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参考内容)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参考内容)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参考内容)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参考内容)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1.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注意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置管期间护士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保证脐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置管的位置确保插管通畅。

3.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

4.护理操作时,应能够严格无菌操作,每12小时用生理盐水和10U/ml 肝素冲管一次,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小时更换一次。

5.每日观察脐部周围皮肤,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

6.对实施置管患儿,哭闹严重难安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固定,防止将导管脱出。

7.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输液时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之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治疗后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拧紧。

8.发现导管有脱落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重新缝合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行插入。

9.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脐炎、败血症①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置管期间不洗澡,勤换尿布以防因尿裤潮湿而浸湿或污染敷料;②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③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h更换1次。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④每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2)预防空气栓塞,静脉栓塞①置有脐静脉插管的患儿,应在监护室内专人护理,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输液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治疗后注意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接紧;②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青紫,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左侧卧位,并通知医生;

③为防止血栓形成,在脐静脉插管期间禁止从该处取血。

(3)预防急性肺水肿脐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必须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10.导管脱落的护理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牢或插入深度不够所致。移动新生儿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牵拉输液管。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合固定。

11.拔管的护理

(1)应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达到治疗目的后应尽早拔除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通常导管保留7d左右。一旦出现血栓、气栓、

感染等现象应立即拔管。

(2)拔管前用生理盐水浸湿缝线,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将导管徐徐拔出,在离出口2cm处停留2min,以减少出血。然后覆盖无菌敷料,加以止血。

(3)每日用2%安尔碘常规消毒脐部,直到脐带残端脱落,伤口干燥为止。

(4)导管管端血培养。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1.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注意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置管期间护士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保证脐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置管的位置确保插管通畅。 3.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 4.护理操作时,应能够严格无菌操作,每12小时用生理盐水和10U/ml 肝素冲管一次,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小时更换一次。 5.每日观察脐部周围皮肤,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 6.对实施置管患儿,哭闹严重难安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固定,防止将导管脱出。 7.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输液时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之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治疗后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拧紧。 8.发现导管有脱落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重新缝合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行插入。 9.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脐炎、败血症①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置管期间

不洗澡,勤换尿布以防因尿裤潮湿而浸湿或污染敷料;②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③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h更换1次。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④每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2)预防空气栓塞,静脉栓塞①置有脐静脉插管的患儿,应在监护室内专人护理,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输液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治疗后注意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接紧;②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青紫,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左侧卧位,并通知医生; ③为防止血栓形成,在脐静脉插管期间禁止从该处取血。 (3)预防急性肺水肿脐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必须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10.导管脱落的护理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牢或插入深度不够所致。移动新生儿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牵拉输液管。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合固定。 11.拔管的护理 (1)应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达到治疗目的后应尽早拔除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通常导管保留7d左右。一旦出现血栓、气栓、感染等现象应立即拔管。 (2)拔管前用生理盐水浸湿缝线,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脐部及其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心得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心得 [关键词]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 众所周知新生儿的头皮静脉又小又细,脆嫰易破,为了能够在治疗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和避免反复穿刺,近年来,在各地新生儿科室广泛地开展脐静脉置管术,而我们科室在脐静脉置管输液给药的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1资料 2008-07-01至2009-07-29我科室共对44例新生儿进行脐静脉置管术,失败2例,成功率95.4%,其中早产儿39例,足月儿5例,保留时间最长16.5天,最短1天,平均7-14天,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 1.2适应症 中心静脉压监测、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液的快速通道、换血或部分换血、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中心静脉通路 1.3禁忌症 脐炎、坏死性小肠炎、腹膜炎、出血、脐彭出、下肢或臀部有血运障碍 2 方法 2.1 医护准备:医生下医嘱、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洗手戴口罩帽子、协助医生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2.2 患儿准备:辐射台保暖、患儿去仰卧位、固定四肢、镇静(口服水合氯醛)、心电监测 2.3 物品准备:脐静脉置管包、脐静脉导管( 3.5F或5F)、消毒用品、3M 贴膜、绢丝胶布、1ml或10ml注射器各一个、三通管、肝素帽、肝素液 2.4插管方法:消毒脐部及其周围部位(上界平剑突、下界平耻骨联合、左右平腋中线),剪断脐残端,评估导管插入深度(计算公式cm:体重×3+9÷2+1),10ml注射器充满肝素液(2.5U/ml肝素)预冲导管(连接三通、脐静脉导管、肝素液冲管、注意不能有气泡),暴露脐静脉(脐静脉位于脐带切面的11点——1

