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第六章 旅游者个性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六章旅游者的个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消费者个性的含义与性质,掌握个性类型、个性结构、自我、生活方式等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教学对象分析:对个性、人格理解需要理解其同一性。
通过心理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理解旅游者的个性差异对旅游行为是有影响的。
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分析:增加心理测验,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个性。
对个性理论有选择的讲授,把艾森克的个性理论、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柏恩的个性理论作为讲授的基础。
从理论的应用来说让学生掌握的是柏恩的个性理论与旅游菅销。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是对个性理论的学习与应用,重点是从个性差异、个性心理特点是如何影响旅游者的行为的。
教学指导的切入点:理论的学习指导学生记住基本的观点,对具体影响行为的观点要求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关键句子。
关键词:个性、内倾型、外倾型、本我、自我、超我、安乐小康型、追新猎奇型、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心理测验法、CAI。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流程: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一)个性的定义个性是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个人所特有的风格,它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社会性等基本的特性。
P130-131。
(二)个性与人格在应用心理学的领域中个性概念等同于人格的概念。
但个性更强调其差异性,更注重先天因素的影响;而人格更重视心理特征的稳定和独特,及后天环境的影响。
二、个性理论(一)弗洛伊德1、个性结构人的个性结构包括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由于三个部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内驱力,支配个人的所有行为。
1)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
本我之内包含着一些生物性的或本能性的冲动(最原始的动机),其中又以性的冲动和破坏性冲动为主,这些动机就是推动个人行为的原始动力。
第六章旅游者的个性【学时】4~6课时(每课时45分钟),安排1课时进行第五、六章单元测验【授课教材】《旅游心理学》(第三版)李灿佳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气质和性格的概念2.了解气质和性格的类型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通过分析旅游者的行为及语言表现判断他们的气质和性格类型2.学生能够根据旅游者的气质或性格特点,采用相应的接待技巧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的热爱情感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体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各类型气质、性格的表现2.教学难点:气质、性格特点的分析【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印制《气质自测问卷》给学生自测气质类型。
2.按每组6~8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组自定组名,自选组长。
3.布置前置作业(学习项目):1)分析急躁型(胆汁质)气质旅游者的日常表现及接待技巧。
2)分析活泼型(多血质)气质旅游者的日常表现及接待技巧。
3)分析稳重型(粘液质)气质旅游者的日常表现及接待技巧。
4)分析忧郁型(抑郁质)气质旅游者的日常表现及接待技巧。
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具体分工到每一名同学,在课前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并记录有关的讨论内容(可制作课件或编排角色扮演),准备在课堂上发言和展示。
<新课引入>问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相同的反应和行为呢?例如餐厅服务员不小心上错了菜,有的客人马上会大发雷霆,有的则会一笑置之……影响人们行为举止和情绪反应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
<讲授新课>板书(PPT课件):第六章旅游者的个性第一节旅游者的气质一、气质的概述(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人心理行为的动力特征。
(二)四种气质说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三)气质的特点1.气质的先天性2.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3.气质的两重性<第一课时结束><第二课时>分组展示:前置作业1、2评价,学生填写评价表。
旅游者的个性概述1. 导言旅游是指为了娱乐、探索和休闲目的而离开家园的行为。
每个人在旅行中体验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本文将探讨旅游者的个性概述,从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2. 外向性格的旅游者外向性格的旅游者通常喜欢社交活动、与人互动,并对新环境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2.1 社交能力强外向性格的旅游者喜欢结识新的朋友,他们能够与陌生人轻松交流,很容易融入一个新团体或社区。
他们享受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当地文化、风俗和传统。
他们通常会参加旅游团和旅游活动,以便与其他旅游者分享自己的经历。
2.2 喜欢冒险具有外向性格的旅游者更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和冒险。
他们可能会选择进行刺激的户外活动,如滑雪、潜水或攀岩。
他们愿意面对挑战,并通过克服障碍来获得成就感。
2.3 活力充沛外向性格的旅游者通常精力充沛,喜欢在旅行中参加各种活动。
他们可能会安排丰富的行程,全天候参观各个景点。
他们喜欢尝试当地的美食,体验当地的娱乐活动。
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时区和气候条件,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3. 内向性格的旅游者内向性格的旅游者通常更喜欢独自行动,享受自己独特的旅行方式。
3.1 探索内心内向性格的旅游者更倾向于独自旅行,以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
