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活度计量检定(4)γ和X射线能谱测量扩展
- 格式:pdf
- 大小:676.79 KB
- 文档页数:29
实验报告γ射线能谱测定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γ射线能谱测定以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实验报告摘要原子核的能级跃迁可以产生伽马射线,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这对于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都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了解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测定窄束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μ。
本实验通过使用伽马闪烁谱仪测定不同的放射源的γ射线能谱;根据当γ光子穿过吸收物质时,通过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损失能量。
闪烁体分子电离和激发,退激时发出大量光子,闪烁光子入射到光阴极上,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电子会在阳极负载上建立起电信号等原理,对γ射线进行研究。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本实验将γ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通过电子学仪器得到它的能谱图。
实验中使用NaI单晶γ闪烁谱仪对γ的能谱进行测定。
最后得到γ射线在160道数及320道数位置的一些相关数据。
在这些位置它的数量和能量的值都比较合适,有一定数量,又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实验中将了解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是如何测量γ射线的能谱,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的结构、原理与特性;掌握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用方法。
并通过对137Cs和60Co 放射源γ能谱的测量,加深对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及通过该实验了解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l)单晶γ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
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采用NaI闪烁谱仪测全能峰的方法测量137Cs的γ射线在铅、铝材料中的吸收系数。
并且通过实验对核试验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γ射线吸收系数μ60Co、137Cs放射源能谱NaI单晶γ闪烁谱仪多道分析器引言γ射线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γ射线是光子,是由原子核的衰变产生的,当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就有可能辐射出γ射线。
γ射线能谱测量——物理0805 乔英杰u200810200王振宇u200810256实验背景:19世纪下半叶,物理学家对X射线和阴极射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导致了放射性、电子以及α、β、γ射线的发现,这些射线的发现同时也为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进入原子能时代,科学家对射线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射线在科学技术中开始渗透,根据γ射线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穿透能力强和对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的特性,γ射线的应用也成了一门新兴产业,现在它已经应用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效益,为科学技术和人类历史的进程起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目前γ射线的应用正在蓬勃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宽,它以低能耗、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卫生等优点,深受众多行业的青睐,可是,其危害性也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对γ射线深入了解,才能在降低其危害性的同时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本实验采用闪烁探测器和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对γ射线的能量分布谱进行测量,以便我们了解用闪烁探测器测量γ射线的方法,学会分析能谱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1、闪烁探测器工作原理:闪烁探测器探测γ射线时,γ光子与物质作用不直接产生电离,而是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闪烁体的原子、分子、电离或激发的作用来自三种效应所产生的次级电子。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对应于γ射线能量强度的电信号。
之后,光电倍增管将所得电信号放大(倍增管阴极与阳极之间有十余个打那级,每个打那级均发生电子的倍增现象),其阳极最后收集电子的电极,与射级跟随器电路相连,使收集到的电子流以电压脉冲的方式输出。
2、γ闪烁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整个仪器的信号传递大致是:由γ射线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被闪烁探测器接受并转换为电压脉冲,前置放大器和脉冲放大器对探测器输出的电压脉冲进行放大,最后这些脉冲被多道分析器采集、处理。
多道分析器的到是指在分析器中存在的记录不同高度脉冲的位置。
γ能谱测量方法的意义
γ能谱测量方法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γ能谱测量可以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
量和强度,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
由于γ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并与物质相互作用,因此通过分析γ能谱可以了解到物质的成分、分子结构和原子核排布等信息。
2. 辐射防护:γ能谱测量可以对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和监测,
提供辐射防护的依据。
通过分析γ能谱,可以确定放射性物质的种类、活度和辐射强度等参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γ能谱测量可以应用于核医学领域,用
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通过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并测量其发射的γ射线能谱,可以实现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显像,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4. 辐射源溯源:γ能谱测量可以对辐射源进行溯源,帮助确定