点处,是脐血管中最大者,蓝色,扁形,壁薄,腔大),插管,适当固定,X线确定导管位置,导管末端应在下腔静脉(隔上0.5-1cm处)荷包缝合脐带残端,胶布H形即搭桥固定导管,并记录置入的长度、导管的名称型号、穿刺日期、穿刺者姓名、固定状况、床边X线结果。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脐静脉插管时损伤了脐静脉血管内膜,使血小板粘附或因置管时间较长患儿哭闹时腹压增高,造成血流返流至导管内,血流缓慢,致静脉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因此,应提高脐静脉插管技术,避免反复穿刺,插管时动作要轻,治疗抽回血时,勿抽至三通处,以免血液凝固。每24小时要用肝素盐水正压脉冲导管一次。患儿外出检查停止输液时,用浓度为2.5U/ml的肝素液2ml正压封管。输脂肪乳剂时,每6小时用生理盐水2ml冲管一次,同时转动导管外露部分,防脂肪乳剂沉积在导管。 3.2预防感染 脐静脉置管可引起继发感染。脐静脉置管术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洗手,观察脐部及其周围组织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脐部伤口保持纱布干燥,患儿采取擦浴的方式,不可淋浴,防止大小便浸湿或污染敷料,每日换药一次。与脐静脉导管连接的输液管、三通每24h更换一次。配置营养液时:紫外线消毒治疗室30分钟,操作台用0.05%含氯消毒擦拭,操作者认真洗手,衣帽口罩整齐,配置时严禁人员进入,避免空气污染。置管期间还要观察患儿的反应、体温、血常规、CRP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拔管,拔管前常规做导管培养,如阳性,必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3.3预防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空气栓塞和肺水肿。根据医嘱用微量泵匀速用药,速度不可过快。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输液时及更换注器、延长管前,要排尽气体。更换三通、输液管时要拧紧各接头,防止松动。一旦出现空气栓塞,立即将患儿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争取抢救的时机。 3.4插管失败及脱管

脐静脉置管

脐静脉置管 作为新生儿科医生,接诊抢救早产儿,是日常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在成功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过程中,静脉通路的建立十分重要,也是一大难点。在VLBWI的治疗中,周围静脉通道很难长时间保留,反复穿刺有一定难度,在输注高渗液体时,容易外渗造成皮下坏死,因此,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开展了PICC技术,逐渐开展了脐静脉置管术(UVC),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操作。 在新生儿使用UVC技术,能有效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护理反复穿刺,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 新生儿分娩后1-3天内,脐带未干,脐部血管清晰可见,管径相对较粗,可利用来做静脉置管。 以下将简单跟大家一起分享脐静脉置管术的操作要点,跟大家一起再次复习一次。 脐静脉置管术: 一、适应症:

1、中心静脉压力测定; 2、紧急静脉输液或给药; 3、交换输血或部分交换输血; 4、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长时间中心静脉输液 二、禁忌症: 脐膨出、脐炎、脐带畸形、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下肢或臀部有局部血供障碍时等。 三、器械准备: 脐静脉导管:(体重<1.5 kg,使用3.5Fr,≥1.5 kg,使用5.0Fr),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包(包括:连接脐静脉插管和三通开关,5 ml注射器、眼科镊、弯头镊、有齿钳、无菌缝线、剪刀、手术刀、无菌巾等);新生儿穿刺护理包。

