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14
1吸虫概论概述一、形态二、生活史吸虫概论(trematoda)吸虫(fluke, trematode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复殖目吸虫种类繁多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吸虫种类繁多,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寄生。
寄生人体的常见吸虫主要有:本血吸虫(2日本血吸虫(Shistosomatidae japonicum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吸虫概论(trematoda)各种吸虫(Trematode)3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寄生在人体的吸虫,除裂体属吸虫为雌雄异体外,其余均为雌雄同体。
有口无肛门。
舌状,或树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4平无体腔。
除裂体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有两吸盘:口吸盘与腹吸盘。
复殖目吸虫形态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1体壁体被:外质膜、基质、基质膜肌肉层:外环肌、内纵肌5体被细胞体:体被细胞体与体被有通道相连,其是一种代谢旺盛的合胞体,具有保护、排泄、分泌、吸收、感觉等机能。
体壁模式图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2消化系统有口、咽、食管、肠道;但无肛门,肠支末端是封闭的盲管。
6复殖目吸虫消化系统吸虫概论(trematoda)3排泄系统对称的管状系统,端点为焰细胞,毛细管相连两侧集合7管,汇入排泄囊,其开口于虫体末端排泄孔。
焰细胞示意图排泄系统示意图吸虫概论(trematoda)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发达。
在咽的两侧各有一个神经环神经节彼此有背索相连两8个神经环。
神经节彼此有背索相连。
两个神经节各发出前后三条神经干。
复殖目吸虫神经系统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5生殖系统(1)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梅腺受精囊劳管卵黄腺卵黄管9梅氏腺、受精囊、劳氏管、卵黄腺、卵黄管。
羊双腔吸虫病的防治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羊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
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是东北、西北、内蒙古最为常见。
该病主要危害反刍类,有时可造成严重感染的羊死亡。
1.病原体(1)矛形双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呈棕红色,肉眼可见内部器官;表面光滑,前端尖细,后端钝圆,似矛状。
体长5一15mm、宽1.5~2.5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图1)。
(2)中华双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吸盘位于体前方,身体呈头锥形,有较明显的肩部;体长3.5~9mm、宽2~3mm(图2)。
2.诊断要点【临床诊断】羊的症状表现因感染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轻度感染的羊,通常无明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则表现为可视黏膜黄染,颌下水肿,消化素乱乱,下痢并逐渐消瘦,甚至可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剖检变化】剖检的主要病变为胆管出现卡他性炎症,胆管壁肥厚,胆管扩张,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増生。
肝脏发生硬变、肿大,肝表面形成瘢痕。
【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水沉淀法查出虫卵,或对死羊进行剖检,在胆管、胆囊内找出虫体做出诊断。
3.防治措施(1)治疗①海涛林:该药是治疗双腔吸虫的最有效药物,安全可靠,对于怀孕母羊以及羔羊都无影响。
剂量按每干克体重40-50mg,配成2%悬浮液,经口灌服。
②丙硫咪唑:剂量按每干克体重30-40mg,口服。
③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剂量按每干克体重200~300mg,口服。
(4)吡喹酮:剂量按母干克体重65~80mg,口服。
(2)预防与肝片吸虫一样,应定期驱虫。
加强羊的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
对于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
图1双腔吸虫之矛形双腔吸虫示意图2双腔吸虫成虫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