10分) 1、高中语文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组织五个模块教学,根据的两个 方面目标是() A. 感受·鉴赏积累·整合 B. 阅读·鉴赏思考·领悟 C. 阅读·鉴赏表达·交流 D.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阅读教学过程是() A.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D. 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 3、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根据学生各种需要,教师应 适时调整心态和策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达到共赢共享。《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 讲授方式与问答方式 B. 启发方式与发现方式 C.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与多种有效方式“融合” D. AB方式并用 4、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A. 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B.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C.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D. 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E. 评价提倡主体多元化。 F. 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G. 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简答题(案例评析)(共12分) 下面是江苏镇江市一中陈晓东老师《荷塘月色》课堂教学片断 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细腻淡雅,浑然一体,每个读过的人都有很真切的美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都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交流一下。生:夜色撩人,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已经浑然是一个个精灵,他们是来自神秘的世界吗?在这样动人的夜晚,在人迹罕至的池塘边偷偷沐浴。作者是误入了仙界吗?那就和她们一起共舞吧。否则他们就会像这渺茫歌声似的清香一样散去,再难寻觅她们的芳踪了。生:荷花在这儿寂寞的开放,无人欣赏;我在岸边驻足,无人理会。花朵在月光中独自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

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高中语文新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高中语文新课标 语文知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阶段,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检查学习效果,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今天,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

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2 分,共40 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 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 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和体验。()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 分钟能写800 字左右的文章。 ()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 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 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 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 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 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 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2020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

2020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一)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4.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5.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6.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课程目标包括()、语言表达与交流、()、()、发展逻辑思维、()、()、鉴赏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7.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其中。必修课程7个:()、()、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 9.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字。 10.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反馈、()、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1.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两考合 一、等级表达、()、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和“()”的录取模式。 12.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坚持育人文本,(),坚持科学规范,()。 13.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情况,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等6个方面。 课程标准和方案测试卷 答案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2.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 课程标准和方案测试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是指规定学生必须研究哪些课文内容的文件。(判断题,正确) 2.语文课程标准只包含语文知识,不包含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判断题,错误) 3.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判断题,正确) 4.语文课程标准只适用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适用于小学生。(判断题,错误) 5.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判断题,正确)

6.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判断题,错误) 7.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判断题,正确) 8.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教材的科学编写和教学资 源的丰富利用。(判断题,正确) 9.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学校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判断题,正确) 10.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判断题,正确)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任务是(B)。 A。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B。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爱好 D。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新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是(A)。A。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 B。学校教育方针和政策 C。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理念 D。学生个人研究需求和兴趣爱好 3.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应该(B)。 A。依靠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经验 B。依靠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C。依靠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D。依靠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4.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注重(C)。A。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B。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C。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D。素养的陶冶和提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 一、填空(20分,1分/空)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开展奠定根底,为传承和开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达。 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开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安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应、鼓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0 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禅宗修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悟 一、“无理而妙”。由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而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而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比比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白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人何来溅泪、惊心?月光各处皆一样,又何来“月是故乡明”。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而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无理而妙”。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一致了。 二、意在言外。意在言外是禅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一特征竟然用诗来比喻。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诗之耐品,也就在这里,如果一目了然,显豁明白,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含蓄,重在含而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而有致、语浅意深。在这些方面,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色。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面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禅的“活泼泼”,充满生气,禅的耐人寻味,言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生,均与“活参”有关。诗人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禅宗南宗讲顿悟。艺术构思讲妙悟。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灵感。古代的诗评家对于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妙悟的突发偶然性,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美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汤显祖也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可见这种妙悟是非理智可以把握的。这种情况与顿悟完全一致。妙悟是人最佳的精神状态,人的创造力在这个时候得到超乎寻常的发挥。就艺术创作来讲,首先是想象极为丰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其次是新意迭出,不同凡俗,正如皎然所说:“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试卷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试 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 A.遏è制拜谒yè百舸kě寥廓liáokuò姓寥liào 诡谲jué苍茫mánɡ B.彳chì亍chù难过chóu chànɡ颓圮túi pǐ迷茫mánɡ雨巷xiànɡ巷hànɡ道 C.河畔pàn 挑衅xìn青荇xínɡ繁衍yǎn 三年五载zǎi 载z ài 歌载zài舞 D.枯槁ɡāo 竹篙ɡāo追溯sù朔shuò风斑斓lán 无耻谰lán言沉淀dìnɡ马脚dìnɡ E.舌苔tāi 青苔tāi鞭笞chī侮辱wǔ忏悔chàn 衣钵b ō碾niǎn子 F.忸怩niǔní拘泥nì棘手jí虱shī子罗布泊bō瓦菲f ēi 绯红fēi G.流言蜚fēi语菲ěi薄诽ěi谤方兴未艾ài怨天尤人ài金蝉脱壳qiào 2.以下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鞭辟入里能言善辩变本加利变幻莫测

膘肥体壮标炳千古 B.别出心裁兵慌马乱彬彬有礼涣然一新屏气凝神病入膏肓 C.并行不背拨乱终归军事布署人所不齿不共戴天毛骨悚然 D.不遑顾及不可胜数不即不离不假思索不骄不躁不胫而走 3.(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第二次考试)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利用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 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方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房地产市场进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以为厂家此举是“自欺欺人”。

高中语文课标考试题

高中语文课标考试题 语文属于我们的母语,是人类进行各类交流的语言工具,其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是用来开拓和积累学生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课标考试题,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标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 )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 )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 )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 )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 )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 )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 )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 )

高中语文课标考试题

高中语文课标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 )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 )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 )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 )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 )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 )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 )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 )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 )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 )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学校: 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_ 考试成绩: ________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40 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 有个性的发展。()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 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 分钟能写800 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 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 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 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 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 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