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肝功能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6
肝功能检查是哪些项目肝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活动的程度。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过滤毒素、合成代谢物、调节血糖和血脂等多种重要功能,因此对其进行检查非常重要。
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多个项目,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项目:1. 肝酶谱(肝功能酶指标):肝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通过检测这些酶的活性和水平,可以评估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和胆道系统的功能。
2. 肝蛋白:肝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类特殊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
通过检测血清中这些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肝脏合成功能的情况。
3. 胆红素:通过测量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可以评估胆红素的代谢和胆道系统的排泄功能。
4. 凝血功能:肝脏在凝血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在凝血过程中的功能状态。
5. 肝超声:肝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对肝脏结构和血液供应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肝脏的异常改变,如肝脂肪变性、肝囊肿、肝肿瘤等。
6. 肝活检:肝活检是通过穿刺取出一小块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评估肝脏的病变程度和炎症程度。
通过以上项目的综合评估,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肝功能信息,对肝脏的病变和损伤进行诊断和监测。
肝功能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进展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关键的信息,但并非所有肝脏疾病都能通过肝功能检查来确诊,有时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节,保持良好的肝脏健康状态,对于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
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表1. 肝功能检查简介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的一种方法,可以检测肝脏是否正常工作及有无损伤。
该检查项目通常包括多个指标,如肝酶、肝功能试验、病毒感染标志物等。
2. 肝功能指标一览以下是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参考范围:- 肝酶:- 谷丙转氨酶(ALT):男性范围为10-40 U/L,女性范围为7-35 U/L。
- 谷草转氨酶(AST):男性范围为10-35 U/L,女性范围为9-32 U/L。
- 碱性磷酸酶(ALP):成人范围为35-130 U/L。
- 肝功能试验:- 白蛋白(ALB):范围为35-55 g/L。
- 总胆红素(TBIL):成人范围为0.2-1.0 mg/dL。
- 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范围为0.1-0.3 mg/dL。
- 总胆汁酸(TSB):范围为0-10 μmol/L。
- 病毒感染标志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若阳性表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3. 肝功能检查结果解读对于肝功能检查结果,常见的解读如下:- 肝酶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如ALT、AST升高,一般与炎症、肝炎、肝硬化等相关。
- ALP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骨病等有关。
- 白蛋白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受损,常见于肝病、营养不良等。
- 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胆系统疾病相关,如胆囊炎、胆结石等。
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胆汁淤积有关。
- 病毒感染标志物阳性可能表示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
4. 注意事项- 肝功能检查通常需要空腹进行,以获得准确结果。
- 若肝功能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建议。
- 部分药物、饮食或其他因素可能影响肝功能指标,在进行检查前,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以上是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Lem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属内科学的一个专业,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和儿科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
它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打下基础,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兰娟、任红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传染病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讲课、自学、实习、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教学。
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传染病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项目中,指出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要求;要求“掌握”的要讲深、讲透;要求“熟悉”的要重点讲解;要求“了解”的只作概括性介绍。
各章节内容以“深入讲解”,或“全面讲”,或“一般介绍”加以区别。
必需掌握和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用横线标示予以强调。
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每一章节的目的和要求中加以叙述。
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理论学习39学时,见习6学时。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或作业占40%。