他们喜欢寻找宁静的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
他们可能会选择去远离人群的地方,比如山区或海滩,以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和美丽。
3.2 自我成长内向性格的旅游者通常将旅行视为一种自我成长的机会。
他们喜欢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旅行来获得新的见解和体验。
他们可能会选择参加冥想或瑜伽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心沟通。
3.3 独立自主具有内向性格的旅游者更喜欢独立自主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旅行。
他们可能会自己预订旅馆、交通和景点门票,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自由和灵活性。
他们喜欢独自探索新的地方,随心所欲地调整行程,以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4. 结论旅游者的个性在旅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顺序号7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授课方法课堂讲授授课第五章旅游者的个性特点章节名称教学目的了解旅游者性格特点,更好为旅游服务教学四种气质类型重点与难点更正、补充、删节内容使用教具课堂讲授课外作业P40 1、2、3、4课后笔记检查意见签字第一节气质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中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每个人个别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不要评价别人没气质!)二、气质的类型和特点(书上)1类型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C.G.Jung)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种类型。
他认为,精神活动的根本力量是生命力,这种活动的力量如果趋向于事物,便形成外倾性人格,若是趋向于主观自身,便形成内倾型人格。
外倾型人格心情开朗、活泼、善于交际。
内倾型人格反应迟缓、沉静、孤僻、适应困难。
不过极端外倾和内倾型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处于内外倾之间。
日本学者大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特征划分为四种类型:A型气质的人,内倾保守、温和、老实稳重、多疑、怕羞、顺从、依赖他人、情感易冲动。
B型气质的人,外倾积极、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交往、好管闲事。
AB型气质的人:兼有A、B型的特征。
O型气质的人,对己对人都是积极的,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喜欢指使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
艾森克的人格四格模型提问:1、由上面的研究可以知道,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且每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其稳定的特点。
哪一类气质好,哪一类气质差呢?(书上)2、讨论:你是什么气质类型的人,并说说为什么?一个班级里往往汇集了四种气质的人,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学习、班级工作和课余活动一定会搞得更好。
同时,各种气质的大学生要注意自己气质的不足之处,胆汁质的大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耐心,多血质的大学生警惕急躁,抑郁质的大学生要力争主动工作,粘液质的大学生要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等。
第6章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心理状况【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终结阶段的心理表现;理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终结阶段的心理产生的原因;掌握旅游服务人员在旅游活动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终结阶段对旅游者的心理利用。
旅游服务是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紧密相连的。
旅游企业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必须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进行研究,以使旅游产品能适应旅游者要求,在服务过程中建立融洽的主客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的不同阶段,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旅游企业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终结阶段,为了更好地做好旅游服务,有必要对三个阶段旅游者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第一节旅游活动开始时旅游者的心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对旅游者来讲,出行便利能给旅行活动带来好的心境;对旅游企业来说,他们希望在旅游者刚踏上飞机时,或刚走入饭店时,或与导游人员第一次接触时,就能给旅游者一份惊喜和愉悦。
这样,在心理定势的作用下,旅游者会对旅游企业的整体服务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对旅游活动的期望心理旅游者出门远行,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其心理会发生显著变化。
一般情况下,旅游者会对自己的旅行充满想象,对旅游服务充满期待。
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外出旅游的人的心理是细微和复杂的。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在他的《论旅行》一文中说,旅行虽然总是能给人带来某种程度的解放感,但也不可避免地会给人带来一些其他的感受,如漂泊感等等。
日本立教大学的前田勇教授认为,旅游者的心理特征是解放感与紧张感这两种相反的情绪的同时高涨。
他们虽然各有各的见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认为离开家乡外出旅行的人会有两种相反的情绪体验。
旅游者带着美好的憧憬踏上旅途,一路上都在为正在经历和将经历的新鲜事而激动。
但是一想到就要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又不免有些紧张,对于此行是不是一切都会非常顺利,似乎又多少有点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