辐射事故或核设施泄漏的位置和原因。
通过分析γ能谱中特征峰的能量和强度,可以判断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和活度,进而追踪辐射源的来源和变化,提供安全评估和应急响应的依据。
总的来说,γ能谱测量方法的意义在于促进核科学和核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不仅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还为辐射防护、核医学诊断和治疗、辐射源溯源等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γ能谱测量方法的意义γ能谱测量方法的意义引言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具有穿透力强、能量高等特点,因此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γ射线的能谱测量是对γ射线辐射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来了解γ辐射源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γ能谱测量的意义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γ能谱测量的意义1. 确定γ辐射源的能量分布γ能谱测量可以用于确定γ辐射源的能量分布情况。
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可以确定γ辐射源辐射的特征能量,从而了解γ辐射源的性质和特点。
在核能源领域中,γ能谱测量可以用于鉴定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含量,从而保证核能源的安全运输和处理。
2. 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γ能谱测量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不同,通过测量γ能谱可以了解物质的成分、密度等信息。
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γ能谱测量可以用于分析样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为材料制备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3. 监测环境辐射安全γ能谱测量可以用于监测环境辐射安全。
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谱,可以了解周围环境中γ辐射的强度和能量分布情况,从而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在核能、天然辐射区等高辐射环境中,γ能谱测量可以用于监测辐射水平,确保人员的安全。
二、γ能谱测量的方法1. 自发光谱法自发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本身发出的γ射线来测量γ能谱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将样品置于一个低辐射环境中,使其自发放射出γ射线。
然后通过探测器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得到γ能谱。
这种方法适用于光谱精细、样品较小的情况,例如研究放射性核素的衰减特性和核材料的辐射性。
2. 光、电子谱法光、电子谱法是一种利用光、电子激发γ射线来测量γ能谱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光、电子源来激发样品发出γ射线,然后通过探测器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得到γ能谱。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光电材料的能量级和能带结构等。
3. 散射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散射γ射线来测量γ能谱的方法。
F 50EJ/T 921—1995放射性核素活度直接测量 4πβ(PC)—γ符合法1995-07-05发布 1995-11-01实施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翠红、翟盛庭。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4πβ(PC)-γ符合装置直接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方法、所需材料试剂、测量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β-γ核素和纯β核素溶液活度的直接测量。
2 术语2.1 效率外推用吸收法或其它方法改变β效率,以β效率为横坐标,以相应的观测衰变率为纵坐标作曲线,并将β效率外推到1,得到源活度。
2.2 效率示踪用已知活度的β-γ核素(作示踪剂)与待测核素均匀混合,用效率外推测测其总活度,扣除示踪剂活度,得到待测核素的活度。
3 方法提要将具有β-γ衰变的待测溶液制成薄膜源,用4πβ(PC)-γ符合测量装置分别测理β道、γ道和符合道计数率,并按公式(1)计算源活度。
1ββcεε11−−+••=〕〔kN N N A γβ (1)式中:A ——源活度,Bq;N β——经本底、死时间修正的β计数率,S -1; N γ——经本底、死时间修正的γ计数率,S -1;N c ——经本底、死时间和符合分辨修正的符合计数率,S -1;βε——β道探测效率;k ——与衰变纲图和探测效率有关的系数。
对于衰变纲图简单的核素,k 近似为零,A =N β·N γ/N c ;对于衰变纲图复杂的核素,k 近似为1,A ≈(1-βε)/βε,选用β分支最大或γ能量最高的分支进行符合,用效率外推法得到源活度;对纯β核素用效率示踪法测量活度。
源的比活度按公式(2)计算。
a = A/m (2)式中:a ——源的比活度Bq/mg;m ——源放射性溶液质量,mg。
4 仪器设备及实验室条件4.1 4πβ(PC)-γ符合测量装置安置由流气式正比计数器和一对NaI(Tl)探测器以及必要的电子仪器组成。
X射线探伤-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单选1、73Li中,各个字母和数字的含义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左上角的 7表示的是质子数B、左下角的 3表示的是核子数C、左上角的 7表示的是核子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正确答案)D、左下角的 3表示的是中子数2、关于固定工作场所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下列属于非必备的功能是()。
[单选题] *A、可靠性好B、具有能谱分析功能(正确答案)C、超阈值报警D、与防护门联锁3、对于一切可以增加辐射照射的人类活动(或称作实践),电离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是() [单选题] *A、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正确答案)B、时间、距离、屏蔽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D、采取屏蔽措施、进行剂量监测、加强行政管理4、电离辐射标志是()。
[单选题] *A、(正确答案)B、C、D、5、辐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单选题] *A、放射源(正确答案)B、射线装置C、非密封放射性物质D、货包6、辐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放射性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或者()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单选题] *A、放射性物质B、射线装置(正确答案)C、非密封放射性物质D、密封源7、以下()事故不是辐射事故 [单选题] *A、核技术利用中发生的辐射事故B、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发生的辐射事故C、铀矿冶及伴生矿开发利用中发生的环境辐射污染事故D、放射性物质运输中发生了翻车事故,但放射性物质没有泄漏与失控。
