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学之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13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现象学教育学方法及其核心概念简述钱金铎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最早是在荷兰兴起的。
荷兰一直以来就有很强的现象学氛围,以兰格威尔德为代表的乌特勒支学派首先将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应用在了教育学上。
但真正传播现象学教育学的还是之后的范梅南(出生于荷兰),它将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带到了美洲大陆,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范梅南教授于2004年访问了中国,也由此开始在中国教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大家开始关注到了这门新兴的学科,新的思考范式给中国的教育研究者也带了很大的启发。
但是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现象学教育学就是一个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如何运用机智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
好像“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教育学中就仅仅是教师在具体问题处理上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样。
这不禁让人要问,如果现象学教育学就是教师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话,那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什么区别?又新在何处?何必要换一个新名字,新瓶装旧酒呢?这使得一些学者产生了困惑。
1 现象学教育学对于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中的“教育学”并没有像一般教育学科那样采用education这个词,而是用的pedagogy。
Pedagogy这个词在荷兰语为pedagogiek,这个词在荷兰语中并不像education那样强调单一的教育意义,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含义。
Pedagogy在北美的语境中是指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而教育则是education。
范梅南在这里强调education是不能够表明Padagogy这个词的深刻含义的。
他认为,在古希腊语中,“pedagogue一词原来指的不是老师,而是担任监护认为的奴隶或卫士,其职责是指引(agogos)孩子(paides)去上学”(古希腊语中表达教育含义的paιδeία也有指引的意思)所以agogos最早的意思是引路,引导的意思,而pedagogue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就是给孩子带路的人。
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引言教育现象学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以及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教育现象学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和描述教育现象以获取知识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性:教育现象学方法注重客观地观察和描述教育现象,尽量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研究者要尽量避免个人主观意识的介入,通过客观的观察和描述,尽可能真实地呈现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2. 描述性:教育现象学方法着眼于对教育现象的准确描述。
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研究者可以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细化为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机制。
3. 系统性:教育现象学方法要求研究者建立一套系统的观察和描述框架,以便全面而深入地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构建起相应的观察和描述模型。
二、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应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在实际教育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学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观察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行为。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室环境等,研究者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学生行为研究:教育现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作、表情、言语等行为,研究者可以揭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以及个体差异等重要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3. 教育政策评估:教育现象学方法可以帮助评估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通过观察和描述政策对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者可以评价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 跨文化比较研究:教育现象学方法可以用于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二十五章现象学研究法【本章导读】在学前教育的研究途径中,教育现象学是整个研究途径中的一种,是从现象学中分离出来的。
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现象学的研究方法的影响,在悬置、还原、反思中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并从中选取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采取其独特的方法以及研究步骤进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了现象学以及教育现象学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基础,并详细介绍教育现象学的使用方法以及研究步骤,最后以一个完整的研究为案例说明,举例说明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教育现象学的内容。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现象学悬置还原反思创作文本描述D老师做幼儿园教师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D老师经常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孩子经常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进没有摄像头的厕所热烈的讨论着什么事情?可是每当自己走过去的时候,这些孩子便一哄而散,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不仅如此,D老师在这一年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只要一离开自己的关注不仅仅是在厕所相互耳语、有时候是操场的角落,有时候是阳台的角落,甚至在被子里……,只要在老师的视线之外,这群孩子便不顾一切的“说起来”,可老师们一来,这群孩子就会立即“噤声”。
这个问题困惑了D 老师很久,直到有一天,D老师无意间看到电影《看上去很美》,看到电影中的方枪枪和南燕一起在厕所里、墙角下、甚至偷偷跑到公园里说起“悄悄话”,D 老师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自己幼儿园的个案,而是在孩子们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
D老师决定研究孩子们说“悄悄话”的这种现象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D老师试图用了很多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都得不到一个科学的结论。
在D老师一筹莫展时,幼儿园正好请来一位专家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是D老师没听过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在倾听的过程中,D老师豁然开朗——自己的问题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讲座结束后,D老师积极请教专家:孩子们之间的“悄悄话”如何用教育现象学如何进行研究?专家看到这个题目后不断称赞D老师,并帮助D老师完成这个课题。
教师观察行为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理解学生、优化教学的大门。
教育现象学作为一种关注生活体验和情境意义的研究方法,为深入探究教师观察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教师观察行为并非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一种带着思考、带着关怀、带着教育目的的主动行为。
当教师走进教室,他们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在学生们身上流转,捕捉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和互动。
这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的观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通过仔细观察,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眉头紧皱,可能是对某个概念理解困难;或者注意到另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格外活跃,展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
这些观察所得的信息,能让教师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支持和引导。
其次,观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够察觉到这一变化,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与学生谈心、提供额外的辅导或者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再者,教师的观察也是对课堂动态的实时监控。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场所,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学活动的进展等都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发现某个小组在合作中出现了矛盾,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并非总是尽善尽美。
有些教师可能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暇细致观察学生;或者缺乏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导致错过了重要的信息。