四、操作步骤: 1、确认可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早产儿,生后保留脐带残端3-5 cm(部分资料提示可保留6-8 cm),脐带未干结,患儿放置辐射保温台,生后24小时内呼吸循环稳定的早产儿,跟家属沟通病情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选取合适型号的法国进口的脐静脉导管,由2名熟悉掌握脐静脉置管术的医师操作,计算置管深度: 公式一:体重×2+5 cm+脐残端长度(一般为0.5 cm); 公式二:体重×1.5+5.6 cm+脐残端长度; 公式三:肩缝到脐带距离×0.6; 计算深度参考范围: 3、置管过程中,患儿置于辐射台上保暖,仰卧位,适当制动患儿四肢,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相关监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整个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暴露消毒术野皮肤,以脐部为中心直径10-15m,常规消毒脐部和周围皮肤,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铺单;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1.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注意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置管期间护士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保证脐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置管的位置确保插管通畅。 3.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 4.护理操作时,应能够严格无菌操作,每12小时用生理盐水和10U/ml 肝素冲管一次,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小时更换一次。 5.每日观察脐部周围皮肤,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 6.对实施置管患儿,哭闹严重难安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固定,防止将导管脱出。 7.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输液时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之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治疗后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拧紧。 8.发现导管有脱落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重新缝合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行插入。 9.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脐炎、败血症? ①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置管期间不洗澡,勤换尿布以防因尿裤潮湿而浸湿或污染敷料;②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③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h更换1次。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④每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2)预防空气栓塞,静脉栓塞? ①置有脐静脉插管的患儿,应在监护室内专人护理,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输液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治疗后注意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接紧;②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青紫,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左侧卧位,并通知医生;③为防止血栓形成,在脐静脉插管期间禁止从该处取血。 (3)预防急性肺水肿脐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必须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10.导管脱落的护理? 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牢或插入深度不够所致。移动新生儿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牵拉输液管。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合固定。 11.拔管的护理 (1)应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达到治疗目的后应尽早拔除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通常导管保留7d左右。一旦出现血栓、气栓、感染等现象应立即拔管。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1.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注意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置管期间护士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保证脐静脉插管的有效使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插管的位置确保插管通畅。 3.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并更换无菌敷料一次(主班)。 4.护理操作时,应能够严格无菌操作,每6小时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小时更换一次。 5.每日观察脐部周围皮肤,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 6.对实施插管患儿,哭闹严重难安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固定,防止将插管脱出。7.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注射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输液时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之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治疗后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拧紧。8.发现导管有脱落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重新缝合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行插入。9.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预防脐炎、败血症①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洗澡时,应上下分段进行沐浴,勤换尿布以防因尿裤潮湿浸湿或污染敷料;②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并更换无菌敷料一次;③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h更换1次。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④每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以便及时通知医生。(2)预防空气栓塞,静脉栓塞①置有脐静脉插管的患儿,应在监护室内专人护理,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输液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治疗后注意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接紧;②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青紫,一旦出现,立即给与氧气吸入,左侧卧立,并通知医生;③为防止血栓形成,在脐静脉插管期间禁止从该处取血。(3)预防急性肺水肿脐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因此,也是必须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10.导管脱落的护理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由于插管固定不牢或插入深度不够所致。移动新生儿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牵拉输液管。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合固定。11.拔管的护理(1)应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达到治疗目的后应仅在拔除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通常导管保留7d左右。一旦出现血栓、气栓、感染等现象应立即拔管。(2)拔管前用生理盐水浸湿缝线,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将导管徐徐拔出,再离出口2cm 处停留2min,以减少出血。然后覆盖无菌敷料,加以止血。(3)每日用2%安尔碘常规消毒脐部,直到脐带残端脱落,伤口干燥为止。(4)导管管端血培养。

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患者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或静脉给药。,相较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拥有诸多优势。PICC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 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静脉,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 适应症 患者需要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早期识别和早期中心置管可减少皮肤穿刺数量并提高新生儿PICC 置管成功率。需要行PICC 的新生儿包括需持续肠外营养的低体重婴儿、需要建立 长期静脉的婴儿、需注射高渗透性或刺激性液体或药物的婴儿、需经专用导管获取维持生命药物的婴儿、外周浅静脉条件差无法正常建立或维持血管通道的婴儿。 禁忌症 一般来说, 新生儿PICC 置管很少有禁忌症。然而, 某些情况下中心静脉置管应尽可能避免,比如存在感染征象(48 小时内血液培养阳性)、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血栓、患者家属不同意、使用外周或中线导管可建立血管通道。 静脉选择 常见导管插入位置包括胳膊、腿和头皮。新生儿置管亦可选择手足静脉。相较于头静脉、贵要静脉直径更大、解剖结构直。由于右侧贵要静脉到达中心循环的路径更直接,临床中更倾向于右侧贵要静脉。腋静脉直径大,且可提供到达锁骨下静脉的直接路径。应该注意避免腋动脉套管插入术。 头静脉可见度好,但在耳朵和锁骨下静脉入口处变得曲折,置管时将患儿头部向中线位置移动可促进导管中央循环。腿部静脉可为新生儿置管提供多个选择,但在股骨褶皱处进行操作相当困难。行股静脉和颈静脉置管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插管设备 为患儿选择合适的导管。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准备好新生儿PICC 穿刺包,应包括以下物品:插管器、卷尺、防腐溶液、膜片钳、皮下注射器、纱布、无菌帷帘、止血带、剪刀、切边装置、皮肤缝合胶黏带、干净的敷料、导管冲洗设备、标签; 置管 置管前确认病人身份和置管部分。除需持续胃减压的患儿,其他患儿均需移除口腔胃管和鼻胃管。并放射显影前完成移除,在置管后重新放置胃管。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着无菌服、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使用抗菌溶液对预订置管部位消毒,但尚无研究证明使用双氯苯双胍己烷对早产儿及小于两个月的新生儿进行消毒是否安全。需根据医院情况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案。如使用聚乙烯吡咯酮碘,需待患儿皮肤干后立即移除以防组织损伤、吸收及甲状腺抑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同样重要, 以确保导管无损伤或缺陷。 先用静脉短导管穿刺所选浅静脉,并观察回血情况。如有回血,则立即停止插入以防刺破静脉后壁。成功后,剪断短导管尾部,再将长导管通过短导管送入静脉,并逐渐送至所需长度后,小心退出短导管,并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