(正确答案)8、辐射事故主要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的事件 [单选题] *A、密封源破损B、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丢失C、环境放射性污染(正确答案)D、射线装置损毁9、I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事故属于()辐射事故。
γ射线能谱测量和γ射线吸收和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的实验报告许琪娜物理092 08070116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Nal(Tl)γ闪烁谱仪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利用Nal (Tl)γ闪烁谱仪来测量γ射线能谱及γ射线吸收系数μ,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γ射线能谱γ闪烁谱仪吸收系数引言:在放射性测量工作中,对射线的测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对射线的测量通常有强度测量和能谱测量两种方式。
NaI( Tl) 闪烁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对射线进行能谱测量的谱仪,它与高纯锗谱仪相比具有探测效率高NaI( Tl) 晶体便于加工成各种形状,价格便宜等特点,因而在环境测量、工业在线检测以及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γ射线是波长短于0.2A 的电磁波,它由原子核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 是继γ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
γ射线具有比X射线还要强的穿透能力,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探伤、测厚、冶金、自动化、医疗等方面。
研究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 这对于在工业应用中对γ射线进行防护,以及用γ射线准确检测各种容器内所储存的液体、浆体或固体物料的位置,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一.NaI( Tl) 闪烁谱仪1.如图为实验装置。
闪烁探测器有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子仪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其工作可分为五个相互联系的过程:(1)射线进入闪烁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闪烁体吸收带电粒子能量而使原子、分子电离和激发;(2)受激原子、分子退激时发射荧光光子;(3)利用反射物和光导将闪烁光子尽可能多得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由于光电效应,光子在光阴极上击出光子;(4)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数量由一个增加到104~109个,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5)此信号由电子仪器记录和分析。
2.γ闪烁谱仪的调试方法:连接好实验仪器接线,高压为正极,所用的高压电缆在插头处有红色橡皮套,一头接探头后座,一头接仪器盒后面的+HV输出。
γ射线能谱的测量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摘要】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能产生γ射线,实验,将γ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γ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
并通过测量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了解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关键字】γ闪烁谱仪γ射线能谱物质吸收系数当今的世界,以对核技术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运用。
从1896年法国科学家A.H.Becquerel发现放射性现象开始,经过M.Curie一些新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其性质进行研究后,人类便进入了原子核科学时代。
在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会发出α、β、γ射线,核反应时会产生各种粒子。
人们根据射线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研制了各种各样的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大致可以分为“信号型”和“径迹型”两大类。
径迹型探测器能给出粒子运动的径迹,有的还能测出粒子的速度、性质等,如核乳胶、固体径迹探测器、威尔逊云室、气泡室、多丝正比室等。
而信号型探测器根据工作物质和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
其中闪烁探测器的工作物质是有机或无机的晶体闪烁体,射线与闪烁体相互作用,会使其电离激发而发射荧光。
从闪烁体出来的光子与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发生光电效应而击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管中倍增,形成电子流,并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
如NaI(TI)单晶γ探测器。
γ射线是由原子核的衰变产生的,当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就有可能辐射出不同能量的γ射线。
人们已经对γ射线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在很多方面加以运用。
像利用γ射线杀菌,γ探伤仪等。
然而不恰当的使用γ射线也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危害。
γ射线的穿透力非常强,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防护,长时间被放射性元素照射的话可能发生细胞癌变。
在对γ射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按能量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γ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能谱)。
测量γ射线能谱的装置就是上面所提到的NaI(TI)单晶γ闪烁探测器。
成都理⼯⼤学核辐射测量⽅法复习题(研究⽣师兄制作良⼼版)⼀、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24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数⽬衰减到原来数⽬⼀半所需要的时间的期望值。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定量的核素发⽣⾃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
射⽓系数:在某⼀时间间隔内,岩⽯或矿⽯析出的射⽓量N1与同⼀时间间隔内该岩⽯或矿⽯中由衰变产⽣的全部射⽓量N2的⽐值,即η*= N1/N2×100%。