还有些教师可能在观察后,未能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使得观察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为了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透析1.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简介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是一种以现象学为基础的教育研究方法,由范梅南教授(Van Man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它旨在深入探讨教育研究的本质,以及教育者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教育过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者必须以深刻的感知力和观察力来探索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研究者必须以“自我”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主体”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对话”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经验”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研究者必须以“文本”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认为,教育者可以通过深入地理解教育现象,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是范梅南在教育研究中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为中心”,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发展为目标,以学习者的活动为基础,以学习者的意义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参与为核心,以学习者的行动为指导。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发展为目标,以学习者的活动为基础,以学习者的意义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参与为核心,以学习者的行动为指导,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育活动的目标。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理论还强调,教育活动的实施应该基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核心,以学习者的意义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参与为核心,以学习者的行动为指导,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育活动的目标。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实践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经验为基础,以学习环境为媒介,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学习成果为反馈,以学习兴趣为推动,以学习自主性为指导,以学习质量为保障,以学习效果为评价,以学习资源为依托,以学习技能为支撑,以学习社会性为支持,以学习能力为发展,以学习结果为评估,以学习创新为探索等等。
现象学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学习过程和教育交往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分析和描述教育相关问题,探索学习环境的特性,洞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优化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实践,以提高教育质量。
现象学教育学包括多学科领域,在当今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象学教育学的定义和内涵涉及众多学科。
它可以从多学科和多视角考察教育现象,包括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哲学、文化学等,从视角不同来解释社会现象、学习行为和教育关系。
现象学教育学的重要任务是从多学科和多视角的角度出发,发掘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形成多学科、多视角的教育现象学理论。
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观察。
现象学教育学家将视角集中在观察学习过程、相关言行、场景记录和关系形式等现实细节上,以及洞察发生的现象本身,提出问题,以更加全面和客观了解现象。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于社会现象学,学习行为学,教育关系学等。
社会现象学专注于观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以及社会中不同影响力和参与程度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学习行为学则重点研究学习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关系学则研究学习者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现象学教育学的发展和应用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撑。
现象学教育学家可以全面理解学习环境、教育交往和学习行为,发掘教育中的隐藏规律,为教育政策的准备提供有力的依据,以促进教育发展和改善教育质量。
此外,现象学教育学还能够运用诸如关系分析、函数分析、作用分析等方法,以揭示教育现象、学习行为和教育交往关系的本质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客观、合理的指导。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关注社会现象、学习行为和教育交往的多学科学科,它的研究范畴涉及社会现象学、学习行为学和教育关系学等,主要采用观察方法。
它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教育实践和政策案例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而且为学生学习提供客观、合理的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孙丹;杨道宇【摘要】现象学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种让事物按照其本来面目显现出来的方法。
这在教育现象学研究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四道程序与方法:其一,将研究的对象转向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二,通过调查研究来观看个别的示例———个别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三,在个别示例的基础上对教育生活世界进行现象学还原,从而直观到教育的纯粹本质———教育生活世界的稳定结构;其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现象学者和其他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利弊,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更加完善。
%In nature, the phenomenology of education is a kind of method, by means of which things will show their original nature. In detail, there are four proceduresor method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education: (1)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objects into tangible thing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2) observation of particular cases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3)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on the basisof particular cases; (4) a comparison of one's own research results with those of other scholars majoring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education so as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o perfect one's own research.【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98-103)【关键词】现象学;教育生活世界;本质还原;先验还原【作者】孙丹;杨道宇【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务处,辽宁锦州121013;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34现象学备受批评的领域之一就是指责现象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
它借鉴了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探索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并试图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本文将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现象学教育学起源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知和经验的。
在教育领域,现象学教育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关注教育现象本身,而不仅仅关注教育的目的和结果。
他们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方法,从教育现象中发现新的意义和认识。
二、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和解释。
首先,研究者需要对教育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教育活动的过程、参与者的行为等。
其次,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揭示其中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包括它们的起因、作用和影响等。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强调对个体经验的重视。
研究者通过与教育实践中的参与者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抓住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辅导他们的学习。
现象学教育学强调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它提醒教育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现象学教育学还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深入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目标和使命,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