教学时间分配内容理论课实验学时数总论 4病毒性肝炎 5 3病毒感染性腹泻0脊髓灰质炎0流行性感冒(禽流感) 1麻疹 1水痘和带状疱疹0流行性腮腺炎 1肾综合征出血热 2流行性乙型脑炎 2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0巨细胞病毒感染0 狂犬病 1 艾滋病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 手足口病 1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0 立克次体病0 伤寒 2 细菌性食物中毒 1 细菌感染性腹泻0 霍乱 1 细菌性痢疾 1 布氏菌病0 鼠疫0 炭疽0 白喉0 百日咳0 猩红热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 结核病0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0 败血症 1 深部真菌病0 钩端螺旋体病 1 梅毒0 回归热0 莱姆病0 阿米巴病 1 疟疾 1 黑热病0 弓形虫病0 隐孢子虫病0 日本血吸虫病 1 并殖吸虫病0 华支睾吸虫病0 姜片虫病0 丝虫病0 钩虫病0蛔虫病0蛲虫病0旋毛虫病0肠绦虫病0囊尾蚴病0棘球蚴病0蠕虫蚴移行病0朊粒病0医院感染0感染性休克 1感染微生态学简介0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0人工肝脏0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思维 3复习答疑 3消毒隔离制度 3合计39 6总计 45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感染(传染)的概念、感染性疾病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处理原则、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方法。
肝功能常规检查肝功能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来评估肝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分解和代谢物质、合成和排泄胆汁、解毒和免疫等多种重要功能。
肝功能异常可能与各种疾病有关,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
通过肝功能常规检查,医生可以评估肝脏的正常功能,并及早发现肝脏病变,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肝功能常规检查包括多个指标,常见的指标有肝酶、胆红素、蛋白质、凝血功能等。
其中,肝酶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之一。
常见的肝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情况下,这两种酶的水平较低。
当肝脏损伤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它们的水平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这些酶的水平,可以评估肝脏损伤的程度。
胆红素是另一个常用的肝功能指标。
胆红素是由肝脏分解血液中的老旧红细胞产生的一种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处理并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当肝脏受损或功能异常时,胆红素无法正常分解排除,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除了肝酶和胆红素,蛋白质也是肝功能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如白蛋白、球蛋白等。
正常情况下,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会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当肝脏功能异常时,蛋白质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液中蛋白质水平降低。
凝血功能也是肝功能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脏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
当肝脏受损或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患者易于出血或凝血功能降低。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的指标,肝功能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指标,如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等病毒。
总之,肝功能常规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酶、胆红素、蛋白质、凝血功能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肝脏异常,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肝功能检查流程肝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项目,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排泄代谢产物、解毒等。
因此,及时了解肝功能的情况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肝功能检查的流程。
1. 临床症状观察。
在进行肝功能检查之前,医生会首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腹水、腹痛、肝区压痛、肝脾肿大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有关,因此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手段。
常规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碱性磷酸酶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分泌、排泄等功能,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初步了解肝功能的情况。
3. 凝血功能检测。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凝血功能检测也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肝脏的凝血功能状态。
4. 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血流情况。
通过彩超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肝脏的形态结构以及有无肿块、脂肪变性、肝硬化等情况,对于肝功能的评估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 病毒学检测。
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6. 肝脏活检。
肝脏活检是通过穿刺取样的方式获取肝组织,然后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肝功能的检验原理肝功能的检验原理肝功能检验是通过检测与肝脏密切相关的生化指标,来间接评估肝脏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的体格检查。
常见的肝功能检验指标及检验原理如下:1. 总胆红素(TBIL)TBIL是胆红素的总和,主要检测其中的直接胆红素。
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的终产物,由肝脏代谢并经胆汁排泄。
血清TBIL升高提示胆红素排泄受阻或过多血红素被破坏。
检验方法主要有ДPAS法和酶法。
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当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
检验原理是ALT催化丙氨酸与2-氧谷氨酸生成谷丙转氨酶,并测定生成的吡ruvate。
3.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除存在于肝细胞外,也存在于心肌细胞、肾细胞等组织。
肝损伤时释放入血,但不如ALT特异性高。
检验原理与ALT相同。
4. 碱性磷酸酶(ALP)ALP主要存在于肝、骨骼、胆汁等处,是磷酸酯水解酶的总称。
肝源性ALP升高提示肝脏胆汁淤积。
检验原理是ALP水解底物释放的酚酞,并测定酚酞的颜色深度。
5. 球蛋白(ALB、GLB)ALB由肝脏合成,低蛋白血症提示肝脏合成能力降低。
GLB升高提示肝硬化及免疫球蛋白增加。
检验采用溴化辉光法。
6. 总胆汁酸(TBA)TBA是肝脏合成、胆汁储存和运输的最重要成分。
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可使TBA升高。