原⼦核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核,这种核的能级状态叫基态。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核⾃发的从⼀个核素的原⼦核变成另⼀种核素的原⼦核,并伴随放出射线的现象。
α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核⾃发的放出α粒⼦⽽变成另⼀种核素的原⼦核的过程成为α衰变衰变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衰变的⼏率。
轨道电⼦俘获:原⼦核俘获了⼀个轨道电⼦,使原⼦核内的质⼦转变成中⼦并放出中微⼦的过程。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核在某⼀特定状态下,经历核⾃发跃迁的概率。
线衰减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单位距离时被吸收的⼏率。
质量衰减系数:射线穿过单位质量介质时被吸收的⼏率或衰减的强度,也是线衰减系数除以密度。
铀镭平衡常数:表⽰矿(岩)⽯中铀镭质量⽐值与平衡状态时铀镭质量⽐值之⽐。
吸收剂量:电⼒辐射授予某⼀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
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瑞(Gy)。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个离⼦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碰撞阻⽌本领:带电粒⼦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损失的平均能量。
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序数和核能态,⽽且其平均寿命长的⾜以已被观察的⼀类原⼦粒⼦注量:进⼊单位⽴体球截⾯积的粒⼦数⽬。
粒⼦注量率:表⽰在单位时间内粒⼦注量的增量能注量:在空间某⼀点处,射⼊以该点为中⼼的⼩球体内的所有的粒⼦能量总和除以该球的截⾯积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单位⽴体球截⾯积的粒⼦能量总和⽐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粒⼦在质量为dm的某⼀物质内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的初始动能总和剂量当量:某点处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加权求和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序数,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数不同的⼀组核素照射量:X=dq/dm,以X射线或γ射线产出电离本领⽽做出的⼀种量度照射量率: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内γ射线在空间⼀体积元中产⽣的电荷。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物理092姓名艾合买提江学号09180218时间 2011年9月26日Nal(Tl) γ闪烁谱仪及γ射线能谱的测量摘要:放射性物质含有许多不稳定的原子。
这些源自在核衰变时辐射出α,β,γ射线和中子流等,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能量。
γ射线是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所产生的一种辐射。
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辐射能量标示为Εr=Εi-Εf=hv,其中Εi和Εf分别为原子核所处的未态和初态的能量。
V是γ射线光子的频率。
本实验将γ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γ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所谓能谱关键字:Υ射线能谱物质吸收系数μ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引言:原子核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射线,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能量由原子核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来表示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则产生次级电子或能量较低的射线,将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为“能谱”。
测量能谱的装置称为“能谱仪”。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带电粒子或非带电粒子与某些物质的相互作用下转化成为带电粒子对物质原子的激发,从而会产生发光效应的特性来测量射线的仪器。
它的主要优点是即能测量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即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并且探测效率高。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
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
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均可产生γ射线。
γ射线的波长比X射线要短,所以γ射线具有比X射线还要强的穿透能力。
当γ射线通过物质并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三种效应。
原子核释放出的γ光子与核外电子相碰时,会把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电离成为光电子,此即光电效应。
由于核外电子壳层出现空位,将产生内层电子的跃迁并发射X射线标识谱。
γ射线能谱的测量【摘要】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够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γ射线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原子核的能级跃迁。
我们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这对于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实验通过使用γ闪烁谱仪测定不同的放射源的γ射线能谱。
同时学习和掌握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并且测定窄束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μ。
【关键词】γ射线能谱γ闪烁谱仪【引言】从1896年的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放射性现象开始,经过居里夫人等一系列科学家对一些新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其性质进行研究的杰出工作后,人类便进入了对原子核能研究、利用的时代。
而原子核衰变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些射线可以通过仪器精确测量。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γ射线,通过对γ射线谱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级结构。
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