检验采用酶法或氧化法。
7.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γ-GT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胆汁导管胆汁中,是肝脏及胆道损伤的标志。
检验采用γ-GT催化底物产生的对硝基苯胺的颜色变化。
8. 胆汁酸(TBA)胆汁酸障碍会导致TBA升高。
检验采用酶法检测血清中TBA的浓度。
9. 三酰甘油(TG)TG是脂质代谢的产物之一。
肝脏生病时,脂肪代谢障碍导致TG升高。
检验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G。
10. 蛋白(ALB、GLB)ALB和GLB反映肝脏蛋白合成功能。
电泳检测不同种类蛋白Alterations。
检验科肝功检查操作方法肝功检查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查项目来评估肝脏的功能以及是否存在肝脏疾病的方法。
它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一些指标来判断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功检查项目和操作方法。
1. 肝功能指标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查是了解肝脏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
其中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完成,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首先,需要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本。
(2)然后,将血样标本放入特定的试管中。
(3)接下来,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目的是将血液分离成血浆和红细胞。
(4)然后,将离心后的血浆放入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中进行分析。
(5)最后,通过分析仪来测量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的浓度。
2. 肝炎病毒检查:肝炎病毒检查主要用于检测肝炎病毒是否感染。
常见的肝炎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肝炎病毒检查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两种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首先,将血液样本放入包含肝炎病毒特异性抗原的试剂中进行反应。
然后,将试剂和抗原结合的复合物与酶连接的二抗结合,再与底物发生反应产生发光信号。
最后,通过检测发光信号的强度来判断是否感染肝炎病毒。
(2)放射免疫法(RIA):通过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的抗原与血液中的抗体结合,然后使用放射计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线强度,来判断是否感染肝炎病毒。
3. 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检查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anti-HBe)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五项指标。
(1)首先,提取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本。
(2)然后,将血样放入试剂盒中与特异性的抗体发生反应。
(3)随后,根据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比如将试剂盒中的溶液滴加到血液中,然后加入显色剂等。
肝功能检查标准肝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验项目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合成、代谢、解毒、排泄等多种功能。
因此,肝功能检查对于评估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肝酶、肝功能代谢、肝功能合成和肝功能排泄等方面。
其中,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
肝酶水平的升高通常是肝细胞损伤的表现,可用于评估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等肝脏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肝功能代谢方面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和胆固醇等。
胆红素是血液中的一种黄色色素,由肝脏合成和排泄,其水平的升高可提示肝细胞功能异常或胆道梗阻等情况。
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一种成分,主要在肝脏合成,其水平的测定可用于评估肝功能代谢的情况。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其水平的增加可提示脂肪代谢异常或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合成方面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功能等。
肝脏合成大部分体内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等。
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之一,其水平的下降可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异常。
球蛋白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其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凝血功能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功能之一,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肝功能排泄方面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胆红素排泄率和胆汁排泄功能等。
胆红素排泄率是指胆红素从肝脏排泄到胆道的速度,其测定可用于评估肝脏排泄功能的情况。
胆汁排泄功能是指胆汁从肝脏排泄到十二指肠的功能,其测定主要通过胆红素、胆汁酸和胆固醇等成分的测定来评估。
总之,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肝酶、肝功能代谢、肝功能合成和肝功能排泄等方面的检查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程度和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
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1 定义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
与肝功能有关蛋白质检查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及甲胎蛋白检查等;与肝病有关的血清酶类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与生物转化及排泄有关的试验有磺溴酞钠滞留试验等;与胆色素代谢有关的试验,如胆红素定量及尿三胆试验等。
通过化验血液来对这些检查项目做出准确的检测。
2 基本项目(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
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 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5)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
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