人体受到γ射线照射时,γ射线可以进入到人体的内部,并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能侵蚀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酶,它们都是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成份,一旦它们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
因此本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对于γ射线的吸收情况这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在居民区制造防空洞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厚度的抗辐射材料确保安全,而且在核电站、军事防护地以及放射源存放处等地方我们都有必要使用防辐射材料。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所谓窄束γ射线是指不包括散射成份的射线束,仅由未经相互作用或称为未经碰撞的光子所组成。
窄束γ射线再穿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
γ射线强度随物质厚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本次实验仪器如下:NaI 闪烁谱仪,γ射线源137Cs 和60Co ,高压电源放大器,Pb,Al 吸收片各四片,计算机NaI(TI)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医用同位素示踪的基本知识一概念1放射性示踪(radioactive trace):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作为示踪剂在生物体内外研究各种物质或现象的运动规律。
应用辐射检测仪器进行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的追踪、定位或定量分析。
2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指可自发地发生核衰变并可发射一定类型和能谱的射线,由一种核衰变成另一种核的核素。
例如:61147Pm →β62147Sm 。
核衰变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速度进行,不受任何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影响。
3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如11H,12H,13H。
(分为稳定性同位素stability isotope和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
4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处于亚稳态或激发态的原子与其相应的基态原子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如99m Tc具有的能量高于99Tc。
5放射性示踪剂(radioactive tracer):是以放射性为其鉴别特性的示踪剂,它是化合物分子中,同一位置上的稳定同位素的原子被同一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所取代,在分子的性质和结构上没有任何变化。
二核衰变类型(type of radioactive disintegration):1.α衰变:原子核放射α粒子的放射性衰变。
α粒子即氦原子核(24He)。
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带2个正电荷,质量较大。
如88226Ra→86222Rn + α + 4.785MeV(衰变能)2MeV a粒子,空气射程0.01m,软组织中0.01m,体内电离密度6000/mm,行经末端形成Bragg peak。
2.β衰变:原子核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
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
(1)β-衰变:是母体原子核一个中子放出一个负电子(e-)而转变为质子。
故子体原子序数增加1,但质量数不变。
如:1532P →1632S +β- + v(反中微子)+1.71MeV(衰变能)β-粒子是从零到全部衰变能的连续能谱组成的粒子流,质量很小。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γ射线能谱的测量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光信081班姓名陈亮学号08620114时间 2011年04月27日Υ射线能谱的测量班级:光信081 姓名:陈亮学号:08620114摘要:学会NaI(Tl)单晶Υ闪烁体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用;在此基础上测量137Cs和60Co 的Υ能谱,求出能量变化率、峰康比、线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谱形;了解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l)单晶Υ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在数据处理中包括对谱形进行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
通过测量137Cs和60Co的Υ射线的吸收曲线,研究Υ射线与物质(被束缚在原子中的电子、自有电子、库仑场、核子)相互作用的特性,了解窄束Υ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及测量其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关键字:Υ射线能谱物质吸收系数μ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引言:原子核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射线,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能量由原子核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来表示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则产生次级电子或能量较低的射线,将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为“能谱”。
测量能谱的装置称为“能谱仪”。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带电粒子或非带电粒子与某些物质的相互作用下转化成为带电粒子对物质原子的激发,从而会产生发光效应的特性来测量射线的仪器。
它的主要优点是即能测量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即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并且探测效率高。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
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
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均可产生γ射线。
γ射线的波长比X射线要短,所以γ射线具有比X射线还要强的穿透能力。
当γ射线通过物质并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三种效应。
原子核释放出的γ光子与核外电子相碰时,会把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电离成为光电子,此即光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